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抛MLF“定心丸” 6月是否会降息降准引关注

2024-04-29

1. 央行抛MLF“定心丸” 6月是否会降息降准引关注

央行表态月中对到期MLF一次性续作,国债期货全线收涨;货币政策宽松节奏放缓,降准预期引关注
6月8日,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之际,央行并未直接续作,而是表示将于6月15日左右对本月到期的MLF一次性续作,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
央行此举被视为对流动性呵护的信号,6月8日,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同日,央行开展了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2.2%不变。当日净回笼资金3800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近期宽松操作节奏放缓,但货币政策宽松表态一直未变。日前谈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目标时,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总量上把握好,就会保证(M2和社融增速)比去年高,4月两项指标增速均已在11%以上,保持这个速度就能达到要求。
资金面“吃紧”,央行连续投放3400亿
据央行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8日开展了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是7天期逆回购操作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营业”,共释放资金3400亿元,中标利率均为2.2%。
不过,6月流动性压力往往较大。从今年情况看,华创固收团队表示,缴准和MLF大规模到期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较多,短期逆回购于月初集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扰动持续,叠加月末适逢半年度时点,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因素较多,供给因素主要集中于财政支出,或于月末下达,再贷款对于流动性的补充具体规模不明。
根据Wind统计,本周共有7200亿元逆回购和MLF到期,除周一有5000亿元MLF到期外,周四还将有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五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从全月看,6月19日还将有2400亿元MLF到期。
反映市场流动性充裕程度的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6月8日不同期限品种利率涨跌不一。其中7天和14天Shibor分别下行4.5个bp、1.5个bp至1.942%、1.69%,延续了上周下降势头。不过隔夜Shibor上行30.8个bp至1.89%,将跨过年中时点的1月期Shibor上涨6.5个bp至1.647%。
此外,另一风向标DR001早盘跳涨后回落至1.88%,DR007从逼近2.2%的政策利率回落至2.04%。截至6月8日16时,DR001最新利率报1.7212%,DR007报1.87%。
债市终结连跌,货币政策宽松节奏放缓
虽然当下流动性压力仍在,不过央行将于月中续作的表态让市场改变了资金面预期,并被视为央行对流动性呵护的信号。6月8日,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其中10年期、5年期、2年期主力合约分别涨0.32%、0.22%、0.19%。
而此前,债市经历了一场“强逆风”。5月以来,国债期货价格深度调整,截至6月初,国债期货三品种价格已跌回春节前后水平,回吐了2-4月对冲疫情影响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收益率空间。市场利率也在走高,其中,曾在4月29日下行至“地板价”0.661%的隔夜Shibor,5月下旬反弹回2%;一度低至0.6625%的DR001也回到1%以上。
实际上,监管对货币政策宽松表态一直未变,疫情暴发早期(2月初),央行接连祭出万亿逆回购和降准等工具,并调降逆回购和MLF利率,以缓解部分地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4月又进行过一轮“降息”。疫情暴发到目前,央行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已超5.9万亿元。不过,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趋稳,宽松操作节奏放缓,其中,5月市场观望的降息落空,提供短期流动性的逆回购工具也曾在3月底至5月下旬间连停37个交易日。
上周,央行推出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但也不是直接宽松货币,而是让信用走在前面。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分析称,“信用先行”的调控思路之下,宽松货币并非是流动性传导的先决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差。
不少业内人士还提及,防止“浑水摸鱼”也逆转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华创固收团队称,近期政策层对债市套利和实体融资空转注意力或有所加强,加上资金价格边际上行,引发市场预期的显著收紧。
利率调整关注升温,专家:降准概率较小
央行只透露了月中将开展MLF,但没明确会不会调整利率,市场对6月会不会降准、降息的关注升温。
浙商证券认为,6月“降准降息”是大概率,从往年情况来看,每年6月都是市场“钱荒”高发期,这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面临年中考核,企业年中结算致使资金回流;二是6月适逢季末、半年末,理财产品到期。面对资金相对紧张的局面,央行有望在6月进一步实施降准降息的措施。
对于是否会降准,市场观点也存在分歧。方正证券认为,考虑利率债的发行高峰以及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6月份降准的概率较高,结合全球“水龙头”仍在打开,经济恢复至正常水平之前流动性不会出现拐点。国海研究靳毅团队表示,面对较高的到期压力和外部扰动,本周央行预计将加大流动性投放,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不过,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M2和社融增速显著高于去年的目标是前所未有的新要求,DR007比逆回购利率低一些可以接受,但如果低太多,如70bp、80bp甚至更多,则将导致央行进行干预,通过暂停逆回购、停止降低MLF利率和窗口指导。“DR007在1.5%-2%之间应当是合意水平,6月央行会进行MLF操作,但利率可能不会调整,以推动市场利率向合意中枢水平靠近。”颜色分析称。
在颜色看来,持续降准导致货币乘数提高,金融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并不太大。而且上月刚刚降准,需要消化吸收,因此预计6月降准概率较小。如果出现流动性紧张,中长期流动性可以通过再贷款补充,短期流动性可以通过逆回购补充。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考虑到半年季节性流动性压力,央行或将重启28天逆回购,并采取“逆回购+MLF”组合维持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稳定。

央行抛MLF“定心丸” 6月是否会降息降准引关注

2. 央行MLF“降息”

原标题《央行MLF“降息” 房贷利率要再降?对楼市、股市有何影响?》
中新网8月15日电(记者 宫宏宇)7个月按兵不动后,央行终于对“麻辣粉”实施“降息”。
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
本次中标利率的下调让不少人觉得“突然”,这背后传递出哪些新信号?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会下调吗?

资料图:人民币。宫宏宇摄
为何“降息”?
基于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结构性通胀压力和美国加息的多重因素,不少市场人士此前预测,MLF利率或将维持不变。
不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本次降息合理且在意料之中。
央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这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恢复态势不稳固,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迫在眉睫。”董希淼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提到,8月以来信贷需求延续疲软态势,票据利率低位运行,反映出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和疫情冲击过后的有效需求仍未完全修复。在此背景下,需要央行采取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举措,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提振市场信心。
温彬还指出,二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均表现不佳,整体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居民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大的背景下,降低政策利率进而引导LPR调降,也有助于给存量按揭贷款释放红利,提升居民消费预期。
而针对有部分人认为降息不利于控制通胀等声音,董希淼分析称,目前我国通胀压力仍在可控范围内,在稳增长和反通胀之间,稳增长应放在首位。此外,企业贷款利率虽然处于低位,但部分企业的“获得感“并不强,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对楼市、股市有何影响?
本轮“降息”有何深意?董希淼表示,两个利率的下降,一方面传递出将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将直接推动银行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温彬指出,降息有利于提振股市。另外,超预期降息下,债市利率已出现较大幅度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向下突破2.7%,后续在利率中枢整体下移、流动性宽松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等因素叠加作用下,债市利率“易下难上”,上行空间不大,整体将维持低位震荡。
此外,MLF利率的上调或下调,一般都会传导至LPR利率,并最终影响贷款利率,房贷利率也因此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今年,5年期以上LPR在1月和5月均进行过下调。在温彬看来,降息会对房地产融资链条起到改善作用,但具体改善幅度,仍需持续观察和其他配套措施综合发力。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记者张兴龙摄
5年期以上LPR或将下调?
温彬称,此次政策利率调降之后,不排除本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调的可能,但5年期以上LPR非对称下调的概率更大。
他解释称,从1年期LPR报价看,当前3.7%的水平已相对偏低,若再考虑信贷供需矛盾加大、银行“应投尽投”下对优质企业的贷款利率点差压降,流动性贷款的利率水平或更低,甚至与部分定期存款定价形成倒挂。
“在此情况下,若继续引导1年期LPR下调,也容易加剧企业的套利行为,加大资金空转风险。但若后续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投资等修复力度持续偏弱,1年期LPR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温彬表示,就5年期以上LPR而言,在当前涉房类贷款疲弱环境下,与前几年实际执行的7-9折后房贷利率相比,按揭贷款利率仍存在较大下降空间。且当前5年期以上和1年期LPR曲线利差仍有75个基点,调整空间犹存。

3. 为什么现在央行用 MLF,不用传统的降息,降准

MLF有诸多优点,具体如下:

M是Mid-term的意思。即虽然期限是3个月,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以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目前来看,央行放水是希望推动贷款回升,并对三农和小微贷款有所倾斜。

它跟我们的比较熟悉的SLF也就是常备借贷便利是很类似的,都是让商业银行提交一部分的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并且给这个商业银行的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是MLF借款的期限要比短期的要稍微长一些,这次三个月,而且临近到期的时候可能会重新约定的一个利率,就是说获得MLF这个商业银行可以从央行那里获得一笔借款,期限是3个月,利率是央行规定的利率,获得的这个借款之后,商业银行就有钱了,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发放贷款了,而且三个月到期之后,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新的利率来获得同样额度的贷款。MLF的目的就是,刺激商业银行向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它是通过借用短期的资金,来发放长期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借短放长,短期的资金到期之后,商业银行就得重新的借用资金,所以为了维持一笔期限比较长的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频繁借用短期的资金,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短期利率风险和成本,由于MLF它的的期限是比较长的,所以商业银行如果它用MLF得到这个资金来发放贷款,就不需要那么频繁借短放长了,就可以比较放心发放长期的贷款。所以通过MLF的操作,央行它的目标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鼓励商业银行继续发放贷款,并且对贷款发放的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就是给三农企业、小微企业发放,以次来激活经济中的毛细血管,改善经过的状况。

市场人士认为,由SLF向MLF转变,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为什么现在央行用 MLF,不用传统的降息,降准

4. 央行定向降准15日起实施 MLF利率有望下调

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或下行
15日,央行将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数以千计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将跌破7%。此外,暂停多日的公开市场操作有望重启。17日,将有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大概率续做并下调操作利率20个基点,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下行。
“量价攻势”显效
今年第三次降准15日开始实施,这距离3月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不到1个月时间。
4月3日,央行宣布,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6%,属较低水平。
春节后大部分时间,资金面都较为宽松。随着海外疫情扩散、全球经济承压,二十国集团强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3月末,央行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4月初,央行时隔12年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此前的“量价攻势”效果已显现。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充裕,3月新增社融5.16万亿元,M2同比增速跳升至10.1%,超出市场预期;另据交易商协会统计,2月3日以来,截至4月13日,非金融企业各期限AA级以上债券发行利率降幅大多超过30个基点,1年期和3年期品种下行幅度均在60个基点以上。
货币调控空间较大
截至14日,央行已连续9个工作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过,本周料迎来“重启”。
周五(17日),将有2000亿元MLF到期,由于临近LPR报价日,预计央行将选择续做。目前来看,4月中下旬或出现较为频繁的流动性投放。除了MLF,24日还有2674亿元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到期,按照以往经验,央行大概率会续做。3月复工复产加快,4月又是季度首月,为企业上缴前一季度所得税的时点,因此下旬有可能出现缴税高峰,若对资金面形成较大冲击,央行将出手“呵护”。
分析人士认为,7天期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于3月末下调20个基点,本周若央行开展MLF操作,料迎来同等幅度“降息”,进而引导下周一(20日)的LPR报价下行。下一阶段,价格型货币调控将是重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物价开始高位回落,为货币政策操作打开更大空间。下一阶段,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货币调控应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换。一方面,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推动企业债融资利率下行;另一方面,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利率下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也将予以配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
温彬建议,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在信贷投向上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支持力度,支持居民消费升级,提高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占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5. MLF来了然而利率没下调,减息预期降低,避险情绪上升

【本期摘要】
重点推荐
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将应邀率团赴美举行中美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调研
 
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MLF来了然而利率没下调,减息预期降低,避险情绪上升
宏观视点:国际油价创1991年来最大日内涨幅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控费降价政策密集出台,估值静待提升
 
期货情报
金属能源:黄金345.50,跌0.40%;铜47350,跌0.71%;螺纹钢3522,跌0.59%;橡胶12065,涨0.37%;PVC指数6620,涨0.61%;郑醇2381,涨2.72%;沪铝14255,跌0.59%;铁矿660.0,跌1.79%;焦炭1967.5,跌1.30%;焦煤1341.0,跌0.59%;布伦特油61.99,跌4.44%;沪镍135040,跌3.16%;塑料7800,涨3.93%;
农产品:豆油6212,涨1.74%;玉米1874,跌0.16%;棕榈油5050,涨2.52%;郑棉13125,跌0.57%;郑麦2406,涨0.08%;白糖5460,跌0.91%;红枣10480,涨1.11%;苹果8028,跌0.02%; 
汇率:欧元/美元1.11,涨0.63%;美元/人民币7.09,涨0.36%;美元/港元7.82,涨0.05%
 
二、重点推荐
1、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将应邀率团赴美举行中美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
事件:应美方邀请,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拟于本周三率团访美,与美方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为10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做准备。
点评:中美经贸摩擦近期出现缓和迹象,双方互有善意释放,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对于市场的影响已趋于弱化。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的外贸格局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目前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的出口依然保持较强韧性。在贸易因素影响淡化的情况下,市场将回归到对于内部因素的关注上。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2、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调研
事件:为了解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做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单位专家赴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广东、深圳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了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重点企业等参加的座谈会,交流研讨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产业发展趋势,听取了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点评: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换人趋势越发明显,机器人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但政策的重视有望推动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长期看受益于进口替代及“工程师红利”,行业龙头仍值得重点关注。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三、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MLF来了然而利率没下调,减息预期降低,避险情绪上升
周二A股三大股指全线回调,沪指收盘失守3000点大关,截止收盘,沪指报2978.12点,跌1.74%,深成指报9722.80点,跌1.97%,创指报1677.99点,跌2.12%。从盘面观察,仅有天然气、公用事业、石油开采、页岩气等板块上涨,信息安全、5G概念、半导体、煤炭加工、量子通信等板块领跌。消息面,中国央行今日进行2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一年期操作,利率3.30%与此前持平,降息预期降低,同时,市场对明晚美联储降息预期也只有78%,美联储决议前避险情绪浓厚,短期投资者情绪较为谨慎,预计节前大盘仍将震荡消化,操作上不激进,建议适当灵活控制仓位,对累计涨幅较大的价值蓝筹和科技股,短期继续注意阶段适当逢高获利了结、合理波段操作;中长期,在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和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推动下,市场宏观和微观流动性都有望逐步得到持续改善,继续坚持价值蓝筹和硬核科技两条主线挖掘投资机会。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国际油价创1991年来最大日内涨幅
事件:国际原油市场迎来近期最大一只“黑天鹅”。沙特阿美主要石油设施被袭击,让本来陷入下行趋势的国际原油市场转势“飞”起。各国原油期货市场周一开盘大涨,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开盘一度大涨19%,创下1991年以来的最大日内涨幅。
点评:这次事件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实际有限,但心理层面影响仍是相对较大,主要担心油价上涨过快对国内货币宽松带来一定的掣肘。目前国内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中石油又占到原油进口的大头;如果沙特原油产量不能及时恢复,原油进口出现较大缺口,造成油价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上涨,则对于原油主要生产商相对偏利好,而对主要业务为炼油的加工行业可能影响相对偏利空。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控费降价政策密集出台,估值静待提升
近一年多以来,医药行业控费降价政策密集出台,同时,在贸易摩擦以及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医药行业以内需为主,成为市场资金避风港。医药行业中研发能力强、创新能力优异、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个股有望走强。建议对成长与政策免疫两条主线重点关注。(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MLF来了然而利率没下调,减息预期降低,避险情绪上升

6. mlf降息意味着什么

 MLF降息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1】国内经济低迷MLF降息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采用它说明我国部分企业发生融资或经营困难的现象,这样做可以给需要贷款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以此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或防止经济倒退。类似的还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等。【2】实体经济得以发展MLF利率下降,银行可以有更多剩余资金用于借贷,使得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上升,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发展自身,意味着实体经济将在短期内得以发展。【3】短期内相关股票出现利好MLF降息短期内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因为对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都是有利的,所以股民会在短期内看好金融股,股市中金融股、银行等股票,使得短期内此类股票呈现出利好形势。拓展资料:1、中期借贷便利是指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2、2021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按惯例开展每月一次的MLF操作。当天发布的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15日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含对11月16日和30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MLF操作利率2.95%。

7. MLF降息意味着什么?

MLF中文释义为是中期借贷便利,由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9月创建,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那么MlF降息意味着什么呢?
  
  1、 国内经济低迷:MLF降息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采用它说明我国部分企业发生融资或经营困难的现象,这样做可以给需要贷款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以此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或防止经济倒退。类似的还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等。
 
  2、 实体经济得以发展:MLF利率下降,银行可以有更多剩余资金用于借贷,使得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上升,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发展自身,意味着实体经济将在短期内得以发展。
 
  3、 短期内相关股票出现利好:MLF降息短期内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因为对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都是有利的,所以股民会在短期内看好金融股,股市中金融股、银行等股票,使得短期内此类股票呈现出利好形势。
 
 总之,MLF降息对个人没有太大的影响,一般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对股民而言,也许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企业而言,尤其是实体企业、银行、券商等则是一个好消息。

MLF降息意味着什么?

8. 央行降息 1月MLF操作利率为2.85%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进行“降息”。
观点新媒体了解,央行宣布开展7000亿元MLF操作,本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元,1月MLF操作利率为2.85%,较上月下调10个基点。
资料显示,这是2020年4月之后政策利率首次下调。
而去年12月,央行刚宣布降准,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