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之间养老金调剂为什么合理?

2024-04-27

1. 省份之间养老金调剂为什么合理?

报道称,这种省际间的要素流动分配机制,在改革开放后,在社保领域,一定程度上仍然存续。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逐渐可以自由流动,这是基于国家保障的国境之内要素流动。富裕省份受益于这个流动,与此同时,这种流动也造成省际间抚养比的差异。

去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3.53亿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59亿人,领取待遇的退休人员9460万人,总抚养比是2.73比1,也就是2.73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退休人员。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有的省份抚养比是4比1,最高的是广东超过了8比1;有的省份抚养比不到2比1,最低的黑龙江不到1.3比1,这主要是各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这种流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国民迁徙,而是一定限制的国民迁徙。比如,户籍制度、医保制度、还有社保不完全跟随个人的制度,一个人在一线城市交的社保,当他返回老家的时候,却只能带走一部分。富裕省份受益于这个制度。

中国的地方财政,从收到支的过程存在三次概念转化。按照中国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情况,发达地区的税收是由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户籍人群贡献,这个税收缴纳之后,由户籍群体概念转变为了地区概念,变为地区财政,最后再次转化为户籍概念,变为当地户籍人群的福利。这些福利在支撑起当地更好的医疗、教育、公共福利后,也支撑起当地更具价值的户籍身份。



在这个概念的三次转换中,一部分外地人创造的财富,变为了本地财政支出。

所以,如果完整地、全过程地来看待养老金结余地区养老金的来源,就不难得出结论:养老金的全国调配,在公平性上并无太大问题。

省份之间养老金调剂为什么合理?

2.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来了吗?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人社部负责人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吹风会上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解读。
人社部负责人指出,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的办法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不变,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人社部表示从基金收支情况来看,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游钧:但由于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东部地区,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资金)三分之二,而辽宁、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基金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游钧表示,正因为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对基金进行适度调剂。国家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3. 中央养老金调剂制度

法律分析: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中央养老金调剂制度

4. 中央养老金调剂制度

法律分析: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5. 为何要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将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互济功能和抗风险能力,防范和化解部分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改善部分地区基金收支状况。”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说。

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3.53亿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59亿人,领取待遇的退休人员9460万人。全国总抚养比为2.73∶1,但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有的抚养比是4∶1,有的抚养比不到2∶1。全国累计结余可以支付17.4个月,有些省份可以支付到40、50个月,有些省份已经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个别省份甚至出现累计结余用完的情况。

金维刚表示,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通过中央调剂基金筹集、基金拨付、基金管理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将有利于缓解或逐步解决部分困难地区特别是退休人员赡养比较高的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这项改革举措还将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改革发展机遇。”金维刚说,作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还有利于逐步解决过去各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政策法规、缴费基数以及费率、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全国范围逐步实现政策法规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经办服务统一、标准体系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何要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6. “养老金中央调剂”带来哪些利好?

人社部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202亿元,仍然是收大于支,可以说养老金保发放没有问题。但由于各地养老金不平衡现象突出,部分省份养老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影响养老金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又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中央调剂制度应运而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上个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随着上述《通知》的印发,意味着养老金全国统筹即将正式起航。笔者以为,这一制度的建立将会带来多重利好。
对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来说,能从中央调剂中直接获得资金支持,既能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也能缓解财政补助压力。去年,收不抵支的省份就有7个,预计还会不断增加。虽然收不抵支并未影响养老金正常发放,但这些省份“压力山大”,有中央调剂制度帮助这些省份压力会有所缓解。
对养老金富裕的省份而言,中央调剂给了其适当回馈兄弟省份的机会。比如广东等东部省份养老金结余相对较多,又是劳动力净流入地,外来劳动力为这些省份做出重要贡献。而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多是劳动力净流出地。富裕省份享受了劳动力红利,适当回馈其他省份是应有之义。

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一方面提升了大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因为部分省份收不抵支会让一些职工对自己未来能否领到养老金有所担忧,有中央调剂来保障就可打消这种顾虑。另一方面,中央调剂体现了养老金“互助共济”,能让大家感受到养老金制度温暖、国家温暖。
另外,此举加快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步伐。全国统筹是解决养老金不平衡问题的根本办法,但现实地看,直接实现全国统筹有一定难度,而中央调剂是一种有益探索,先让养老金实现部分统筹,随着上解比例逐步提高以及技术、制度不断完善,养老金全国统筹就有望早日实现。
为了确保中央调剂制度真正落地,《通知》还提出四项措施“保驾护航”。比如“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既能确保各省份上解的资金到位,又能为全国统筹积累一些经验。再如“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就有鼓励、倒逼等作用,是落实制度不可缺少的保障措施。
但要指出的是,中央调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失衡等问题,必须要实现全国统筹,然而实现全国统筹面临不少挑战。目前仍是“地方割据”,各县市自收自支,省级统筹的难度都比较大,更何况是全国统筹。所以,推进全国统筹还需要更多良策更多探索。
养老金相对富裕的省份,要有“同舟共济”思想,才能加快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而收不抵支的省份,也不能等靠中央调节和全国统筹,要有“开源节流”思想,例如“节流”方面要避免养老金被冒领、被挪用等。在“开源”方面要促进企业职工缴纳养老金。

7. 养老金省际调剂公平吗?

报道称,这种省际间的要素流动分配机制,在改革开放后,在社保领域,一定程度上仍然存续。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逐渐可以自由流动,这是基于国家保障的国境之内要素流动。富裕省份受益于这个流动,与此同时,这种流动也造成省际间抚养比的差异。
去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3.53亿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59亿人,领取待遇的退休人员9460万人,总抚养比是2.73比1,也就是2.73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退休人员。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有的省份抚养比是4比1,最高的是广东超过了8比1;有的省份抚养比不到2比1,最低的黑龙江不到1.3比1,这主要是各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这种流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国民迁徙,而是一定限制的国民迁徙。比如,户籍制度、医保制度、还有社保不完全跟随个人的制度,一个人在一线城市交的社保,当他返回老家的时候,却只能带走一部分。富裕省份受益于这个制度。
中国的地方财政,从收到支的过程存在三次概念转化。按照中国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情况,发达地区的税收是由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户籍人群贡献,这个税收缴纳之后,由户籍群体概念转变为了地区概念,变为地区财政,最后再次转化为户籍概念,变为当地户籍人群的福利。这些福利在支撑起当地更好的医疗、教育、公共福利后,也支撑起当地更具价值的户籍身份。

在这个概念的三次转换中,一部分外地人创造的财富,变为了本地财政支出。
所以,如果完整地、全过程地来看待养老金结余地区养老金的来源,就不难得出结论:养老金的全国调配,在公平性上并无太大问题。

养老金省际调剂公平吗?

8. 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有啥好处?

6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通过中央调剂基金筹集、基金拨付、基金管理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将有利于缓解或逐步解决部分困难地区特别是退休人员赡养比较高的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这项改革举措还将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改革发展机遇。”金维刚说,作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还有利于逐步解决过去各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政策法规、缴费基数以及费率、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全国范围逐步实现政策法规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经办服务统一、标准体系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