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改革为何会引发热烈反响?

2024-05-13

1. 中国金融业改革为何会引发热烈反响?

据报道,11月12日,外媒称,中国金融业将迎来重大改革,中国11月10日宣布将在短期内向外国投资全面开放金融部门,允许外国企业成为中国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东。

报道称,相关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的债券、证券和银行资产市场每年交易额超过50万亿美元,在向外国资本全面开放之后,这一数字在2025年将翻番,中国金融行业五年后将取消所有限制,这意味着外资期待已久的金融领域市场准入问题将得到解决。

国内相关人士称,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经济的质量、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等都有极大的改善和提升,而这次宣布的金融行业开放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力度空前。

分析人士表示,在经历此前十余年快速、粗放式的发展后,外资的进入有望促进中资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学习先进业务经验,并改善公司治理。

中国金融业改革为何会引发热烈反响?

2. 中国的金融改革有哪些

金融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将允许投资者做空股票的试验方案的规模扩大了3倍;
2、采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暗示允许更多私人资本进入银行领域;
3、将严密管制的资本账户略微放松。
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
扩展资料。
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

3. 金融改革的改革背景

随着新一届政府换届完成,在高层不断吹风下,2013年“金改”步伐明显加快,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等,而国债期货、融资融券扩容、拟发行优先股等涉及股市债市的品种或政策的推出或即将推出更进一步理顺了市场投资结构。而余额宝、理财宝等金融产品顺利发行所带来的甜头,对于阿里巴巴、东方财富等与互联金融相关的民营资本来说,激发了它们进入国有企业长期垄断金融领域的信心。市场传闻,银监会正在研究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如2013年自贸区热点的出现对于浦发银行的刺激,余额宝、活期宝对于民生银行的带动等都是侧证。

金融改革的改革背景

4. 金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最近,有关金融国资委的讨论再次白热化。为什么要建立金融国资委?将所有权和监管权分离当然是最重要的理由。的确,从这个角度看应当成立金融国资委,为国有金融资产找到真正的责任人。但是,强大的金融国资委是不是会制约金融业的公平竞争?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倒是认为,金融国资委应当建立,但同时必须对国有资产无上的权力加以制约。也就是说,建立金融国资委的前提是:有效制约权利。
我们说,中国的问题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方向。其一,站在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需要巨无霸式的超级资本主体,否则不能应对国际市场已经形成的寡头竞争的格局;其二,站在国内角度,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体扭曲了国内竞争的公平,垄断定价严重侵害老百姓了实际利益。
最令国人厌恶的情况是:这些国字头的垄断资本“无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却在“欺负国内公众方面表现得十分擅长”。所以,中国改革、不仅是金融改革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两大核心矛盾”:其一,如何才能在强化垄断国有资本的国际竞争实力同时,又能为中国公众谋得充分的福利;其二:如何避免“以国有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实行特权制定规则”,从而导致对其它市场主体构成“制度性侵害”。
可以肯定地说,解决上述两大“核心矛盾”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变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关键,更是中国未来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当然,机构改革也是重要的。现在,金融改革提出“一行三会”是不是需要“牵头人”统一协调金融事务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过去没有“牵头人”吗?总理和主管金融的副总理不是“牵头人”吗?如果他们协调不好,那我们凭什么相信央行可以协调好?发改委高出其它部委、省“半格”,按理说其协调能力应对相当强大了吧?但它是否成功协调了各部门的关系?
我认为有一种声音“很难听”。现在,为了扩大权利的需要,一些部门承认了宏观政策“超调”,但居然把这个超调的责任推给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不协调。
我想,无所谓追究责任。但知错快改,尽快使中国经济摆脱被动格局,迅速恢复市场信心,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至于,是不是应当建立央行在金融领域的绝对权威性?按理说是应该的,但有条件。什么条件?第一,谁来制约这个权利?第二,货币政策往往需要权衡对内对外“双重利弊关系”,谁来评价央行决策的正确性?评价机制是什么?效果如何验证?第三,央行出错咋办?

5. 金融改革新问题有哪些

三个方面:
1.去掉政府干预(这是最主要的,金融改革就是要市场化,不是计划市场)
2.制度建设(市场发展需要制度完善,需要方方面面的独立性而不是被政府或国企等绑架)
3.文化(中国儒家文化是一大羁绊,缺乏独立性人格发展)
至少现在看不到什么希望,硬件这种东西容易学习,但软件这种东西中国学不来,历史原因。所以中国金融市场相当畸形。

金融改革新问题有哪些

6.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哪些新成绩

一、金融企业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国有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之后,中国农业银行2009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2010年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2012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国家开发银行由政策性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2008年正式挂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并完成200亿元人民币注资。三是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组织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扩大到12个省(区、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快。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延伸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主要商业银行均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城市商业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四是中小金融企业改革发展富有成效。光大银行顺利上市,中信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信达、华融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五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二、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迅速发展,形成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二是平稳推出创业板,扩大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新增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三个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推动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规范发展。三是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新增螺纹钢、早籼稻等13个商品期货新品种。四是出台《农业保险条例》,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初步确定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股权等限制。五是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初步形成现货与衍生品、场内与场外相结合,面向机构和个人的多层次黄金市场格局。六是积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珠江三角洲、福建泉州和浙江丽水等地区开展金融改革试点。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运行顺利,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不断巩固。二是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三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2012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到1%。同时外汇市场干预大幅减少,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善。
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
一是推出进口核销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广至全国,取消货物贸易外汇收支逐笔核销。二是开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提高投资总额度至2700亿元人民币。提高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总额度至800亿美元,稳步增加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截至2012年末,累计批准24家RQFII机构、169家QFII机构和107家QDII机构的投资额度。三是全面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实行正负区间管理,取消头寸下限管理。
五、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初步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与监管协调。二是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动建立严格的动态资本约束、动态拨备等监管制度。推出创业板、主板和中小企业板退市制度,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建立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利差损、车贷险等历史遗留风险逐步得到解决,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首次全部符合监管标准。三是有效化解了城市信用社等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查处了一批内幕交易、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案件,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四是成立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五是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评估,评估结论总体积极、正面。
六、金融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放宽金融市场的外资准入限制。合资证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参股设立期货经纪公司的股东扩大至所有境外金融机构,参股比例最高可达49%。包括境外央行、境外参加行、港澳清算行等在内的100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强险业务对外资开放。截至2012年末,共有银行业外资法人机构达42家,外国银行分行95家;合资证券公司1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43家,合资期货公司3家;外资保险公司55家。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全国,境外地域范围不受限制。三是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和境内非金融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在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等试点,建设香港等人民币离岸中心。四是与韩国、马来西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五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交易,启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增加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推出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对韩元、越南盾、泰铢、老挝基普、哈萨克斯坦坚戈5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
七、国际和地区金融合作日益扩大
一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金融合作。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允许港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异地支行,推动沪深港交易所联合设立合资公司。加强海峡两岸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下的金融合作,签订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二是深化区域及金融合作。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扩大至2400亿美元,与其他金砖国家就货币互换、开发性融资等合作达成共识,利用区域性开发机构加强与拉美、非洲等地区的金融合作。推进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等平台下的双边金融合作。三是积极利用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目前我国已是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全面参与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各项工作。
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新修订的《保险法》,国务院审议通过《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修订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初步构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二是支付体系和统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建设初见成效,推动和规范银行卡业务和新兴支付业务发展。正式统计并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三是征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末,已为185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8.2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基本完成机构信用代码全国推广应用工作。四是顺利结束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A)互评估后续报告程序,反洗钱监管、监测范围扩大到支付机构。五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加快。在全国稳步推进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发布银行业标准体系和金融移动支付技术系列标准,开展储蓄国债(电子式)网上银行销售试点。

7.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中小企业现在的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除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改变现状之外,最主要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

  最近青岛企业100强名单出炉,其中国企就占53家,这个数据其实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明,国企垄断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在一些交通、能源等重要的领域,国有企业的确把持着主要的资源和资金。佘学彬认为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发展空间主要得看行业的特点。很多国家的银行体系、资源性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偏向于保护性行业里国企比较多,他们有很多战略性的资源和政策,但是民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零售产业发展空间就不小。

  同时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发展空间有两个层面,首先最主要还是品牌、渠道等方面,一定要能够在产业链里往高端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这时空间就很大,而不是说只是专注于短期的发展。其次就是选择行业的问题了,一定要选对行业,才会有大得前途。但是对于选准的问题,就需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等前期准备。

  当前制约民企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很多民企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也有很多民企以“投靠”国企来求得生存,然而这也已经改变了民企成立的初衷。佘学彬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特别是国家对利息等的调控,市场的流通很紧张,但是最近国家也在往一定的方向调整,比如最近存准率的下调就是很明显的表现。他认为这是一种发展与发展需求带动的资金链问题。在美国,在日本,市场的资金不是很紧张,银行的利息也很低,而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都贷不到款,这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增长问题。

  佘学彬同时强调,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现在中国很少有商务方面的贷款,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却特别的多,短期的融资,长期的投放,一种“短融长投”的方式,其实是最危险的,所以中国的金融体系板块应该有一种制造业专方的贷款体系。

  最后佘学彬告诉记者,“中国的民营企业研究三句话就行了,一、经济有周期;二、市场有规律;三、商业有逻辑。”有的企业没有把握周期,发展的太快;有的不符合市场规律,忙忙碌碌也事倍功半;还有的企业应该考虑这个事情你该不该去做,什么时候去做?这三个问题都是企业家应该研究的。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8. 金融改革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改革

推动具体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期农村县域法人地位;
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
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