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下属系部

2024-05-15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下属系部

 产业与贸易经济系现有教师 22人(其中外聘教师 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贸易经济学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和贸易经济学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软硬件设施一流的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产业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实验中心和中国能源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平台。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以知名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根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SSCI杂志和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企业理论、战略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表现出众,已有多人成长为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精英。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通晓现代中外贸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务,拥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外语工具处理贸易实务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商业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贸经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 金融系设立于1978年。1988年金融学专业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直属院校重点专业;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校本科名牌专业。金融系现有教师30名: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具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25人。金融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金融MBA、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金融学方向。现有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国际金融、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五个教研室。开设的主要金融学专业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金融监管学、政策性金融、金融制度比较、信托与租赁、投资项目评估、国际金融实务、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银行会计等。现设有投融资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保险精算中心、金融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项目23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教学奖、教材奖22项。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金融学》《金融监管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营销学》。金融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具备金融基础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法规,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金融理论发展的国内外前沿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金融分析和研究,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经营和部门管理的高级人才;金融学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熟悉国内外金融理论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的研究动态,对金融改革非常敏锐,具有对经济和金融的综合研究能力,胜任在金融机构管理、在科研部门研究、在高等院校教研的高等级创新型人才。 统计系创建于1950年,现有教师16人,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博士点。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系主任为吴诣民教授,支部书记为邢公奇副教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统计系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两个专业(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办学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四个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经济信息分析与决策、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经济计量分析及应用)。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统计学专业全国排名第6位,数量经济学专业全国学排名第6位)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学数量化趋势的凸显,统计作为方法论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重视前所未有,为适应社会需要,统计专业提出了“强化数理方法、突出经济统计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坚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为培养目标。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经济检测与预警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统计系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了科学化和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统计系的各位教授、副教授都能坚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拿起课本能懂,放下课本会用”。统计系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才能,很多人已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在科学研究领域,统计系教师长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分析”、“经济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软科学和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现有教师20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8人。系下设三个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三个教研室是:国际经济教研室、国际贸易学教研室、经营与实务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研中心、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区域经济学教研中心。我系办学层次齐全,在长期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高质量的基础上,目前还拥有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个博士点与硕士点。目前这两个学科已形成了有一定影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近年来,相继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教委、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学科的发展及其特色具体如下:国际贸易学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科成立于1985年,199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后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点。是我国少数几个最早成立国际贸易学专业并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的专业之一。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特色为:强调国际贸易领域里的重大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研究的密切结合,研究在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战略、风险管理、网络经济、环境政策等重大问题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2)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特色为:强调将跨国公司发展的前沿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研究在跨国零售企业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3)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投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为: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创业经济、风险投资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区域经济学专业:本学科创建于1994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设立博士点,同年设立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曾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985”学科建设等项目资助,总建设经费近100万元。本专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主要从理论高度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调控。此方向主要在开放经济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研究、广义梯度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成果。(2)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的承载力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此方向主要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学术成果。(3)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及其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侧重于研究城市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等重大问题,因而本研究方向具有系统性、重点性与区域性的研究特色。 银行信息管理系(以下简称银管系)成立于1986年,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特别是金融信息化对金融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从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金融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立“金融信息化”、“可疑金融交易识别”、“金融数据挖掘”、“网络金融”等专业方向。银管系是我国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唯一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系。“银管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金融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通晓经济和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和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掌握金融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门人才。其特色在于理工与人文学结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银管系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金融信息化开展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电子化标准化总体规范”,并获中国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银行会计电算化总体规范”;主持国家“十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参与人民银行信息化重点项目“金融博士”多媒体系统;主持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除此之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十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出版了一批在我国金融信息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化银行信息系统概论》、《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国家金融网络(CNFN)总体研究》、《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金融电子化系统标准总体规范》、《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金融电子化概论》、《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网络金融》等。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在国内对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银管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加大量实践学时外,还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培养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自2006年起连续参加“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每年都有1至3个代表队创入决赛,曾获得二、三等奖10项,学生们在竞赛中表现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成立于2000年4月,下设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管、电子商务技术三个教研室,拥有“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秘书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国际电子商务中国中心、陕西省电子商务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已同美国、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内多家企业如阿里巴巴、96128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电子商务系共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教师人数的67%;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队优化、素质优良、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的院校之一。教学层次齐全,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专业特色鲜明、体现了文理结合,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实行主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已构建起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十年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下、在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承担与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中,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2004年10月我系电子商务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名牌专业”;2004年10月电子商务实验室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于“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2007年电子商务专业为被陕西省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年由我系李琪教授负责的“电子商务概论”获得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9年由我系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排名第2)合作完成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我系学生在《第一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获得特等奖、2010年我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由获得了特等奖(2名);2010年12月1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系主任: 张倩肖 教授 党支部书记: 李春米 副教授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成立于1994年,一直承担着经济与金融学院及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济学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0 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经济学系教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家级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目前经济学系拥有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有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两个硕士点,下设环境、资源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过渡问题研究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等多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在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倡导先进性和科学性互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已有多人到英国、美国的一流大学进修访学,为经济学的科研、教学搭建了很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我们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适合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应用经济学科,它更侧重于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经济学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系主任: 邓晓兰 教授 党支部书记: 王俊霞 副教授财政系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系较早的系部之一,已经有50年的历史。该系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财政学博士点。目前已经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7名。另外,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财政系外聘兼职教授9名。近十年来财政学科长足发展,一支以财政研究方向邓晓兰博士生导师和税收研究方向李香菊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财政学学科队伍已经形成。2000年以来,主持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改革》、《当代经济科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项多项。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建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目标,财政学学科发展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本科生主要招生方向为财政学(含税收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学术型涵盖财政政策与制度、公共投融资、税收理论与实务三个研究方向,应用型主要招收税务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招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财政学(含税收学)本科与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知悉财政管理政策与税法制度,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财政、税务、投资等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工商企业等相关经济管理领域从事财税管理、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政税收研究工作、具备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公共债务、政府采购、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务管理与稽查、税收筹划、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国有资产管理、项目评估与投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下属系部

2. 郭庆旺的学术研究

近年来重点研究在财政政策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的构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初步形成了“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理论体系;承担的教育部重大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初步构建了反周期波动的财政政策理论框架;1996年以来,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2篇,出版专著7部,译著13部,总字数1067万字;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总经费217.8万元。 1997,我国税收优惠制度规范化研究,财政部项目1999,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财税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教育部重点项目2000,经济政策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财政部、深圳国家税务局2001,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与风险研究,教育部2003,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北京市地税局2004,预算法国际比较研究,财政部项目2004,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及淡出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5,中国财政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与风险控制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与陈雨露教授共同主持)2008,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调控作用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税收经济学财政理论与政策教学成果和荣誉 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大连市首届(1994年)十大青年科技标兵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级获得者科学研究方向 财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代表性学术成果

3.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院系专业

 公共管理系成立于1999年的公共管理系,紧紧围绕学院“德高志远、厚学强术”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努力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以学科发展引领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发展,将校内外的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成绩斐然。其中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1984年,招收行政管理民族干部班,为云南省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1998年该专业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1999年作为教育部试点的两所高校之一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公共管理系现有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在本系招生的科学学位硕士点4个(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MPA公共管理硕士)。现有2个本科专业招生,即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其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试办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省重点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省级和校级重点专业。全系已形成了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9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5人,在校MPA学员467人。已毕业各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近500人。公共管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为崔运武教授(博士、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2006),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电子政务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学位委员会管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云南省优秀教师(2007),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09),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公共管理系第二任系主任为方盛举教授(法学博士、政治与公共管理出站博士后)。现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云南大学首届十大教学名师,伍达观杰出教师奖(2008)。现任系主任邓崧教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出站博士后),知名电子政务专家,全国电子政务委员会理事,云南省政府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政治学系政治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云南大学建校之初最早的系之一,为目前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迄今为止已走过80余年的办学历程。政治学系于1925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学生。20世纪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著名学者林同济、朱驭欧、李德家曾先后担任政治学系系主任,著名教授张溪若、钱瑞升、王赣愚、潘大逵、龚祥瑞、陈复光等都曾执教于该系。20世纪五十年代经高校院系调整,政治学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1961年云南政治学院并入云南大学,恢复设立政治学系,并开设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3个本科专业,共培养了11届本科生和4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政治学系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2个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云南大学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先后设立了经济系和法律系,部分教师从政治学系分离出去,政治学系仅存哲学1个本科专业。1984年,政治学系设立行政管理专业,开始招收行政管理民族干部专科班,这为云南省培养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1998年该专业由专科升为本科。1989年政治学系更名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下设公共关系、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计划设立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2个本科专业。回顾政治学系过去80余年的历史,那是历届师生的共同成长史、发展史和奋斗史,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系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与巨大进步,政治学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中排名为全国第13位,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国内政治学研究的重镇之一,确立了民族政治学、边疆治理等研究的鲜明特色,可谓成绩斐然。政治学系系主任周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学学科组评审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政治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学系始创于1939年,吴文藻为首任系主任,费孝通等一批著名社会学家曾执教于本系。1941年费孝通接任系主任,第三任系主任为杨堃。50年代院系调整后于1954年停办,在这15年内,先辈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云南民族问题的研究,开拓了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社会学系于1995年恢复,设立社会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系建于1992年,1993年开始招生。2003年社会学系并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5年12月,云南大学作为省级改革试点单位进行校内机构调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所设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并入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成立了新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现系主任为钱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学建设和科学研究成绩斐然。以钱宁博士、教授为首的社会福利理论研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科研项目历年来成绩不菲。情报与档案学系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本科)始创办于1984年,当时属云南大学历史系。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开设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88年单独建成云南大学档案学系。1993年档案学系增设情报学本科专业(后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997年云南大学档案学系并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2000年由档案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学系,下辖档案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2004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信息管理学系从人文学院析出,独立建制为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院,下设文秘与档案学系(设档案学本科专业)、信息管理学系(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文献信息管理系(设图书馆学本科专业)。2006年,情报与档案学院与原公共管理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为其下属四个系之一,目前该本科专业只设档案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同时招收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档案学博士研究生。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律法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教育事业管理概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行政、机关事务、公共事务、人事、党务等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方向)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和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领导学、比较公共行政、行政法学、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理论与实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行政、人事、公共事务、党务等管理工作或教学和研究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信息技术基础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金融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行政管理、政策分析、电子政务、教学科研、内外宣传、办公文秘、公共关系等工作。国际政治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广泛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政治学导论、政治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外交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公法、信息技术基础、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社会学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文化人类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学史、经济社会学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机构从事社会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与方法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思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高校或行政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从事专业教学及学生工作或社区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档案学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基础、秘书工作实务、政务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缩微影像与数字技术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从事档案管理与信息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办公自动化、编史修志等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专业下设信息管理学和图书馆学两个方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信息管理学方向: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信息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安全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信息机构及IT行业从事信息管理、信息咨询、情报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及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办公自动化等工作。图书馆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管理学、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原理、数字资源加工处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研究基础、目录学出版编辑学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国家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机构从事图书馆管理与技术、情报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咨询、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文秘和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院系专业

4. 江静的教育教学

 2008-201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后2005-2008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经济学博士2002-2005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经济学硕士1994-1998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经济学学士 1.产业经济学2.公共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2.货币银行学 1.江静, 2011-2013, 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逆服务化趋势与服务业分类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710030342.江静, 2009-2010, 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编号:2009021123.江静, 2008-2010, 国际代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机制与政策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编号:200804404084.江静, 2007-2009, 基于高级要素投入的江苏本土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江苏省社科基金, 编号:07EYB012 1.刘志彪、江静等, 2009, 长三角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路径与机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兰迪·查尔斯·艾平著,江静译, 2009, 躲不开的经济学, 南京:译林出版社 公开发表论文1.张广婷、江静、陈勇, 2010, 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第10期。 2.江静、路瑶, 2010,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跨国比较, 统计研究 第8期。 3.江静, 2010, 市场支持、产业互动与中国服务业发展:基于2000-2008省级数据的分析, 经济管理 第3期。 4.江静、刘志彪, 2010, 世界工厂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第3期。 《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年4月13日转载5.江静、陈柳, 2009,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发展模式趋同:来自苏南和温州的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1辑。 6.江静、刘志彪, 2009, 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南方经济 第11期。 7.江静、刘志彪, 2009, 政府公共职能缺失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 经济学家 第9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22期全文转载8.陈柳、江静, 2008, 中国沿海地区FDI跨区域的溢出效应与内陆地区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问题 第8期。 9.陈柳、江静, 2008, 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溢出效应与区域收入差距, 经济评论 第5期。 10.江静、刘志彪、于明超, 2007,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 世界经济 第8期。 11.江静、刘志彪, 2007, 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商品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第7期。  江静,女,1965年10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博士,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负责人,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河南大学“师德标兵”,河南大学“生物化学”和河南省“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主讲人;主要从事植物抗逆生理及遗传学机制方面的研究。

5. 哪位高手有党校《公共经济学概论》作业答案

一、单选
1、第一次引用“公共经济学”概念的经典是:《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2、公共经济学的规范研究是:对政府经济活动和政策的合理性进行的评估和评价
3、政府干预经济最早开始于:市场经济萌牙时期
4、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5、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6、造成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7、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职能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8、政府促进西部大开发总体上属于:资源配置功能
9、不能够对宏观经济稳定生产影响的公共财政活动是:推行最低工资标准
10、社会经济生活中,总有一些物品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为零,这种特性可称作:非竞争性
1、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2、产品达到庇古均衡,是指:社会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3、对不同类型公共产品分类的判断,首先看它: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4、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着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其结果是:人均收益递增,但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5、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俱乐部产品的一定产出,随俱乐部消费者规模扩大,人均收益会出现递减的现象,其原因是:拥挤的缘故
6、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可以分别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需求函数,然后用某种方式把叠加起来,求得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为此,正确的方法是:对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横向相加,再对混合产品中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最后对混合产品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和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便可取得对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
7、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求得了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并且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给定,则其与混合产品需求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此时,均衡产出为Q※,均衡价格为P※,则下列关于P※的表述正确的是:由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市场价格PX和消费者对公共产品部分的支付意愿r共同组成
8、下列关于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由于是两个政党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9、在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中,消费者A和B最后都同意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为G*,消费者A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为h*,假设消费者A原来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1,承担税收份额为h1;而消费者B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2,承担税收份额为1-h1。现在的均衡只不过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消费者A和消费者B都得到公共产品G*,消费者A承担税收份额为h*,消费者承担税收份额为1-h*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项的成本:政府行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
3、下列不属于无偿性公共支出的是: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于有偿性公共支出的是:教育部门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属于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财政补贴
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控性支出的是:国防支出
7、按支出的性质可将公共支出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8、在预算管理的编制阶段,应着重考虑的是:稳定
9、国民经济预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项外采用权责发生制:个人所得税
10、国民经济预算的支出项目除下述哪一项外,按照权责发生制计列:转移支出
1、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2、提出税收具有再分配经济性质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3、设计税收制度最重要原则是:公平原则
4、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增值税
5、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发行的地域
6、下列公债中属于不完全的国家信用活动是:强制性公债
7、下列不以利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发行时间
8、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发行的时间
9、下列哪项不是制约公债发行理的因素:公债发行方式
10、下列不属于行政规费的是:结婚登记费 >结婚登记费
1、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财政需求调控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收支
3、在财政宏观调控中财政增加或减少总需求会导致企业或居民减少或增加总需求的相反结果,这叫做:挤出效应
4、边际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
5、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6、下述不属于经济效应的是:乘数效应
7、下述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投资
8、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时,通常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9、从各国的经济实践来看,特别是60年代以来,实现微观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支出政策
10、调整微观经济活动的地 :财政补贴
1、因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布坎南
2、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以及相关的资源配置)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3、为了从政府手中得到垄断利益而从事和采取的活动称为:寻租
4、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经济学家认为政党追求的是:选票最大化
5、公共选择理论中,把对提案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称为:中间投票人
6、投票悖论又称为:阿罗悖论 
7、全体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同:帕累托最优
8、公共选择理论是对下述何种决策活动的经济学研究:非市场决策
9、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公共机构提供公共产品低效率的因素:缺乏市场竞争约束
10、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政府扩张的原因: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
二、多选
1、现代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具有调节作用的有:A市场  D政府
2、公共部门的介入对经济运行: B有消极作用     C有积极作用
3、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A官僚政治政府的分析方法    B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工具    C帕累托原理    D数理经济学分析技术
4、要达到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的条件有:A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B交换效率条件    C边际产品条件    D生产效率条件
5、主张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均为福利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本文经济学家有:B庇古   D萨缪尔森
6、人们可以用来衡量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工具有: B洛伦茨曲线   D基尼系数
7、下列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有:A出台专利制度    B界定产权    C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厂课以一定的税收    D提高耗资巨大的公路收费标准
8、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C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前,则往往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D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后,则往往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9、对经济波动具有自动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B社会保障支出    D累进所得税
10、为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蒺缪尔森对下述哪些理论进行了综合:A新古典经济学  D凯恩斯经济学
1、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A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包括:B在技术上不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    C在技术上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但在经济上不可行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4、纯粹公共产品在现实中很少见,在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分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俱乐部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其分类的标准有:C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   D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
5、如某产品没有非竞争性,但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为:A公共资源   B拥挤性公共产品   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6、如某产品具有非竞争笥,但具有排他性,则该产品为: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7、关于拥挤性公共产品随着消费者人数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A人均收益递减    D人均成本下降
8、在公共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人均收益递增,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B人均收益递增,人均也递增 D边际人均收益递减,边际人均成本不变
9、关于准公共产品均衡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  B当具有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   C当具有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
10、在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中,要在消费者A的可能性曲线TT上找到一点M,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则关于这一点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既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睥切点,也是曲线TT的最大值   B既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卷曲曲线的切点,也不是曲线TT的最大值     D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但是曲线TT的最大值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结构分析   B总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   B效益原则   C量入为出原则   D统筹兼顾原则
3、下列属于积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   B科技三项费
4、按价值构成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A补偿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5、影响公共分类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总量 B公共收入总量  C社会经济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6、影响公共分类的因素有:A国家职能的扩大 B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
7、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B绝对量指标 C相对量指标
8、下列属于专用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是:A特别捐税的征收 B自愿缴款 C预算的拨款和补贴 D发行公债
9、加强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预算 B专用基金 C业绩预算 D复式预算
10、专用基金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有:A经济调节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1、公共收入的具体形式包括: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共收费收入
2、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A受益原则    D支付能力原则
3、根据征收对象,税收分为:A所得税     B商品税     C财产税
4、下面属于课税权主体的有:A本国政府    B外国政府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5、从本质上看公债和税收有如下哪几个区别:A包含的交易成分不同     B负担的归宿时期不同       C经济效应不同
6、按照发行的性质不同,公债可分为:   B强制性公债   D自愿性公债
7、根据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公债分为: B货币公债 C实物公债 D折实公债
8、公债的下列发行方式中,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有:  C央行购买     D商业银行利用创造信用方式购买
9、下列不易引起通货膨胀的公债种类有: B不可交易公债 C长期公债
10、公债发行的原则有:A景气发行原则 B稳定市场秩序原则   D节约便利原则
1、财政乘数包括:A政府支出乘数     C政府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
2、课征关税的目的有:  B筹集财政收入   C保护民族经济   D促进对外贸易
3、公债的特点包括:A有偿性   B灵活性   D自愿性
4、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下面哪几项:A国际收支平衡   B收入均等   C物价稳定   D经济增长
5、外债的功能包括:A平衡国际收支  D经济增长
6、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税种有: C个人所得税   D公司所得税
7、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有:A关税   C外债  D对跨国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8、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公共支出项目有: B失业救济金   C农产品支持价格   D各种福利支出 
9、在三元经济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是下列哪几项的和:   B消费  C税收  D储蓄
10、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量于下述哪几个因素:  B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   C税率的累进程度   D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
1、选民是否投票,主要取决于下面哪向个密切相关的因素:A其参加投票的收益与成本   B利益集团的压力   C通过投标获得一种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心理满足   D其投标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2、阿罗的假设不包括下面哪几个选项:   B隐瞒偏好    D稳定偏好
3、以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内的公民为例,用脚投票原理中哪几个假设在各自目标不相抵触的地区有意义:A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公共机构的制度设计中存在难以避免缺陷,主要表现在:A无产权约束   B调度垄断   C考核指标模糊 D监督困难
5、寻租的社会成本包括:A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B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     D由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而浪费掉的资源
6、人们在投标过程中经常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偏好,这可能有下述哪几种情况:A隐瞒偏好   B策略性投资   C无意参与投标   D偏好的强度差异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两种基本的决策类型分配是:A市场决策    C公共决策
8、现代国家中,国家机构及其职能膨胀的原因是:A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   B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9、尼斯卡宁提出的引入市场力量,提高政府效率的几个措施分别是:A在地方政府将引入竞争机制   B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   C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实行发挥个人利益积极性的制度
10、缪勒将寻租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   B通过关积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   D在政府合同中的寻租
三、判断。
1、100多年前,丽格纳预言:在政府执掌的国家公共部门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其数量和比例都会出现内在扩大趋势,公共支出不断膨胀。×
2、当前,亚当斯密抽崇尚的自由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完全发生了变化。
3、传统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而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变化的问题。√
4、根据社会福利的确定值和总效用可能性曲线,可以求解出现有生产技术能力条件下的最大社会福利。×
5、垄断的形成必定会对市场经济运动的效率产生损害。×
6、每人部门不可能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7、在运用洛伦茨曲线测度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时,如果出现两个不同的分配所对应的曲线,且两条曲线相交,那么很难对这两个分配的不远行程度做出比较。√
8、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干预主义理论一直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9、公共支出不仅能够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也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稳定。√
10、在一种状态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遇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2、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3、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4、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5、如某产品有非生,且排他在技术不可行或产品分割不绿洲,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6、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满足。×
7、公共产品的庇古均衡是指每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8、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要得到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只需把一定价格下个人需求的数量进行加总。×
9、在公共产品达到一般均衡时,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FF的斜率等于消费者B给定无差异的斜率与消费者A消费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之和。√
10、公共产品的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可分为有偿性支出和无偿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价值构成可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4、转移性公共支出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分别加以决定和增减。√
6、政府采购也具有商业性的特点。×
7、公共支出规模的绝对量指标反映了在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数额。×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准确地测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专用基金历史、数量和种类都远超过地方专用基金。×
10、多年预算一般不经过立法机关批准通过,因而没有法律性。√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资金的总和。×
2、公共收入按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按收入的稳定程度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3、公共经济则以政府对资源为主要特征,受制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市场主体相应的博弈活动。√
4、负税人就是纳税人。×
5、税种是税制设计的中心环节。×
6、累进税率优点是能够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7、瓦格纳的税收原则是在侧重于财政政策需要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政策性税收在改变财产、所得分配不公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征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准。√
9、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从量税和从价税。×
10、征税对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影响比对高收入阶层的影响较大。√
1、财政是一种政府行为,在调节社会总供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即政府预算来实现。√
3、适度增加公债发行是好的,但是公债发行规模过大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4、公债的发行可以为民间部门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引导资金流向,这叫做公俩的“挤出效应”。×
5、中国镜条件改善,说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比例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
7、消除经济周期波动需要依靠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作用和强有力的自决财政政策的紧密配合。√
8、微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总量和资源配置问题。√
9、边际税率越低,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抵制就越强,稳定的作用敢就越大。×
10、取得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高,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稳定的作用就越大。×
1、帕金森定律指出:当政府的工作量增加昌,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
2、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是意大利财政学派和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3、公共选择理论是从实施政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的假设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是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率分析法。√
4、与私人部门相比,官僚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自制程度和所受到的制度约束都高于前者×
5、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行为结果的最突出表现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6、利益集团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7、寻租的政治效应表现在:寻租不令会和诣,还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
8、政府创造垄断会造成社会损失,但只要撤消,就会及时挽回损失。×
9、有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样,内部性被认为是政府失灵的一个基本原因。√
10、设置过多的企业管理权限(如政府审批)导致市场失灵。×

哪位高手有党校《公共经济学概论》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