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道德的案例

2024-05-14

1. 关于职业道德的案例

  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警察职业道德的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警察职业道德的案例篇1:   
      2007年5月23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南溪县石鼓乡场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15岁少年滕明财在乘坐宜宾至南溪的客车到达石鼓后下车,从客车前方横穿公路,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
   
      事故发生后,现场群众与帕萨特轿车上的乘员分别拨打了120、122电话报警求助。围观群众相继拦截路过现场的车辆,请求送伤员到宜宾抢救。令人失望的是没有一辆经过现场的汽车停下来。
   
      事故发生15分钟左右,57岁的宜宾市公安局离岗待退休民警江明伟乘坐“川Q0253警”警车从江安县返回宜宾途经事故现场,被围观群众拦下,请求将伤员送往宜宾抢救。警车在伤员倒地位置停下后,江明伟没有下车,只是摇下车窗观察倒在血泊中的伤员。在了解已经向交警和医院报警后,江明伟称,自己不具备  医学知识  ,车上没有救治设施,长途运送伤员十分危险,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最好等医生来处理。随后,石鼓乡卫生院医生来到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江明伟便要求司机驾车离开了现场。
   
      下午6时10分左右,南溪县交警大队民警到达事故现场。6时30分许,南溪县医院120急救车到达后,医生确认滕明财已经死亡。经法医鉴定,滕明财系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死亡。
   
      一时间,“路过事故现场,警车见死不救”的消息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
         警察职业道德的案例篇2:   
      蒋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01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三级警司。在此次抗震救灾斗争中,蒋敏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投身抢救受伤群众、安置灾民生活等工作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蒋敏身体极度虚弱,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蒋敏的先进  事迹  ,充分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公安部号召全国广大公安民警以蒋敏为榜样,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更加旺盛的革命斗志,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警察职业道德的案例篇3:   
      河北省霸州市康仙庄派出所副所长杜书贵作为一个派出所副所长,仅仅因为在路上汽车险些刮蹭(还没有真正产生刮蹭)产生纠纷,竟然如此不理智,勃然动怒,一枪不仅要了年轻无辜的牛亚军的命,而且使得两个家庭家破人忘。杜书贵犯罪主观极其恶劣,给被害者家属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精神损害,举国皆惊,舆论一片哗然。杜书贵也落得人头落地,妻、子身显囹圄。他的这个下场,无疑是个人特权思想恶性膨胀的恶果,被判极刑是咎由自取!为什么在社会已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的今天,一些执法者如杜书贵之流竟敢如此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人民警察手中有权,腰里有枪。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是谁给了我们的枪和权,不要忘记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我们手中的枪和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炼人,也可以毁人;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杜书贵之流,就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忘记了他的权力来自哪里,忘记了他应该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力来为人民谋事,为民服务,是而利用手中的“权力”伤害人民群众。他们自以为手中握有执法的权力,是神圣的执法者,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漠视法律的存在,变执法为民为执法治民、执法欺民、执法害民,最终不仅害了他人,害了自己和家庭,也损害了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警察职业道德的案例相关  文章  :
   
    1. 警察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2. 立足警察职业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 
   
    3. 警察爱岗敬业演讲稿 
   
    4. 公安警察廉洁自律讲话稿 
   
    5. 人民警察工作心得体会

关于职业道德的案例

2. 职业道德案例

 职业道德案例
                       职业道德案例 
    
     成功源于敬业 
     案例 1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曰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盆子时要刷6遍。一开始他还能按照要求去做,刷着刷着,发现少刷一遍也挺干净,于是说只刷5遍;后来,发现再少刷一遍还是挺干净,于是说又减少了一遍,只刷4遍并暗中留意另一个打工的曰本人,发现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刷6遍,速度自然要比自己慢许多,便出于“好心”,悄悄地告诉那个曰本人说,可以少刷一遍,看不出来的。谁知那个曰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刷6遍,说该刷6遍,怎么能少刷一遍呢?”
    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用哪种心态的员工?
    国外一家调查显示:学历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大多数雇主认为,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公司在雇用员工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遴选人才时的重要标准。
     案例 2 
    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公共汽车司机要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临死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踩住了刹车,保证了车上二十多个人的安全。然后他趴在方向盘上离开了人世。他生命的最后举动,说明在他心里,时刻想到的是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案例 3 
    22岁的汪伟,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市人民出版社财务科当出纳员。一次,他核对账目总差八元钱,于是他随手拿起一张已经报销过的发票充抵,这样不仅平了账面,还多出了几元钱零花。就此汪伟产生了歹念。这钱来的容易,何不自筹资金出国?于是采用将旧发票重复报销、直接开支票提取现金等手段在短短一年里腐化3万多元。可好景不长,单位对他经手的账目进行清查,这时汪伟才明白自己走的是一条犯罪的道路。
     案例 4 
    从2003年底到2004年2月,短短的两个月间,国内连续发生了二起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在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中,有忽视生产安全不履行监督职责的班组长;有违反操作规程的一线技术工人;还有平时准备不足而在抢救时忙中出错指挥失当,造成井喷失控,使事故扩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这起事故造成234人死亡。
    吉林中百商厦“215”火灾惨剧,竟是因商厦一名雇员随手扔出的一个没有摁灭的烟头引起。烟头引燃了仓库,结果大火烧死54人。这名火灾肇事者最后被判刑7年,宣判前,他向记者说:“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就是用我的命去换,我也干,哪怕因此仅能挽救一个在火灾中丧生的人也值得……枪毙我都活该。”偶然性里总是有其必然性。在火灾发生前,消防部门就发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并就此向中百商厦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中百商厦的主要负责人却没有落实。
    这二起震惊全国的重大责任事故,让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和吉林市市长二名高官被迫引咎辞职。
     案例 5 
    几个人驾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去往南端的菲利普岛(澳洲著名的企鹅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上的收音机里他们得知,企鹅岛上正在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估计在他们到达企鹅岛之前,摩托车赛就要结束,到时候会有成千上万辆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由于这条路只有两车道,所以他们都担心会塞车,并会因此错过观赏的最佳时间。
    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60多公里时,对面蜂拥而来的大批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可是他们的车却畅通无阻!
    后来他们终于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洲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看起来毫无任何约束力的白线。这种“失衡”的图景在视觉上似乎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却令人渐渐地感受到了一种震慑。
    设想,如果在这条道路上,所有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擅自行事,那么结果会怎样?
     案例6 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以“济世养生”为宗旨的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近二百年。
    老一辈创业者伴君如伴虎,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小心谨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有一次当经销商在广告中擅自增加并夸大某种产品的药效时,同仁堂郑重登报予以纠正并向消费者道歉。
    同仁堂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享誉海外。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和睦互助 团结协作
     案例 7 
    世界上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一般来讲,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该扎的越深。但是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表而已。通常根扎的不深的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雄伟的植物呢?
    可是红杉却生长的很好,这是为什么?
    原来,红杉不是独立长在一处,而是一片一片地生长,长成红杉林。
    人类每个个体的力量也都是有限的,不管伟人还是平常百姓。人要想用有限的能力,创造惊世伟业,必须善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
     案例 8 
    刘备,他善用精神力量凝聚人心,在不具备天时、地利的'条件下,以“人和”为核心竞争力,以“义”聚得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以诚感人,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并以兴复汉室天下为共同目标,发挥团体的力量,终于得三分天下其一。
    人类每个个体的力量也都是有限的,不管伟人还是平常百姓。人要想用有限的能力,创造惊世伟业,必须善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
    勇于竞争 不断创新
     案例 9 
    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用郡县制取代诸侯分封制管理国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马车的规格尺寸——秦王赢政不愧始皇帝之名;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国共合作,建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
    “黑猫、 白猫、 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靠的是总设计师提出的如此开明的政策.
    以上种种都是创新,更是载入史册的伟大创举.而与此相反,停滞和落后始终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轨迹:第一步,守旧;第二步,不参与竞争;第三步,龟缩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最后,等待被淘汰出局.
     案例 10 
    王安电脑公司是由华裔科学家王安于1952年创建的,从几百美元起步,先从电子零部件做起,逐步设计并生产出独具特色的电脑和文字处理机,靠这两种产品,在70年代到80年代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年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猛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业已变化了的情况,竟没有预计到便宜又多用途的个人电脑会取代自己的产品,仍然坚持老产品而不创新,导致销路越来越窄,许多老客户都有告别了他们,截止1992年6月,王安公司已累计亏损19亿美元,并欠下5.25亿美元的外债,1992年7月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王安公司破产的可悲结局说明了增强竞争意识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慎 独
     案例 11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司马迁在朝中任太史令,具体负责编写《史记》。当时,许多达官贵人都想讨好司马迁,期望通过他的笔给自己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于是纷纷给他送来了奇珍异宝。
    有一天。朝中最得宠的大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妹娟打开送来的精致盒子,发现盒子里放着的是一对世间罕见的珍宝——玉璧。
    司马迁发现妹娟对宝物有不舍之意,于是语重心长地说:“白璧最可贵的地方是没有斑痕和污点,所以人们才说,白玉无瑕。我是一个平庸而卑微的小官,从来不敢以白璧自居,如果我收下了这珍贵的白璧,我身上的污点就增加了一分,白璧不能要,叫人送了回去。”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记》的价值就在于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司马迁何以能据实写史?原因之一就是他自身清白,珍惜自己的名誉,行得端做得正。倘若司马迁见了别人的东西就喜爱,不珍惜自己的名誉,必定使他难以秉笔直书,《史记》也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价值。
  ;

3. 职业道德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如下:
1、蒋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01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三级警司。在此次抗震救灾斗争中,蒋敏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蒋敏身体极度虚弱,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充分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2、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公共汽车司机要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临死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踩住了刹车,保证了车上二十多个人的安全。然后他趴在方向盘上离开了人世。
他生命的最后举动,说明在他心里,时刻想到的是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3、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
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
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
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吗?”并不问伤没伤马。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孔子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职业道德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4. 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参考答案:
  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带头遵守《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
  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参考答案:
  ⑴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教师的点评不仅伤害了甲同学的自尊心,而且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消极性的暗示,挫伤了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⑵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在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发言的并不多。
  应该说学生甲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的一个不同之处,是难能可贵的,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可是教师的点评,却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挫伤了学生甲和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找到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和一个不同之处,很好。
  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之处?”这样的点评对甲同学是一种褒扬,也必然能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
  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
  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
  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
  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教育的重要性。
  ⑵分析: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
  但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
  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不给学生加分数。
  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⑶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教师的言行必须起示范作用,教育学生本分做人。
  ③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5、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
  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
  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⑴张老师扮演的是“家长代言人”的角色。
  ⑵分析:案例中的张老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
  ⑶认识:
  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慈母的角色。
  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
  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
  ③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
  6、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
  “你去死!” 
  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参考答案:
  ①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错。
  ②案情中,这位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却自评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脚,不知羞耻;对老师是一种轻慢与冒犯,于是作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
  这位教师有着强烈的“师道尊严”心态,学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师出现冲过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
  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教师训斥学生,同事以至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使得失去监督、获得同情的。
  正是这种人际状况使我们有些教师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甚至有恃无怨,以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7、初中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张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
  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参考答案:
  ①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
  ②案情中,教师认为学生有疑问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显然是武断的结论。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是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哪个学生原意戴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呢?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
  ③教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8、某班主任将一位调皮学生送到学校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手铐拷在了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
  请对学校政教处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参考答案:
  ①案例中的教师以权冲“线”,是违法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伤害。
  ②政教处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取得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的底线。
  案例中,政教处对待调皮学生不是采用耐心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用对待罪犯的方式进行处置,把学生拷在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这是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明目张胆地侵犯。
  他们把职责当成了权力,膨化“管”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化因素,便一时性起,无所顾忌,致使丧失了校规、校纪的约束力。
  ③案情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社会的政治与法律也赋予了教师职业更多的权力和义务。
  教师心中要有职业“底线”。
  9、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
  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
  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这故事告诉我们要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②分析:故事通过“天堂”与“地狱”的差别的比较,提示了人际关系。
  我认为:首先,人人互助就是天堂。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
  双赢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竞争。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信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其次, 助人者自助!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达到“双赢”的功效! 
  ③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团队中教师必须本着双赢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重任;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5. 职业道德的事例!(急)

①“最美司机”吴斌的在被铁器击穿腹部的1分多钟时间里,吴斌忍受着肝脏破裂的剧痛,坚持完成停车的一系列规定动作,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而后他才倒下。
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显示,86.2%的受访者认为吴斌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②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司马迁在朝中任太史令,具体负责编写《史记》。当时,许多达官贵人都想讨好司马迁,期望通过他的笔给自己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于是纷纷给他送来了奇珍异宝。
有一天,朝中最得宠的大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妹娟打开送来的精致盒子,发现盒子里放着的是一对世间罕见的珍宝——玉璧。 司马迁发现妹娟对宝物有不舍之意,于是语重心长地说:“白璧最可贵的地方是没有斑痕和污点,所以人们才说,白玉无瑕。我是一个平庸而卑微的小官,从来不敢以白璧自居,如果我收下了这珍贵的白璧,我身上的污点就增加了一分,白璧不能要,叫人送了回去。”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记》的价值就在于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司马迁何以能据实写史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自身清白,珍惜自己的名誉,行得端做得正。倘若司马迁见了别人的东西就喜爱,不珍惜自己的名誉,必定使他难以秉笔直书,《史记》也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价值。
③乔丹的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职业篮球选手,乔丹的敬业态度的确是无与伦比的。为了比赛的胜利,他可以放弃娱乐和休息,拼命苦练。长期艰苦的技巧和体能训练是乔丹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乔丹在他的自述中提到了成功的“秘诀”:“为什么当我需要在赛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时,我能够做到呢 ?因为我以前曾经做过,它是我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我到达过那种水平,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如何获得用以对付比赛的突发情况。”
④“一别五十载,从未曾离开”,50年前,一场意外事故,雷锋不幸倒地牺牲,但雷锋精神闪亮矗立。人们一提起雷锋,就想到他的奉献精神,比如“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现如今,只要有人干了好事,人们就会把他们赞为“活雷锋”。雷锋已被完全符号化,是好人的象征,隐喻着奉献、良善以及纯粹等等优秀品质。
其实,雷锋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雷锋精神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雷锋是一名士兵,驾驶员是雷锋的本职工作,而做好事只是其“业余爱好”。人们往往盯住一个存善心、行善举的雷锋,而往往忽略了一个工作称职、有着极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雷锋。
雷锋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不把工作当成负担,而是当做了一种快乐,有快乐、全心投入,才能深入其中,积极创新。据报道,雷锋当年驾驶的卡车很破旧,是连队出了名的“耗油大王”,但经过他精心维修保养,竟成为节油标兵车。
在那个时代,雷锋的内心深处也许没有职业道德这样的字眼,但他对职业道德有颇为形象的表达。“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这些名言提到的螺丝钉,后被赞为螺丝钉精神,即像螺丝钉一样爱岗敬业。雷锋这些朴素的表达,深刻地诠释了职业道德的真义。
⑤今年50岁的曹中希是上海圆通速递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快递员,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片区的收派件工作。他和千千万万的快递员一样,每天收派快件尽千次,埋头工作,“连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
自创了“老曹体”,打油诗式的幽默和发自心底的关怀让不少收件人都心生温暖;为了更好服务客户,他设立了先期赔付基金,收派件偶发失误时,第一时间将损失赔偿给客户;繁忙的工作中,他还不忘奉献社会,多次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他用爱心与热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被亲切地称为“老曹”。

扩展资料: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两点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员工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必备的素质。
第一,早到公司。每天提前到公司可以在上班之前准备好完成工作必须的工作条件,调整好需要的工作状态,保证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才叫不迟到。
第二,搞好清洁卫生。做好清洁卫生,可以保证一天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第三,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工作计划利于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天、每周等每一个周期的工作,自然也有利于保证工作的质和量。
第四,开会记录。及时记录必要的工作信息,有助于准确的记载各种有用的信息,帮助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遵守工作纪律。工作纪律是为了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维持必须工作环境而制定的,不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六,工作总结。及时总结每天、每周等阶段性工作中的得与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习惯,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技能。
第七,向上级汇报工作。及时的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不仅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也可以在上级的指示中学习到更多工作经验和技能,让自己得到提升。
职业习惯是一个职场人士根据工作需要,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主动或被动的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的工作习惯,也是保证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必须具备的品质。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
参考资料:
职业道德_百度百科 

职业道德的事例!(急)

6.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案例

2014年9月10日教师节,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学生未给科任教师买礼物,该班班主任冯超群对此极为不满,在班里公然向学生索要礼物并谩骂学生,现场录音中不乏“不要脸”“废物”等字眼。依兰县教育局的通报显示,该局经调查此事属实,撤销冯超群的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该校校长也因负有领导责任而受行政记大过处分。依兰县高级中学校长宿金来、县教育局局长张振宇均对此事做了表态。宿金来称,“我们感到是我没有做好工作,我作为校长是有责任”,张振宇表示,自己听了录音后十分愤慨,“师德是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条件,特别是在学生中,公开得索要,这更让人感觉到愤慨”。

7. 咨询职业道德案例

1、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道德规范是管理者为了减少矛盾设置的主观性要求
(B)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人员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C)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益之间没有内在关联性
(D)职业道德是对职工的普遍要求,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2、关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社会公德的建设方式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建设方式
(B)职业道德只在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在社会公德领域不适用
(C)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D)社会公德的任何变化,必然引起职业道德的相应变化
3、对于集体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一切以集体利益为转移
(B)在集体认为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应是无条件的
(C)集体有责任帮助个人实现个人利益
(D)把员工的思想、行动集中起来是集体主义的核心要求
4、“审慎”作为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之一,其本质要求是(  )。
(A)选择最佳手段以达到职责最优结果,努力规避风险
(B)小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件事情,说话办事要三思而后行
(C)对所做工作要仔细审查和研究,以免做出错误判断
(D) “审慎”就是要求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要敢闯敢干、
5、关于职业化管理,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化管理是倡导并要求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状态的管理模式
(B)职业化管理日益趋向宏观管理,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过程管理
(C)职业化管理是根据从业人员各自的聪明才智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D)职业化管理不是靠直觉和灵活应变,而是靠职业道德、制度和标准
6、诚信的特征是(  )。
(A)社会性、强制性、自觉性、智慧性		(B)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C)人本性、资质性、历史性、公约性		(D)通识性、规范性、普遍性、止须性
7、关于“节约”,正确的看法是(  )。
(A)节约的根本要求是节用有度      (B)节约是一种主观判定,所以个人节约完全取决于个人如何认识
(C)节约只是对物质资源的节省      (D)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导致节约与否因人而异
8、奉献的特征是(  )。
(A)非强制性及社会性、倡导性		(B)非利己性及随意性、条件性
(C)非明确性及自主性、人本性		(D)非功利性及普遍性、可为性


1、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会受到强制制裁,但违背道德却不然,因此法律比道德威力大
(B)法律的规定明确而具体,道德规范的界定总是含糊其辞的
(C)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相比于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性
2、20世纪70年代,针对一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特别法典,这部法典是(  )。
(A)《从政职业法》			 (B)《荣誉法典》   (C)《汉漠拉比法典》	 	(D)《谢尔曼法》
3、下列说法中,属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优秀员工所需素质的是(  )。
(A)具有“帮助老板成功。你才能成功”的意识
(B)坚持“把奖金和薪水作为最深厚工作动力”的理念
(C)树立“始终站在企业立场,努力为顾客着想”的意识
(D)保持“广博的视野,而不要仅仅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的理念
4、作为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勤勉”的真正内涵是(  )。
(A)早来晚走,加班加点干工作
(B)工作上无论有无计划.都要埋头苦千
(C)即使不情愿做某些工作.也要顾全大局、服从单位安排
(D)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干好本职工作
5、职业化是指(  )。
(A)围绕某一职业目标确立的岗位固定化、学习终身化的分工模式
(B)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制定的工作状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C)培养某一领域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一系列措施、手段的总和
(D)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化、流动化、科学化的运行机制
6、在职业活动中,诚信之“信”的含义是(  )。
(A)遵守约定,践行承诺							(B)服从领导,信任同事
(C)加强沟通,建立信任							(D)两肋插刀,言出必行
7、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的特征是(  )。
(A)主观性、智慧性、契约性、资质性		(B)通识性、智慧性、利益性、规定性
(C)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D)过程性、智慧性、互利性、资质性
8、下列关于节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财富依靠勤劳而得,而非依靠节约所致
	(B)招待客人时,提倡节俭难以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C)由于个人观念不同,在节约问题上不存在共识
	(D)节用有度是节约的本质要求 

是要这样的吗?

咨询职业道德案例

8. 关于一篇道德修养的案例分析案例

苏格拉底的两道考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两道考题。有一次,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每个人沿着一垅麦田向前走去,不能回头,摘一束麦穗,看谁能摘到最大最好的。一些学生根据经验,定下一个大体的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心想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骛远,就这样“认”了。另一些学生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直到快走出麦田,还没有选择出最大最好的。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因为自己曾经错过了最好的机遇。 有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很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他们都齐刷刷地回答:“能!”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第一道考题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目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出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千万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结果事与愿违,高不成低不就。第二道考题启发人们,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又是最难的事,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柏拉图坚持做到了,以至他后来能成为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做到了这一点,他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应当说这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 阅读上文,请分析: 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我们同样面临“选择”和“坚持”两个问题。坚持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验,选择是对一个人洞察力的检验。请回答: 1、你是怎样处理“坚持”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2、在确立自己成才目标时,怎样做到“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不知道这个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