古人的用人之道

2024-05-14

1. 古人的用人之道

古人把用人之道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用徒者亡”:如果你总是用比你差的人,那么把自己累死还自我感觉良好的你,最终将被别人灭掉
  
 第二重境界——“用友者霸”:如果你总是用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那么你们或许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但很难做大事业,你们还有可能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不欢而散
  
 第三重境界——“用师者王”:如果你可以请出你的老师,用比你更厉害的人,那么你就无敌了
  
 这三重境界,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三种不同方式。毋庸置疑的是,最后一重境界——“用师者王”是最值得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但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到“用师者王”?这就要考验管理者的“善用”能力了。
  
 从本质上来说,在经过了“三级管理”和“五道安检”后,最终获得入职资格的员工一定具有企业所需要的“德”“才”“岗”。相比于管理者,员工的综合能力或许会逊色一些,但其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更胜一筹。因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扮演总领全局的“杂家”角色,他懂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但并不需要精通;而员工扮演的是“专家”的角色,他要把自己负责的具体工作做好。因此,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并挖掘员工的“才”,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人才各司其职,发挥出最大效用。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善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善用的本质就是用师者王,让专家做专家的事情。当然,实现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前面说过,“人性”是最复杂的,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管理者往往并不愿意驾驭或任用比自己更强的人,而“善用”强调的恰恰是要挖掘员工强过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

古人的用人之道

2. 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到了那些认识

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简述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官用人制度,主要有以下7种:1、商周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选贤任能成为春秋时的流行风尚。 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在官吏选拔上广泛推行军功制和养士制。4、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官吏、通法、征士等。 5、汉代——察举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其中察举和征辟是两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 6、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7、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从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得到的认识 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明朝之前的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教育饿坏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说选官制度、用人的政策要与时俱进,因人而异。不过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渐趋向公开、公平、客观,这些还是值得肯定的。现如今我们更要完善人才的选拔制度,对人才进行定期考核,规范考核方式。 比较值得欣赏的是唐朝科举不仅在于考场发挥如何,还要看平常的文章如何,这样不至于一棍子打死。现在我国也在出台一些利于人才培养、选拔、任用的政策,也上了正途,比如科技立项等都是有利于创新,一些企业领导人也提高自身的用人艺术,“知人”然后“择人”。这时候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政策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应该多出台一下激励人才的政策,增加选拔人才的方式,加强素质教育;企业管理者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以资历取人,学习领导艺术,善于发现人才,做个好“伯乐”;每个人自己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全面的发展自己,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总之对于人才的培养、选拔等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