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寺的历史

2024-05-16

1. 普陀寺的历史

普陀寺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约1643年),缘起《三孝记》中“安安送米”的传说。姜安安之母庞氏因小姑搬弄是非,公婆误听、逼子休妻。含冤忍辱的姜母愤而上山削发修行。先结草为庐,开荒自食,后化缘建庙,取名:“白云庵”。饱经风雨的庞氏从此以青山白云、青灯黄卷为伴,修持到圆寂。白云庵历经250年,传钵五代,于1893年始改名为“白云寺”。清末(1906年)又更名为“绍宗寺”。绍宗寺于1910年春由重庆罗汉寺方丈海清法师回乡重建,始改名为“普陀寺”。海清法师俗名陈凤林,乃新妙富豪之家“同发源”人氏。生于1865年10月,祖籍涪陵元和乡大山村。陈凤林排行第四,大哥天宝寺出家,二哥是涪陵状元,三哥为新妙团总,幺弟留学国外。世传:一门五子二僧,乃陈氏祖坟风水所致,其坟葬于老家“木棒山”,坟之朝向为“木鱼堡”,有:“手拿木棒敲木鱼”之说,故其家必出高僧。1882年,陈凤林因亲睹妻子黎氏难产,母子双亡之惨状,深痛人生苦海无边,毅然出家,投在天宝寺性元法师门下为徒。陈慧根深厚,乃大器之人,于1887年出任重庆罗汉寺方丈,赐法名“海清”,全权主持上川东佛教事宜。海清法师发心振兴家乡佛事,以新妙善堂老道长赵吉堂为骨干,首捐家产谷田五十担归寺庙所有,广收贤才弟子,接纳八方僧众。由于发心广大、慈悲众生,其德望深受各界敬仰。当时川督刘湘也与之结为干亲,军界刘成厚、刘子前均与过从交厚。为筹钱粮,重建普陀寺,以重庆罗汉寺为依托,广结善缘,四方信众及达官富贾亦随缘响应、大捐功德,其盛况可谓集银成库、堆粮如山,并自建砖瓦厂两个,常住匠人百余,其建寺声势,轰动全川。经八年努力,于1918年普陀寺始告竣工。

普陀寺的历史

2. 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民国十三年( 1924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政府重视寺院复建。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3. 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 *** 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
  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 *** 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 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
  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
  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普陀寺的历史

4. 南普陀寺的主要建筑


5. 南普陀寺的介绍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12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3、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6。

南普陀寺的介绍

6. 普陀寺的寺院历史

普陀寺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东坑凤凰山下的四大名山旅游风景区,顺着山势以1:1的比例重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的主要建筑物及名胜,普陀山部分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内的古建筑艺术精湛,殿堂黄墙黛瓦、飞檐翘角,佛像雕像造型精美,姿态雄伟。钟楼悬挂着重达7000斤的“大吕铜钟”堪称一绝,叩之其声轰鸣,余音绵绵。整个景区将建为包括牌坊、塔林、美食、商业和颐年等九大功能区的园林式风景区。寺中池塘养有很多长寿龟,成为普陀寺的亮点之一。珠海凤凰山前山东坑,金凤路东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太阳辐射量大,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与凤凰山比邻的普陀寺,是四大佛山风景区之一,该景区占地4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艺术十分精湛,殿堂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古寺庙建筑特色,佛像雕塑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所有佛像还采用24K金箔贴金,金光灿烂,庄严辉煌。据说,钟楼悬挂的“大吕铜钟”重达7000斤,堪称一绝。寺内可以烧香礼佛,与佛结缘。

7. 南普陀寺

人文特色编辑
文物珍藏
修禅学道和弘法利生,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务。南普陀寺自 1985 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规,严肃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众和学僧,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组织慈善基金会,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至一九三七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担任院长,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印顺长老,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竺摩法师,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一九八五年学院正式复办。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女院设在万石莲寺(现设在金榜山紫竹林寺),两部各设预科、本科两个班级、现有来自二十一个省市的在院男女学僧二百五十多名。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共男女学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或佛教会任职。
供需利众
南普陀寺原为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又发展为中外游客的 


旅游热点。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有不少是欧美各国到中国旅游访问的贵宾,其中有国际知名人士和友好国家的首脑要人,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日本驻华使节吉田等。他们在访问中,不仅对庄严的寺院和秀丽的风光表示好感,对中国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给寺院带来的兴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触。为方便旅游、观光和信徒活动的需要、寺中开办各项服务设施,如购物部、照相部、茶室等。其中最受海内外客欢迎的是南普陀寺的素餐馆。南普陀寺的素食珍肴,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餐馆名厨调制菜肴,严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艺,特别是革除向来素菜仿制晕腥命名的流弊,坚持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当代诗人郭沫若题名的“半月沉江”和赵朴初居士赐号的“丝雨菇云”,更是形名雅合,香味相宜,耐人品赏吟味,雅趣无穷。为文人雅士共赞赏。
艺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证了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又如晚明与重兴普照寺诗僧党光和尚同时的鹭岛名士池显方,在题《五老山》诗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刹几残灰,重见天花散讲台” ,点出觉光大师重建普照寺的史实。

南普陀寺

8. 普陀寺的概况

普陀寺位于重庆市涪陵新妙镇东郊之普陀山。其山成长弯形岛状,海拔680米,乃新妙众山之首。东有涪山轿子顶,仙人嘴;西有鱼跳坎;南有游江河、山王嘴;北有九龙庙。素有“轿子抬仙人,杀鸡祭山王。九龙游江河,吓得鱼跳坎”之戏称,以喻此山之奇。普陀山四周峭壁悬崖,松竹耸翠,山径通幽,有五道寨门出入。山顶平旷,有鱼池耕地,农舍数间,绿色植被300余亩。高峻灵秀的普陀山形如骏马,有:“白马望长江”之称,普陀寺正建在马鞍之上。寺右山出一脉,缓延向下,形如象鼻,又有:“巨象驮观音”之谓。寺前临崖俯眺:山清水秀,丘畴连绵,直至远方。若遇山风拂面,松涛盈耳,人置其上,有如乘巨象奔驰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