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的特点

2024-05-13

1. 新生儿期的特点

看着刚刚生下来的小宝宝,不少的新手妈妈会有许多疑惑。宝宝的耳朵怎么有点招风?会不会是扁平足?腿怎么不直?我的宝宝是不是不正常?下面的一些介绍会使年轻的妈妈们宽心不少。⒈小婴儿大便时会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全身都会变红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没有排泄大便的活动,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锻炼,因此没有足够的力量。出生后的宝宝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⒉胎便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首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成为胎便。胎便可排两三天,以后逐渐过度到正常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时看医生,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呈金黄色,粘稠,均匀,颗粒小,无特殊臭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4-6次;人工喂养的每天约1-2次。⒊宝宝的脚指甲看起来好像是往肉里长这是正常的。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告诉你。⒋宝宝有双“扁平足”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⒌内八脚和罗圈腿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⒍有时宝宝看起来有点“对眼”一只眼睛的肌肉比另一只有力,会使宝宝有时看起来有点“对眼”。这种现象只是间断性的,不必担心。⒎新生儿只能用鼻子呼吸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喉咙位置比较高。较高的喉咙位置可以让他在吃奶时进行呼吸,并且保证液体不会流入气管。缺点是宝宝不能用嘴呼吸。如果宝宝发生鼻塞,要及时用吸鼻器吸通鼻子。⒏新生宝宝不流眼泪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泪腺所产生的液体量很少,只能保持他眼球的湿润。而且,宝宝在出生时,其泪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闭的,要等到几个月以后才能完全打开。⒐宝宝的呼吸快而不规则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相对比成人快很多,而且也不规律。这是因为婴儿的肺还很小,其神经系统没完全发育好的缘故。⒑ .新生宝宝爱打嗝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在锻炼横膈膜,它对宝宝的呼吸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某种程度上讲,打嗝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到了三到四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少多了。⒒新生宝宝易脱水虽然新生儿的体重中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都是水分,但是由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速度很快,是儿童或大人的两到三倍,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小婴儿容易脱水。要判断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可把小拇指放入宝宝的口中,如果湿润则没事,如果干而粘,就说明宝宝需要奶水。⒓宝宝的体温不规律新生宝宝的甲状腺——宝宝体内的温度调节器尚未发育完善,汗腺也不够发达,所以,宝宝的体温会时高时低。好在宝宝有充足的脂肪来保护,体温不会降得太低。⒔新生宝宝容易饿新生儿的胃只是成人的五十分之一。由于胃的容量小,所以宝宝不一会儿就又感到饿了。⒕软塌塌的小耳朵新生宝宝的小耳朵非常柔软,显得有些像招风耳。其实,这只是因为宝宝的小耳朵里的软骨尚未发育好的缘故。几个星期之后,随着软骨日渐发育成熟,宝宝的小耳朵就会慢慢变硬,直立起来,有一个正常的形状了。⒖ 小屁屁上的红疹是由宝宝的大便造成的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难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在大肠中发酵,产生气体、酸性物质以及泡沫样大便——这对宝宝柔嫩的小屁屁造成的刺激是极大的。一定要给宝宝勤换尿布,多擦护臀霜。

新生儿期的特点

2. 新生儿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新生儿生理发展特点有哪些?#星知计划#

3. 早期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1、外表特点:头颅相对更大,与身体的比例为1:3,囟门宽大,颅骨较软,头发呈绒毛状,指甲软,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系统:因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有些早产婴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这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消化系统: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泻和腹胀。肝脏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此外,其它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A,D,E,糖源等,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4,体温调节: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少,自身产热少,更容易散热。因此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5,神经系统:各种神经反射差,常处于睡眠状态。体重小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格外引起重视。 

6,免疫功能: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对细菌和病毒的杀伤和清除能力不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较少,由于对感染的低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其死亡率亦较高。

早期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4.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婴儿期,是指孩子从刚出生到一周岁之间的这一段时期,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初期。在婴儿期,孩子在体质、发育特征方面都有特点,下面分享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1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1、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2、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3、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4、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5、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从母乳营养到逐渐依赖其他食物营养的过渡期。因此,婴儿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也是预防成年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保证。
    
     婴儿期要注意什么呢 
     1、注意喂养方式 
    当宝宝出生之后,妈妈就要考虑到喂养的方式了。其实也不必太纠结喂养方式,只要自己母乳充足,就要给宝宝吃母乳。给宝宝吃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是好事情,对于自己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初乳里面的免疫因子非常丰富,给宝宝吃初乳就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给宝宝喂母乳也能够促进身体的恢复。
     2、注意宝宝有无黄疸情况 
    宝宝出生后,还要注意看观察一下宝宝有没有黄疸的情况。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之后,多少都会有一些黄疸高的情况。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会出现生理性的黄疸。生理性的黄疸是很常见的,大概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正常了。没事的时候也要多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
    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注意的事项还是有很多的。也可以请教一下周围的朋友,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2     婴儿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身长:婴儿期的身长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新生儿平均身长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
    2、体重:由于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前六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后六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时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
    3、头围和胸围:头围反映脑颅骨的发育状态。婴儿在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4cm,男孩略大于女孩。比胸围略大1-2cm。胸围是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到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
    
     婴儿期的宝宝多大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2个月,为婴儿期。其中包括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
    母乳营养到逐渐依赖其他食物营养的过渡期。因此,婴儿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也是预防成年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保证。
    现在家长清楚婴儿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了,作为家长,有必要对婴儿期的特点进行了解,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最好是及时带孩子上医院,这样才可能做到及早进行纠正治疗,才可以有效减轻一些疾病对孩子造成的不良伤害和影响。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3     婴儿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生长发育迅速,体重、身长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3月末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6kg),与后9个月的增加值几乎相等,1岁已增至出生体重的3倍;身长增长25cm。头围由出生时平均34cm增加至46cm。
    2、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由于其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若喂养不当,营养供给不足,易发生营养缺乏性疾病和生长发育落后,易患消化紊乱、腹泻等疾病。
    婴儿出生时铁储备能维持到生后4~6个月,如果不及时补充,易患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婴儿大脑发育,还影响认知能力,同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反复感染。
    饮食注意: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较多乳糖,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的钙、磷比例适当,能较好地被婴儿吸收利用。
    
     婴儿期是指出生多少天 
    婴儿期指的是从降生到1周岁之间的时间,这个阶段是婴儿个体身心发展十分快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身高会快速增长,体重也会迅速增加,同时大脑与神经系统也在飞速发展。婴儿对于各项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身体各个系统器官都在持续的发育,但是未发育成熟,此时消化功能比较差。
    婴儿后期时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已经非常少了,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弱,此时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的疾病,还有传染性的疾病,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各类疾病的工作。
    在婴儿期,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四个月内的婴儿,家长应该尽量母乳喂养,婴儿好吸收。但是母乳喂养期间,宝妈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不要吃,比如腌制、烧烤类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如果实在想吃应该适量

5.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新生儿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一定要先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照顾宝宝,以下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1    我们先来看一看新生儿的消化特点吧,刚出生的宝宝胃部容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只能从那50毫升左右的奶粉,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胃部的容量也会逐渐增大的,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胃部的容量都在100毫升左右。
    
    六个月以上的话,宝宝胃部的容量会在200毫升以上,当宝宝在12个月左右的时候,胃部的容量又会有一个提升,差不多在300到500毫升中间,不过这个时候孩子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家长们也不要觉得孩子能吃了,就会无限制的给孩子吃东西,一定要掌握合适的量。
    妈妈们在抱着孩子的时候,感觉孩子的心跳速度都会比在肚子里要快很多,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分钟一百四十次左右,相比较我们成年人来说,这种心跳的次数肯定就比较偏高了,不过妈妈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一般刚出生的小宝贝心跳都是非常快的。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2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
    2、循环系统。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
    3、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约2-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
    
    4、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
    5、泌尿系统。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排磷功能较差,易导致低钙血症。肾对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6、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兴奋性低。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出生时己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阳性。
    7、免疫系统。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失。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
    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易散热。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发热称“脱水热”。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3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原则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留置在宝宝肚脐上的脐带残端,了解它什么时候会脱落,又该遵循什么原则来照顾好宝宝这个重要的“纽带”。
    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愈合了。以后由于身体内部脐血管的收缩,皮肤被牵扯、凹陷而成脐窝,也就是俗称的“肚脐眼”。
    妈妈们只要要遵循脐带护理的三大原则,就可以轻松照顾宝宝了。
    1、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2、要避免摩擦。 纸尿裤 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3、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怎样护理宝宝脐带 
    了解脐带护理原则后,妈妈们就要做好对宝宝的脐带护理。这个护理工作要分成两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脐带未脱落前和脱落后两个变化的阶段。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 尿布 ,避免尿便污染脐部。
    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刚脱落脐带的新生婴儿建议用擦浴,不要弄湿肚脐。婴儿不要下水,妈妈把纱布拧的半干往婴儿身上轻擦。创面完全愈合后就可水浴,但也不是直接把婴儿放进水里,而是在浴盆上搁一张浴床,让宝宝睡在上面洗。到5、6个月婴儿能坐了,就可以把宝宝直接放在水里洗了。
    此外,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1、妈妈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2、在宝宝洗澡 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贴上防水贴。
    3、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碘伏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4、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家长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 消毒 结扎。
    5、每天要用碘伏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碘伏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并包扎无菌纱布。以后定时进行换药。 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6、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肚脐出血、流水、发红怎么办 
    在宝宝成功脱脐前,总有些宝宝会遭遇到一些小问题,如出血、流水、发红。妈妈们可要注意了。
    新生儿肚脐出血——妈妈首先要观察宝宝的脐周是否有红肿,如果只是单纯有点渗血的话,问题不大。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衣物或者是被子的摩擦,把肚脐刚刚结的血痂碰破,导致脐部出血。这个时候爸妈要好好护理宝宝的肚脐。给宝宝穿的衣服和被子一定要柔软。
    新生儿肚脐流水——正常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窝稍显湿润或有少许分泌物,用酒精或盐水清洁后,一周内便干燥。经过上述处理后,脐部仍流水不止,就属于异常现象,应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处理。
    新生儿脐带发红——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肚脐四面经常会出现稍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如果肚脐和四面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肚脐发炎、不脱落怎么办 
    上面说到的是一些比较轻微的情况,还有两种比较严重情况,妈妈们要特别注意。
    新生儿肚脐发炎——如果宝宝的脐带脱落较晚,脐带的胶冻组织也会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会引起宝宝脐部发炎。肚脐发炎,刚开始会发现脐部和周围组织会发红肿胀,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形成脓肿、坏死,细菌可沿尚未闭合的脐血管侵入血循环,造成 败血症 。
    如果宝宝肚脐发炎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爸妈可以帮宝宝抹上1%紫药水,并保持干燥清洁。脓液多的话,应该每天带宝宝到医院换敷料,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形成脓肿,要切开引流,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新生儿脐带不脱落——假如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
     如何预防脐疝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脐疝,可能会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及时处理,让宝宝自己逐步自愈。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发生脐疝的原因——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脐疝什么时候该送医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异常的情况,应该立即送医诊治,避免情况恶化。
    1、脐疝——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2、脐湿疹——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3、脐茸——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炎——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6、脐肉芽肿——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新生儿的特点是什么

6.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很脆弱的,需要宝爸宝妈们好好护理,稍不小心很可能导致宝宝受伤。而新生儿的到来很多家长是很开心,却对于小宝宝的照顾却完全没有经验,以下分享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1    1、外观特点;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户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肿和其它病症。
    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在炎热季节,或室温过高,摄入水分不足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突然高热,称为“脱水热”。
    
    3、体重。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 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疾病存在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有的.全身皮肤显著发黄,有的则较轻微,大都于生后8-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是因为:
    (1)在胎儿时期,氧气比较缺乏,因此血液中有更多的红细胞来补偿生个红细胞含氧的不足。出生以后,新生儿已能自己吸氧,不再需要过量的红细胞,于是过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
    (2)肝功能尚未成熟,不能把全部过量的血胆红质变为肝胆红质,以致堆积在血液中,把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黄疸的出生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黄疸较重,皮肤黄色迟迟不退,应就医诊疗。
    5、新生儿消化道。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 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粪”,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黄色,胎粪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2    1、外表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有胎脂,耳廓发育好,乳晕明显,可摸到结节,指甲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完全遮蔽小阴。
    2、皮肤黏膜及脐——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感染,脐带生后1~7天后脱落。
    3、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易随外界温度变化。
    4、呼吸——呼吸中枢不成熟,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节律不规律,40~45次/分。
    5、循环——心率快,约l20~140次/分。且波动较大,范围在90~160次/分之间。
    
    6、消化——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粪,3~4天后转为黄色粪便。
    7、泌尿——肾功能差,易发生水肿或脱水。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
    8、神经——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常出现无意识、不协调的活动。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有神经系统疾病时,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可由胎盘从母体获得IgG,数月后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儿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3     新生儿呼吸特点 
    新生儿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所以每分钟呼吸量并不比成人低。出生后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爸爸妈妈不要紧张。如果你的新生儿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引起重视了,及时去看医生。
     新生儿循环特点 
    胎儿娩出,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功能闭合,这些变化都使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诞生后最初几天,宝宝心脏有杂音,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儿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发出声音,父母不要大惊失色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液较少,所以宝宝四肢容易发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现青紫,因此要注意新生儿宝宝肢体保温。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会在每分钟85~145次之间波动;生后一周内,可在每分钟100~175次之间波动;生后2周至4周内,可在每分钟115~190次之间波动。许多新手爸妈常常因为宝宝脉跳快慢不均而心急火燎,这是不了解新生儿心率特点造成的。
    
     新生儿睡眠特点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新生儿泌尿特点 
    新生儿膀胱小,肾脏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数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宝宝甚至半小时或十几分钟就尿一次。新生儿尿液的正常颜色应该是呈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净。如果尿液较黄,染尿布,不易洗净,就要做尿液检查,看是否有过多的尿胆素排出,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新生儿肾脏功能还远不成熟,排出钠的能力低(一岁以内的小儿都是这样),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适当减少自身盐的摄入量。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相对不足,喂养时如果乳汁较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体内有毒物质,对新生儿

7.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其实不止是成人有自己的特点。初生的宝宝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这些新生宝宝的特点可以观察出宝宝的健康状况。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1     ⒈、小婴儿大便时会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全身都会变红 
    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没有排泄大便的活动,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锻炼,因此没有足够的力量。出生后的宝新生儿宝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
     ⒉、胎便 
    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首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成为胎便。胎便可排两三天,以后逐渐过度到正常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时看医生,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
    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呈金黄色,粘稠,均匀,颗粒小,无特殊臭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4-6次;人工喂养的每天约1-2次。
     ⒊、宝宝的脚指甲看起来好像是往肉里长 
    这是正常的。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新生儿告诉你。
    
     ⒋、宝宝有双"扁平足"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⒌内八脚和罗圈腿 
    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2    我们先来看一看新生儿的消化特点吧,刚出生的宝宝胃部容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只能从那50毫升左右的奶粉,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胃部的容量也会逐渐增大的,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胃部的容量都在100毫升左右。
    
    六个月以上的话,宝宝胃部的容量会在200毫升以上,当宝宝在12个月左右的时候,胃部的容量又会有一个提升,差不多在300到500毫升中间,不过这个时候孩子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家长们也不要觉得孩子能吃了,就会无限制的给孩子吃东西,一定要掌握合适的量。
    妈妈们在抱着孩子的时候,感觉孩子的心跳速度都会比在肚子里要快很多,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分钟一百四十次左右,相比较我们成年人来说,这种心跳的次数肯定就比较偏高了,不过妈妈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一般刚出生的小宝贝心跳都是非常快的。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3     新生儿期的特点 
    新生儿期是宝宝的特殊阶段。新生儿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活空间发生巨大的变化。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差,抵抗力弱,易患各种疾病,并且病情变化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据报道,新生儿期死亡人数占婴儿期死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出生后第一周,是生命遭遇最大危险的时期。所以新生儿保健的重中之重应在深出生后第一周的新生儿及早产儿。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1、提倡住院分娩:坚持住院接生,可以预防和及时救治新生儿卡在产道里导致缺氧窒息。这样也可以加强对高危儿如早产儿、低体温儿、颅内出血、溶血症及缺氧性脑病等新生儿的护理。
    2、出生时的护理:医生护士会在宝宝娩出后迅速清除口、鼻内粘液,保证呼吸道通畅,帮宝宝擦干全身皮肤,用柔软的包被包裹,消毒和结扎脐带,并且会记录宝宝出生时的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和身长。宝宝出院前应根据要求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做筛查的时候会在宝宝的脚底扎一针,挤几滴血去化验,宝妈们不要心疼哦,这也是为了宝宝好。
    3、合理喂养:一般的医院都会让宝宝和妈妈同一个房间,让妈妈尽早的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应坚持母乳喂养。足月顺产儿在出生后就应尽早开奶。医院的护士会跟妈妈说母乳喂养的优点,还会教授妈妈哺乳的方法和技巧,并指导妈妈观察乳汁分泌是否充足,宝宝是否吸吮有力。妈妈们需要按需哺乳,就是只要宝宝饿了就喂,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采取奶粉喂养。

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

8.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一般来说,我们把孩子从刚出生到一岁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婴儿期。这段时间里宝宝不仅长得快,还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这都是婴儿期内,宝宝很明显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点。那么,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呢?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关于这方面的那些事吧!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1、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2、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3、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4、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5、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从母乳营养到逐渐依赖其他食物营养的过渡期。因此,婴儿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也是预防成年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保证。
   婴儿期要注意什么呢     1.注意喂养方式
     当宝宝出生之后,妈妈就要考虑到喂养的方式了。其实也不必太纠结喂养方式,只要自己母乳充足,就要给宝宝吃母乳。给宝宝吃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是好事情,对于自己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初乳里面的免疫因子非常丰富,给宝宝吃初乳就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给宝宝喂母乳也能够促进身体的恢复。
     2.注意宝宝有无黄疸情况
     宝宝出生后,还要注意看观察一下宝宝有没有黄疸的情况。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之后,多少都会有一些黄疸高的情况。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会出现生理性的黄疸。生理性的黄疸是很常见的,大概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正常了。没事的时候也要多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
     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注意的事项还是有很多的。也可以请教一下周围的朋友,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