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与航天的区别是什么

2024-05-16

1.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是什么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是什么

2. 航空和航天有什么区别?

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 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 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 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
    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 的显著差异。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 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 多千米。
  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 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 千米以上。  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发动机提供推力,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 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 减小有效推力更大。
    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 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 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 数仍然是很少的。
  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 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 多,且是军用飞机。

3. 航空和航天的区别?

各国一般按照大气层区分,航空是大气层内,航天是大气层外。
简单区分就是航空生产飞机,航天生产火箭(导弹)。
具体到咱们国家,原来有航空部、航天部,二者曾经合并为航空航天部,目前都是工信部、科工委下面的国企公司了。
航空生产飞机、部分小型导弹,比如空对空的。
航天生产火箭、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等。

航空和航天的区别?

4. 航空和航天的区别?

各国一般按照大气层区分,航空是大气层内,航天是大气层外。
简单区分就是航空生产飞机,航天生产火箭(导弹)。
具体到咱们国家,原来有航空部、航天部,二者曾经合并为航空航天部,目前都是工信部、科工委下面的国企公司了。
航空生产飞机、部分小型导弹,比如空对空的。
航天生产火箭、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等。

5. 航天和航空有什么区别?

航空是在地球的大气层内飞行,航空飞行始终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如:飞机、鸟类。航天飞行就不同了,要在经过克服地球引力飞行后,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外,在没有地球引力的空间飞行。没有地球引力,一切都处于失重状态,分不出上下左右,更找不到南北东西,一切都是飘飘然的悬浮状态,所以航空飞行和航天飞行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理论计算,航空飞行的速度永远是小于7.9公里/秒的。在飞行速度等于7.9公里/秒的时候,飞行物的向心力与地球引力平衡,就会环绕地球转动,这个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当飞行速度大于7.9公里/秒而达到11.2公里/秒时,就会冲出地球引力场,飞到太阳系空间去,当飞行速度达到16.7公里/秒以后,就要到银河系中才能见面了。

航天和航空有什么区别?

6. 航空与航天

(一)航空工业与铝
乘飞机出门,今已成为国人常事。这是最快的旅行,以400~800千米/小时的航速,从山西到海南只需两个小时,美国到上海2万千米,一昼夜之内即可到达,日行万里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飞机主体由铝合金构成。飞机制造需要轻且化学性能稳定的金属,铁的密度大,易腐蚀,当然排斥在外;铜比铝更重,化学活泼性大于铝,所以也被排斥在外。而只有铝,经过与其他金属合成,能生产出比原来性能更为稳定的铝合金,最终成为飞机主体的金属材料。
我国的铝土矿产量位于世界第三位,而山西占全国铝土矿产量的近42%,独占鳌头。仅山西、河南两省生产的铝即可满足我国之用。山西是产铝大省。石炭系底部的铝土岩遍布山西六七十个县(有的埋得太深而无法可采)。吕梁、太行两大山系的山顶常有铝土矿分布,所以露天开采铝土矿已很普遍。
山西的铝土矿是奥陶纪石灰岩风化后残留下来的。石灰岩俗称青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两者似乎没有成因关系。化学分析统计告诉我们,奥陶纪石灰岩中Al2O3含量平均近2%,而铝土矿中Al2O3含量平均值达60%,即30份石灰岩中可提取一份铝土矿。山西奥陶纪沉积后,地壳开始全面隆起,露出海面,遭受长达5000多万年的风化剥蚀。这一风化剥蚀作用主要是化学溶解作用,它将石灰岩中易溶组分CaCO3、MgCO3都溶解、淋滤了,而将难溶组分Al2O3、Fe2O3等都残留下来了,到石炭纪开始地壳又沉下水底,接受沉积时,铝土矿就沉积在石炭纪的底部,形成了矿床。
铝土矿中铝的提取先要经过高温煅烧,再入电解池中电解出金属铝,因此铝的提炼属于高耗能工业。今天,铝土矿的开采和炼制已受到国家限制。
今天,人造纤维、塑胶材料日新月异、快速发展,飞机的蒙皮材料——金属铝逐渐被特种化纤或碳纤维所取代,它比铝更轻、更牢固,更宜在航空工程上应用。铝只能在飞机框架中使用,机身也只保留最外层薄薄的一层,里面已用化纤作衬垫,来增加外皮的机械强度。所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铝的应用量也将大大地减少。
(二)航天工业与钛
世界上最快的运载工具是火箭、航天飞船。我国航天飞船已能载人飞行。高速飞行中,它与空气摩擦将形成超过几百度甚至上千度的高温,一般铁、铜、铝金属都将被熔化,而只有金属钛仍能保持固态,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所以钛被称为航天金属。
山西以前没有钛矿,我国盛产钛的矿床在四川与云南交界的攀枝花(市)一带。攀枝花铁矿是含钛磁铁矿,它是地幔中铁钛随岩浆带到地壳浅部形成的矿床,规模巨大,铁矿品位也高,所以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建这一大型矿山。但在炼铁过程前的选矿过程中,钛铁晶石一直去不掉而影响铁的质量。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解决这一“有害”物质。这一“有害”成分被选矿分离出来后,立即成为金属钛的矿石,可从中提炼金属钛。
我国一度将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出口到美国,充实到他们的储备库中,这和我国稀土元素无节制地出口国外一样,眼前换来一些外汇,却大大增强了它们的尖端工业(激光、微电子工业)。
近年来,随着地勘经济的复苏和投入的加大,山西省也发现了特大型的金红石(成分为TiO2,含钛矿物)矿,其储量已跃居全国的首位,可作为航空航天工业所需的金属钛的重要矿产地。
(三)海陆空导航
到了航天阶段,指南针已失去了用途,人们改用陀螺仪来确定方向。但在航空事业中,还是用磁针指向,不过主要用无线电定向,即国际上许多无线电导航站,它的坐标是固定的、公开的,利用几个导航站方位相交来求飞机的空中经纬度、高度,以此在航图上标出飞机位置,可知它在航线上还是已偏离航线。
大海中航行过去用六分仪,测量太阳的高度(与水平线的角度与方位),然后用航海钟(过去高精度的时钟)报出的时、分、秒,再对照全球经纬度表,就可查出此时船舶的坐标。进入无线通信时代,若求船舶的位置,只要已知各国广播电台发射点的坐标,很容易从定向天线中测出船舶在海图上的位置。到了电子手表时代,时间误差每天不到一秒。利用各国报时与手表上的时差,用两点定位差,即可大体算出船舶的位置(经纬度)。
今天,有了GPS定位仪,只要不在密林、深谷中,很容易获得3~4颗以上的卫星(美国的)给出准确的经纬度坐标。目前,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在少数领域启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应用自己的导航仪来求出个人所在的经纬度坐标。如今车载导航仪已普及,全国都有电子地图,通过键盘操作,即可看出你目前行驶在哪条公路上,距你目的地有多远。一旦你选错了路线,导航仪会发出警告。只要电子地图能够更新及时,你可行驶全国,到任何陌生的城市去寻找你所需的目的地,而不用下车问人,也不需要各地的城市地图。这都是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7.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的资料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的资料

8.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资料拓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除去早期的风暴火箭,长征火箭总共发射115次,其中成功109次,失败6次,成功率94.783%。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