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有顺序吗?每隔多少天为一个节气?

2024-04-28

1.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有顺序吗?每隔多少天为一个节气?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没有顺序。每隔15天为一个节气。
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扩展资料:
起源和发展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年间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其正式纳入历法,则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的《太初历》——这是二十四节气严格意义上的诞生时间。
作为一项中国原产的记历方式,二十四节气持续使用的时间已超过2100年。无需借助抽象数字,仅以气候、物候划分时间,二十四节气沿用时间之长、覆盖地域之广,在世界文明史上可谓一朵奇葩,有人甚至将它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2006年6月,二十四节气顺理成章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国家非遗”)。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有顺序吗?每隔多少天为一个节气?

2. 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怎么排列的?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指定的?

3. 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有那些 是怎样排的 那个是最先

立春是最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
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有那些 是怎样排的 那个是最先

4.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有顺序吗?每隔多少天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隔15天为一个节气。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
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到达最南方,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到达最北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 清谷天,夏满芒夏 暑相连,
秋处露秋 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

扩展资料:
一、春季六节气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二、夏季六节气
1、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2、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3、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4、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5、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6、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三、秋季六节气
1、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2、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3、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4、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5、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6、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四、冬季六节气
1、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3、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5、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6、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5.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排序的?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排序的?

6. 节气也有排序吗,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什么?

24节气分别为,顺序排列如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节气。称十二节气。

对于农业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小麦种植,江北、黄河流域多在秋分至立冬前播种。立冬后播种的小麦虽然当时不发芽,等来年开春发芽,照样能结籽粒。而立春后播种小麦,大多是不结籽实的。这就是科学上说得“春化“阶段。
还有大葱,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秋社“,秋社前种的大葱来年四、五月间会出花(俗称葱波萝),而过“秋社”后播下的葱种,来年一年都不长波萝(开花),就相差这几天,事情就有质的不同。还有麦茬种黄豆,一定要赶在“夏至”前出苗,否则只长豆棵不结籽。这就是“不误农时”。另外,在养生和中医方面,二十四节也有很大的参考值。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机,也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二十四节是太阳黄经运行的节点,它对大地上的动、植物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要大家留心,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7.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顺序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顺序

8. 一年二十四节气名称(按顺序)?

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二十四节气
[1]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