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都有那些?

2024-05-13

1. 河南坠子都有那些?

河南梆子,河南坠子,【豫剧】关灵凤-《三上轿》崔氏女一陈陈泪梭梭.mp3
【豫剧】关灵凤-《拾玉镯》孙玉姣坐房中愁眉双锁.mp3
【豫剧】关灵凤-《汉江女》劝爹爹你且息怒.mp3
【豫剧】关灵凤-《状元媒》自那日与六郎姻缘相见.mp3
【豫剧】关灵凤-《秦香莲》接过来这杯茶.mp3
【豫剧】关灵凤-《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mp3
【豫剧】关灵凤-《风雪配》忽听得谯楼上更鼓响亮.mp3
【豫剧】刘发印-《黄鹤楼》周公瑾在黄鹤楼上喜笑颜开.mp3
【豫剧】刘忠河-《三打金枝》选场.mp3
【豫剧】刘忠河-《打金枝》由为王睁龙目观看仔细.mp3
【豫剧】刘忠河-《打金枝》由为王金殿上观看仔细.mp3
【豫剧】刘忠河-《打金枝》金钟响玉磬催王把驾起.mp3
【豫剧】刘忠河、黄爱菊-《打金枝》劝驸马.mp3
【豫剧】史 茹-《捡柴》选场.mp3
【豫剧】吴心平-《包青天》陈驸马休要性情急.mp3

河南坠子都有那些?

2. 坠子的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有一百多年历史,不仅流行于河南省,在山东、安徽、天津、北京、江苏、陕西等26个省市区都深受群众喜爱。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河南坠子的各地名家

 河南坠子早期艺人均为男性,著名的有将河南坠子书带到安徽太和的郭成德和从道情说唱改为河南坠子书表演的薛玉湘、赵明堂、胡明善、徐振东、艾宝莲等。民国初年,又有孙民德、冯治邦、党治法、刘世禄、程万林、高治安等艺人在开封和郑州一带享有盛名。 在河南坠子的演唱者中,河南本土的名家很多,其中赵铮和刘宗琴同为大师级人物,但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赵铮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办起了曲艺班。1982年,第一届曲艺班收了39人,这也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全国第一个曲艺班。之后又办了两届。 1932年,在老坟岗的西一街、西二街、西太康路附近出现了聚仙茶馆、一品香茶馆、老贾茶馆等3个最早的茶馆,茶馆卖茶,艺人卖唱,各挣各的钱。1934年,形成了老坟岗下崖市场,先后出现了5个说书棚,在这儿卖唱的艺人有20多个,比较有名的有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李元春、于忠霞、汪国宝、王连堂、马素芳、范明显和赵发林。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三人中,刘明枝细腻,刘桂枝妩媚,刘宗琴豪放,她们常搭伙同棚献艺,被人称为“郑州三刘”。刘宗琴是登封大冶镇人,12岁拜河南坠子艺人刘魁为师,学会了几部大书。14岁独闯江湖,在西安、宝鸡站棚演唱,崭露头角。西安的刘喜禄,又教会她《响马传》、《西凉国找父》等长篇书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刘宗琴用“中路河南坠子”、“乔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会,把谢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津是著名的曲艺之乡,在天津曲艺史上,以“坠子皇后”乔清秀为代表的河南坠子,是由外地来津经改革后成为津门流传的曲种之一。1929年,乔清秀、乔利元夫妇应邀入天津北海楼等演出。乔清秀在演出中看到天津观众的欣赏要求与以往演唱地区的观众有很大区别,就与乔利元、琴师康元林等人一起对河南坠子的内容、音乐、语言进行改革。为了吸引天津观众,他们不仅移植了大量在天津流行的曲目,还对已有曲目进行改词,增加天津地方色彩。在演唱中灵活运用京音、津音与河南乡音,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唱片公司还为她发行了近20张唱片,使乔派坠子风行大江南北。1935年,乔清秀在电台演播,被誉为坠子皇后、坠子女王、坠子大王,曲艺观众“满城争说乔清秀”。乔清秀的成功吸引了大批河南坠子艺人纷纷到津,其中不乏已在河南、河北享有名气者。 在天津,继承乔派艺术,独具特色,大胆创新,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坠子唱腔的是天津曲校的教师曹元珠。1931年8月,曹元珠出生于河北大名县,河南坠子名家,她全面继承了三大流派董、乔、程的腔体特点,并掌握借鉴其他流派的特点,在河南坠子的演唱、表演、创腔、教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经常演出的曲目有《三堂会审》、《王二姐思夫》、《苏三起解》、《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蓝桥会》、《吕蒙正赶斋》、《宝钗扑蝶》、《独占花魁》、《韩湘子上寿》、《白猿偷桃》、《游湖借伞》等唱段。  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的同时,有一部分坠子演员进入北京,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字儿、河南味儿”的河南坠子。20世纪30年代成书的《江湖丛谈》记载:“天桥的坠子,开荒的不是坤角,是个男角,这人满脸的麻子,一个人自拉自唱。社会人士瞧他又拉又唱,可是听不出他唱什么,那时正是民国十二三年,社会上还没嚷穷哪,做艺的人挣钱亦容易,这个唱坠子的每天能挣两三元。”这个满脸麻子的人姓车,人称“车大麻子”。他演唱用的是纯正的河南话,北京人听不懂,觉得有点土,但他有滋有味的自拉自唱,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于是唱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到北京,当时较早在北京出名的坠子演员是卢永爱、大老黑(名叫任永泰)两口子,两人对唱,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善滑稽。随之成名的是姚俊英,她的演唱被称为“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她当时演唱的曲目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等。1932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枝、程玉兰姑嫂以及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琴师王永安等先后进京献艺谋生,与姚俊英一起开创了河南坠子在北京的繁荣,演出场所也逐渐从天桥转向城内各处的杂耍园子,这是河南坠子演出总体水平在北京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结果。董、程二位在天津成名已久,北京的听众最喜欢听她们姑嫂两人的对唱,她们对唱的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粮》、《玉堂春》等。1936年到1938年间,“坠子皇后”乔清秀两度进京,在西单游艺社短期演出。20世纪40年代后,又有李雪芳、马忠翠、李玉玲等坠子演员活跃在北京曲坛。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北京的河南坠子演员是姚俊英、马玉萍、刘慧琴、李少华等。姚俊英当时的演出主要是与马玉萍唱对口坠子,深受北京听众喜爱。出生于河北大名的马玉萍嗓音甜美圆润,她因在唱腔上大胆出新、勇于改革而享名。 河南坠子流入山东很早,但它在山东迅速发展并扩大影响,与乔清秀关联很大。乔清秀于1926年和1937年,两次到山东济南演出,十分轰动,受其影响,山东大鼓演员纷纷改唱坠子书。如济宁著名的山东梨花大鼓徐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徐玉兰、徐玉霞等名家;郭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郭文秋、郭文玉等名家;巨野谭教壮的谭家班改唱坠子书后出现了谭金芳、谭金秋等名家;嘉祥申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申永印、申桂凤等知名艺人。在山东的河南坠子演员中,佼佼者当数徐玉兰。徐是山东济宁人,七八岁学唱河南坠子,13岁登台演出,她以坠子的旋律为母体,又广泛吸纳了越剧、黄梅戏、京剧、豫剧、民歌等姊妹艺术的音调,创造了徐派坠子。她的代表曲目是《宝玉哭黛玉》、《林冲发配》、《晴雯补裘》等,她既能演唱极为抒情的曲目,又能演唱气势恢弘的唱段,显示出她卓越的艺术才能。特别是经过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亲手指点的《林冲发配》,动作干净,气势恢弘,堪称一绝。郭文秋是和徐玉兰齐名的坠子演员,1958年郭文秋在北京参加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出新曲目《送梳子》,以其清脆的嗓音,流畅的曲调,充满激情地歌唱商业战线送货上门的新风貌,发展了“乔派”坠子唱法,她不断创新,成为河南坠子在山东的代表人物。  山东的河南坠子实际上大多数是以“乔派”坠子的音乐结构为框架,不用中州音韵,仍然保持着鲁西北方言(山东官话),演出乐器也有不同,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为河南坠子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艺术流派。1952年以后,国家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外地许多河南坠子艺人先后来到甘肃,使甘肃成为河南坠子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地方。

河南坠子的各地名家

4. 河南坠子有哪些名家-河南坠子的各地名家

 河南坠子有哪些名家-关于河南坠子的各地名家
                      河南坠子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河南坠子的各地名家知识,快来看看吧!
     天津     天津是著名的曲艺之乡,在天津曲艺史上,以“坠子皇后”乔清秀为代表的河南坠子,是由外地来津经改革后成为津门流传的曲种之一。
    1929年,乔清秀、乔利元夫妇应邀入天津北海楼等演出。乔清秀在演出中看到天津观众的欣赏要求与以往演唱地区的观众有很大区别,就与乔利元、琴师康元林等人一起对河南坠子的内容、音乐、语言进行改革。为了吸引天津观众,他们不仅移植了大量在天津流行的曲目,还对已有曲目进行改词,增加天津地方色彩。在演唱中灵活运用京音、津音与河南乡音,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唱片公司还为她发行了近20张唱片,使乔派坠子风行大江南北。
    1935年,乔清秀在电台演播,被誉为坠子皇后、坠子女王、坠子大王,曲艺观众“满城争说乔清秀”。乔清秀的成功吸引了大批河南坠子艺人纷纷到津,其中不乏已在河南、河北享有名气者。
    在天津,继承乔派艺术,独具特色,大胆创新,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坠子唱腔的是天津曲校的教师曹元珠。
    1931年8月,曹元珠出生于河北大名县,河南坠子名家,她全面继承了三大流派董、乔、程的腔体特点,并掌握借鉴其他流派的特点,在河南坠子的演唱、表演、创腔、教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经常演出的曲目有《三堂会审》、《王二姐思夫》、《苏三起解》、《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蓝桥会》、《吕蒙正赶斋》、《宝钗扑蝶》、《独占花魁》、《韩湘子上寿》、《白猿偷桃》、《游湖借伞》等唱段。
     河南     河南坠子早期艺人均为男性,著名的有将河南坠子书带到安徽太和的'郭成德和从道情说唱改为河南坠子书表演的薛玉湘、赵明堂、胡明善、徐振东、艾宝莲等。民国初年,又有孙民德、冯治邦、党治法、刘世禄、程万林、高治安等艺人在开封和郑州一带享有盛名。
    在河南坠子的演唱者中,河南本土的名家很多,其中赵铮和刘宗琴同为大师级人物,但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
    赵铮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革命”结束后,她办起了曲艺班。1982年,第一届曲艺班收了39人,这也是“大革命”之后全国第一个曲艺班。之后又办了两届。
    1932年,在老坟岗的西一街、西二街、西太康路附近出现了聚仙茶馆、一品香茶馆、老贾茶馆等3个最早的茶馆,茶馆卖茶,艺人卖唱,各挣各的钱。1934年,形成了老坟岗下崖市场,先后出现了5个说书棚,在这儿卖唱的艺人有20多个,比较有名的有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李元春、于忠霞、汪国宝、王连堂、马素芳、范明显和赵发林。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三人中,刘明枝细腻,刘桂枝妩媚,刘宗琴豪放,她们常搭伙同棚献艺,被人称为“郑州三刘”。
    刘宗琴是登封大冶镇人,12岁拜河南坠子艺人刘魁为师,学会了几部大书。14岁独闯江湖,在西安、宝鸡站棚演唱,崭露头角。西安的刘喜禄,又教会她《响马传》、《西凉国找父》等长篇书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
    刘宗琴用“中路河南坠子”、“乔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会,把谢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东     河南坠子流入山东很早,但它在山东迅速发展并扩大影响,与乔清秀关联很大。乔清秀于1926年和1937年,两次到山东济南演出,十分轰动,受其影响,山东大鼓演员纷纷改唱坠子书。如济宁著名的山东梨花大鼓徐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徐玉兰、徐玉霞等名家;郭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郭文秋、郭文玉等名家;巨野谭教壮的谭家班改唱坠子书后出现了谭金芳、谭金秋等名家;嘉祥申家班改唱坠子书,出现了申永印、申桂凤等知名艺人。
    在山东的河南坠子演员中,佼佼者当数徐玉兰。徐是山东济宁人,七八岁学唱河南坠子,13岁登台演出,她以坠子的旋律为母体,又广泛吸纳了越剧、黄梅戏、京剧、豫剧、民歌等姊妹艺术的音调,创造了徐派坠子。她的代表曲目是《宝玉哭黛玉》、《林冲发配》、《晴雯补裘》等,她既能演唱极为抒情的曲目,又能演唱气势恢弘的唱段,显示出她卓越的艺术才能。特别是经过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亲手指点的《林冲发配》,动作干净,气势恢弘,堪称一绝。
    郭文秋是和徐玉兰齐名的坠子演员,1958年郭文秋在北京参加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出新曲目《送梳子》,以其清脆的嗓音,流畅的曲调,充满激情地歌唱商业战线送货上门的新风貌,发展了“乔派”坠子唱法,她不断创新,成为河南坠子在山东的代表人物。
    山东的河南坠子实际上大多数是以“乔派”坠子的音乐结构为框架,不用中州音韵,仍然保持着鲁西北方言(山东官话),演出乐器也有不同,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为河南坠子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艺术流派。
    1952年以后,国家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外地许多河南坠子艺人先后来到甘肃,使甘肃成为河南坠子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地方。
     北京     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的同时,有一部分坠子演员进入北京,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字儿、河南味儿”的河南坠子。20世纪30年代成书的《江湖丛谈》记载:“天桥的坠子,开荒的不是坤角,是个男角,这人满脸的麻子,一个人自拉自唱。社会人士瞧他又拉又唱,可是听不出他唱什么,那时正是民国十二三年,社会上还没嚷穷哪,做艺的人挣钱亦容易,这个唱坠子的每天能挣两三元。”
    这个满脸麻子的人姓车,人称“车大x子”。他演唱用的是纯正的河南话,北京人听不懂,觉得有点土,但他有滋有味的自拉自唱,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于是唱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到北京,当时较早在北京出名的坠子演员是卢永爱、大老黑(名叫任永泰)两口子,两人对唱,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善滑稽。
    随之成名的是姚俊英,她的演唱被称为“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她当时演唱的曲目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等。
    1932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枝、程玉兰姑嫂以及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琴师王永安等先后进京献艺谋生,与姚俊英一起开创了河南坠子在北京的繁荣,演出场所也逐渐从天桥转向城内各处的杂耍园子,这是河南坠子演出总体水平在北京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结果。董、程二位在天津成名已久,北京的听众最喜欢听她们姑嫂两人的对唱,她们对唱的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粮》、《玉堂春》等。1936年到1938年间,“坠子皇后”乔清秀两度进京,在西单游艺社短期演出。
    20世纪40年代后,又有李雪芳、马忠翠、李玉玲等坠子演员活跃在北京曲坛。
    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北京的河南坠子演员是姚俊英、马玉萍、刘慧琴、李少华等。姚俊英当时的演出主要是与马玉萍唱对口坠子,深受北京听众喜爱。出生于河北大名的马玉萍嗓音甜美圆润,她因在唱腔上大胆出新、勇于改革而享名。
  ;

5. 河南坠子的介绍


河南坠子的介绍

6. 河南坠子大全

1、《偷石榴(河南坠子)》是一首由谱曲杨庆林(整理),传统曲目填词,徐寅哲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老家河南》中,2018-05-26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1首歌曲。
2、《胡中花(河南坠子)》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佚名填词,群星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热门华语41》中,2013-01-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29首歌曲。
3、《河南坠子:穆桂英指路(河南坠子器乐演奏)》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佚名填词,瑞鸣唱片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小曲儿》中,由瑞鸣音乐公司发行于2009-09-08,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4、《老来难 (河南坠子版)》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佚名填词,郭永章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老来难 (河南坠子版)》中,发行于2018-05-06,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5、《十大劝 (河南坠子版)》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佚名填词,郭永章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十大劝 (河南坠子版)》中,发行于2018-05-06,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6、《河南坠子-王三姐拜寿全集》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佚名填词,胡中花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王三姐拜寿全集》中,发行于2018-10-02,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7. 河南坠子大全

河南坠子大全包含了胡中花、胡银花、罗永章等人的河南坠子书,有河南坠子mp3,也有视频,而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河南坠子回龙传、河南坠子小刘公全集都很好听。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坠子大全

8. “河南坠子“有什么历史背景?

从清代末期开始,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
这时,有人将莺歌柳的伴奏乐器小鼓、三弦改制成了坠胡,并且改弹拨乐器为弓弦乐器,从而使新融合的唱腔伴奏旋律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促成新唱腔音乐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的唱腔和音乐结构的出现后,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即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给这个新唱腔取名为“河南坠子“。
后来,河南坠子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改革创造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新兴曲种日益成熟,并迅速流传到邻近的山东、安徽等地。
后来,河南坠子又传入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兰州、西安、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成为我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1911年后,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河南坠子表演开始出现了女性艺人。1913年,河南坠子出现了第一个女演员张三妞,随后又出现了乔清秀、程玉兰和董桂枝3位名家。
其中,乔清秀和她的师傅乔利元从河南至天津行艺。其间,她和乔利元一起充分借鉴和吸收戏曲和曲艺诸曲种的精华,丰富发展了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创造出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成为雅俗共赏的一个流派,即“乔派”。
在天津乔清秀获得了“坠子皇后”的桂冠。她的嗓音纯美甜脆,吐字清晰俏丽,以行腔明快、节奏流畅、音区变换自如而被时人称之为“巧口”或“俏口”。
乔清秀擅演长篇鼓书《杨家将》、《包公案》等,而短篇之《王二姐思夫》、《玉堂春》、《兰桥会》、《宝玉探病》则更受世人喜爱。
女演员的出现及家班的形成,使得河南坠子的表演在通常的自拉自唱之外又出现了男拉女唱或男女对唱的方式。
同时也促使河南坠子扩展了唱腔的音域,改革和丰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影响也随之不断扩大。
这一时期,出现很多演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先后有车姓男艺人在天桥撂地演唱坠子,因脸上有麻子,人称他“车大麻子”。他一个人自拉自唱,很有滋味,人们瞧着他又拉又唱,都听他唱一会儿,看得乐了,扔钱就走。
1928年左右,唱河南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京,争演于天桥爽心园、天华园等杂耍园子,孙家、贾家等茶馆及露天棚场之中。
这一时期有鸳鸯档卢永爱、大老黑夫妻俩尤受欢迎。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形容态度,使人解颐。
女演员姚俊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嗓音甜润,动作潇洒,她的表演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姚俊英的拿手段子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剑阁闻铃》等。
男女拼档的赵勤堂、赵金兰生意同样很火,也能叫满堂座儿。
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兴盛时期,在1940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芝、宗玉兰姑嫂,程玉兰、周玉花及擅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王永安等进入北京,除天桥外,也演出于城内各处杂耍园子,以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北京观众。
程玉兰以曲调朴实明朗、音色圆润柔美见长,人称“大口”坠子。董桂芝以唱腔含蓄深沉、板眼规整有致见长,人称“老口”坠子。
她二人与当时往返于京、津被称为“小口”坠子的乔清秀成鼎足之势,分别创立河南坠子三大唱腔流派。程玉兰的代表曲目有《王二姐思夫》、《小黑驴儿》、《小寡妇上坟》等。
董桂芝的代表性曲目有《宝玉探病》、《游西湖》、《俞伯牙摔琴》、《徐母骂曹》、《九字图》、《哭祖庙》等,程、董二人对唱的段子有《蓝桥会》、《相府借银》、《玉堂春》等。
这二人创立的程派和董派与乔清秀创立的乔派在天津形成鼎足之势。除此之外,在天津还有很多有名的女演员,郭文秋便是其中之一。
郭文秋演唱的河南坠子是以“乔派”为基础,并有所发展。她的声音甜美,清脆,吐字清楚,善唱贯口。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细腻真挚,准确地把握了小女婿与未婚妻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把小女婿的愚顽,未婚妻的恼怒与哀怨,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郭文秋更发挥了乔派坠子把乡间曲艺所特有的自然美,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的特点,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畅、俏丽,使《偷石榴》传唱了很久。
女演员的出现使河南坠子的表演在大城市里的发展趋向短段“唱曲”,虽然丰富了唱腔旋律,扩展了唱腔音域,提高了伴奏技巧,但也丢失了长篇说唱的特质与优势。
1948年,河南坠子老艺人杜学勤,一次按照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化了妆,藏在桌围后边,开书时突然钻了出来,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艺人们也受到了很大启发。从此,艺人们对于河南坠子便开始化妆演出,由单口、对口说唱发展为多口说唱,并辅之以简单的表演动作。
1949年后,有些河南坠子的老艺人,在戏剧界老艺术家的指导下,用京剧、梆子的表演程式,加上锣鼓,把它搬上舞台,取名“化装坠子”。
我国威县、邢台、南宫、隆尧等县曾建有坠子剧团。这些剧团组建后,经过舞台实践和吸取各剧种之长,将原来的“水词”改为固定台词。乐器增加了笙、笛、扬琴、二胡、低胡、大提琴。同时采用了京、评、梆子等戏的唢呐牌子、行弦、曲牌,在唱腔上创造了坠子腔的尖板、摇板等。
到1956年,“化装坠子”已在我国发展成为具有文乐、武乐、灯光布景、文戏武打的完整剧种。1961年,坠子剧团到北京演出时,受到首都人民热烈称颂,并将此剧正式定名为“坠子戏”。
坠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