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情是什么

2024-05-16

1. 埃博拉疫情是什么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疫情是什么

2. 埃博拉病毒的疫情影响

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此轮疫情从2014年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其中339人丧生。其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也首次报告一个疑似病例,并且已经死亡。在新增的病例中,有一些是参与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在塞拉利昂,一位负责救治埃博拉感染者的首席医生被发现了感染了该病毒。针对疫情的严重程度,美国的一个救援机构宣布从西非三国撤回志愿者。国际医疗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称,因为缺乏有效的“总体战略”,埃博拉疫情正日渐“失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境地。根据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民航组织消息,各国航空公司和卫生部门都在考虑调整乘客筛查规定和流程,并可能出台加快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空中救援服务速度的举措。 2014年7月29日,经营泛非洲航空运营业务的ASKY航空公司宣布,为防止埃博拉病毒传播,这家运营商暂停所有进出利比里亚首都和塞拉利昂首都的航班。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其它国家造成风险,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世卫已与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为此发起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强化应对计划。而外界如“无国界医生组织”等对世卫做出的响应表示了不同看法,认为疫情十分危急,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应对。中国政府向西非三国提供紧急物资援助,相关机组成员已完成防疫培训和防护准备,超过80吨医疗物资预计北京时间2014年8月11日晚运抵西非三国。 2014年8月11日下午,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提供的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隆吉国际机场。 截至2014年8月26日,埃博拉已在塞拉利昂、利比亚和几内亚造成1427人死亡。这其中包括100多位医护人员,他们在救治埃博拉感染病患者时被传染而殉职。 截至2014年08月28日,已经在尼日利亚造成5人死亡,目前病毒爆发案例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已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2615人感染。尼日利亚学校的新学期原本预定25日开学,为防止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扩散,政府决定关闭各级学校,并利用这段时间训练教职员,如何处理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患。 2014年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需要各国协同应对,估计要控制疫情需至少6亿美元。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华盛顿联合国基金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近40年,此次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截至本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已有约3500例确诊或疑似病例,超过1900人死亡。 截至2014年9月1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985例,2461人因病死亡。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过去21天中的新增病例数已占全部病例数量的50%。 截至2014年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 2014年10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长老会医院正在治疗在美国诊断出的首例埃博拉病人。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弗利丹(Thomas Frieden)9月30日证实,那名埃博拉患者是从利比里亚回到美国的。 2014年10月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家医院宣布,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位埃博拉患者于当地时间8日上午不治身亡。 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29日称,此轮埃博拉疫情爆发中感染病例数量已接近1.4万人。不过世卫组织同时也表示,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利比里亚,感染病例增加速度正在减慢。报道称,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消息称,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国家中,已经有4910人死于确认、疑似或可能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在上述三个国家中,已报告的确认、可能或疑似感染病例共计13676个。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4年11月7日宣布,一名曾在西非利比里亚有过短暂停留经历的60岁男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相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紧急检查,以确认其是否感染上了埃博拉。 自11月7日起,在得州的所有埃博拉患者以及与埃博拉患者有过接触的人都已经安全的度过21天。负责监督达拉斯郡对埃博拉疫情反应的法官詹金斯说,11月7日午夜起,达拉斯郡就可宣告摆脱埃博拉了。 2014年11月10日,国际组织“无国界医生”宣布,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但专家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即将结束。“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医院共有250个床位,而目前仅有50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而在该国北部,类似机构中已不再有正在接受治疗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且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该组织指出,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与此同时,“无国界医生”组织专家指出,目前称疫情即将结束还为时过早,因为利比里亚的邻国几内亚此前也曾有感染病例减少的情况,但之后患者数量又再次上升。 2014年12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中,已经有超过2万人感染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根据2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三个遭受病毒侵害最严重的国家,有20081人感染病毒,其中9409人在塞拉利昂。

3. 什么是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等,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此轮疫情从2014年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其中339人丧生。其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也首次报告一个疑似病例,并且已经死亡。

什么是埃博拉疫情

4. 世卫组织:埃博拉疫情再起,哪些国家曾发生过埃博拉病毒?

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报告,显示埃博拉病毒疫情在非洲又发生了,以下几个国家曾经都发生过埃博拉病毒:
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发生过埃博拉病毒。这两个国家离刚果国家非常的近,彼此人员来往比较密切,当干果的国家发生埃博拉病毒疫情之后,很快传到了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两个国家每天的确诊人数高达几百人,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疫情过后病毒就消失了,时隔15年之后,世卫组织再次发起警报,埃博拉病毒再度来袭。

刚果国家是发生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国家之一。埃博拉病毒之所以取名叫埃博拉,是因为刚果国家的一条河流名叫埃博拉,病毒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源,在刚果国家发生以后又一延续到其他国家,因此取名为埃博拉病毒。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刚过国家所遭受的埃博拉疫情是非常严重的,有超过几千人死于埃博拉,并不能存活下来的人不到1/10,即使存活下来身体有很大的后遗症,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身体的各个内脏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利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家也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从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地理位置来看,大多数都集中在非洲国家,并且离刚果国家的距离比较近,利比亚和津巴布韦距离刚果虽然不是很近,但是离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是很近的。病毒通过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的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埃博拉病毒,很容易重新席卷整个欧洲。一次世卫组织也安排过专业的医护人员前往非洲调查埃博拉病毒的起因,最终都得不到任何解释。

总而言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很可怕的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研制出,在非洲的国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5. 世卫组织:埃博拉疫情再起,我们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怎么预防埃博拉


  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陈冯富珍呼吁,东亚与太平洋国家加强防范爆发埃博拉疫情。以下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重要事项:
  1、落实个人卫生与手部清洁,与患者接触后都必须用肥皂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如需照顾患者则应配戴手套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不适期间应避免性行为。男性患者于康复后3个月内,精液仍可能带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于这段时间应避免性行为,或使用保险套。
  4、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较不具专一性,医护人员照护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觉并配戴标准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卫生、避免体液喷溅等。如近距离(1米内)照顾疑似或确定个案时,则应穿着连身型防护衣并配戴N95口罩等高规格个人防护装备(配戴护目镜、隔离袍与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
 



  5、民众如有必要前往疫区国家,应先主动了解前往地区疫情概况或前往旅游医学门诊咨询。
  6、前往疫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至医院探病或接触病人,并携带卫生纸、口罩、体温计、洗手乳等物品,以便有需要时使用。
  7、旅游期间避免接触或食用高危险性野生动物包括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与豪猪等。
  8、落实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以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清洁,特别在接触眼、鼻及口前应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卫生纸需妥善弃置,并养成咳嗽戴口罩等卫生习惯。
  9、若出现高烧、严重倦怠、肌肉痛、头痛及咽喉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呕吐、腹泻、皮肤斑点状丘疹与出血现象,请配戴口罩,并立刻通报。如果是在旅游期间出现上述症状,请导游领队,请其协助立即就医处理。
  10、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台旅客,于入境前若有身体不适,请主动告知机场(港口)检疫站,检疫人员将协助后送至医院,进行诊疗。
  11、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台旅客,返国后21天内,如有身体不适,应戴上口罩尽速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曾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地区。
  12、患者去世后尸体仍具高度感染性,应交由专业人员处理,并24小时内入殓并火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世卫组织:埃博拉疫情再起,我们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6. 埃博拉病毒致死人数

据英国《镜报》报道,美国医学研究机构日前警告称,截至2015年,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导致全球多达9万人死亡。
埃博拉(Ebola virus)是人类历史上致死率最高的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埃博拉病毒可引起急性严重疾病,若不加治疗往往会致命。埃博拉病毒病是在1976年同时爆发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在现在的南苏丹恩扎拉,另一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2014-2016年在西非出现的疫情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发生的最大且最复杂埃博拉疫情。疫情首先在几内亚发生,随后通过陆路边界传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目前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2018-2019年疫情十分复杂,不安全状况对公共卫生应对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

扩展资料:
埃博拉传播途径: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汽消毒。
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博拉病毒

7. 埃博拉病是什么?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是什么?

8. 几内亚埃博拉近况,传染厉害吗?,疫情控制住了吗?

据了解,目前埃博拉病毒已经造成全球近4000余人死亡,感染者超过8000人,而大多数感染者都在非洲西部国家,如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

  在这些地区,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孤儿,数百万人面临饥饿,整个社会都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磨难,但埃博拉病毒却还继续以难以想象的高速蔓延着。埃博拉变异,埃博拉变异传染性更强: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三名曾经参与埃博拉病患治疗的护士受到了感染,其中两名在美国,一名在西班牙,而她们从始至终都穿着全套防护服。

  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病研究所的美国科学家彼得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发生了变异,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播而引起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