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2024-05-13

1. 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最好自己上百度去查
以下是我查到的: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 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简单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壁垒形式包括:
  1. 绿色壁垒。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工业发达国家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形式有——
  绿色标志。又称绿标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国际间有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所谓绿色标准对商品进行认证并颁发标志和证书的一项制度。绿标图案多为天鹅、常绿树、蒲公英等,富有绿色寓意。凡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而加贴了绿标的则被认为是一种“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这当中所涉及的认证标准是对包括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利用、使用后处理等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涉及的产品大多为节能低耗品、清洁工艺品和低毒品等。绿标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防治污染能力的增强。但由于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了较高的环境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设置了贸易壁垒,从而有违公平贸易的基本准则。
  绿色包装。各种与环保要求不符的包装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对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包装卫生和安全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改进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以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包装材料;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使用生物降解包装,使废弃包装在自然环境中快速腐烂。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满足了包装在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滞后,而使得绿色包装成为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屏障。
  环境成本。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且应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基准进行计算。如果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其出口产品实际上就具有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形成了对高环境标准生产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未计算绿色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因而应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可以看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市场准入。市场准入主要体现在制定严格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涉及产品的适用、健康、安全或卫生等方面。比如,自1994年以来,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还有,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需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食品实际上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则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国家还规定了许多涉及安全、健康项目的审查,使进口品因季节需求的变化或失去商机,或无法进口。凡此种种,均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
  认证、认可制度。认证、认可是一种依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有关产品进行认证或认可的制度。与贸易政策不同,它需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文思想、法律制度等。认证、认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会的均等性,具有从更高的战略(非局部的)角度去审视经济的发展,故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会环保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此项政策所能带来的种种益处只能被那些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所享受。未经认证、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则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壁垒,因而保护主义色彩更浓,保护程度也更深,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具决定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难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3.贸易管理及其他。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手段之一。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为各国政府所青睐。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编辑本段]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贸易保护主义简介
  1.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2.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是那些?
  ①贸易壁垒相关事件大幅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都达到260件左右。②贸易壁垒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③贸易壁垒的门槛越来越高,各国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要求。④贸易壁垒被一些国家肆意滥用,案件的复杂性增加。


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天然气、石油、煤等物品,我们中国自己都不够用了,还想方设法去赚别人的钱,唉。
    而且,中国的出口物品的合格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多,可自己国内的东西却只有百分之七十多,真是让我都想做老外了。

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2.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中国现今进口和出口的现状 
  12月27日,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该次论坛以“稳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有100余名代表出席。商务部副部长定钟山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对外经贸大学举办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邀请诸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稳定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很有意义。我代表商务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借此机会,围绕论坛的主题,我向大家简要地介绍2009年我国外贸的情况,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2009年我国外贸情况 2009年是我国外贸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 为什么说今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呢?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最大、冲击最大的是开放型经济,是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需求严重不足。今年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下降了29%,一季度下降了25%,到6月份下降23%,7月份之后下降幅度逐步收窄,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外贸出口会下降16%左右。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我们遭受“两反”、“一保”的涉案金额翻了一番,达到120亿美元左右,案件数也翻了一番,而且这个势头还在蔓延当中。 为什么说我们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呢?首先,我们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今年国务院确定我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任务是“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我认为国务院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今天可以说,我们已完成了这一目标任务。去年,我们国家占世界国际贸易的8.86%,今年预计在9 %以上,我国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三,应对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今年化解了许多贸易摩擦问题,包括特保和其他的贸易救济措施。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企业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关于2010年我国外贸的主要目标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对外贸易目标任务是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我们判断明年外贸形势会更复杂,任务会更艰巨,要完成全年任务很不容易。 形势更复杂表现在:一、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二、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三、我国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尤显重要;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面对的压力加大。 任务更艰巨就是既要实现保份额的目标,又要做好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任务。调结构、促平衡,不仅是明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中国现在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没有疑问,即便今年不是第一位,作为第二位,也是贸易大国。但现在我们是大而不强。为什么不强呢?因为我们的发展不平衡,外贸结构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我认为,只要国内外的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明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保市场的目标任务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三、关于中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外贸发展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首先,外贸发展的战略定位值得认真研究,要研究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对提升国际地位的作用,等等。 其次,外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也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我们的前辈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相当不容易,应当高度评价、高度赞扬、充分肯定。那么,未来我们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那就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第三,如要实现外贸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调整贸易结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发展的协调性,要增强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与此相关还要研究外贸发展战略支撑、战略举措,等等。 总之,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 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我国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     1.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逐步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国有外贸企业享受独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能享有的。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依然享有这一优惠。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市场经济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平等竞争,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享有垄断特权。这样,国有外贸企业配额和许可证垄断的逐步取消便势在必行。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取消是其中重要条件之一。因为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不应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否则就构成了歧视。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所享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的逐步取消便在所难免,因而将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2.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当前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正在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进出口企业正在经历着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允许有能力经营外贸业务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这项业务。不仅如此,我国已允许国外企业在我国开展进出口业务。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可以想见,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将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其生存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了。    3.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并无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买断制”和“收购制”的经营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其他所有制的外贸经营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国有外贸企业的货物来源便日益成为一个问题,国有外贸企业“买断制”和“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出现了危机。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未来能否生存都成为问题。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过剩。世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过剩给意欲拓展国际市场的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在有限的世界工业品销售市场上,各国各地又都千方百计地进行争夺。这一争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而更加激烈。世界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动荡尚未彻底消除,许多国家的币值仍然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势必给国有外贸企业拓展出口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我认为,这种局面迄今为止并未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尽管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已出现了反弹,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因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巨大的。而当前我国国有外贸出口所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可总结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近两年来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又进一步调动了外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探讨。    1.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强化宏观调控措施。1994年,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统一政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平等竞争的新机制。实践证明,新机制的推行,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放开经营,到市场经济海洋中去求生存、求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外贸方面微观搞活的欲望很强烈,而宏观调控措施还不够有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企业。现在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难度不小,一是规模小,无固定货源基地;二是各自为政,抬价抢购,削价竞销;三是对外经营秩序有待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经营,即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或大小相当的企业组成外贸企业集团。联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以省专业公司为“龙头”和市、县公司组成“专业外贸集团公司”;或跨行业组成贸工、贸农、贸技、贸贸集团公司。集团成员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可以相互协作,增强实力、一致对外,共同发展,并为今后发展跨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更好条件。    2.外贸企业要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    外贸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后的外贸体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贸企业则要改变过去体制沿袭下来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得发展。    当前省内外贸企业可分为三个层次或者三种类型:即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市级专业外贸公司和县外贸公司。外贸体制改革后,省级专业外贸公司仍处在龙头地位,不同的是由原来的定向组织货源变成按价值规律组织货源。市级专业公司在经营中原来处于上下衔接的位置,外贸体制改革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目前,县外贸公司经营最为艰难,原来只为省、市级专业外贸公司提供货源,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单独开展对外贸易,难以寻找客户。从以上问题看,外贸企业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期,经营方式也应作相应的转变。一是将原来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经营方式上来,即按价值规律办事,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二是将原来外贸公司一级依靠一级的经营路子,转变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方面上来,变被动为主动,变“坐商”为“行商”、积极主动地到市场上寻找信息、寻求客户、敢于和强手竞争。三是由过去一个市场转移到两个市场上来,即过去开展对外贸易,只在国内市场组织货源,现在既要利用国内市场又要到国际市场上去,通过考察,并参与举办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寻找外商。既要在国内市场组织货源,还要到国际市场上组织货源,开展对外贸易。    3.随着汇率、利率、税率改制,外贸企业要增强相适应的能力。    外汇汇率,国家原来实行的双轨制;外贸出口贷款,享受的是优惠贷款利率;税率,实行的是退税制,即国家拿钱退给出口企业。汇率、利率、税率“三率”对外贸企业的优惠和实施,都是为了鼓励外贸企业多出口、多创汇,属政府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三率”也必然要市场化。1994年,国家推出的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各项改革,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对外贸企业来说,一定要顺应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改革后的汇率,财税政策和规定指导外贸工作。要预测汇率变动,抓住有利贸易机会。改革后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的汇率,银行按当日汇价实行结汇,售汇制。实行这一新汇率制以来,外汇汇率基本是稳定的。当然,基本稳定,并不是没有变动。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供求关系,各国币值的变化等。

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4. 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

亲[微笑][开心]您好,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一、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特点  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位。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1.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依然领先。2021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29.3%,进口增长12.7%;加工贸易增长25.3%,高于一般贸易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3.6%。这说明国内产品对海外市场依赖度提高,对国际原料进口的需求下降。【摘要】
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提问】
亲[微笑][开心]您好,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一、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特点  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位。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1.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依然领先。2021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29.3%,进口增长12.7%;加工贸易增长25.3%,高于一般贸易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3.6%。这说明国内产品对海外市场依赖度提高,对国际原料进口的需求下降。【回答】
2.机电产品出口增势不减。202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267亿美元,增长32%;占全年出口总值的56%。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1497亿美元,增长26.7%;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723亿美元,增长32.9%。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持续。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2182亿美元,增长3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已达到28.6%。  4.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未受大的影响。2021年,我国的贸易摩擦依然集中在传统商品领域,但其出口仍较快增长。其中,服装出口739亿美元,增长19.9%;纺织品出口411亿美元,增长22.9%;鞋类出口190亿美元【回答】

5. 进口贸易的现状和趋势

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势头巩固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下半年,尽管外贸不确定因素给我国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不改、我国积极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运行,增速较上半年略有放缓,质量效益提升成为发展的主要特征。
中国贸易进出口亮点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7月中国进出口总额16.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8.89万亿元,增长5%;进口7.83万亿元,增长12.9%;顺差1.07万亿元,收窄30.6%。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额2.60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6%;进口1.21万亿元,增长20.9%;贸易顺差1769.6亿元,收窄42.6%。今年以来,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力转换加快,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外贸发展稳中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外贸发展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制造业生产逐步回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达到21.0%,处于近7年同期高点。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显著收窄,国际收支更趋平衡。我国对外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9.9%已经下降到2017年的1.4%,2018年上半年比例为2%,处于收支平衡合理区间,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更趋均衡。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品结构看,1-7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8%,高于整体水平1.8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3%,其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7.6%,机械设备出口增长8.6%;资源能源型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商品进口量增加,医药、化妆品、水海产品等消费品进口规模扩大,支持进口政策显效。
从贸易方式结构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7%,高于整体水平4.1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8.9%,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从海外市场结构看,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9%、5.2%和11.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带动了相关金融、保险、物流、劳务等对外服务出口,并为周边国家带来了商机与贸易投资机会。1-6月,我国服务贸易增长8.5%,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从企业结构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4%,比重继续提升,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显示贸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从区域结构看,1-6月,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平均为17.8%,超过全国增速9.9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增速为13.2%,超过全国增速5.3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8.8%,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6.7%。中西部、东北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显示贸易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外贸发展建议分析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通过产业升级逐步摆脱美国等高科技国家制约。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落实“互联网+制造业”战略,培育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竞争新优势;提高产业发展精细化程度,提升制造业优良产品比例;提倡绿色制造,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幅降低能耗、物耗水平。
提高核心技术水平。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渠道,重点攻关国民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零部件,提升电子、新材料、机械设备等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赖。
打造若干产业技术联盟。围绕世界科学前沿和中国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重大创新能力、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带动辐射区域发展的产业技术联盟,切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外贸易扶持政策。完善外贸政策协调机制,优化通关、质检、退税、外汇等管理方式,支持新型贸易方式发展;提高出口退税比例,扩大出口保险范围,降低企业贸易成本;推动多边合作、双边合作谈判,拓宽国际市场,帮助外贸企业寻求新商机。
加强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对美贸易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清单,紧密监测对外贸易以及相关领域的就业运行情况。
加强财政扶持政策。建议研究启动发行特别国债预案,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重点行业贸易失衡等问题。
3、大力推动出口多元化
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在开拓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产业全球运筹和经营能力,加快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抵消外贸不确定因素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积极优化进口结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稳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进口,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口贸易的现状和趋势

6. 我国出口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具体来说,1989年(特别是1986年)以前,由于国内经济落后,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我国实际出口额长期低于正常值,出口不稳定性指数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环境的逐渐改善,我国商品结构进行调整,出口额逐渐走向正常,出口不稳定性指数因此有所下降,逐级趋向水平值。
  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洲国家飞速发展,而此期间我国产品输出70%的份额正集中在亚洲地区。
  依靠对本地区市场的熟悉,我国出口快速上升,实际出口额甚至略高于长期趋势。
  因此,1989—1993年出口不稳定性指数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
   
  1992年西方国家停止对中国实行出口制裁,我国产品输出不再需要转口香港,成本大为降低,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出口大幅超常增长。
  由于当时市场缺乏组织,出口生产呈现无序的非系统性,杂项制品出口迅速增长,成为绝对的主导产品,占总出口额的40%以上。
  在杂项制品出口额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实际总出口额大幅上升,甚至远高于正常的长期趋势。
  又由于市场传递具有时间的滞后性,以上反应到1994年才明显爆发。
  1994年我国出口商晶结构集中度系数猛然上升,出口不稳定性指数迅速跳升至历史最高值。
  由此可看出,在市场发展程度低、生产缺乏组织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产品生产和输出容易受外部环境 *** 而呈现非理性发展。
  当出口商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工业制成品和缺乏稳定出口对象的杂项产品时,出口商品结构尤其容易恶化,导致出口突然偏离正常值。
  意识到出口商品层次低、结构过于集中以及对少数市场过分依赖对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后,1995年开始,我国对出口地理结构进行分散调整,同时对出口结构进行升级,使技术含量低、自身不稳定性大的杂项制品比重降低而技术含量较高、出口稳定性也较高的机械及运输产品比重上升。
  这样,我国出口贸易既可以避免由于依赖个别市场而陷入的被动地位,又可以保证输出产品的高附加值性和稳定性,避免由于外界影响而导致出口收入大起大落情况的出现。
  1996年,我国出口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实际出口额对长期趋势的偏离大大减少,一直到1998年我国出口不稳定性指数不断下降。
  这里要着重指出,在分析一国出口商品结构时,我们不但要看商品集中度系数,还应考虑具体的内部结构。
  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垄断性,因此产品买卖双方具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此情况下,虽然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提高可能导致商品集中度上升,但其自身的出口稳定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集中对一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虽有所优化,但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水平依然较低,出口贸易仍旧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
  低水平的商品结构大大约束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展。
  1999年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技术含量低的廉价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人工制品)大量涌进欧美市场,对当地产业工人的福利带来严重冲击,引致了频繁的贸易纷争;欧盟森严的技术贸易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当地的产品输出。
  这些因素使近年我国实际出口额都低于长期正常值,带来了1999—2004年间出口不稳定性指数的再次上升和波动。
  这提醒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出口地理分散化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在推行商品出口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同时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出口产品进行系统性优化和升级,以减少贸易摩擦发生及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
  否则,我国出口逐渐稳健发展的势头难以保持。
   

7. 我国出口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答:
1989年(特别是1986年)以前,由于国内经济落后,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我国实际出口额长期低于正常值,出口不稳定性指数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环境的逐渐改善,我国商品结构进行调整,出口额逐渐走向正常,出口不稳定性指数因此有所下降,逐级趋向水平值
1992年西方国家停止对中国实行出口制裁,我国产品输出不再需要转口香港,成本大为降低,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出口大幅超常增长。由于当时市场缺乏组织,出口生产呈现无序的非系统性,杂项制品出口迅速增长,成为绝对的主导产品,占总出口额的40%以上。

我国出口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8. 我国进出口业务的现状之论文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现状与展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
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国经
济在2008年的经济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
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08年外贸进出口现状
2007年下半年,在生产成本上升、人
民币升值等因素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共
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
已开始放缓。2008年6月份以后,受国际金
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先
后陷入了经济衰退、需求迅速减少的状况。
而我国外贸出口的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
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随着这3大经济体
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导致国
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增
长出现了快速下滑。
1.进出口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进出
口额从08年8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态势
(见图1),11月份的进出口额从10月份的同
比增长17.6%逆转为下降9%,降幅高达到
26.6%,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自2001年
10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除春节影响的
月份之外)。12月继续回落至-11.1%;出
口额在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0月份的
增长19.2%逆转为下降2.2%,降幅超过
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下滑到-2.8%;
进口额则从10月份15.6%的增长逆转到下
降17.9%,降幅超过33%,12月份进一步
下滑到-21.3%。
2.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
0 8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
10409.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
40.6%。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
9.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7.3%,比07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进口3784
亿美元,增长2.7%,占同期我国进口总
值的33.4%,比07年同期回落5.1个百
分点。从11月份开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
口均呈现大幅下降态势。11月加工贸易
出口由10月份的增长8.6%逆转为下降
10.8%,降幅接近20%,12月份的增长
速度更是下滑到-15.7%;进口则由10
月份的增长2.6%逆转为下降24.9%,降
幅超过27%,12月份下跌到-31.3%。
0 8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实现
2352.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
的48.2%。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
增长2 2.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
46.4%,比07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
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占同
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0.5%,比07年同期
上升5.7个百分点。
尽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加工贸易
的进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但
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仍保持了快速增长
的态势,达到2718.4亿美元,比07年同
期净增加460.5亿美元。而一般贸易项下
仅实现了717.3亿美元的顺差,比07年
同期净减少306.5亿美元。
3.外商企业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更
为审慎
08年1~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完
成进出口总值13115.6亿美元,增长
15.4%,较07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
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1%。
其中出口7320.6亿美元,增长16.2%,
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5.6%;进口
5795亿美元,增长14.3%,占同期我国
进口总值的54.6%。
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27.6%,
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比07年同
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6.3%,
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 8%;进口增长
37%,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4.2个百分
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4%。而集
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
快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进出口增长
29.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20.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更
为审慎(见图2)。08年在我国新设立的外
商企业与07年同期相比,始终呈现负增长
的态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月下滑的
态势,由年初109.78%的高速增长迅速回
落到11月份的26.29%,11月当月实际利
用外资的同比下降了36.52%。外资投入
的减少表明尽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增长
最快的经济体,市场的高成长和需求巨大
对国际资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国际金
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资
本的投资选择更为审慎。
4.主要产品进出口增幅回落显著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较
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位列我国
外贸进口前2位的两类商品,占08年外贸
进口总额的77.7%(见表1)。
(1)能源产品进口增速回落
为保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
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多次下调或取
消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扩大能源产
品进口。但受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国
内经济放缓影响,08年我国能源进口增幅
回落明显(见表2)。据海关统计,08年1~
11月,我国进口主要能源商品量比上年同
期仅增长3.7%,增幅回落9.7个百分点;
进口价值1586亿美元,增长74%,占同期
我国进口总值的14.9%。到11月份,全球
经济衰退加剧,能源需求预期下滑,我国
当月主要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值均出现下
降,分别下降13.1%和14.3%,直接下拉
我国11月总体进口增速1.5个百分点。
(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高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第
一大产业。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回落(见图3)。08年1~10月,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6460.7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比07年同期减缓10.1个百分点。
其中,8、9、10月增速为14.4%、15.7%、
12.3%,比5、6、7月22.6%、16.6%、
13%的增速大幅下滑。
5.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地位
08年1~11月,欧盟、美国与日本为
我国的3大对外贸易伙伴(见表3)。欧盟
继续保持我国第1大贸易伙伴和第1大出
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增长
22%,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
增速10.4个和6.8个百分点。其中,对欧
出口增长21.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
20.6%;对欧盟贸易顺差达到1484.2亿美
元,比07年同期增加21.2%。
美国持续了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地
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1.6%,比07
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
美出口增长9.6%,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
的17.7%;自美国进口增长18.5%,实现
贸易顺差1583.6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
5.8%。日本仍然处于第3大贸易伙伴的位
置,前11个月中日双边贸易增长了15.2%。
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14.9%;自
日本进口增长15.4%,对日本出现贸易逆
差340.5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17%。
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
列第10位,08年前11个月中印双边贸易
总值增长41.6%,增速位于前10大贸易伙
伴之首。
外贸进出口下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我国加
工贸易的增长速度在第4季度出现了深幅下调,但仍占据外贸出口的47.3%,而我
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目前仍以加工、组
装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部分处于由低端向中端发展阶段,是世界
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
由于行业和地区发展外向度等方面的差
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不同的。总体上
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于外贸依存度
高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冲击较大,面临的
挑战较为严峻。
1.对行业的影响
0 8年上半年,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
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
素的影响,外贸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下半
年,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逐步
显现、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市场
需求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更
使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
10月份开始,有色、钢铁等冶金行业最早
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那些为应对原
材料上涨过快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快速增
加、上半年在国际市场上订购过多矿石等
原材料产品的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产成品
与原料之间价格倒挂的现象。钢铁行业亏
损的局面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关停部分生
产线、开工产量只保证已接订单的完成,
从而降低企业亏损的生产方式;部分企业
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一些中小企
业甚至开始倒闭。由于传导效应的作用,
这些高能耗产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对
电力、煤炭等初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
从而导致这些行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迅速
转变为供过于求,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
生大幅回落。
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减
弱,首先影响的是奢侈品的需求,而中国
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且大部分是
日用消费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贸企业
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
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
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在质
量、价格、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
势。但目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纺织
服装玩具、电子信息、冶金、船舶、汽车、
物流、旅游等与我国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
业,其生产增速大幅回落。那些外向依存
图3 2004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
(地区)
金额(亿美元)比0 7年同期增减(%)
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
欧盟
美国
日本
东盟
香港
韩国
台湾省
澳大利亚
俄罗斯联邦
印度
3,929.4 2,706.8 1,222.6 22.0 21.8 22.5
3,078.2 2,330.9 747.3 11.6 9.6 18.5
2,462.3 1,060.9 1,401.4 15.2 14.9 15.4
2,151.4 1,052.9 1,098.5 17.8 24.4 12.2
1,879.5 1,758.8 120.7 5.3 5.4 3.7
1,746.2 689.8 1,056.4 20.5 36.6 11.9
1,223.1 242.2 980.9 8.4 14.4 7.1
557.5 206.2 351.3 41.3 26.5 51.7
521.9 296.3 225.6 19.5 13.9 27.9
483.8 291.3 192.5 41.6 34.8 53.2
表3 08年1~11月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度比较低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航空航天
等行业,目前受到的影响程度还较低,但
可能会有一个滞后的效应。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相
关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难得
的机遇。我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相
关行业巨头纷纷裁员时机引进一批高端管
理与技术人才,收购和兼并一批具有一定
技术含量、成长性高、陷入困境的外国企
业,迈出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2.对地区的影响
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
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
大,对广东省的影响尤为大。08年1~11
月,广东省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
首,完成进出口总值6311.8亿美元,增长
10%,增速较07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
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5%。国
际市场需求的快速萎缩、外贸企业订单的
骤减直接使得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
增速大幅度地下调,导致大量从事劳动密
集型加工贸易的农民工从08年11月开始
提前返乡。而对于以内需为主的中西部地
区,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仍然保
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已基本上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东部地区,企业与
政府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利用
全球经济衰退的时机着手产业结构的调
整,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在经济高速增长
时期舍不得调整、生产水平较低、产能落
后的企业,为下一步经济的腾飞与可持续
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中
央及时调整政府投资计划,采取加大宏观
调控力度、政府调动资金力度、产业政策
引导力度、自主创新力度等措施,高密度、
强力度地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相
关政策,以启动内需市场。但在全球经济
衰退的大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未来就业形
势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开始下降,消费者的
信心指数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见图4),
将进一步加深国内消费需求的下调。在外
需市场萎缩、内需市场不能有效启动、投
资更为审慎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将影响到中国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08年第4季度农民工的提
前返乡可以视为在外打工多年,给自己提
前放的一个春节长假,但09年春节过后,
如果大量农民工不能顺利返城就业,将有
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问题。
09年外贸进出口展望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实体经济
下滑的加速,0 9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加
深、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加剧,全
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
大。2009年发达经济体将会陷入经济衰退
的境地,参照历史经验,发达国家政府应
对危机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经济自保的做
法,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
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及进展的过程可
以看出,“危机时期,政府的作用比任何时
候都重要”。为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
外贸易稳定增长,08年12月24日,国务
院推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
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
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
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
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7项最新政策
措施,通过减税、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
方信贷、增加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及元器
件及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引导
与鼓励外资投向、便利通关手续及降低通
关费用等措施,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
2009年,与发达经济体的衰退相对应
的是,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
主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兴
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贸基本设施投入,以
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因发达经济体外需放缓
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
长的变化历史(见图5),在经济危机来临
阶段、我国进出口增长在经历短暂的快速
下滑之后,都会迎来快速反弹的走势。
图4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