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过哪些将军?

2024-05-15

1. 湖北出过哪些将军?

湖北出过很多将军,其中比较著名的将军有韩先楚、郭天民、秦基伟、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还有后来的刘华清、聂凤智、吴先恩等等,各个都是身经百战、战功显赫的将才。
湖北籍将军:
一、元帅(1名)    林彪(黄冈) 
二、大将(2名)    徐海东(黄陂今属大悟)、王树声(麻城) 
三、上将(14名) 
韩先楚(黄安今红安)、王平(阳新)、郭天民(黄安今红安)、周纯全(黄安今红安)、陈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刘震(孝感)、陈锡联(黄安今红安)、陈士榘(荆门)、王新亭(孝感)、黄永胜(咸宁)、贺炳炎(松滋)、谢富治(黄安今红安)、王建安(黄安今红安)(1956年授上将) 
四、中将(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黄安今红安)、王尚荣(石首)、田维扬(枣阳)、成钧(石首)、刘飞(黄安今红安)、刘昌毅(黄安今红安)、杜义德(黄陂)、杨秀山(沔阳今仙桃)、李天焕(黄安今红安)、李成芳(麻城)、吴先恩(黄安今红安)、余立金(大冶)、张才千(麻城)、张天云(黄安今红安)、张仁初(黄安今红安)、陈康(广济今武洞)、陈庆先(黄陂)、周希汉(麻城)、周志坚(礼山今大悟)、胡奇才(黄安今红安)、饶正锡(钟祥)、秦基伟(黄安今红安)、聂凤智(礼山今大悟)、顿星云(石首)、徐深吉(黄安今红安)、徐斌洲(黄安今红安)、黄新廷(沔阳今洪湖)、韩伟(黄陂)、程世才(大悟)、鲍先志(麻城)、詹才芳(黄安今红安)
五、少将(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国(麻城)、万振西(汉川)、马龙(大冶)、马忠全(黄安今红安)、王义勋(阳新)、王全国(沔阳今仙桃)、王诚汉(黄安今红安)、王绍南(天门)、王政柱(麻城)、邓岳(麻城)、邓少东(大悟)、石志本(大悟)、邓家泰(荆门)、甘思和(黄安今红安)、石忠汉(孝感)、帅荣(黄梅)、叶建民(大悟)、卢南樵(孝感)、田厚义(大悟)、史可全(天门)、乔信明(大冶)、朱火华(麻城)、朱声达(江陵)、伍瑞卿(大悟)、刘何(大悟)、刘少卿(黄冈)、刘华清(大悟)、刘振国(孝感)、刘清明(汉川)、刘福胜(黄安今红安)、阮贤榜(通山)、孙光(大悟)、杜国平(广济今武洞)、严光(大悟)、李人林(天门)、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书茂(沔阳今仙桃)、李世焱(黄安今红安)、李庆柳(麻城)、李国良(荆门)、杨焕民(孝感)、吴林焕(大悟)、吴嘉民(阳新)、何光宇(大悟)、何济林(沔阳今仙桃)、何辉燕(大悟)、何德庆(黄安今红安)、邹国厚(黄安今红安)、闵学胜(黄安今红安)、况玉纯(黄安今红安)、汪克明(阳新)、汪洪清(汉阳今蔡甸)、宋庆生(天门)、张广才(黄陂)、张汉丞(麻城)、张秀龙(沔阳今仙桃)、张国传(大悟)、张宗胜(大悟)、张春森(广济今武洞)、张培荣(麻城)、张竭诚(黄安今红安)、张潮夫(大悟)、陈文彪(汉川)、陈华堂(天门)、陈金钰(广济今武洞)、陈美藻(黄安今红安)、陈福初(黄陂)、范忠祥(天门)、罗应怀(黄安今红安)、罗坤山(沔阳今仙桃)、金世柏(黄安今红安)、金绍山(大悟)、周长庚(石首)、周世忠(黄安今红安)、周纯麟(麻城)、周明国(大悟)、周学义(黄梅)、郑国仲(黄安今红安)、胡大荣(黄梅)、胡正平(黄安今红安)、胡定千(孝感)、查国桢(蕲春)、赵文进(大悟)、赵正洪(黄梅)、赵国泰(崇阳)、祝世凤(麻城)、胥治中(石首)、姚运良(大悟)、贺健(黄安今红安)、袁克服(黄安今红安)、袁学凯(黄陂)、夏耀堂(石首)、徐其孝(麻城)、徐绍华(黄安今红安)、高志荣(麻城)、黄立清(大悟)、黄忠学(天门)、韩卫民(黄安今红安)、韩东山(大悟)、喻新华(麻城)、程悦长(黄安今红安)、傅传作(石首)、童陆生(黄陂)、曾祥煌(潜江)、谢正荣(黄安今红安)、谢甫生(大悟)、蓝侨(广济今武洞)、雷震(黄陂)、雷绍康(大悟)、廖述云(石首)、谭友林(江陵)、熊伯涛(黄陂)、熊应堂(黄安今红安)、黎化南(长阳)、黎锡福(黄安今红安)、樊哲祥(公安)、颜东山(大悟)、薛少卿(监利)、魏天禄(天门)、江腾蛟(黄安今红安)、唐金龙(汉川)、萧永正(麻城)、程儒珍(黄安今红安) 
2、1960~1965年(63名) 王万金(沔阳今仙桃)、方明胜(黄陂)、方毅华(大悟)、叶超(黄陂)、卢燕秋(黄安今红安)、冯仁恩(麻城)、宁贤文(大悟)、吕作松(阳新)、邓可运(大悟)、朱玉学(麻城)、朱玉庭(巴东)、朱直光(阳新)、刘林(沔阳今仙桃)、江波(黄安今红安)、江鸿海(麻城)、祁开仁(武昌今江夏)、阮汉清(通山)、苏宏道(江陵)、别祖后(天门)、吴杰(大悟)、吴子杰(天门)、吴永光(大悟)、吴振挺(黄安今红安)、汪运祖(黄安今红安)、李长如(大悟)、李大清(黄陂)、李定灼(黄安今红安)、李国良(天门)、杨虎臣(天门)、张天恕(黄安今红安)、张志勇(黄安今红安)、张贤良(公安)、张树才(黄冈)、陈炎清(黄安今红安)、范保顺(天门)、罗厚福(黄安今红安)、周家美(潜江)、郑友生(孝感)、郑本炎(大悟)、赵复兴(沔阳今仙桃)、赵炳伦(麻城)、赵鹤亭(黄安今红安)、贺俊侦(阳新)、秦光远(黄安今红安)、耿锡祥(黄安今红安)、袁彬(麻城)、席舒民(大悟)、唐凯(黄陂)、涂锡道(黄安今红安)、梅盛伟(阳新)、龚兴业(荆门)、彭方复(阳新)、董志常(大悟)、董家龙(荆门)、程启文(黄安今红安)、詹少联(黄安今红安)、颜青云(汉川)、戴克明(黄安今红安)、戴克林(黄安今红安)、殷国洪(黄安今红安)、殷承祯(崇阳)、高林(大悟)、魏国运(监利) 六、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湖北籍获军衔、警衔有: 
1、上将(9名) 
刘华清(大悟1988年)、秦基伟(黄安今红安1988年)、王诚汉(黄安今红安1988年)、杨德清(应城1996年)、赵可铭(武汉1997年)、刘冬冬(武汉1998年)、喻林祥(应城2002年)、刘精松(石首1988年)、杨国屏(钟祥1993年) 
2、中将(22名) 
傅奎清(英山原属安徽1988年)、曾幼诚(武汉1988年)、邵农(武昌今江夏1990年)、杨正刚(郧县1993年)、邹永钊(麻城1993年)、郭锡章(广济今武洞1993年)、何道泉(黄陂1994年)、程建宁(广水1995年)、董良驹(鄂州1996年)、朱曙光(江陵1997年)、陈达植(武汉1997年)、罗友礼(鄂州1997年)、高文远(黄陂1997年)、朱永清(随州1999年)、熊自仁(监利2000年)、邱衍汉(天门2002年)、张诗明(荆州2002年)、孔瑛(武洞2003年)、叶爱群(大悟2003年)、张孝忠(应城2003年)、范晓光(阳新2005年)、江建曾(红安2006年) 3、其中1955年与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有3名:
秦基伟1955年中将1988年上将 
刘华清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 
王诚汉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

湖北出过哪些将军?

2. 湖北出过哪些将军?

湖北籍将军:
一、元帅(1名)    林彪(黄冈)
二、大将(2名)    徐海东(黄陂今属大悟)、王树声(麻城)
三、上将(14名)
韩先楚(黄安今红安)、王平(阳新)、郭天民(黄安今红安)、周纯全(黄安今红安)、陈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刘震(孝感)、陈锡联(黄安今红安)、陈士榘(荆门)、王新亭(孝感)、黄永胜(咸宁)、贺炳炎(松滋)、谢富治(黄安今红安)、王建安(黄安今红安)(1956年授上将)
四、中将(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黄安今红安)、王尚荣(石首)、田维扬(枣阳)、成钧(石首)、刘飞(黄安今红安)、刘昌毅(黄安今红安)、杜义德(黄陂)、杨秀山(沔阳今仙桃)、李天焕(黄安今红安)、李成芳(麻城)、吴先恩(黄安今红安)、余立金(大冶)、张才千(麻城)、张天云(黄安今红安)、张仁初(黄安今红安)、陈康(广济今武洞)、陈庆先(黄陂)、周希汉(麻城)、周志坚(礼山今大悟)、胡奇才(黄安今红安)、饶正锡(钟祥)、秦基伟(黄安今红安)、聂凤智(礼山今大悟)、顿星云(石首)、徐深吉(黄安今红安)、徐斌洲(黄安今红安)、黄新廷(沔阳今洪湖)、韩伟(黄陂)、程世才(大悟)、鲍先志(麻城)、詹才芳(黄安今红安)
五、少将(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国(麻城)、万振西(汉川)、马龙(大冶)、马忠全(黄安今红安)、王义勋(阳新)、王全国(沔阳今仙桃)、王诚汉(黄安今红安)、王绍南(天门)、王政柱(麻城)、邓岳(麻城)、邓少东(大悟)、石志本(大悟)、邓家泰(荆门)、甘思和(黄安今红安)、石忠汉(孝感)、帅荣(黄梅)、叶建民(大悟)、卢南樵(孝感)、田厚义(大悟)、史可全(天门)、乔信明(大冶)、朱火华(麻城)、朱声达(江陵)、伍瑞卿(大悟)、刘何(大悟)、刘少卿(黄冈)、刘华清(大悟)、刘振国(孝感)、刘清明(汉川)、刘福胜(黄安今红安)、阮贤榜(通山)、孙光(大悟)、杜国平(广济今武洞)、严光(大悟)、李人林(天门)、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书茂(沔阳今仙桃)、李世焱(黄安今红安)、李庆柳(麻城)、李国良(荆门)、杨焕民(孝感)、吴林焕(大悟)、吴嘉民(阳新)、何光宇(大悟)、何济林(沔阳今仙桃)、何辉燕(大悟)、何德庆(黄安今红安)、邹国厚(黄安今红安)、闵学胜(黄安今红安)、况玉纯(黄安今红安)、汪克明(阳新)、汪洪清(汉阳【摘要】
湖北出过哪些将军?【提问】

湖北籍将军:
一、元帅(1名)    林彪(黄冈)
二、大将(2名)    徐海东(黄陂今属大悟)、王树声(麻城)
三、上将(14名)
韩先楚(黄安今红安)、王平(阳新)、郭天民(黄安今红安)、周纯全(黄安今红安)、陈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刘震(孝感)、陈锡联(黄安今红安)、陈士榘(荆门)、王新亭(孝感)、黄永胜(咸宁)、贺炳炎(松滋)、谢富治(黄安今红安)、王建安(黄安今红安)(1956年授上将)
四、中将(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黄安今红安)、王尚荣(石首)、田维扬(枣阳)、成钧(石首)、刘飞(黄安今红安)、刘昌毅(黄安今红安)、杜义德(黄陂)、杨秀山(沔阳今仙桃)、李天焕(黄安今红安)、李成芳(麻城)、吴先恩(黄安今红安)、余立金(大冶)、张才千(麻城)、张天云(黄安今红安)、张仁初(黄安今红安)、陈康(广济今武洞)、陈庆先(黄陂)、周希汉(麻城)、周志坚(礼山今大悟)、胡奇才(黄安今红安)、饶正锡(钟祥)、秦基伟(黄安今红安)、聂凤智(礼山今大悟)、顿星云(石首)、徐深吉(黄安今红安)、徐斌洲(黄安今红安)、黄新廷(沔阳今洪湖)、韩伟(黄陂)、程世才(大悟)、鲍先志(麻城)、詹才芳(黄安今红安)
五、少将(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国(麻城)、万振西(汉川)、马龙(大冶)、马忠全(黄安今红安)、王义勋(阳新)、王全国(沔阳今仙桃)、王诚汉(黄安今红安)、王绍南(天门)、王政柱(麻城)、邓岳(麻城)、邓少东(大悟)、石志本(大悟)、邓家泰(荆门)、甘思和(黄安今红安)、石忠汉(孝感)、帅荣(黄梅)、叶建民(大悟)、卢南樵(孝感)、田厚义(大悟)、史可全(天门)、乔信明(大冶)、朱火华(麻城)、朱声达(江陵)、伍瑞卿(大悟)、刘何(大悟)、刘少卿(黄冈)、刘华清(大悟)、刘振国(孝感)、刘清明(汉川)、刘福胜(黄安今红安)、阮贤榜(通山)、孙光(大悟)、杜国平(广济今武洞)、严光(大悟)、李人林(天门)、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书茂(沔阳今仙桃)、李世焱(黄安今红安)、李庆柳(麻城)、李国良(荆门)、杨焕民(孝感)、吴林焕(大悟)、吴嘉民(阳新)、何光宇(大悟)、何济林(沔阳今仙桃)、何辉燕(大悟)、何德庆(黄安今红安)、邹国厚(黄安今红安)、闵学胜(黄安今红安)、况玉纯(黄安今红安)、汪克明(阳新)、汪洪清(汉阳【回答】

3. 开国将帅汉中有几个?

余洪远,汉中西乡县人,是1955年首批授衔的唯一一名汉中籍将军。
生平简介与人物历程:



余洪远是汉中市西乡县高川乡人,1907年生。民国十八年(1929)11月,汉中大旱成灾,兼有蝗虫、瘟疫,加之川匪王三春窜入汉中,人民群众生活艰难。此时,余洪远约了本村几个青年,去四川一带寻找红军,一时未能找到,就在通江县洪口镇作工度日。1932年11月6日晚上,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省通江县,余洪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当天晚上参加了红军,并引领红军打下了通江洪口镇。三天后,他被调入红军政治部,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余洪远代表洪口镇党组织,出席了在通江召开的川陕第一次红四方面军党代表大会,被选为川陕省委委员。1935年3月,余洪远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为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余洪远负责筹集军粮,为两支红军部队在懋功会师做好物资准备。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宣传,群众都上山躲藏。余洪远找到了几个通司,向山上群众喊话,群众才纷纷下山回到家中。余洪远把筹粮队编成若干小组,深入老百姓家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少数民族的好朋友。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很快消除了顾虑,把藏在山洞里的粮食挖出来支援红军。筹粮队如数付款,或用布匹、盐巴兑换。对土豪劣绅的粮食,由政府打了条子征借。余洪远在完成筹粮工作的同时,还给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提供了毛驴,给毛泽东主席选了一匹红色高头骏马。余洪远受到了总指挥徐向前和朱德总司令的赞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洪远任红四方面军10师政治部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川陕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金川省委军事部部长、甘肃省财粮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委派余洪远担任中共汉南特委书记,领导汉中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和党组织的整理与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逐步恢复了汉中党组织的活动,同时,还转送了一批知识青年和年轻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1938年10月,余洪远调回陕西省委任省委组织部干部科长,不久,调任警1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余洪远任太行军区独2旅政委,反攻豫北时,独2旅原作为8旅的预备队,因敌66师已进至屯子山,8旅已无法插断敌军,纵队副司令曾绍山打电话命令独2旅:火速向东穿插,坚决把敌人撕开,坚守至黄昏主力赶到时为止。独2旅强行军赶到郑岗,敌第二快速纵队前卫与66师之间有三四公里的空隙,独2旅76团2营抢占范庄和敌66师接火,独2旅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展开了险恶的阻击战,一直战斗到我军主力赶到,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后来,余洪远还担任中原野战军9纵26旅政治委员、15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进军西南和四川剿匪等战役和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余洪远历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余洪远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余洪远将军1991年去世。

开国将帅汉中有几个?

4. 汉大将军有几些人?

汉朝大将军始设于武帝时期,执掌全国兵权,整个西东两汉共有12位大将军:
卫青(前124——前105)
霍光(前87——前68)
王凤(前33——前22)
王商(前12)
窦宪(89——92)
邓鸷(108——110)
耿宝(124——125)
梁商 (135——141)
梁冀 (141——159)
窦武 (168)
何进 (184——189)
袁绍 (197——202)

5. 汉军副将是谁?

其中有名的副将就是阿桂。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而其中有名的副将就是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他知人善任,发现才能胆识之士,即使是“散僚卒伍”,也“即登荐牍”。
其下属有一名叫兴奎的将校,相貌魁伟,气度不凡,阿桂见之曰“此将材也”,即给副将札,命他进攻敌方阵地,果然大获全胜。
以后兴奎屡立战功,为一时名将。此外王昶、韩崶、百龄和朱尔赓额等人都是阿桂从他们身为微员时提拔上来的,“其后皆为卿相”。
他多谋善断,“闻其于军务倥偬间,惟于幕中独坐饮酒吸烟,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愀然长啸,持酒旋舞,则次日必有奇谋”。
他治军有方,赏罚分明,“其驱使将士,如发蒙振落,其成功者,或奖以数语,或偿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终身,甘与效死”。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也使阿桂屡建奇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佳·阿桂

汉军副将是谁?

6. 汉军副将是谁?

其中有名的副将就是阿桂。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而其中有名的副将就是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他知人善任,发现才能胆识之士,即使是“散僚卒伍”,也“即登荐牍”。
其下属有一名叫兴奎的将校,相貌魁伟,气度不凡,阿桂见之曰“此将材也”,即给副将札,命他进攻敌方阵地,果然大获全胜。
以后兴奎屡立战功,为一时名将。此外王昶、韩_、百龄和朱尔赓额等人都是阿桂从他们身为微员时提拔上来的,“其后皆为卿相”。
他多谋善断,“闻其于军务倥偬间,惟于幕中独坐饮酒吸烟,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愀然长啸,持酒旋舞,则次日必有奇谋”。
他治军有方,赏罚分明,“其驱使将士,如发蒙振落,其成功者,或奖以数语,或偿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终身,甘与效死”。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也使阿桂屡建奇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佳·阿桂

7. 汉朝的大将是谁

1、晁错
    把他归为抗匈名将也许有些过分,因为他毕竟是个文官。况且晁错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忍辱负重,忍受匈奴欺压的时代。但是谈到汉匈战争,这个人一定要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正是他力派众议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才最终使汉军在战斗力和装备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最终完成了反击匈奴的壮举。

    晁错对汉朝军队建设的贡献有两点,第一是军事制度上,第二则是在骑兵建设上。在军事制度上,晁错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第一人,与坚持黄老学说,苟安和平的众多守旧大臣不同,晁错体现了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他在天下承平的文帝时代就上书皇帝,坦言汉匈必有一战。整顿军备为当务之急,并力荐名将周亚夫。此外,在军队改革上,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汉朝中央军由义务兵改为职业兵。他深知,以中原农民为主组成的汉军,若要与以马为家的匈奴骑兵抗衡,非职业兵无法提高战斗力。在他的力主下,汉朝建立了完备的职业兵制度,精选边地农家子弟为兵,以20年为服役期,世袭服役。并赐予优厚待遇。这样就在国内建立许多了许多以农民家庭为主的世家服役兵家族。这些被挑选为世家兵的家族,他们长年生活在边境地区,对匈奴骑兵的战术风格非常熟悉,而且多数家庭与匈奴有血海深仇,求战意识极强!而根据世家兵的条例,其家中孩子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以反击匈奴为终生信条。以杀敌立功为荣誉。而且每年各世家兵都要举行大比武,成绩差者被淘汰,成绩好者则受到赏赐。这就使汉朝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常备军。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部队,无论谁带兵都可以保持超强的战斗力。这与后来宋朝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等带私家军性质的武装形成了本质区别。即使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军队依然保持了超强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汉朝军事制度的保证。

    晁错的另一个贡献是在骑兵建设上,草原决战,骑兵是主要决胜手段,汉朝骑兵弱于匈奴,主要原因有三,即马匹少,战斗力低,战术观念落后。职业兵制度可以解决战斗力问题,但马匹与战术观念问题却要有新的政策来解决。在晁错的主张下,汉文帝下诏实行马政,鼓励民间养马,使汉军拥有了充足的马匹资源。但是,汉朝马种与匈奴的差异却严重制约了汉朝骑兵的发展,为此,晁错提出建议,汉朝政府每年用大量的金钱招募匈奴牧民南迁长城屯垦,汉朝政府赐予大量的土地和金钱,条件是他们为汉朝训练骑兵。同时运用种种渠道从匈奴购买战马。不要小看这一方略,这一方略对于一直自称天朝的大汉政府来讲,要接受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这一方略的实施可以说给了汉军以天翻地覆的变化,汉军从此在战略观念以及作战方式上都有了一次洗脑式的更新,其战斗力则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晁错虽然蒙冤被害,但他的这套思维却被继承下来,从而为汉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以晁错为首的一批汉朝战略家的努力下,汉朝建立了可以与匈奴抗衡的强大骑兵部队,从而为汉朝反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李广
    若要问匈奴最惧怕的汉朝将军是谁,不是为汉朝赢得抗击匈奴第一场胜利的卫青,也不是杀敌十多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而是飞将军李广。李广可以说是汉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命运的将领,他的才华和遭遇,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Lwx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r%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3、卫青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却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把卫青这样出身的人提拔成将军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尽管其有外戚的身份,但也必然会遭到巨大的阻力。但是汉武帝却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胆略和气魄。卫青也不辜负他的希望,以一次次胜利回报了朝廷。事实上,汉军之所以强大,与汉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除卫青外,汉军还有一批出身低微的将领,甚至还有赵破奴这样的匈奴人,他们都为汉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在统兵上给将领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这也是之后的朝代特别是宋朝所不能比的。
    卫青带兵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汉朝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到极点。漠北之战就是战车与骑兵相互协作的典范,此特点有效的发挥了汉军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的打击了单一兵种作战的匈奴。此外,卫青作战极为谨慎,每战都作到部署周密,尽量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有效打击敌人。在攻打白羊地和收复河套的战斗中,他几次推迟攻击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等匈奴陷入合围,汉军形成绝对优势时才聚歼敌人,真正做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谨慎,使他的歼敌人数量始终不如霍去病。

    可以说,卫青是一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从不居功自傲,体恤士卒,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的林木茂密的陵墓,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他在战斗中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和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的一切作战条件都于他不利。汉军远征作战,鞍马劳顿,匈奴以逸待劳,且背水一战,士气高昂。并集中了所有精锐部队。为出奇制胜,卫青令李广从侧翼出击,谁想李广部兵马又迷失方向,失去联络。这等于是汉军大战未开先自损三千铁骑。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在苦苦支撑一天一夜后,急噪的单于终于拿出了其所有精锐。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完败。单于只带三百卫队逃逸。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堪称是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尽管这一战绩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战役战果辉煌。但它对汉朝匈奴的战争却是决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2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18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五万,几乎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一声长啸“还我冠军侯”,闻者多少人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霍去病可以说的是幸运的,他外戚的身份使他得以在十八岁就被委以重任,而他的作战风格更是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的克星。实际上,以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倘若是在中原作战,面对纵横交错的堡垒,一般是不起多大作用的。但是面对逐水草而生的匈奴,却正是一把架在匈奴人脖子上的钢刀!霍去病作战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进攻,以猛虎下山的气魄冲垮敌人,以最快的速度聚歼敌人。与李广不同的是,霍去病的作战头脑极其清醒,他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抓住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以痛击。使匈奴在最短的时间里遭受最惨重的损失。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去病作战并不以夺取敌人的地盘为目的,更多的则是以打击敌人的自信心和最大程度杀伤敌人为作战目标,并彻底摧毁敌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这种以打击敌人精神力为目的的作战手段,直到以进入现代化战争的今天依然被人沿用。

    汉军与匈奴军相比最大的弱点就是在机动性上,汉军远程奔袭能力差,且过度依赖后方的补给,自身也携带大批辎重,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汉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使汉军长年难以深入大漠追击。而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两次河西会战,其所部兵马放弃辎重物资,轻装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稳的机会迅速发动主力决战。一举将其彻底歼灭,斩断匈奴右臂。所谓的就地取食,就是对匈奴后方进行抢掠,以补充军需物资。这一方略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而且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史书上对霍去病的作战过程记录的十分简略,但是仅仅从这只语片言里,我们也足以想象战斗的艰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第一次河西战役,南路军张骞行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去病毅然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去。当时霍去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各个击破。使得匈奴人虽然不断调兵遣将,其兵马却只能象羊羔入虎口一样被汉军一只一只吃掉。更为重要的是,此战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其畏惧汉军如虎,后来第二次河西战役,匈奴军几乎失去抵抗,被霍去病一路追歼屠杀,损失高达三万两千人,是第一次河西战役的整整四倍。后来浑邪王归汉,所部四万兵马中有亲匈势力发动叛乱,霍去病仅用一万兵马就将其收服,斩首叛乱者八千人,使浑邪王彻底归降。此事件在汉匈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匈奴投降汉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迁长城请求内附,匈奴势力日益土崩瓦解。后来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左贤王眼皮底下,拂晓发动攻击,一日之内消灭匈奴七万人,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灭族。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势力江河日下。

    今天人们对霍去病还有众多的诟病,如指责他对士兵疾苦置若罔闻,指责他性情狂傲,奢侈腐化,冷血无情,事实上,很多的评价都是过分的。说到对士兵的体恤和为人,假如霍去病真的不通情理,那他的部下又怎会誓死为他效力,酒泉庆功的一幕,他将御赐美酒分与全军痛饮,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令人感佩。而所谓的奢侈腐化,则是生活上的小节和习惯,又何必强求呢!重要的是,他是汉匈战争里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将领,只此一项,他就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5、赵充国
    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了,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在汉朝方面,由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奢侈淫逸,使汉朝财力大为虚耗,加上汉武帝晚年昏庸,朝政日益腐败,使得汉朝对匈奴的几次战争都是劳而无功,还搭上了将才李陵。事实上,这段时间汉朝对匈奴战绩较差,不是由于匈奴已经恢复实力,而是汉朝自身的问题,比如汉武帝用人不当,长年大兴土木建设消耗财力,以及政治制度日益腐化,朝廷内部派系林立等原因。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打匈奴的政策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其内政失策的原因。今天有人以汉武帝晚期对匈奴战争的几次失败为借口,说什么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是造成汉朝衰落的原因,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

    事实上,汉武帝晚年几次对匈奴战争的失败,除了最后一次李广利被俘全军覆没外,其他的两次汉军损失都不大,可以说是与匈奴战成平手。最后一次还是在汉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汉武帝抄了李广利的家,才导致军心浮动,兵败如山倒。这一时期由于朝政腐败,马政废除,税收减少。使汉军在骑兵数量和装备上都无法和卫青时代相比。但即使这样,匈奴依然无法恢复其在漠南的势力,只是疲于奔逃苟延残喘而已。

    这一时期,汉军有一位在才能上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将军,他就是赵充国。事实上赵充国是不幸的,他比霍去病年轻四岁,却与霍去病战斗在同一时代,这使得他的才华长时间被埋没。后来李广利二征匈奴战役,他率三千骑兵从侧翼出击,保证了大部队成功突围,而自己所部兵马却仅余百人,此战他一举成名,从此青云直上。

    在汉武帝的时代,由于李广利的存在,赵充国一直没有机会展示他的帅才,直到汉武帝去世,他才被委以重任,此时他却已经白发苍苍。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并不过分。然而,赵充国却以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高超的谋略,拱卫了大汉朝的疆土。昭帝时代,匈奴势力衰弱,汉朝的主要敌人已逐渐由漠北的匈奴人转为河西的羌人。羌族野心勃勃,企图取匈奴而代之,可惜,他们遇见了赵充国。三次讨伐羌族的战役,汉军大获全胜,成功的摧毁了羌族势力,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使西域与中华连成一体。

    与卫青霍去病相比,赵充国体现了他独特的作战特点,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作战方略制定上极其谨慎,反复斟酌,“百闻不如一见”正是他的名言。这种谨慎的态度也使他的部队很少遭到重大伤亡。此外,与霍去病以破坏为目的的打法不同,赵充国则主要以“攻心”为上,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极少扰民,收买人心,使敌人诚心归附。作战中善于从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分化匈奴,将其分裂南北两派的方略就是他提出的,并最终得以实现。二攻羌族之战,面对羌族与匈奴联合的不利局面,他使用手段挑拨二者关系,迫使匈奴坐视羌族被围困而不救,从而各个击破,在大军形成合围后,集中力量消灭羌族,对匈奴援军则是只围不打,先消灭羌族,再收复匈奴,终使匈奴八千骑兵归降。匈奴人提到霍去病,是闻风丧胆,而提到赵充国,则是又敬又怕,也正是由于他的怀柔措施,汉朝巩固了在河西地区的统治,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心。如果说卫青霍去病是开疆劈土的将领的话,赵充国则是一位真正懂得建设疆土的军人。在战略眼光上,他在某些地方比卫青霍去病们更高一筹。

     赵充国之后还有陈汤,他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广受称道。他也成为了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最后终结者。不过他面对的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从战斗的含金量上不及上述将军,就不再做赘述了。
    这段真实的历史,讲的不是花前月下的人物,没有男女之间的缠绵,但是,读过他的人只要有中国人的良心,都会为之感动。

汉朝的大将是谁

8. 汉朝有哪些有名将领

在汉代文臣和武将没有没严格的界限.文臣和武将只是职位的不同.比如班超,他本来是文臣,但觉得做文臣没意思,所以就把笔杆子一扔,成了一名叱咤风云的将领. 

汉代有名的将领有:
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 
韩信(淮阴候)、韩信(韩王)、曹参、周勃、靳拿、郦商、夏候婴、季布、栾布、周亚夫、郦寄(郦商之子)、韩颓当(韩王信之子)、韩安国、李广、程不识 

汉武帝时期: 
卫青、霍去病、韩说(韩王信之孙,韩颓当之子)、荀彘、杨说 

汉宣帝时期: 
赵破奴、陈汤、韩增、甘延寿、傅介子、 

汉光武帝时期: 
云台二十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