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保监会召开重磅会议 再度聚焦楼市

2024-05-14

1.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重磅会议 再度聚焦楼市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如此重磅的政策信号,或将提振地产股今日再次走强。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金融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由部分房企引发的信用危机余震仍在。近期,关于多地银行按揭贷款放款延迟、房地产销售和土地市场“遇冷”等消息诸见报端,舆论开始担忧房地产市场不稳会致房价大跌,一些城市甚至接连出台“限跌令”。此番金融监管部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表态,无疑给市场再次注入信心。亦有不少分析预期,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未来房地产信贷政策或有望迎来边际调整,主要是加强对有真实住房需求的“刚需”群体的按揭贷款保障力度,加快按揭贷款放款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时隔两天再度表态“两个维护”
释放积极信号
这是时隔仅两天,金融监管部门再度表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从29日座谈会出席人员的组成看,这次会议也称得上足够的份量和重磅,足见当前官方对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重视程度。
央行官网消息称,会议由央行行长易纲主持,央行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出席,住房城乡建设部、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全国24家主要银行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9月27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房地产首次被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点名”。
虽然央行上述“两个维护”的表态与此前住建部等几部委文件表述基本一致,但市场大多将之视为积极信号,央行发声后的第二天,A股房地产板块应声大涨。
昨日召开的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与央行27日的表态一脉相承。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保障刚需群体真实住房需求
房贷政策有望边际放松
受个别房企信用风险的发酵影响,9月商品房销售持续遇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份楼市供求指标继续降温,当前降温行情至少持续了4个月。撇去去年一季度数据,今年三季度为疫情期间行情最差的一个季度。价格指数方面,二三季度走势完全相反,降温特征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座谈会再次强调“两个维护”。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从金融监管部门两次“两个维护”的表态看,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未来针对刚需群体的住房按揭贷款政策有望迎来边际放松,保障有真实住房需求的按揭贷款申请者及时获得贷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从多位银行基层人士了解到,进入下半年,按揭贷款额度较为紧张,贷款申请人一般都要排队等上数月才能轮上放款。另有国有大行总行资深人士透露,自年初实施房贷集中度管理以来,对按揭贷款来说,目前国有大行每年的按揭贷款余额新增规模较少,基本维持稳定。每家大行每月基本有800亿元-1000亿元的按揭贷款到期还款,这些额度可以移位再贷,投放给新的按揭贷款客户,但净新增规模较少,所以才会出现排队等放款的情况。
正是针对当前按揭贷款额度紧张的现状,有不少声音呼吁应适当放松按揭贷款投放,满足有真实住房需求的贷款申请者,以免房地产金融政策误伤“刚需”群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就对记者表示,今年各大银行在执行房贷集中度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粗暴”的做法,即把房贷集中度工作的达标看得很重,而忽视了对合理合规住房消费需求的保障。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从过热转向过冷的过程中,此次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及时发现市场新情况、新问题,务实高效、深入人心,对于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有积极的作用。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是促成房地产周期下行的原因,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贷增速受拖累、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加大等背景下,房地产政策不排除边际调整可能,但更大概率也是以支持首套刚需为主要方向。近期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事件增多,引发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乃至银行业的担忧,风险处置也备受市场关注。要求“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指向信用风险较大的企业“保交房”的要求。
这一微妙变化预示按揭贷款腾挪空间增大
既然市场普遍预计按揭贷款政策有望边际调整,那么,在房贷集中度管理的硬线要求下,银行又能如何腾挪空间,提高按揭贷款的投放额度呢?
资产支持证券就是一个腾挪按揭贷款额度的方式。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回顾本轮房地产融资政策调控的演化脉络,从“三道红线”到“两个集中度”,再到部分地区按揭贷款额度全面收紧,并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房地产融资在全面收紧的同时,也加剧了房企现金流压力。然而,近期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RMBS)的重启,则是前期房地产融资政策的适度微调,该政策具有较强信号意义,四季度房地产融资紧缩态势有望得到缓和,按揭贷款投放预计将小幅提速。
王一峰表示,今年以来,央行一方面在发行端控制RMBS的注册备案额度和节奏,另一方面,二季度将RMBS投资端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统计口径。受此影响,RMBS每月发行规模逐月下降,5月份降至624亿,而6-7月份则为零增长。从8月份开始,RMBS出现恢复性增长,当月新增规模为314亿,而9月份发行进一步加大,截至9月24日,RMBS发行规模已超过800亿,创年内月度增长新高。RMBS放量重启标志着地产融资调控政策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王一峰认为,随着RMBS发行的重启,银行存在较强意愿通过RMBS的发行腾挪表内涉房类贷款额度,进而缓解集中度指标达标困境和信贷投放的资产荒压力。对于监管而言,放松RMBS发行也有以下好处:一是RMBS发行量可以精确控制,对房地产融资政策放松不算大幅度放松;二是RMBS发行为按揭贷款腾挪额度,避免了实质性放松“双集中度管理”。

原标题《再度聚焦楼市!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重磅会议,强调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何深意?房贷腾挪空间在加大》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重磅会议 再度聚焦楼市

2. 楼市大事件!央行、银保监会联手发文,48万亿房贷市场迎巨变?

关乎楼市的又一大事来了!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这是继前不久监管部门出台“三道红线”房企融资新规后,房地产金融政策再出重磅新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综合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撰文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央行、银保监会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在约束,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宏观角度看,《通知》旨在落实“房住不炒”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利于优化资金配置,减少资金过多的进入到房地产领域。从银行体系看,利于降低房地产体系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贷款占比太高会也会给银行带来风险。此外,《通知》对不同类型银行、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管理,意在引导不同银行进行差异化发展,如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的占比上限要低于大行,体现出监管希望地方中小银行回归本源,更多支持当地实体经济的政策意图。
分档设置上限水平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央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央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央行、银保监会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管理要求的设定综合考虑了银行类型、存量房地产贷款业务现状及未来空间。同时,为体现区域差异,确定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时,可以有适度的弹性。管理制度还设置了过渡期,以保证政策的平稳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管理要求以法人(不含境外分行)为单位设定并执行,对全国性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设定要求。

《通知》规定,央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所在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特点,以本通知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为基准,在增减2.5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合理确定辖区内适用于相应档次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央行、银保监会将对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确定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同时,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
央行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有关意见,并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届时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统计范围。
新增房贷增速将受影响
实际上,今年以来,就有一些银行进一步放缓了新增房企开发贷增速。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了解到,有银行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还有银行部分区域性分行因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央行数据显示,2020 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 48.8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2.8%,比上季末低 0.3 个百分点,连续 26 个月回 落;前三季度增加 4.42 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 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 6.8 个百分点。
曾刚表示,从分档设计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水平看,预计超出上限的银行不会太多,总体看对存量房地产贷款来说,调整的压力较小。但《通知》的主要影响是未来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增速会受限,例如,前几年个人房贷增速显著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对于接近上限或已经超标的银行来相关贷款的新增投放增速会放缓。
央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2019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相关指标设定充分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采取了分类分档、差别化过渡期、区域调节机制等多种机制安排。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央行、银保监会将要求其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指标对存量房贷的调整压力并不大,因为只要银行保持现有房贷余额不变,随着分母的贷款余额总规模不断提升,该指标自然会下降。但对于接近上限的银行来说,该指标就会影响其新增房贷投放规模,这意味着未来部分银行的新增房贷增速和个贷增速不能超过平均贷款增速,否则相关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曾刚称。
银行需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
当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央行、银保监会将密切监测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对异常增长的,将督促采取措施及时予以校正。
具体来看,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稳妥有序整改过渡,充分考虑不同银行的情况不同,《通知》提出,业务调整过渡期结束后因客观原因未能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经央行、银保监会或当地央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评估后认为合理的,可适当延长业务调整过渡期。
“对于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要求其合理选择业务调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规模,确保调整节奏相对平稳、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个别调降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上述负责人称。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已出台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已正式印发《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约从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尽职调查、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合作机构监督、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等七个方面对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出自律要求,同时也对银行开展的关于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业务的做出了自律要求。
针对公约出台的背景,北京市银行业协会表示,目前北京地区会员银行开展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自北京市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涉及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调控政策,但各家会员银行对政策的理解不尽相同,造成部分银行在政策执行尺度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二是,近年来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交易的市场占比逐年提升,房地产中介机构在二手房交易中成为关键环节,个别银行为争揽客户而向中介“返点”、“返费”的现象死灰复燃。
在统一房贷政策尺度方面,《公约》规定:住房贷款记录不区分本市、非本市;月供收入比不超过50%;对首付款资金来源进行实质性审核,不得使用“首付贷”等金融产品加杠杆、挪用其他个人类贷款资金或信用卡融资用于支付首付款;涉及一手房的个人住房贷款其所购房屋必须是主体结构已封顶的住房;必须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在涉及“返点”、“返费”问题方面,《公约》规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中介机构(含关联机构)及工作人员支付或变相支付财物从而获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并明确规定:支付或变相支付佣金、介绍费或其他性质类似的费用;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服务,或出租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设备;替其支付、承担应当由其自己承担的支出或费用;以超出正常价格或不合理方式等使用其提供的服务;租用其办公场所或渠道(含线上、线下)向购房客户营销本行业务等方式均在禁止范围之内。
据了解,此次《公约》的出台得到了业内银行的广泛支持,目前北京地区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43家银行均已签署公约承诺函。部分银行表示,《公约》的出台有助于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竞争回归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上来,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返点”、“返费”和放松政策执行尺度的市场竞争局面。

3.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事关房地产金融!

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强调,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而在两天前,9月27日,据央行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其中,央行例会首次提及房地产,并明确“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房地产市场降温、某些龙头房企出现资金“爆雷”,购房者信心下降的环境下,央行在三天内两次提及房地产“维稳”,有重要信号意义,也向外界传递了“稳”的信心,给“金九银十”中的购房者吃了“定心丸”。
央行在三天内两次提及房地产“维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重要信号意义。图片来源/IC photo
根据此次座谈会的要求,“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成为新的指导方针。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称:“按照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这里或涉及过去几种错误的信贷操作,包括随意对一些房企项目抽贷停贷、随意设定或调整按揭贷款标准、以额度不足理由无故拒绝按揭贷款。类似操作对房企和购房者都造成了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全国多数一二线城市面临着“缓贷”甚至“停贷”的局面,各大银行以额度不足为由,新房贷款放款趋缓,二手房直接面临“停贷”,这也造成了一些城市二手房市场急转直下,而购房者也面临着更高的购房成本。
从目前的房地产形势来看,在趋严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由热转冷。根据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8.7%,增速较7月回落11.6个百分点;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1027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5%。同时,从各大城市看,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今年8月,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或继续下降,尤其是二手房市场,今年8月,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0%,这是在连续16个月房价上涨之后二手房止涨,也预示着市场拐点的到来。
而值得注意的是,从最新政策要求来看,“配合”成为核心关键词。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此次央行和银保监会召开的座谈会要求地方银行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维护房地产平稳发展。对此,严跃进认为:“这其中的含义是银行房贷政策要多听取房管局的意见。就近期房地产市场‘不稳定’因素看,开始从过热转为过冷,尤其是市场交易量。从稳定的角度看,金融机构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积极在信贷政策上做微调或者放松。”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微调”并不等同于“放水”、并不等同于“短期刺激”,也并不等同于政策的“急转弯”。在央行的三季度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而房地产的金融政策主要是“维稳”,重点落在了保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这一点也和“房住不炒”的内涵相吻合。
对于政策微调的方向,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预计金融方面将围绕“调节奏,保稳定”两个关键词进行,金融机构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城市实际需求,因城施策,合理安排房地产信贷投放节奏,避免出现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节奏错配,避免信贷大面积收紧误伤基本住房需求。当前整个行业处于转型期,平衡好行政调控和市场化配置,将有助于平滑转型带来的市场波动,保持整体市场平稳发展。
严跃进预测称,预计四季度,信贷政策或有进一步微调,主要方向为结构上优化,除了传统的按揭贷款等领域外,租赁住房市场的信贷工作需要加速,以积极配合租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四季度也会适当增加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流程,以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事关房地产金融!

4. 刚刚,央行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开了个会,房地产警钟释放啥信号?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金融和经济发展座谈会暨电视电话会,金融部门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坚持法制化、市场化的原则下,切实采取措施,深挖潜力,让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房地产,再次重磅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对于官方的强调,最近以来一直就没有断过,具体就不再罗列,总之,我们应该深深感受到国家对房地产的定位和态度跟去年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现在的特殊情况有所改变和动摇。
可能很多人不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据克而瑞数据,2月单月全国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243.3亿元,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3.8%。百强房企1-2月累计销售金额为9014.6亿元,同比下降23.8%。约九成百强房企2月单月同、环比均下跌,超八成房企2月及1-2月累计业绩同比双降。

具体到开发商,很多已经开始裁员降薪,3月3日,消息称,某总部在上海的三字闽系房企,这段期间全员绩效工资降低,津贴补贴降低,之后的政策不确定。另外,区域公司的合并还将继续。
3月1日,媒体消息称,重庆融侨2月-4月降薪50%。中森地产2月复工至今发放80%薪资。凯德地产宣布,高管降薪、冻结部分涨薪。传禹洲暂定24号以后复工的,先用年假和调休假,再按基本工资发放。
碧桂园组织架构大“瘦身”,一次性换防38位高管,多区域合并,虽然被碧桂园否认裁员,但是也难以堵住悠悠众口的质疑。
按理说,现在的政策应该是宽松性导向啊!给大家以信心啊!为什么央行等多次连续强调房住不炒、政策不放松呢?原因有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房地产再次被敲响警钟的信号。

1、未来房地产市场信心恢复的预期还是很强烈的。这一点大家都看得到,受客观因素影响是短暂的,毕竟房地产的需求还是刚的,所以不用担心房地产市场一直沉沦下去。
2、防患于未然。正因为大家的未来预期异常高涨,更要防止出现过度炒作的可能。况且现在一些人又开始鼓吹政策放松了,如果此时有了松动迹象,自然会被拿来炒作一番。房地产不会再继续走老路。
3、各地政策调整,要与调控放松分开。2月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40多个城市调整了房地产政策。这会不会构成调控的放松呢?很显然,此刻再次重申房住不炒意味着调控大局未变,调整不意味着调控放松。

4、楼市成交量回暖。社科院报告显示,1月,24个核心城市房价连续5个月的稳中缓降以来,首次出现小幅回升。但2月受客观影响,市场又将逆转。报告预测,短期内一二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定或略有回升。诸葛找房数据显示,2020年2月,10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5085元/平方米,环比微涨0.07%;与2019年2月相比,同比上涨1.09%,涨幅收窄0.06个百分点。虽然整体并没有脱离稳定的红线,但是市场的回暖很容易造成另一种解读。
5、未来会坚持房住不炒与地产政策的边际松动。二者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大概率共存体。只讲房住不炒或地方调整都是片面的,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只有把握住底线,因时制宜、因城施策,才能让市场在平稳中实现发展。否则都不行。底线没了,风险就来了。死守底线,同样也是风险。

所以,当前的市场很复杂,你也不用担心,调控的作用就是见市场下菜碟,什么样的市场下什么菜,总之,就是为了保持市场平衡稳定。无论何时强调房住不炒都不为过,但是我们要看实际行动中,还会有一些隐性的适度放松,既对恢复市场信心有拉动作用,又不会成为热炒的动力。个中滋味,你得好好咂摸。

5. 超重磅:地产大利好!央行、银保监会联手放大招:金融支持16条措施来了!

大家好,利好一个接一个!央行、银保监会出手,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信息量很大......
泰勒给大家整点重点内容。
一、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1、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
金融机构要合理区分项目子公司风险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在保证债权安全、资金封闭运作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支持项目主办行和银团贷款模式,强化贷款审批、发放、收回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2、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
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在城市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具体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
3、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
4、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5、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推动专业信用增进机构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
鼓励债券发行人与持有人提前沟通,做好借券兑付资金安排。按期兑付确有困难的,通过协商做出合理展期、置换等安排,主动化解风险。
6、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
二、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
7、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
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保款,封闭进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字项目加快建设交付。
8、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项目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融资商业银行或其牵头组建的银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专项借款支持项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对于剩余货值的销售回款可同时覆监专项借款和新增配套融资的项目,以及剩余货值的销售回款不能同时覆盖专项借款和新增配套融资,但已明确新增配套融资和专项借款配套机制安排并落实还款来源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在商业自愿前提下积极提供新增配套融资支持。
新增配套融资的承贷主体应与专项借款支持项目的实施主体保持一致,项目存量资产负债应经地方政府组织有资质机构进行审计评估确认并已制定“一楼一策”实施方案,商业银行可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项下新设“专项借款配套融资”子科日用于统计和管理,配套融资原则上不应超过对应专项借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项目销售回款应当划入在主融资商业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开立的项目专用账户,项目专用账户由提供新增配套融资的商业银行参与共同管理。明确按照“后进先出”原则,项目剩余货值的销售回款要优先偿还新增配套融资和专项借款。
对于商业银行按照本通知要求,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半年内,向专项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三、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
9、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
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统称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在不良资产处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等共同协商风险化解模式,推动加快资产处置。
10、积极探索市场化支持方式。
对于部分已进入司法重整的项目,金融机构可按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原则,一企一策协助推进项目复工交付。
鼓励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担任破产管理人、重整投资人等方式参与项目处置,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稳妥探索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依法依规市场化化解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支持项目完工交付。
四、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11、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
对于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12、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
个人住房贷款已调整还款安排的,金融机构按新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经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认定应予调整的,金融机构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等调整信用记录报送,已报送的予以调整。
五、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
13、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
对于受疫情等客观原因影响不能如期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实际情况并经客观评估,合理延长其过渡期。
14、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
相关金融机构要用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出台的适用于主要商业银行、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阶段性房地产金融管理政策,加快推动房地产风险市场化出清。
六、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15、优化住房租赁信贷服务。
16、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支持住房租售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专项用于租赁生房建设和经营,鼓品商业银行发行支持住房租赁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增加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经营性贷款投放,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超重磅:地产大利好!央行、银保监会联手放大招:金融支持16条措施来了!

6. 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金融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这次扭转透露了哪些信息?

这一系列的救市,最终还是一个字贷,去救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方法是借给他更多钱,以债养债,用汽油救火,如果救不活,可能会理解为给的汽油不够,加大汽油的力度,侧面也能反应房地产才是真正的金融市场,房地产问题依旧是过度金融化,并且需要不断输血才能稳住。所以现在房地产是系统性的金融问题,救这种旁氏信贷,靠官方的资金大概率是抱薪救火,期待吸引民间投资和居民接盘才有可能盘活,但问题是后面人真的会接和接的住吗? 
以往真正消化泡沫靠的是经济高增长和转移给居民口,包括15年的涨价去库存的杠杆向居民转移,现在这两个基础不那么可靠了,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杠杆潜力见底,再怎么微操总是要有人吞下资产泡沫的代价。消化泡沫的前提高增长不存在了,靠着左手倒右手,内部的风险转移并不会真的解决问题,而只是把成本从一些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些人身上。或者说,现在消化泡沫是很难的,需要直面这些经济泡沫了,而不是继续往未来转移风险。

一、产出速度放缓,居民收入在一次和多次分配中是否能够保障,任何经济体都有既得利益者,我们自然也不例外,加上重劳动税反而轻资产税,分蛋糕不均相比其他经济体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往的靠居民口分摊风险也很难发挥作用了,既要普通居民少拿蛋糕,又要多承担风险和债务转移,个人破产制度缺失还是无限责任制,万事都是有代价的。
泡沫的体量已经不是中下层可以承担的了,向未来借了二三十年的钱来刺激短期的投资和消费,居民储蓄的金山银山也吃空了。虽然上半年流入银行的储蓄还在大幅度上升,然而不是财富结构中承担风险转移群体的财富,继续加杠杆也加不了多少了,这也是这两年各种货币政策和地方政策拉动资产泡沫失效的原因。个人觉得与其关注政策如何拉动资产泡沫和维系债务黑洞,不如换个思路。

二、把思考重点放在经济体的泡沫如何出清,以及出清可能的表现形式上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说说房地产的金融化泡沫化问题,不是政策扭转了房地产的金融化泡沫化,明眼人都能看到市场在自发的出清,根本就没多少人接盘,70城数据就在那里。反过来是政策在阻碍房地产的去泡沫化、去金融化,要不是今年政策的阻碍出清,或许现在很多城市的跌幅可就不是这点了。
扭转了泡沫,是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主动作为,平稳出清。泡沫崩了,是在泡沫膨胀过程中无所作为,然后价值规律看不下去了,出面解决问题。从结果上看都是泡沫消失,但从行为上来看,这完全是两码事。现状究竟是主动扭转,还是泡沫自崩,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上海的第三轮土拍最近刚刚开始,总计35块地卖出去了28块,其中有20块地因为只有一家企业参与竞购,因此只能以底价成交,溢价成交的地只有4块。上海的地都卖不出去了,其它地方不问可知。 

三、这才是基本现状,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现状。我们不能贪价值规律之功以为己有,这是不体面的。至于这点保交楼专项贷款,它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相比实在是差距悬殊,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起到一点杯水车薪的作用。最坏的结果,可能会重现90年代的三角债清欠故事,下面看到上头愿意兜底,就可劲嗯造,最后越清越多,90年开始清理的时候全国三角债统计在册的有2000多亿,等到1992年的时候因为越清越多而停止清欠,95年停止国家注资,等到时候,三角债规模已经超过10000亿。
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实质性好转,恰恰相反,作为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我认为泡沫化情况还在继续加深,从我的视角提供以下论据仅供参考:一是虚假按揭,按揭空转现象愈演愈烈。为快速回笼资金,房地产开发商有时会采取极端的假按揭策略,具体操作为:让开发商自己的员工签署购房合同,够买自己开发的项目,并到银行使用房贷,待贷款资金到位后,由开发商统一替员工还月供。目的就是为了在房子不好卖的时候,快速回笼资金。

四、原来,只有部分资金紧张的小开发商采用这种办法,现在,具我观察,不论是全国性大开发商,还是本地小开发商,甚至国有背景的开发商,都在大量的办理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在部分地区,假按揭金额甚至能占到新增住房贷款的4分之一到3分之一。二是银行按揭审查越来越松,客户资质越来越差。现在在市场上,不论是本人所在银行还是金融同业,基本上没有审查首付款来源的银行了。
不审查首付款来源,不校验实付款真实性,贷款年龄放宽到75岁!收入流水真实性调查也是走过场,按揭贷款审查越来越松,基本上等同于"你敢来贷,我就敢放"的情况,同样,客户资质也越来越差,抽查资料发现,甚至有不少60到65岁的客户来申请房贷!除此之外,中债增进场救这些民营房企之后,也给了其他资金以信心,“既然国家队都来担保了,那我就放心借给这些房企钱吧”,如此一来,就完成了少量资金甚至不用资金(用面子)就撬动大量资金,解救濒死房企,保证楼盘交付的目的。

7. 银保监会:房地产泡沫化已扭转,这释放了哪些信息?

这说明我们的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正在逐渐消除,同时也说明很多城市的房地产问题变得越来越小。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之所以很多城市会推出各种鼓励买房的措施,主要就是因为当地想要进一步控制房地产泡沫,同时避免房地产泡沫破裂。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有很多城市本身非常依赖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也非常多,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遏制房地产泡沫,进而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住房需求。
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泡沫的情况已经被扭转。
在谈到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时候,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泡沫的情况已经被扭转,很多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变得越来越小。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很多城市的房价相对比较稳定。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剧烈下跌的话,这个城市也会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遏制房价下跌,同时也会让房价遵循市场规律。
这表示很多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在逐渐消除。
在一系列的措施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变得越来越小,即便很多城市的房价依然非常昂贵,但很多城市会推出各种鼓励买房的措施,同时也会推出一系列的福利优惠。特别是对于那些愿意多生孩子的家庭来说,当这些家庭主动买房的时候,这些家庭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福利保障。
与此同时,这个信息也表示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因为这个行业的资金体量本身就非常大,房地产行业也会影响到很多行业的正常运作。如果我们能够保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话,我们的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就会越来越好。

银保监会:房地产泡沫化已扭转,这释放了哪些信息?

8. 刚刚,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开会:金融机构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央行网站信息显示,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出席,住房城乡建设部、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全国24家主要银行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