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发展

2024-05-14

1.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发展

蔄山镇(mǎn shān方言)、汪疃镇、草庙子镇所在的三角形区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良机。作为威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威海长远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实践者,威海临港区应如何定位,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赴任伊始的新区管委一班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一体化大威海的宏伟版图上,一个新的区域经济板块———威海临港区,正强势崛起。高起点规划园区:瞄准现代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新型材料、汽车、船舶等系列园区,碳纤维材料、汽车配套、船舶配套、机电工具等一批特色项目区相继建立;高标准打造载体:区内道路、自来水、污水、燃气管网等建设紧锣密鼓,基础设施日臻配套完善;高速度推进产业聚集:围绕产业布局,引入龙头,推动配套,截至目前,威海临港区共引进过亿元的重点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达到430多亿元。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承接国际化产业转移,威海所处的半岛城市群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已成为半岛城市群成员不约而同的选择。看威海,一体化“大威海”发展蓝图为威海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而一体化“大威海”的提出正是源于威海市委、市政府对威海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考量———“威海市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但区域内资源的大范围有效整合不足,威海市必须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搭建一个更大的承载平台”。 威海临港区的成立正是威海市委、市政府这一考量的成果之一。“这决定了威海临港区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紧紧围绕全市的产业布局来谋划自身的发展。”威海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徐连新说。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威海临港区拉开了产业汇聚的大框架。“规划建设直接关联到新区的功能布局和品牌形象,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地界定功能分区、产业分区,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和民生需要。”对此,徐连新解释道。为此,他们特意聘请了同济大学的专家对新区进行概念性规划。而随着专家规划的逐步成形,碳纤维材料产业园、汽车配套产业园、船舶配套产业园、机电工具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项目区相继建立。三角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轮胎生产基地;台湾工业园已引进各类项目16个,总投资达到4亿美元。高点建设,拓展产业平台2013年7月10日,被威海临港区管委称为“1号路”的辽宁路开工建设。这条贯穿临港区东西,连接草庙子、蔄山、汪疃三镇,全长20公里的主干线,总投资2.6亿元,是威海临港区目前实施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发展的前提,是吸引产业汇聚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必须按照一流的标准设计和建设。”徐连新对临港区的干部职工提出这样的要求。资金短缺是临港区开发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对此,威海临港区管委不等不靠,创新思路,大手笔运作。他们采取BOT融资、加强银企对接等模式,以2亿多元的先期投入成功吸引了8亿多元的社会资金投入。有了资金做保障,威海临港区拉开了大建设大开发的帷幕。2013年7月25日,投资227.6万元的21号路(北段)竣工通车;2013年8月3日,投资759万元的11号路(202省道—曹格庄)竣工通车;2013年9月1日,投资531.7万元的蓝星路开工建设;2013年9月5日,投资89.6万元的18号附路开工;威海临港区相继开工建设道路8条,已竣工通车4条。“主干线相通,次干线相连,支路线相接”的快捷交通路网格局雏形已现。自来水、污水、天然气管网一次性下地,各类地下管网总长已达430多公里。5月份,投资8000万元的威海临港区污水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一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污水2万吨,将大大提高临港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投资2亿元的净水厂工程,正进行水处理管道埋设以及沉淀池、净水池等附属设施建设,预计明年年底投产。该工程投产后将为临港区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和民用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威海临港区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引大招强,推动产业聚集7月中旬,总投资20亿元的威海港国际物流中心项目破土动工; 8月,总投资26亿元的威海环渤海钢贸城项目破土动工; …… 截至8月份,威海临港区实际利用外资430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 “项目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围绕特色项目区和产业布局,着力引进重点项目和高精尖项目。以项目为突破口,推动新区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实力。”对临港区的产业发展,徐连新有着清醒的认识。 为此,威海临港区确定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都坚决抛弃;凡是高精尖产业项目、资金密集型项目和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项目,都紧盯不放”的项目引进方针。 与此同时,他们创新思路,由抓重点项目向重点项目带动、配套跟进、产业聚集转变;由突出现代制造业向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兼顾服务外包、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转变,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上半年,威海临港区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举行专题推介会,介绍新区产业项目、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情况;组织4个招商团奔赴哈尔滨,宣传新区投资环境和一批优质产业合作项目;多次前往韩国釜山等地,围绕造船、汽车等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 随着思路逐步明确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批效益高、拉动力强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临港区。 围绕造船业,临港区引进了首尔设备、威斯特钢材等项目,为我市造船企业提供特种管材、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围绕商贸物流业,临港区引进了环渤海钢贸城、国际物流中心、中业商务港等项目;汪疃葡萄种植基地与哈尔滨东金集团、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哈汽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分别达成合作意向……截至8月份,威海临港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 高效服务,推进产业膨胀 日前,韩国KCG株式会社会长李东俊再次来到威海临港区,了解其投资5亿美元的海光旅游开发项目进展情况。听说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动工,李东俊对临港区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赞叹不已。 去年年底,当海光旅游开发项目落户威海临港区后,临港区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土地使用、基建手续、工商登记等全套服务,手续办理时间仅用一个星期。 而在威海临港区,享受到这样全套服务的企业和投资者还有很多。“要让投资者不仅愿来,而且来了能留下,我们就要以最贴心的服务,为他们营造最优越的投资环境。”徐连新解释道。 对筛选出的67个重点调度项目,威海临港区建立了领导分包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控调度、协调服务和督促指导。 威海临港区建立绿色通道机制,设立项目代办中心,对引进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项目一落地,从土地使用、基建手续到工商登记等,全部由临港区工作人员包办。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华拉利艺品制造项目,从洽谈到奠基仅用6天时间,创造了“临港区速度”。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威海临港区还推行“保姆式”服务。他们将服务渗透到投资者的生活中,凡落户临港区的项目投资者,在置房安家、外出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都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期投资2000万美元的康有力生命科技项目负责人,初到威海人地生疏,临港区工作人员安排专人,帮他选购住宅,解决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贴心的服务令这位负责人非常感动,他决定两年内将该项目增资至8000万美元。 规范的管理,精心的服务,赢得了诸多投资者的肯定和好评,一大批优质项目又跟随而进。“5年内,临港区将力争培植过10亿元的大企业22家,其中,过百亿元的2家。通过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提升临港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推动临港区又好又快发展。”对未来,威海临港区人目标明确,信心满怀。威海临港区,活力迸发,潜力无限。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发展

2.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理环境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区南部,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辖区总面积297KM,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8KM。 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务院备案,提议将汪疃镇、蔄山镇、草庙子镇规划成立威海临港区,隶属于威海市直接管理。2008年4月29日,威海工业新区正式成立。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工业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威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区。 依托威海及山东半岛地区的产业优势,以产业新都市为发展定位,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若干个发展区块: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食品、新型材料等产业。三角股份、拓展纤维、日本豪雅、开泰体育用品、威达集团、中国玻璃、联合金属、DASA数控、威啤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同行业顶级企业已经入驻新区。 1个城市功能中心区、2个城市功能配套区,以及金融商业服务区。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突出制造业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金融商业服务区形成了三大服务功能的聚集:行政等社会服务机构聚集的公共服务中心,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汇集的生产服务中心,由居住、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教育、医疗等构成的生活服务中心。

3.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威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人均GDP居山东省第一位,所辖县级市全部进入“中国百强县”,被誉为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城市。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保持全市领先,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开发区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工业带动、服务业支撑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膨胀,不断加大转调创力度,推动产业高端高效高质发展。建区以来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20多个,吸引了美国佳顿、日本豪雅、韩国乐天等世界知名企业入驻。  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450余家,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体用品、新信息六大优势产业,培植起了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拓展纤维,国内最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三角工业园,世界最大的钻夹头生产基地——威达集团,威海最大的利用日资项目——豪雅光电,以及美国开泰、浩然特塑、晨源高分子、多晶钨钼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起了三角轮胎、拓展纤维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70多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着眼于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经济多维增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三大服务产业:商贸流通产业,依托汽博城、家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韩国城、钓具博览城、威海特产城等,重点培育区域性专业化大市场。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威海国际物流园,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公路物流和保税物流,打造海陆空联动、复合式发展的现代物流中心,努力建成威海乃至东北亚的韩国商品集散地。休闲旅游产业,重点依托山水泉林等资源,加快建设威海休闲植物园,发展城郊旅游型高效农业,推动休闲康复养生养老产业快速兴起。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4. 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与环翠区的距离


驾车路线:全程约13.0公里
起点: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海南路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青岛南路
2.沿青岛南路行驶730米,直行进入青岛中路
3.沿青岛中路行驶4.4公里,过右侧的亿家能太阳能(慧谷66公寓南)约220米后,直行进入青岛北路
4.沿青岛北路行驶4.3公里,过右侧的侨乡城市广场住宅楼c座约70米后,直行进入新威路
5.沿新威路行驶2.0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宝泉路
6.沿宝泉路行驶80米,到达终点
终点:环翠区政府

5.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结构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这是一座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希望之城。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的核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空气质量优良,拥有胶东地区最好的温泉资源,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拥有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等城市名片。  这是一座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创业之城。累计投入5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道路160多公里、地下管线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变电站等重要市政设施,达到“十通一平”的标准;同时,威海天然气从这里输送,威海市区饮用水从这里发源,威青高速从这里起步,是威海市重要的配套服务供应地。陆海空铁交通体系完备,桃威铁路、威青高速、303省道等干线穿境而过,周边2小时车程内有3处国际机场、5处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其中距威海机场、威海港、城际高铁仅15分钟车程。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周边有近50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每年约有10万人在威海就业。  这是一座项目集聚、创新驱动的产业之城。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工业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20多个,吸引了美国佳顿、日本豪雅、韩国乐天等世界知名企业入驻,培育国内最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三角工业园,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拓展纤维,世界最大的钻夹头生产基地——威达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体休闲用品、新信息六大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起了三角轮胎、拓展纤维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70多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与清华、北大等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这是一座朝气蓬勃、快速崛起的幸福之城。牢固坚持“产城互动、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率先突破中心区5平方公里商住核心区,重点打造周边30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目前,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以家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渔具博览城、威海特产城、汽博城、韩国城等六城为主体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强力推进,商住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行政商务、商贸居住、休闲度假三大板块雏形已现。公共服务上档升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结构

6.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称:威海工业新区),行政范围属于威海市环翠区境内,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辖区总面积297K㎡,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8K㎡。其前身威海市工业园于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务院备案。2008年4月29日,威海工业新区正式成立。作为威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区,威海工业新区是山东半岛区域规划面积最大、规划建设标准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城区,新区10年将规划发展成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工业新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工业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临港区。目前,威海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制造业及城市需求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全区基础设施实现十通一平(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排污、通信、闭路电视、宽带网络、路网、土地平整),建成医院、学校、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城市功能设施。  临港区以威海港为依托,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北海滨,威海湾的西北岸,它是我国通往韩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与韩国西海岸距离最近的港口。威海高区距威海港约4公里。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她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北跨渤海同东北三省老工业区相连,东越黄海与韩国经济中心区相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威海港开通外贸至韩国仁川、平泽、釜山,日本神户、大阪、名古屋,内贸至青岛、大连、黄埔的航线。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5年,与青岛港合资成立了青威集装箱码头公司,合资后业务发展迅速,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长率上涨,发展势头良好。 临港区距离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约30公里,是威海市交通要点,连接威海及周边地区的枢纽。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

8.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是威海经济开发区吗

不是
环翠区,隶属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威海市政府驻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区,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与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
截至2018年末,环翠区下辖5个街道、3个镇 ,常住人口36.5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6.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6:37.6:54.8。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0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已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1.88平方公里。管委会下设10个行政局室、两个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94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多人。

扩展资料:
威海市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一,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
环翠区是中国第一个 “国家卫生城”、第一个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群”。两次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改善人类居住最佳范例城市”,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5年被评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目的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