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2024-05-16

1.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即“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例如同一趟航班,高级会员是一个价格,普通用户是一个价格;同样叫车,起始点和距离一样,有的人显示52.1元,有的人显示46元…


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本身并不稀奇,曾经在传统商业社会中,“歧视”的对象有“生人”,也有“熟人”,比如在旅游景区内商家会将商品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外乡人”,比如凭借穿着打扮和谈吐,商家会将商品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看起来更有钱的人。


只是在传统商业中,“生”“熟”都可能受到歧视,而在数据等的参与下,互联网商业中存在更多的是“杀熟”。甚至在“杀熟”的过程中,大数据成为了必备工具——每个平台都会搜集很多的用户信息,然后根据这些用户信息,加上千人千面的技术,针对不同用户给出不同的价格和优惠。


大数据杀熟的套路都是基于标签的,现有的商品和服务搜索结果是基于消费者的兴趣、消费习惯和其他特征。消费者每次在网上操作,都会被经济平台拿去分析、挖掘。客户与APP的互连动次数越多,APP的粘性越强,经济平台就越了解用户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与报价。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2. 大数据就是用来杀熟的吗?

大数据是好东西,但不是让你们拿来杀熟的!

你在常用App上买东西,可能要花更多的钱。
市场决定价格,你的数据决定你的价格。当你被大数据定义为价格不敏感人群时,系统可能给你提供更高的价格。算法自动涨价是一把商业屠刀。
——————
大数据时代对商家是个好时代,他们可以在后台看到所有客户的购买弹性,然后给他们定价。在线旅游行业就有这样的案例。
2017年9月,有媒体报道,某网友投诉在携程上预订日本酒店,付款时价格多次上涨,最终由于价格过高而放弃预订。该网友称,价格经多次上涨,“前后相差高达1600元”。报道称,携程“完全掌控了定价权”,实时上涨价格或与“动态佣金”有关。携程对此予以否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曾任国内某知名在线旅游公司高管的章运阳(化名)经常出差、旅游,在携程上遇到多次上述情况,得到的解释为“房源没了”,但这并不能令他信服。“10分钟前订票看到一个价格,10分钟没订,票价立马上涨,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去年9月,携程被曝实行“动态佣金”。
浮动的价格“抖动”过频?
——————
一开始,章运阳并不清楚是否因携程内部系统调控导致票价上涨,他从酒店得到的反馈是,直接找酒店订票“更便宜”。
凭借多年在OTA(Online Traverl Agency,在线旅行社)工作的经验,章运阳认为,携程的动态涨价应该是“局限在某些酒店的动态涨价”,一些酒店对用户类型、画像进行分析,判断这部分客户“对价格没那么敏感”。如果住一晚酒店的价格只需两三百元,一下子涨到四五百元,这种涨价太明显,不好收场。因此,章运阳认为,“偏高星级酒店”更可能发生这种现象。“携程针对价位、酒店星级、内部架构等不同,采取的价格体系也不一样。”  
仅对高端星级酒店实施浮动涨价?此前投诉的网友表示,他预订苏州一家客栈,预订时首页显示酒店价格100元,付款时价格变为204元。对此,章运阳表示,这说明平台方“为了挣钱,吃相难看”。他坦言,预订酒店“猫腻多”。

大数据也可以用来“杀熟”。
如果是平台方承诺为酒店包销,这种情况下平台方要如何定价,酒店不好过问。“里面的规则很多,”章运阳说,“定价要看市场能否接受,比如在携程上订酒店,和酒店签了多少钱就返给酒店多少钱。至于卖多少钱,这是市场行为,酒店无权管。”
畅游过27个国家、刚从南美旅游回国的旅游达人李京晶说,booking.com(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在线预订网站)、携程、去哪儿这些订票渠道都用过,没有发现订酒店时价格浮动过频的现象,但有一次在携程上订机票“最气人”。李京晶当时预订了一张从吉隆坡飞广州的机票,预订后忘记付款,待重新查看,发现“涨了9块钱”,虽然涨价不多,还是让她“郁闷了两分钟”。 
机票浮动涨价尚可理解,“航空公司拥有定价权,平台方也不靠机票赚钱,全靠高星级酒店赚钱”。章运阳分析:“酒店是松散联盟,没人抗衡携程,很多客源都是携程带来的。携程也没有错,人多了自然抬高价多赚些,淡季自然打折多。一到节假日,客人稍多,价格上涨幅度也高。但到底高多少合理?如果前10分钟是一个价,后10分钟是另一个价,这是否合理?” 




部分网友评论。
算法涨价已经不是行业秘密
——————
目前,国内外一些超市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调整商品价格,依据是用户关注度、商品消耗速度、抢购状态等。早上来购物的老年人对价格敏感,价格可能下调;周末人多,价格自动上浮。通过Wi-Fi和蓝牙电子显示屏对价签更新即可。
算法影响价格已经不是行业秘密,商汤集团香港公司总裁尚海龙说:“后台只需定出一个范围,比如上浮、下调空间在5%—8%,只要把这个机制定好,有些状态是随机触发的。超市商品的零售价格调节1毛钱、2毛钱,消费者感觉不到,但对于整个超市,盈利是上浮的。从这个角度看,大数据对于零售业的自动调价已经有成功的案例。”
一件商品涨价一元,对顾客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一天销量多达10万件的大商超来说,那就是一天10万元的收入增量。

通过算法对特定人群进行涨价,这早已不是什么行业秘密。
在大数据中,顾客的购买习惯分成两种:价格敏感与价格不敏感。
价格敏感的顾客,会在全网所有平台搜索A商品,在最便宜的平台下单。一旦检测出这类顾客,在他搜索A商品时,就要显示最优惠的定价,有时还要赠送小礼品,俘获顾客对价格的玻璃心。
对于价格不敏感者,商家会提供最高价格,以获得最大利润。
章运阳多次提及价格浮动过频现象,据他分析,假如选择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平台方或会确定用户画像,了解用户可能会报销,对价格不敏感,此时若用户再选择北京其他同样星级酒店,平台方可能会为用户“量身定制一个价格”。这种情况属于通过技术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欺诈。“互联网技术为人们带来便利,但具体到酒店预订这项业务,如果一家垄断,确实会带来困扰。”

通过大数据,电脑前的你将被商家精准地捕捉。
“价格每时每刻都有变化,我们无法控制”
——————
尚海龙说,对于OTA而言,则更多属逻辑判断,并不是上述所指的聪明算法。“票量少于5张就可以提价,或者手中持有的酒店间数少于一定数量就可以提价,这个是简单的做法,不是智能的算法。”
携程所提供的产品价格变化较多,乘坐邮轮去日本游玩,不同邮轮、不同时间、不同住房规格,价格都不同。天海邮轮“新世纪号”从上海出发到日本长崎县佐世保,五天四晚的旅行产品,2月10日、14日和27日,三个不同时间出发,最大价差达2500元/人。

新世纪号的票价浮动很大。
携程官方海外酒店部一位客服说,价格是根据海外酒店情况调整,“无法保证看到的价格前后一致,可能每时每刻都有变化,我们无法控制”,并强调携程是根据酒店给的价格来售卖,携程“没有随便定价格”。只要订单确定后就以订单价为准,即使后续有涨价,“也不会让您多付差价”。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 合 伙 人岳屾山分析说,只要是没有违反《价格法》、无虚构、无虚假行为的调价都没多大问题,但如果搜价格前是一个价格,之后又是另一个价格,可能存在误导行为。根据《价格法》《消费者权益法》,禁止使用误导性价格来误导消费者。调价的原因要告知消费者,如果只是算法导致的价格变化,或涉嫌价格欺诈。

3. 何为“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用户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对其中使用次数较多、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实施差异性定价,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前,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最常用的规制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的“公平交易权”。但该条文较为概括,且即使消费者基于“公平交易权”得到了赔偿,企业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企业而言“违法成本”较低,不足以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由于“大数据杀熟”大多同市场垄断势力存在关联,故反垄断领域成为较早规制“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领域之一。2021年初,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实施“大数据杀熟”可能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若一旦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则其需要根据《反垄断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企业可能需要面临“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个人信息保护法》系首次在法律层面直接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作出规制,将“大数据杀熟”行为界定为“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性质的进一步界定。

何为“大数据杀熟”?

4.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是什么?

实际上而言无论是任何涉事「杀熟」平台及机构,当我们尝试着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杀熟」行为,数学中的「控制变量法」再适合不过了,当仅存在唯一变量的情况下再去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才有可信度,如果存在多个变量比如时间、地域等等因子其实也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不过,在讨论「杀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大数据?再来讨论什么又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是AI人工智能的基石,目前的深度学习主要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即对大数据进行训练,并从中归纳出可以被计算机运用在类似数据上的知识或规律。
简单而言何为大数据?
虽然很多人将其定义为“大数据就是大规模的数据”。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大规模”只是指数据的量而言。
数据量大,并不代表着数据一定有可以被深度学习算法利用的价值。
大数据在应用层面:
大数据往往可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大数据都可以实时获取、大数据往往混合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多维度信息、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分析以及分析基础上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

5. 何为大数据杀熟?

你打车永远比别人贵,酒店价格总会高是为什么?

何为大数据杀熟?

6.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行为。   “杀熟”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二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三是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

7. 为什么说大数据杀熟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会产生数据,而众多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摘要】
为什么说大数据杀熟【提问】
说大数据熟是因为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大数据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2018年12月20日,大数据杀熟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回答】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会产生数据,而众多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回答】
大数据熟”如此被人唾弃,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互联网本来就是带着对传统经济“降维打击”,还价格以透明的使命来到上的。你现在“屠龙少年却变成恶龙”,和自己的网设不符【回答】

为什么说大数据杀熟

8.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经常浏览一些资讯的人对于大数据三字应该并不陌生,大数据代表的就是巨量的资料,但是大部分人对于大数据杀熟不太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1     如何避免大数据杀熟 
    1、使用多个帐户进行交叉验证。再找到几个朋友,您甚至可以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搜索和比较,然后选择最低价格下订单。
    2、掩盖价格敏感的用户。如果可以将您定义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则平台向您推送的价格可能不会太高,否则第二次会有额外的优惠券和其他补贴。
    3、反向操作,图像模糊。当您要搜索矿泉水时,请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衣物,皮肤护理产品等,并使用不相关的数据来掩盖您的真实意图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画像的准确性下降时,您不太可能被“熟练”,但是平台提供的精致和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下降。
    4、注意您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在网站,移动终端,APP,微信,QQ和其他社交网站上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另外,集中精力吧!不要让您的地理位置,地址簿,相册等隐私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关闭所有不必要的位置权限,照片阅读权限,地址簿阅读权限,并且不要连接到未知的WiFi甚至某些正式的WiFi。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它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比较用户的消费行为,即使在相同的产品/相同的服务/相同的条件下,也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潜力为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价格。
    这样一来,容易花钱的老用户(“熟识”的客户)就可以花更多的钱,不容易花钱的用户应尝试一下,让他花一些钱,以使金额最大化。例如,美团外卖为老顾客提供1元的补贴,为新顾客提供6、5元的补贴。
     被大数据杀熟应该如何申请赔偿 
    大数据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首先,经营者客观地实施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消费者的用心良心;
    第三,消费者蒙受损失;
    第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除了补偿消费者的损失外,实施大数据的运营商还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损失的补偿。增加的赔偿额是消费者购买货物或获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追加赔偿额少于500元,则赔偿500元。由于大数据的`价格差异有限,个人消费者不会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惩罚性赔偿是消费者获得赔偿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公平交易条件获得公平交易结果,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以合理价格购买商品或获得服务的权利。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2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依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大数据杀熟案例 
    大数据杀熟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马逊在2000年一个差别定价“实验”。当年,有用户发现《泰特斯》(Titus)的碟片对老顾客的报价为26、24美元,但是删了cookie后发现报价变成了22、74美元。这件事情的曝光,让亚马逊面临消费者如潮的谴责,最后CEO贝索斯亲自道歉,称一切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否仅仅是个“实验”不得而知,但调整价格来“追逐利润”是毋容置疑的。
    有网友自述,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特定酒店,朋友的账号显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账号则要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算得上算法的“功劳”。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会把用户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就是把用户分为价格敏感性用户和非价格敏感性用户,由于使用习惯老客户多为非价格敏感性用户,而新用户则对价格比较敏感。企业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怎样理解大数据杀熟 
    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这不能叫价格歧视,而是因为人们能住得起五星级酒店,那么就是要被“杀”,这个理论套用在“大数据杀熟”上却并不恰当。一个关键问题是,一罐可乐的正常价格是透明的,所以在五星级酒店的溢价是公开的。但“大数据杀熟”却处于隐蔽状态,多数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了。此外,将老顾客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换概念之嫌。
     大数据杀熟相关法规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实际体验调查结论与网友的反馈大相径庭。实际调查显示,大数据“杀熟”问题并不明显,只有个别价格不同行为涉嫌大数据“杀熟”,调查点名了去哪儿和飞猪旅行等网站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杀熟情况。但消费者发现被大数据“杀熟”后,由于其存在复杂性和隐蔽性,维权举证确实存在困难。
    2019年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
    针对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2]
    大数据杀熟还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处罚。《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该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具体来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大数据杀熟的几种方式 
    “杀熟”,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平台的同一款产品,每个账户看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老用户的购买价格比刚注册的新用户价格贵。
    大数据杀熟,其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也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你的基础属性数据判断你所在用户群体、人群特征(如消费能力等)、通过你的行为判断数据,判断你的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强烈程度。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推送不同的商品价格。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根据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场或商店少,显示给你看的商品就会加价,几年前,美国就有“如果附近没有肯德基,就给用户显示更高的披萨价格”的案例。还有,如果你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价格不加个三成五成的,好像也对不起大数据。
    2、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如果你是属于花得起钱的那种,也会给你加价。
    3、根据你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里长草”甚至是“心急如焚”,从而给你调整报价。
    4、我还听说,用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如,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的普通手机。
    5、如果你是新用户,商家可能会给你较高的优惠券,或者新人体验券,最终购买的价格可能会低于老用户。
     怎样应对大数据杀熟 
    在现阶段,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无法保证商家自觉不“杀熟”,那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被溢价”呢?
    1、多用几个账号交叉验证。多找几个朋友,甚至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搜索对比,然后选择最低价的那个下单。
    2、伪装价格敏感用户。如果你能够被定义为价格敏感用户,可能平台给你推送的价格就不会太高,或者二回有另外的优惠券之类的补贴。
    3、反向操作,画像模糊。当你要搜索矿泉水时,再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服装、护肤品等,用无关数据掩盖你的真实意图数据。这个需要说明的是,当你的用户画像准确度降低时,你被“熟杀”的可能性降低,但平台给你提供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降低。
    4、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让自身信息在网站、手机终端、APP、微信、QQ及其他社交网站暴露得太多。另外,划重点!尽可能地不要让你的地理位置、通讯录、相册等等隐私被获取。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不要连接来来路不明的WiFi,甚至一些看起来官方的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