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为何不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内?

2024-05-15

1. 龙泉窑为何不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内?

在古玩这个圈子里,只要一提到宋瓷就是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到目前为止这个概念不仅仅出现在教科书里,行里行外都这么说,真好像宋代除了“汝、官、哥、钧、定”之外就没有别的瓷器了。对于宋代究竟有过哪些著名的窑口,谁也没有办法回到宋代去考察。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总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就不够专业了。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虽然明代比我们距离宋代更加接近,但也毕竟相隔一个时代,明人写宋瓷必定有明人的局限。做为收藏的业内人士还是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尽可能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首先,如果宋代只是五大名窑,那么龙泉窑算不算宋代著名窑口。根据实地考察得知,宋代龙泉窑系之庞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宋代龙泉、上饶、丽水以三角之势,倚仗着地理资源优势其窑口可达百余座。每个窑口的瓷器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千差万别。如果把这些窑口统统定义为龙泉窑是不准确的。比如龙泉窑(主窑)与小梅镇窑以及溪口窑所生产的瓷器不论从胎、釉以及器形上都有着很大差别。而且瓷器之精美就更不用说了。
又比如宋代景德镇窑是不是荒土一片呢?否!宋代景德镇窑为饶州窑,创烧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到了宋代景德镇窑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所生产的青白瓷被誉为“饶玉”,后来称为影青。青白瓷在保持素釉的同时以印花和雕瓷工艺做为主要装饰风格,其精美程度无不使五大名窑的瓷器甘拜下风。目前市场所能见到的多为民用品,凡贡品皆是无以伦比之物。

下面再谈谈汝窑,说起汝窑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汝窑为魁,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在北宋时期仅仅烧造不足二十年的时间,存世量全球不足百件等等套话全来了。好像宋代汝窑只能是宝丰清凉寺窑其它窑口就不存在了,或者即使存在也不能算作汝窑了。那么段店鲁山窑生产的汝瓷又算哪一桩呢。而事实上汝窑窑口仍然十分庞杂。
还有座落于上林湖畔的越窑,早在唐代就有惊天之作“秘色瓷”,那么到了宋代怎么就会销声匿迹了呢。只是人们没有能力分清宋代越窑瓷器与五代时期的区别,一提到越窑还是简单地归属到五代而已。

也许有人认为宋代五大名窑是指贡品之作而已,如果宋代贡品之作仅出现在“汝、官、哥、钧、定”那就又不对了,宋代的制瓷体系主要是民烧官选。建窑就有大量的贡品之作。龙泉窑、饶州窑、鲁山窑等等之贡品之多更是数不胜数,贡品绝非是五大名窑的专利。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载人航天已经成为现实。大量事实证明宋代何止五大名窑。然而人们在古代文化艺术研究上还是墨守陈规,照本宣科,对明代宋瓷五大名窑的记载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误用,以讹传讹至今,是业内人士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结果。这样不仅与事实不符,也会给后人造成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龙泉窑为何不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内?

2. 龙泉窑的青瓷与其他窑的青瓷有何不同?如何进行区分呢?

青瓷是我国著名的一种传统瓷器,中国历朝历代,青瓷曾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青瓷的主要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那么,龙泉窑青瓷和耀州窑青瓷有哪些区别呢?


胎釉。宋代耀州窑产青瓷胎体较薄,颜色呈灰褐色至灰紫色,釉面润泽,釉料稀薄处釉面呈现姜黄色。宋代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龙泉窑青瓷在各阶段出产的青瓷也各有特征:北宋早期,龙泉窑生产的青瓷胎质较粗、胎体较厚呈白色,表面釉料薄而呈淡青 色,到了中期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矿土做原材,瓷胎厚重,造型规整,呈灰色至灰白色,偶有泛黄现象。
瓷胎表面釉料颜色从淡青砖为青黄,釉层较薄 、有光泽,中期以后,龙泉窑生产的青瓷瓷胎呈现灰色至浅灰色,表面釉料颜色呈现青黄色;南宋早期,制作龙泉青瓷,人们依然使用含铁量较高的矿土作原料,制成的瓷胎比北宋中晚期的厚重,胎质较粗,并伴有较多气孔,瓷胎颜色呈现灰色至浅灰色,瓷胎表面颜色为透明,呈现玻璃质感。
到了中晚期,人们在制作龙泉青瓷的原材中加入了适量的紫金土,制作的瓷器更容易打弯,高温烧造不容易变形,同时胎体厚度变薄。瓷胎通施釉,同时釉色从原来的透明发展为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色等。
纹饰。耀州窑产青瓷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人物、花卉、动物等,人物如婴戏、佛象、力士等,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 、鸳鸯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有回纹、八桂纹、三角纹等。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刀法娴熟,充满立体感。

北宋早期,龙泉窑青瓷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用花苞钮、花蒂钮装饰,多叶瓶盖顶主要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中期以生活用具为主,装饰工艺有刻花 、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中期以后,装饰手法以刻花为主,并用篦点或篦划纹,团花、波浪、蕉叶纹等作为辅助装饰。其中碗、盘内常刻有团花和波浪纹,并伴有篦纹,瓷器外表也刻画有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等器皿则多半腹部有刻对称的牡丹纹。南宋早期沿袭北宋晚期的装饰手法,以刻花为主,兼有划花、蓖花,但较少见。

3. 宋代龙泉窑与清代仿品有何不同?

所谓仿龙泉瓷器,赵宏学生在《中国古代仿古瓷》中说:"仿龙泉窑瓷器,包含仿龙泉窑瓷器的器物和釉饰,其仿器物的含义较明了,而仿釉饰,不是指这种按照龙泉窑釉饰演化而成的构成单独种类的釉饰。如豆青釉、粉青釉等,而是指仿制龙泉釉总体特点,寻求龙泉釉原来效果的工艺。"
清代景德镇有专仿龙泉器户,。他们的作品超过了原先的龙泉。正如《陶雅》说;"雍正仿龙泉,皆无纹,制好而款精。《景德镇陶录》对景德镇民窑仿古瓷的出产有如下阐明:"……龙泉器,镇始有专造龙泉器户,今惟民古、中仿之。碎器户亦仿龙泉釉。然无论专造兼仿,不同。皆具精粗、大小、浅深色。"雍正时的龙泉釉以2.5-3.5%的氧化铁为著色剂,在生坯上喷釉,釉层厚约2-3毫米,在复原空气中以1280至1300℃温度烧成,泛泛要经过十次以上施釉。雍正时已完好把握了烧制龙泉釉的技术。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悠扬淌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实品的活动造作。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点的装潢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翠绿釉色和露胎赭白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供应了辨认点。

宋代龙泉窑与清代仿品有何不同?

4. 宋代龙泉窑与清代仿品有何不同?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5. 宋代龙泉窑有哪些特征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北宋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罐、盆等少见。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了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盆、塑象、渣斗、胆式瓶、五管瓶、龙虎纹瓶等等,五管瓶腹部呈多节葫芦状,瓶上部的竖管, 三至七管都有,以五管多见。碗、盘器底较厚,挖足一般很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装饰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纹饰的,碗心印阴文“金玉满堂”或“河滨遗范”四字的也较多见。北宋末期浮雕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壁较多使用,至南宋晚期,莲瓣纹变得短而宽,互相紧靠 ,瓣中脉线突起。
南宋可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
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釉色白中泛青,釉层丰厚柔和,以粉青、梅子青釉最佳,足底露胎处呈紫色,俗称朱砂底。器物造型除碗、盘、碟、水盂、香炉等,还出现不少仿古器物,如鬲、觚、琮等器。纹饰以莲瓣、弦纹为主,南宋末出现双鱼、龙纹和贴花牡丹纹等。黑胎青瓷胎薄釉厚,胎色灰黑,俗称铁骨。釉色青,多纹片,部分器物的口沿隐露胎色,呈紫褐,圈足底端则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器形以瓶、炉、尊、洗、笔筒、灯为主,纹饰少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共同之处。

宋代龙泉窑有哪些特征

6. 请行家帮忙看看是不是宋代龙泉窑的

龙泉,丽水,武义等县,附近都烧青瓷,统称为龙泉窑系。但最好的龙泉瓷则主要出自金村,大窑和溪口三个窑。
特点是器物一般制作平整光滑,纹饰以刻花为主,饰样繁多,早期产品与越窑非常象。北宋中期后龙泉窑取代越窑成为青瓷最主要的产窑。
北宋中晚期,龙泉与北方的耀州瓷有相似处。
在釉上,北宋用石灰釉,南宋用石灰碱釉,前者施的釉薄,后者釉厚。粉青釉即后者,可取得如玉般的效果。
它的胎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胎里是加了紫金土,不同的胎色对釉色也会起反衬作用

7. 宋代龙泉窑怎么鉴定?

鉴定北宋龙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征:

  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其产地集中在龙泉金村和庆元上垟两县交界处的溪边山坡上。

  2.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

  3.北宋中晚期,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点高温粘度比较低,容易流釉,釉层薄,釉面有光泽,由于烧窑技术和还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现泛黄现象。

  4.纹饰特点:以刻画花为主,碗、盘类多饰蓖纹、折扇纹,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5.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为这一时期的新产品。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6.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

  2.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3.器型丰富多彩,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灯盏、渣斗、熏炉等。文具有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及多种仿古铜器、古玉器的瓶。这时期的新产品有堆塑龙瓶、虎瓶、琮式瓶、荷叶盖罐、葫芦瓶、五管瓶等。

  4.由于改进了胎、釉的配方及烧造技术的提高,烧造出与南宋官窑相类似的黑胎厚釉瓷器及白胎厚釉瓷器。黑胎厚釉瓷器釉色深沉,开片,釉色透明,表面有浮光。白胎厚釉瓷器釉色淡雅,呈粉青、梅子青、豆青等色。

  5. 此时的瓷器通体施釉,光色无纹,以釉色与造型取胜。

  6.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7. 龙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盘口壶。

  8.梅瓶(宋代称作“径瓶”,是一种贮酒器),北宋时期肩腹比较丰满,器型较大,外壁刻缠枝花、莲瓣。到南宋,梅瓶高度减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盖倒扣瓶上(可作酒杯用)。

  9.鬲式炉系仿商周铜鬲式样,其肩与腹部的凸楞称“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种装饰。

  10.一种用模子成形的水注、小罐、瓜型壶,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莲瓣、云纹、龙纹等纹饰的,多数为龙泉溪口窑所生产。

宋代龙泉窑怎么鉴定?

8. 南宋龙泉窑有什么特点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宋时形成自己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南宋中晚期,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其中,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有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特别是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鉴定技巧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但有的釉层厚者,往往不再加装饰。元代,装饰彩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装饰。纹饰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市场分析
  其实,优质的龙泉窑青瓷精品存世量并不很大,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从整体来看,龙泉窑青瓷在国内市场基本上还比较冷清。2009年12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龙泉窑模印龙纹盘拍出24.64万元;2010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一件明永乐宣德龙泉窑青瓷缠枝花卉纹碗以43.18万港元成交;2011年6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场,一件元末明初龙泉窑青釉盖罐成交价37.5万港元。近些年的拍卖情况一直如此,拍品的成交价都不高,超过百万的寥寥无几,成交不是十分活跃。但可以肯定的是,龙泉窑青瓷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升值空间,其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初步认定龙泉窑确实存在明初官窑遗址,从而颠覆了“龙泉无官窑”之说,龙泉青瓷历史被全新改写。作为投资者来说,应该注重处于价值洼地的龙泉窑,其官窑身份的确定,将会使明龙泉窑官窑器价格飞速上涨,由官窑器推动对整个龙泉窑青瓷的认识,会带动整个价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