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镇的简介

2024-05-13

1. 大王镇的简介

大王镇(Dawang Zhen)位于安新县北部,距县城7.5千米。面积70.9平方千米,人口2.56万人(2002年)。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王村。容(城)新(安)公路过境 。

大王镇的简介

2. 大王镇的名字由来典故

大王镇距黄石东南约30公里,是阳新县一个重点乡镇。该镇因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到此赈灾而得名。为纪念吴王,这里的人们就给山名、殿名皆冠以“大王”二字。千百年来,该镇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王镇。    吴王到此叫响大王 74岁的李久发老人在该镇住了一辈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听祖辈们讲三国故事。吴王孙权曾经到此赈灾,留下了很多传说。据老人讲,当年这里是长江的一部分,江水直抵该镇的笔架山,因此常发水灾,水灾后民不聊生,一派凄凉景象。三国时期,该地属东吴,当年,孙权的哥哥孙策就常到此地赈灾,为百姓发放粮食,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并称帝,不仅自己率官兵至此赈灾,还派自己的儿子孙登到此赈灾。 有一次,孙登在此赈灾时,突发痢疾,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百姓很着急,就将当地的泉水送到孙登住处。孙登喝下后,果真水到病除,便问是何神水,当地百姓告诉他,崇村有一口泉水,常年不枯,水质甘甜,百姓常用此泉水治病。孙登来到此泉一看,果真神奇,该泉水从一块平地之上涌出,深不见底。官兵喝了此泉后,痢疾全都好了。孙登十分感动,率领官兵继续赈灾。百姓为了感谢孙登,后将此泉叫做吴王泉。如今吴王泉的泉水被当地人开发制成矿泉水。据村民讲,该泉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千百年来,从未干枯,水位始终不变,村民试图用绳索探过深浅,却没有结果。 据专门从事我市地名研究的彭汉云老人讲,大王镇是由大王殿派生得名。当年吴王孙权在此赈济百姓时,百姓为了纪念他筹集钱财在镇西南的姜祥山修建了一座庙,取名“大王庙”和“大王山”。殿堂上供奉着吴王孙权的塑像。在大王殿前面的小山岗上,还有一个六角亭,此处可俯瞰全镇,此亭叫接天亭,它和大王殿庙一样,也是为纪念吴王而建。穿街小溪绵延千年 大王镇全镇有23个行政村,不到5万人口,有2.8万亩可养水面,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镇中心的老街上,有一条涓涓溪流从镇中穿过,这条川流不息的溪流就来自于吴王泉。 走在狭窄的老街上,两边是林立的商铺,居民生活悠然自得。尽管老街原来的青石板路被水泥路代替了,但仍能体会到古镇古朴的气息。每到用水时候,居民就从家中出来,溪流边居民忙碌的身影,尤其是一声声木槌声,让人的记忆一下带回到了远古时代。 古朴民居映照历史 沿106国道进大冶大箕铺镇北行约2公里,很快就到了大王镇,沿途举目眺望,古老的民房映入眼帘。那些黑白相间的老式建筑,便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居。 据该镇副镇长柯武警介绍,文革前,大王镇有不少独特的古民居,室内由一些雕刻构建,极具美感。文革破四旧时,不少珍贵文物毁之殆尽,留下了许多空荡的老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不少富裕起来的农民将自家的老屋进行了改造或重建,使一些有特色的民居逐步消失。现在很多村民想起来就后悔,当年拆掉的可是“金窝”啊。目前,相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只有李青村等少数几个村子。 在八祥村盛明庄,记者在村民曹中洪家中看到,他的老屋至今保存完好。进入老屋,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该屋为砖木结构,属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一道天井与外界相连,整栋的房子中的砖木大部分是雕栏画栋,雕刻的花鸟和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据曹中洪讲,他这栋老屋建于清代,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文革期间,他家将一些有价值的屏风和画梁偷偷地拆下,深藏起来,才得已保存至今。这几年,有不少人到他家参观,还有人愿意出10万元买画栋和屏风,但遭谢绝。

3. 大王镇的由来

大王镇以驻地大王桥村而名,战国时期即有村落。境内今存齐国大将吕丘亮和秦汉谋士李佐车的墓冢,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也曾屯垦于此。这里地处古沧(州)潍(县)官道,明洪武初年,李、顾、颜、唐诸姓徙居于此。因该地东阳河上有汉代所建单孔石桥一座,其高大为阳河众桥之冠,故名“大王桥”。村依桥名为“大王桥村”。相传楚汉战争之际,汉将韩信听李佐车之计,灭赵、收燕、伐齐。汉军占据齐地后,临水屯兵,见此水九曲蜿蜒,河床高抬,号为“阳河”。为便兵民通行,李佐车由南而北,修桥三座。南边一桥,以刘邦汉王之号,尊为“大王桥”;其余两桥,以韩信、李佐车二人之姓,谓之“韩桥”、“李桥”。后人沿河而居,以桥为村名,沿用至今。大王桥、韩桥、李桥三村,历代繁衍为大村落,绵延10多里。“大王”一名,也衍为镇名。

大王镇的由来

4. 王村镇的文化名人

董生龙:淡头村人。作家,笔名钱稹,原青海作家协会主席。亓宏刚:王吕西村人。小名:亓新库。 字滋心,号润琹轩主人。1983年出生,陕西乾县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编辑、记者、青年作家、书法家。现居武汉市,供职于书法报社,任《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部主任。现系中国民族书画院湖北分院院长、中国美术网执行主编、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导报》特约编审、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海东方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中心艺术顾问、陕西三秦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陕西三原白鹿书画院名誉院长及全国多家艺术社团顾问、名誉主席等。曾任中国艺术家新闻网总编辑、《中国硬笔书法年鉴》编委会委员、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青海省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青海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兼副秘书长、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导播、青海电视台编导、《青海经理人》杂志编辑、青海《好作文》杂志编辑、青海《东方书法艺术报》编辑部主任、《书法报·老年书画》专题部副主任等。在《成功之路》《吉林日报》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篇文学作品;书论文章发表于《美术报》《中国收藏》等专业报刊;书法作品多次受邀参加“艺术无限 科技无限”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各类展览,并被台湾博物馆、青海文化馆、广西百色学院、温州建设集团等单位及国外友人收藏。《松原日报》《松原晨讯》等媒体对其个人艺术成就曾专题采访。所负责主编的《书法报》子报——老年书画报,深受书画家及广大老年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为人为艺谦虚平和,被读者誉为“亲民媒体人”。李白颖:淡头村人。画家,咸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咸阳市画院名誉院长。

5. 大王镇的历史文化

大王镇是古代桃林县和原灵宝县的县城所在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厚重的黄河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积淀汇聚,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五帝仰韶文化遗址,包含有许多陶器和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沙坡村许家尚书古寨,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以来,许家一门出了四位尚书和多名进士、举人、秀才的荣耀。抗日八义士纪念馆,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打击侵略者的历史缩影。沿黄的灵宝大枣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现有千年古枣林4000多亩,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与此相映生辉的沿黄5000亩荷塘,花红叶肥,飘溢着田园风光的乡情韵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诸多的人文典故,如画的黄河风光,纯美的枣乡风情,名优产品,特色小吃,给大王的旅游业奠定了丰实的基础。

大王镇的历史文化

6. 大王镇的介绍

大王镇(Dawang Zhen)位于安新县北部,距县城7.5千米。面积70.9平方千米,人口2.56万人(2002年)。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王村。容(城)新(安)公路过境。

7. 大王镇的概况

全镇以粮油、蚕桑、生猪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为主。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6807万元,粮食生产达90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63元。 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 14个,有村级小学 4 所、镇完小1所。到2006年底有14个村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全镇安装陈控电话1500门,有移动电话1200部,家用电脑上网50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1个。场镇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达1935余人,市场十分活跃。全镇幅员面积20.17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共计3071户,13579人,其中:城镇人口1935人,农村人口11890人。人口密度为670人/km²。耕地面积7045亩,宜林面积13800亩,森林覆盖率为47%。辖14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主要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纳西族、白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境内丘陵起伏、山势蔓延、山峰小而多、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0——630米。历史无破坏性地震、冰雹。宝马河横穿境内,水源丰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日照总时数为1296.2小时,年降雨量一般为970——1450毫米。升钟水库斗、农渠灌溉全镇11个村、88个社,灌溉农田6000余亩。境内有环境优美、远近闻名的佛教场地和农民文化公园——郑家垭药王寺。伟人故里精神文明连片创建——的宝马河文明新村、灵宝山红军战地纪念公园,矗立境内宝马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王镇的概况

8. 大王镇的介绍

大王镇位于川中盆地北缘,宝马河中下游,国道212线上,介于北纬31度18分1秒——31度21分40秒和东经105度50分50秒——105度56分10秒之间,海拔高度:349米。东邻太华乡,南连三官镇,西与宏观乡接壤,北与兴盛乡、定水镇毗邻。北距南部县城17公里,南离南充市80余公里。民国29年(1940年)建乡,解放后仍置。1992年9月撤乡并镇,1994年8月恢复为建制镇至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