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创建基金会

2024-05-14

1. 怎么创建基金会

建立条件 建立基金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性质、宗旨和基金来源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 (二)有人民币十万元(或者有与十万元人民币等值的外汇)以上的注册基金; (三)有基金会章程、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财务人员; (四)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编辑本段管理办法 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1、基金会可以向国内外热心于其活动宗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募捐以筹集资金,但必须出于捐赠者的自愿,严禁摊派。 2、基金会的领导成员,不得由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兼任。 基金会应当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严格的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制度,定期公布收支帐目。 3、基金会的基金,应当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不得挪作他用。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 4、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但购买某个企业的股票额不得超过该企业股票总额的20%。 5、基金会对接受资助者使用资助资金的情况有权进行监督。如果发现不按原定的协议使用资金,基金会有权减少、停止或者收回资助的资金。 6、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开支。 7、国外捐赠给基金会的外汇,归基金会所有,允许开立外汇存款帐户。 国外捐赠给基金会的物资,免征关税,归基金会所有;基金会有权将其作为资助,无偿转让给与其宗旨有关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但不得出售。 8、建立基金会,由其归口管理的部门报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发给许可证,具有法人资格后,方可进行业务活动。 全国性的基金会,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向民政部申请登记注册,并向国务院备案。地方性的基金会,报中国人民银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审查批准,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基金会改变名称、合并或者撤销,按照申请成立的程序办理。 9、基金会应当每年向人民银行和民政部门报告财务收支和活动情况,接受人民银行、民政部门的监督。 基金会的活动违反以上规定时,人民银行有权给予停止支付、冻结资金责令整顿的处置,民政部门有权给予警告、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10、以上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负责实施,并可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怎么创建基金会

2. 怎样建立基金会

到省民政厅民间组织协会与省慈善协会请教。
1) 先找一个挂靠单位, 全国性的基金会的挂靠单位要副部级以上, 省(市)的基金会的挂靠单位要副厅级以上,
2) 全国性的基金会要央行批准!省(市)的基金会地方人民银行批准! 

慈善基金会成立的基本条件
  根据性质不同,慈善基金会分为两种形式:公募和非公募,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形式属于后者,即基金会没有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权利。按照国务院2004年6月1日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八条,企业慈善基金会成立的条件如下:·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住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慈善基金会的申请,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即民政厅)提交下列文件:
  1、申请书; 2、章程草案; 3、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4、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5、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

3. 怎样申请成立基金会?

一、设立基金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二)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三)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申请设立基金会,申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
(四)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五)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
基金会设立登记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类型、宗旨、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原始基金数额和法定代表人。
基金会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拟设机构的名称、住所和负责人等情况的文件。

扩展资料:
基金会的特征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基金会不同于政府、企业,也有别于一般的非营利组织,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基金信托性是基金会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
基金会的公益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金会源于捐赠,是公益捐赠的制度化和组织化形式;
二是基金会有明确的公益宗旨;
三是基金会有明确的公益用途,通过各种项目活动使特定群体和整个社会受益。公益性决定了基金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益组织。
2、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体现在基金会的运作管理及其相应的制度规范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基金会的捐赠人、实际受托管理者不得从基金会的财产及其运作中获得利益;
二是存在非营利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基金会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
三是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要求基金会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产权结构。
3、非政府性
基金会的非政府性是其区别于政府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基金会在决策体制上不同于政府,是具有自主决策、自治的独立法人;
二是基金会在治理结构上不同于政府,是民主治理、公开的社会组织;
三是基金会在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是追求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优胜劣汰的组织。
4、基金信托性
基金会是以捐赠为基础形成的公益财产的集合,是以基金形式存在的公益财产,有两层含义:
一是基金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关系,是捐赠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围绕公益财产达成的公益信托,良好的公信力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二是基金会是以公益财产形式存在的财产集合,通过有效的财产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会

怎样申请成立基金会?

4. 怎样申请成立基金会?

设立基金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二)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三)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申办材料
  申请设立基金会,申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
  (四)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五)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
  基金会设立登记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类型、宗旨、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原始基金数额和法定代表人。
  基金会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拟设机构的名称、住所和负责人等情况的文件。
办理程序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应当经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基金会在境外依法登记成立的证明和基金会章程;
  (三)拟设代表机构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简历;
  (四)住所证明;
  (五)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的文件。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设立登记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和负责人。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应当从事符合中国公益事业性质的公益活动。境外基金会对其在中国内地代表机构的民事行为,依照中国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按照章程规定终止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基金会撤销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注销登记。
  基金会注销的,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基金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以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由登记管理机关向社会公告。
办理依据
  《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2004年3月8日)
1) 先找一个挂靠单位, 全国性的基金会的挂靠单位要副部级以上, 省(市)的基金会的挂靠单位要副厅级以上,
2) 全国性的基金会要央行批准!省(市)的基金会地方人民银行批准!

--------------------------------------------------------------------------------
,捐赠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大,表现为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地捐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教育。
--------------------------------------------------------------------------------
 根据性质不同,慈善基金会分为两种形式:公募和非公募,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形式属于后者,即基金会没有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权利。按照国务院2004年6月1日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八条,企业慈善基金会成立的条件如下:·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住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慈善基金会的申请,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即浙江民政厅)提交下列文件:
  1、申请书; 2、章程草案; 3、验资证明和住所证明;4、理事名单、身份证明以及拟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历; 5、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的文件。.
  慈善基金会的实施与好处
  如果企业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可以自行向社会捐款、捐物等。但由于企业慈善基金会的性质,所以没有权利向社会进行筹款筹物;企业进行大规模慈善投资,比如建立希望学校、希望公园、帮助残疾人中心等,需经过浙江省民政厅的申报手续,然后经过土地管理局的审批。
  既然慈善基金会是一个完全公益性的部门,那么是什么“好处”让企业如此热衷于慈善事业呢?
  根据西方经济学,公民和企业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途径履行纳税人的职责: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作为税交纳给政府;或者作为社会捐款捐献给慈善事业。两者没有先后,更没有差别。这样一来,个人和企业与其将税务缴纳给政府,由他们决定这笔费用的公共支出,还不如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回馈,直接用于公益或福利事业。由此得出“慈善好处”之一:企业个人不通过政府途径=免税。
  当然,慈善基金一直被西方企业津津乐道的好处不光只是“免税”,还有被西方企业家称为品牌的“软性广告”。在国外,每一个企业家都有一个观念:企业品牌不仅是企业财产,更是社会公共财产,从更大的范围上说,品牌甚至会成为一个城市、省份、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象征。所以很多国外企业家十分乐意投入慈善基金,塑造“公益品牌”,使企业的“特色品牌”体现公益价值,提升亲和力,吸引消费者。再者对于企业内部,慈善基金会通过员工之间义务募捐,创造活动经费,帮助困难职工,增加全体员工的合作性,互动性,有利于创造“和谐、愉快”的企业道德文化。

5. 怎样能成立一个基金会


怎样能成立一个基金会

6. 怎么成立基金会

1、基金会成立的条件如下:(1)想要建立的基金会有特定公益性特征;(2)国家性质的公募基金会建立要达到800万的原始标准,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建立要达到400万的原始标准;非公募基金会建要达到200万的原始标准,原始资金需到账资金;(3)基金会名称和章程要规范,职工有能力组织各项活动;(4)基金会有固定地点,同时基金会管理人员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法律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条基金会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下列基金会、基金会代表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一)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二)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三)原始基金超过2000万元,发起人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的非公募基金会;(四)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不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7. 怎样建立社团?

摘要:高校社团基本上是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在体制结构上表现为松散性,这就给高校学生社团凝聚力建设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当代高校社团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路,以此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更好的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 社团 凝聚力 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社团也得以快速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社团的“质”上却没得到健全的发展,在社团凝聚力建设方面表现的不突出。所以,本文将对社团的凝聚力建设方面作一些思考,并提出几点思路。 

一、当前高校社团凝聚力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凝聚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团活动的盲目性.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且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部分社团干部在举办活动时违背了社团宗旨,没有顾及到内部成员的意愿. (二)一些社团活动不能按期完成。有些活动在策划后却无法实施,有些活动即使实施了,也是一拖再拖,结果不了了之。 (三)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57.8%的社团成员曾想过退出社团.他们觉得在社团中枯燥乏味且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会员能参与的活动较少.会员交了会费之后,社团活动杳无音信,社团不能实现自己承诺.导致部分会员失去了对社团的信任. (五)社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社团成员不知道其他同事的特长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如何,对同事不了解,从而使社团成员团结协作能力低下.

二、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对提高社团凝聚力的作用 社团文化是社团全体成员在社团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说来,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导向作用.通过社团文化向个人价值观的渗透与内化,引导社团成员盯住一个方向,紧紧团结在一起,走向既定目标。二是约束作用。在社团文化的影响下,使社团成员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控制自己的言行。三是整合作用。它能够建立社团与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依存关系并有机结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合力,为社团的目标而奋斗。四是辐射作用。它不但帮助社团在校园内乃至全国﹑世界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团形象,提高社团的信誉,而且社团文化还能扩散到整个校园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所以加强社团文化建设能帮助社团成员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调动他们趋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把他们紧紧围绕在一起,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三、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其凝聚力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以下思路: (一)加强高校社团愿景管理 愿景是一种正在实施的理想,一种指导工作的原则或者说是一段时间内的承诺。愿景管理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与传动力,让个体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基于此,我们把愿景管理引入社团,并提出以下两点: 1、确定一个清晰、持久、为学生服务的目标。社团要确立一个清晰、持久、为学生服务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不但如此,还要将这个目标细化,让社团成员明白他们追寻的方向,每一步该怎么做。以调动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向这个目标迈进。 2、共同愿景要与成员愿景相结合。每一个社团成员进入社团,他究竟想得到什么?所以,要鼓励成员提出他们自己的愿景。只有当社团成员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愿景才会紧紧的将社团成员结合在一起,才会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二)加强高校社团诚信建设 1、树立一个讲诚信的社团形象,努力为会员服务。社团必须对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做到言出必行。在社团活动中,最大限度的顾及会员朋友的参与度,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提高会员朋友对社团的信任度,也才能提高大学生对社团的信任。 2、社团领导要以身作则。社团领导者作为社团的领导这、决策者,对工作人员要树立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榜样,对会员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将诚信理念传递给整个社团。 3、注重培养社团成员的诚信意识。社团的诚信,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并要从源头抓起。在召新工作人员时,加大道德方面的测试力度,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新工作人员培训时,加大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业绩评估时,也要参照他们的道德表现,全方位评价。 (三)加强高校社团激励文化建设 1、运用信任激励。社团领导者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新工作人员,放手让他们负责一些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2、运用环境激励。在社团内部建立一种温馨的氛围,形成一种家的感觉。社团成员友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从而使他们在心底留恋这个社团,激发他们潜在的强大动力。 (四)加强高校社团团队文化建设 1、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必须以沟通为基础。社团成员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团结与合作。所以,社团之间要注重交流,有效沟通,交流经验,增进感情,共同提高。 2、培养社团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团结协作不是将几个人的力量相加,而是使社团力量成数倍增长。社团成员之间要做到坦诚相待,信息与资源共享,做到“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五)加强高校社团机制建设 1、严格审批制度。在社团审批成立时,要严格准入条件。比如,是否有科学规范的社团宗旨,发起人的人数限定及其综合素质,指导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及精力等等。以保证社团在成立后能够正常运转,增进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指导老师要在社团文化上加以引导。社团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内部的机制文化。指导老师不但要在社团总体发展方向上加以把握,大型活动上进行指导,还要在社团文化上加以引导,注重社团凝聚力的培养,使社团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3、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社团存在资金不足,运用不合理的现状。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以最合理的运用,这就要求必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在来源上,尽量拓宽渠道,如与商家联合、拉赞助、争取学校的支持。在支出上,做到科学合理,避免浪费。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4、建立评比制度。不仅在社团之间建立评比制度,而且在社团成员之间也要建立评比制度,对表现好的社团及个人,要加以表彰;对社团活动落下的社团,工作责任心差的成员要加以批评,并指出其不足。使社团之间、社团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与斗志,提高社团的活力与凝聚力。 

小结:基于以上分析,社团发展应注重社团文化建设,加强社团愿景管理,诚信与激励建设,注重团队文化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从而提高社团的凝聚力,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促进社团“质”的飞跃

怎样建立社团?

8. 怎样建立社团?

关键词: 社团 凝聚力 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社团也得以快速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社团的“质”上却没得到健全的发展,在社团凝聚力建设方面表现的不突出。所以,本文将对社团的凝聚力建设方面作一些思考,并提出几点思路。
一、当前高校社团凝聚力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凝聚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团活动的盲目性.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且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部分社团干部在举办活动时违背了社团宗旨,没有顾及到内部成员的意愿. (二)一些社团活动不能按期完成。有些活动在策划后却无法实施,有些活动即使实施了,也是一拖再拖,结果不了了之。 (三)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57.8%的社团成员曾想过退出社团.他们觉得在社团中枯燥乏味且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会员能参与的活动较少.会员交了会费之后,社团活动杳无音信,社团不能实现自己承诺.导致部分会员失去了对社团的信任. (五)社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社团成员不知道其他同事的特长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如何,对同事不了解,从而使社团成员团结协作能力低下.
二、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对提高社团凝聚力的作用 社团文化是社团全体成员在社团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说来,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导向作用.通过社团文化向个人价值观的渗透与内化,引导社团成员盯住一个方向,紧紧团结在一起,走向既定目标。二是约束作用。在社团文化的影响下,使社团成员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控制自己的言行。三是整合作用。它能够建立社团与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依存关系并有机结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合力,为社团的目标而奋斗。四是辐射作用。它不但帮助社团在校园内乃至全国﹑世界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团形象,提高社团的信誉,而且社团文化还能扩散到整个校园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所以加强社团文化建设能帮助社团成员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调动他们趋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把他们紧紧围绕在一起,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三、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其凝聚力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以下思路: (一)加强高校社团愿景管理 愿景是一种正在实施的理想,一种指导工作的原则或者说是一段时间内的承诺。愿景管理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与传动力,让个体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基于此,我们把愿景管理引入社团,并提出以下两点: 1、确定一个清晰、持久、为学生服务的目标。社团要确立一个清晰、持久、为学生服务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不但如此,还要将这个目标细化,让社团成员明白他们追寻的方向,每一步该怎么做。以调动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向这个目标迈进。 2、共同愿景要与成员愿景相结合。每一个社团成员进入社团,他究竟想得到什么?所以,要鼓励成员提出他们自己的愿景。只有当社团成员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愿景才会紧紧的将社团成员结合在一起,才会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二)加强高校社团诚信建设 1、树立一个讲诚信的社团形象,努力为会员服务。社团必须对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做到言出必行。在社团活动中,最大限度的顾及会员朋友的参与度,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提高会员朋友对社团的信任度,也才能提高大学生对社团的信任。 2、社团领导要以身作则。社团领导者作为社团的领导这、决策者,对工作人员要树立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榜样,对会员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将诚信理念传递给整个社团。 3、注重培养社团成员的诚信意识。社团的诚信,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并要从源头抓起。在召新工作人员时,加大道德方面的测试力度,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新工作人员培训时,加大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业绩评估时,也要参照他们的道德表现,全方位评价。 (三)加强高校社团激励文化建设 1、运用信任激励。社团领导者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新工作人员,放手让他们负责一些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2、运用环境激励。在社团内部建立一种温馨的氛围,形成一种家的感觉。社团成员友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从而使他们在心底留恋这个社团,激发他们潜在的强大动力。 (四)加强高校社团团队文化建设 1、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必须以沟通为基础。社团成员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团结与合作。所以,社团之间要注重交流,有效沟通,交流经验,增进感情,共同提高。 2、培养社团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团结协作不是将几个人的力量相加,而是使社团力量成数倍增长。社团成员之间要做到坦诚相待,信息与资源共享,做到“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五)加强高校社团机制建设 1、严格审批制度。在社团审批成立时,要严格准入条件。比如,是否有科学规范的社团宗旨,发起人的人数限定及其综合素质,指导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及精力等等。以保证社团在成立后能够正常运转,增进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指导老师要在社团文化上加以引导。社团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内部的机制文化。指导老师不但要在社团总体发展方向上加以把握,大型活动上进行指导,还要在社团文化上加以引导,注重社团凝聚力的培养,使社团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3、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社团存在资金不足,运用不合理的现状。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以最合理的运用,这就要求必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在来源上,尽量拓宽渠道,如与商家联合、拉赞助、争取学校的支持。在支出上,做到科学合理,避免浪费。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4、建立评比制度。不仅在社团之间建立评比制度,而且在社团成员之间也要建立评比制度,对表现好的社团及个人,要加以表彰;对社团活动落下的社团,工作责任心差的成员要加以批评,并指出其不足。使社团之间、社团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与斗志,提高社团的活力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