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岳飞背上刺的字到底是啥?

2024-05-15

1. “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岳飞背上刺的字到底是啥?

提起来岳母刺字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岳飞的母亲姚夫人,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在国家危亡之际,她鼓励儿子参军上战场,更体现了姚氏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岳飞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另一种说法是岳飞背上刺的是“尽忠报国”,今天为大家解开谜底。

岳飞背上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这个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来源于清朝乾隆年间,钱彩的《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小说。这本小说第22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里面记载了岳母为岳飞背后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从清朝乾隆年往后,一直到今天,岳母刺字这个故事才广为流传。事实上,岳飞背上刺的字为“尽忠报国”。

翻阅史料,最早记录“尽忠报国”的史料是《宋史·何铸传》记载,“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秦桧主张议和,金人非常痛恨岳飞的战功,秦桧厌恶他与岳飞的意见不同,想铲除岳飞。便威胁岳飞的旧部王贵诬告岳飞谋反,将岳飞关押在大理御,秦桧命令何铸审问岳飞,何铸把岳飞带到厅堂,责问他谋反的情况。岳飞露出后背,“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并深深地印在皮肤里面。

还有一处史料那就是《宋史·岳飞传》里面记载的,非常的简单,“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两处史料,都记载了岳飞背后刺的是“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但是为什么到了后来,流传越来越长久的竟然是“精忠报国”呢?

为何“精忠报国”流传越来越长久呢?
原来“精忠”一词,是对岳飞赤胆忠心的最高评价,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在加上一些小说、戏曲都经常的用精忠为名,比如上面提到的钱彩的《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小说、冯梦龙的《精忠旗传奇》,评书《精忠传》,昆曲《精忠记》,这些关于岳飞“精忠”类型的小说、戏曲、评书多的数不胜数。由于这些作品的流传,“尽忠报国”就慢慢的被人们演变成“精忠报国”,而且却流传越长久。

岳飞精忠报国之所以流芳千古,和岳飞保家卫国,抵抗外族入侵有很大的关系,岳飞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人们敬仰。所以才有后世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岳飞的赞颂。正如明代诗人李梦阳所写,水店回罔抱,春湍滚白沙,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岳飞背上刺的字到底是啥?

2. 岳飞背后刺的字不是精忠报国?


3. 岳飞背后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岳飞背上刺字,民间包括明代以后的一些书籍,皆认为是“精忠报国”。这是误传。其实应该是“尽忠报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岳飞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秦桧)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本是尽忠报国为何误传为精忠报国呢?这源于宋史另一段记载。 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鄂王行实编年》云:绍兴三年九月,岳飞因剿寇有功,高宗“赐宸翰(帝王的墨迹)于旗上,日‘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该书另载绍兴四年岳飞部队与金人交战,御赐忠旗神威大作,“皋展‘岳’字帜与‘精忠’旗示之,虏众不战而溃” 。 可惜民间传说将两者混为一谈,一代一代以讹传讹。宋代以后所流传的戏曲曲艺文学作品将岳飞背上的刺字讹为“精忠报国,实由刺字“尽忠报国”、御赐“精忠”旗二事捏合而成。在明代,“尽忠”与“精忠”二者泾渭分明,各有其专属意义。“尽忠”乃竭尽忠诚之意义,是对自身行为的鼓励和期许,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精忠”乃极其忠诚之意义,精为副词,体现了社会评价对岳飞精神、功业的认可,代表外界评判。“精忠”取代“尽忠”,说明封建社会的帝王言行为是一种强大的官方评价力量、拥有绝对的权威,压倒个人的自我评价,最终在历史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精忠报国”应该还“尽忠报国”以本来面目。

岳飞背后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4. 岳飞的精忠报国是怎么刺到背上去的?

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5. 岳飞背后刺的四个大字,真的是精忠报国吗?

在岳飞背后确实是有着这四个字的,不过根据史儒之中记载的话,这四个字并不一定是他的母亲替他亲手纹上去的。其实在岳飞背后自有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一直为大家广为流传,其实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岳飞他一心为国,这一片赤诚之心可以说是让人非常的感动。

从明朝中代开始,岳飞的故事就开始流传了。那么在当时的时候,明朝民间流传的很多的故事之中,都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甚至在新潮乾隆年间,对于精忠岳飞这样的故事在民间已经出了白话本,讲述了岳飞他在纹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一路上的历程以及心中的变化。


在这一本书之中的记载表示是岳飞的母亲亲自为他纹上这四个字的,也非常细致地讲述了文字的过程。首先是在岳飞的背上用毛笔进行书写,然后再用绣花针,在上面刺上这些字,最后就是在上面涂上很多的蜡,并且让上面的水永远都不会掉色。

有一些人认为纹身刺刺其实是一个特技,并不是普通的妇女能够所具备的技能,因此便认定当时为岳飞刺字的想必并不是她的母亲。毕竟她的母亲作为一个女性,怎么会具备这样的记忆呢?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现在为止已经很难考证。毕竟在史书之中,其实是并没有关于魏岳飞刺字之人的准确描述以及次字过程的正确描述的。

岳飞背后刺的四个大字,真的是精忠报国吗?

6. 真实历史中,岳飞背后刺了4个字,真的是精忠报国吗?

岳飞背后刺4字,我们念错900年,原来不是“精忠报国”
岳飞乃是南宋抗金名将,他曾经积极与义军联络抗金,并收复了襄阳六郡,更是北伐中原,可惜他命运悲惨,被当时的奸臣秦桧所害,享年38岁。


在他去世之后,后人一直都在帮他平反,而关于他的那些事迹也流传至今,尤其是岳母刺字的传说。据了解,岳飞带领的军队一直都是骁勇善战的,整体战斗力也比较强,这样才能一举抗金。可因为君主听从了秦桧的谗言,导致君主认为岳飞作为军队的将领,如果功劳过大,势力旺盛的话,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帝王之位。哪怕他知道岳飞并不是秦桧口中的奸人,却也听从了秦桧的话,任秦桧对岳飞多加陷害却不管不顾,最终导致秦桧背负着诸多罪名进入了大牢中。


在古代,但凡进入牢狱中的人都会受到刑罚,岳飞也不例外。但因他有一身骨气,受尽了刑罚,也没有说出些什么。看到他如此顽强,却也激怒了秦桧之流。有一次,将岳飞带到了大众面前,并把他的上衣脱掉,原想对他进行再一次的严刑拷打,却没想到意外看到了他背后的字,那是他母亲给他刺上的四个大字。
众人皆以为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也以这样的说法流传到了现在。但其实,这么多年我们都一直念错了,根本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这一点在宋诗本传中就有记载,书上曾写,“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而且至今,在岳飞墓上也能看到尽忠报国四字,足以见得,岳飞的母亲的确在岳飞背上刻的这四个大字并非精忠报国。而且,仅看这两个词的意思,也能明白并非全然相似。
尽忠报国是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而精忠报国是形容一个人精心忠诚报效国家,愿意为了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此外,资料上也明确记载,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将这两个词区分开来罢了。


其实不管是哪四个字,都是要告诉我们,岳飞母亲对于岳飞的教育理念,以及想要传递给他的精神,希望岳飞能够像后背上那四个字一样尽忠报国,而岳飞也确实是拼尽了自己所能来报效国家。因此,他既做到了尽忠报国,也是一个精忠报国之人。那么,关于岳飞背后所刻的这四个字,你们之前是否有了解过呢?

7. 岳飞身后的“精忠报国”是怎么刺上去的?

据历史记载岳飞身后的“精忠报国”并不是岳母所刺!!!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岳飞身后的“精忠报国”是怎么刺上去的?

8.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尽忠报国

关于岳母刺字一事,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应该说是查无依据的。宋人笔记和野史也都均无记载,其中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陀粹编》中也没有关于岳母刺字的记载。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中说道:“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岳飞背上的确刺有四个大字,但书中并未注明此四字是出自岳母之手。岳飞背上刺字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据历史记载,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并非“精忠报国”,而是 “尽忠报国”。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当岳飞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是当时的大理寺官员何铸审理他的案子。面对他们的欲加之罪,岳飞十分气愤,撕开自己的衣襟,露出了刺在他后背上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何铸见其字早已深深嵌入肌肤,十分醒目。由此我们可以更加肯定,岳飞背上的字是“尽忠”而不是“精忠”。再者,为什么又说这几个字不是岳飞之母所刺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认为,岳飞出身普通的农民之家,他的母亲姚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宋代,普通的家庭妇女是没有受教育机会的,所以他的母亲肯定是不会刺字的。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很专业的特技,是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的,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尽忠报国”四个字绝非是岳飞的母亲姚氏所刺,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岳飞背上的字到底是何人所刺呢?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中记载,岳飞见汤阴的乡亲父老被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他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请工匠在自己的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和冯梦龙改编的《精忠旗传奇》中又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文中说“精忠报国”四字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令部下将领张宪刺的。所以说,那些认为字是出于岳飞母亲之手的人也只是根据历代岳飞传记中记载的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而加以想象得来的吧!关于岳飞背上的字出于何人之手,在史学界可谓是众说纷纭,应该说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关于后世人为什么会把“尽忠报国”传为“精忠报国”一事,也是有着它的历史根源的。“精忠”二字其实是出自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宋高宗赵构那里。宋高宗曾经因为岳飞抗金有功,特赐给岳飞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作为他的战旗,以示对他的鼓励和褒奖。人们便把岳飞称为“精忠”元帅,“精忠”二字成为了岳飞的代名词,再加上他秉承母训,尽忠报国,所以,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了。
  
  北京师范大学的游彪教授说,在明清时期,人们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其实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