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们都去哪了?

2024-05-13

1.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们都去哪了?

 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哪了吗?一起来看看吧。
                                                                                                                                                                                                                                                                                                                                                                                                                                                                                                                                                                                                                                                                 01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多从事的职业有一些英文或者外国翻译相关或者设计艺术领域的成果研究
                                                                                                                                                                                                                                                                                                                                                                                                                  02                                                                                                              近几年,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也有不少选择留校任职老师或者出去在带一些学生,一些准备高考或者成人自考的考生。
                                                                                                                                                                                                                                                                                                                                                                                                                  03                                                                                                              北大清华毕业的有不少进了大公司,甚至是世界前500强企业,出任重要职位或者CEO等。负责管控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以及绩效制定核算等工作。
                                                                                                                                                                                                                                                                                                                                                                                                                  04                                                                                                              自从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到来以后,互联网也比较受欢迎,所以说有不少北大或者清华毕业的考生也会选择进入一些微信头条等新媒体行业进行发展。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们都去哪了?

2. 清华学子五次创业大学生创业故事

 清华学子五次创业大学生创业故事
                      为了创业,他从清华大学休学;他是国内在大学读书时就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第一人;2007 年,他被评为中国最杰出十大新锐站长。
    
    然而,过早地进入社会开始创业,真的让他迅速成功了吗?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会如何做出选择?
     痛悔,高价买教训 
    从小,徐乐就是个一心想要自立的人,因为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他知道父母能供自己读大学十分不易。2000年,16岁的徐乐考入清华大学化工专业。在读大学之前从没接触过电脑,因此电脑和网络世界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没多久,他就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然后放在网站上出售给有需要的人。当时,每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从那一刻起,他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因为自己不花家里钱了。小试牛刀,就取得了成功,徐乐对自己未来赚钱的能力无比自信。
    一年多后,正在念大二的徐乐接到了一个陌生人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是在互联网上得知他的网站的,觉得做得很好,就问徐乐,有没有兴趣一起创业?
    听着对方对自己的溢美之词和对大好前景的描绘,17岁的徐乐满脑子都是成功后的幻想。没过几天,他趁着“五一”假期就到上海见了那个网友,回来之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休学!这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尤其是他的父母。父亲说:“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你应该把学习排在第一啊!”母亲生气地训斥道:“你这么小着急赚钱干什么?你把书读好了,赚钱的事情以后再说!”
    可是,徐乐很快就办好了休学两年的手续去了上海。2002年的一天,合作伙伴告诉他,有一个发大财的机会——卖神州行的充值卡。这种卡在市面上是没有折扣的,但对方却告诉他100元面值的卡可以80块钱进货,这中间有近20%的利润啊!徐乐抱着先试试看的态度进了一批货,很快,他尝到了甜头。
    于是,徐乐回家说服父母拿出积蓄投入这个生意当中,很快,他将自己和父母的钱总共二十万都汇给了这个合作伙伴。可到了要交货的时候,对方却是一拖再拖。徐乐不断地打电话催货,可不久,对方的手机却打不通了。合作伙伴似乎是一夜之间就从上海消失了。徐乐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听到这个消息,徐乐的妈妈哭了,毕竟那是大半生的积蓄!听着电话那头妈妈的哭声,徐乐,这个几年都没有哭过的人哭到声音嘶哑。本想创出一番大事业,没想到却成了败家子!
    哭过之后,妈妈又打电话给徐乐,说:“你赶快回来吧!邻居们都说,你不是休学,而是被学校开除了!”“我现在还不能回家,你别管别人怎么讲,你的儿子会争气的。”徐乐说。
    最终,徐乐没有回家,又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他也及时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第一,自己太天真,把外面的'世界想得过于美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所以很容易被套进去;第二个原因也是所有被骗者的共性,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钱被骗了,休学手续也办了,也不可能回去上学了,但他不想就这么窝囊地回家。他来到了北京,因为他又找到了新的创业方向。
     高兴,25岁青年成千万富翁 
    徐乐发现做IDC(服务器租用托管)能够赚钱,只要有够专业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自然就有客户。为了铭记失败,徐乐的公司依然延续了“世乐”的名字。经历过上一次的失败,对于这一次机会,徐乐更加谨慎对待。一开始,他就重视公司形象的树立,在全国4 个主要城市都开设了当地的服务电话,健全了公司的网站。不久,世乐公司签约北京联通并成为其当年度IDC 业务首家代理合作伙伴。很快,他成了百万富翁,这次创业终于让徐乐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徐乐在浏览国外网站时,发现一家信用卡支付网站做得非常棒。而当时国内还没有这样一个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平台,徐乐便决定去做。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那个时候,他一天几乎有十七八个小时都对着电脑,饿了就吃方便面,累了就往床上一躺。经历过失败的徐乐再也不相信任何一夜暴富的神话,他相信财富是自己创造的,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踏实地干出来的。
    由于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徐乐得了颈椎病,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只能两手扶着脖子看电脑。不得已他来到了医院,医生看了他的报告后摇摇头说:“你这是70岁人的颈椎啊!你才20来岁,这不可能啊!”
    就这样,徐乐一边进行颈椎治疗,一边进行着支付网站的建设。直到有一天,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派来的两名代表来到了他的公司。当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刚刚成立,正需要网上支付方面的人才,他们看到徐乐做的平台很专业也很到位,便想邀请徐乐加盟,并且当即抛出总经理的职位,说如果徐乐干得好,还可以获得股份激励。
    对于一个刚刚读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淘宝网给的馅饼大且诱人,但徐乐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到了淘宝就意味着自己仅仅是个打工者,这与他的想法相去甚远。
    徐乐的想法是寻找资金来做大自己的网上支付平台,自己当老板,可最终都没有成功。一次,一家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在听完徐乐的介绍之后,却说:“你现在才19岁,还是先回去把书给读完吧!”
    那次谈话之后,徐乐没有再去找新的投资商,而是重新回到了清华园。他想清楚了,虽然自己对文凭毫不在乎,但以后可能会后悔自己没有走完大学这个过程。因为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即便事业再成功,没有大学的经历终究还是遗憾。
    2005 年12 月,徐乐正在学校的宿舍里看台湾娱乐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期节目介绍了台湾一家提供试用服务的网站。该网站专门为商家搞促销,让他们提供一些希望进行推广的产品,供已注册的用户免费试用。
    这则信息虽然混合在“八卦”的娱乐新闻里,却触动了徐乐的商业灵感。他第一时间查阅了类似网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搜索结果是:这个领域还没人涉足。空白即意味着商机。第二天,徐乐就注册了“试用网”的网络域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和五万块钱,他把网站建起来了。可直到网站建成后半个月,上面的试用品还没影呢。
    着急的徐乐自己掏钱买了几十张电影票放在试用网上,上网的人只要花几块钱 ,就可以得到价值几十块的电影票。这些票不到几分钟就被抢完了,试用网也有了第一批用户。可是,光靠自己买东西放在网上来获得点击率,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徐乐雇佣了几个业务员,去寻找有产品推广需求的商家,让他们提供免费的试用品。
    试用网上的产品越来越多,几个月后,就达到了数十种产品。而消费者只要在徐乐的试用网上提出申请,并且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超值的产品。徐乐也通过向网民们收费,赚了不少钱。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网民们申请试用品的速度很快,但是能够提供产品的企业却十分有限。可能一个星期进个十几家企业,但对一个网站而言,十几场活动一上线,几分钟就没了。
    而且不少企业觉得,虽然产品通过试用网给派发出去了,但看不到消费者试用之后的反馈,甚至连什么人用了都不知道。一两次之后,企业就没了兴趣。找不到企业持续地提供产品,网站眼看就要办不下去了。
    一天,徐乐跟他的合作伙伴李真一起到餐厅吃饭。结账的时候,服务员拿出了一张表格。希望他们能够填写出对餐厅就餐服务的评价,然后留下姓名以及联系方式。徐乐一下子兴奋起来,自己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做得不足!
    
  ;

3.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毕业都是去找工作,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无非就是这几个情况。这是由于受到学校师资力量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是清华北大不一样,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优良环境。所以不管是学校的社会地位,还是学校的师资力量,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景。

1、继续深造

数据表明,清华北大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选择深造,比例高达80%。这样的学校,我们前边介绍过,保研概率很高。出国深造机会也很多。只要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优秀,这些机会都很多。

能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不仅自制力很强,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人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就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就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为了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都会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这样看起来,每年出来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竞争工作机会的清华毕业生并不多。



2、进入国企央企就职

数据表明,每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国央企工作的人数比例有35%。你是知道的,国企的工作有多稳定。不比公务员差,福利待遇还好。主要是人家国央企单位喜欢高材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还有一些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都是一些比较赚钱的行业。更需要有高学历的人才加入。不管是对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还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能进入这样的机构,都是前途无限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都加入了这个行业,有的选择了创业,更多的是加入了行业巨头公司,有着雄厚的学历基础,一定可以在这样的工资混的风生水起的。


3、涌入北上广

很多毕业生都喜欢毕业跑到北上广。这个和学历无关。只有有想法的一些毕业生,毕业都会进入这样的城市。他们觉得在这样发达的城市机会才会更多。如果自己本身又有着清华北大的高学历,来到这样的城市就会更好就业了,很多大公司都喜欢高学历的毕业生。所以恰好你来了。这就是缘分。

很多时候,自身能力强,就要去大企业施展。如果你是高等学府毕业,把你放到一个偏远地区,可能也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和报复。所以高校毕业的学生更喜欢去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那就是北上广。


当然了,如果能考上清华北大是最好的了。因为在自己就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如果想要考入这样的大学。就加油吧,高中奋斗还来得及。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4. 北大清华毕业生,毕业后都去做了什么?

我想真正能够在北大清华毕业有实力的人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北大清华毕业以后,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还得找工作,只不过比我们的这些普通高校的人毕业以后找工作更容易而已。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节目上看到了一些北大清华的才子们,毕业以后自己创业卖米粉,可能你们都不相信,但是这就是现实,我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我现在已经是个大学生了。当时还特别的不理解他们这么做,因为北大清华出来的高材生就应该给国家付出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而不是在大街上卖米粉。但是现在的我不这样想了,我觉得大学生出来也是重新开始,在这个社会上摸爬滚打,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样子,还不如自己出去创业,所以现在的我特别理解当时的他们。
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出来以后到底比我们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优势大在哪里,但是我觉得毕竟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文凭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所以我觉得只要自己可以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其他的都不算什么了。

还有一些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去读书,因为在那种特别厉害的高校来说,学习氛围当然跟我们这些学校没有办法比了,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礼物学习,继续让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样真正有能力的时候才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做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想更多的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出去找工作吧,找工作的路上真的很难,但是对于高材生的他们肯定也会有阻碍,毕竟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经验跟能力,所以对于刚出大学的毕业生来说要真的跟那些有经验的老人去竞争,我想很多的时候还是会落后的。毕竟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但是我觉得毕竟是北大清华出来的,肯定会比我们这些普通高校的人机会多的是,但是每个人的成功不能止步于工作,真正能够挺到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我们呢!所以加油了!

5.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于近日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少年来被莘莘学子期盼和向往。
  那么,在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之后,这些备受关注和期待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又都去了哪儿?从两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发布的《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可以略窥一二。
  已获取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大多选择参加工作,比例均在8成左右。
  工作去了什么单位?
  北大仅2.78%去民营企业
  在不少人看来,进了清华北大,就等于给就业上了一把保险锁——大企业、稳定、高收入、高地位,这些都不是梦想。那么事实上,2013年的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与哪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呢?
  从数据来看,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单位为主,达到62.7%,其中,国有企业就占据了43.8%,远超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总和。这其中,国家电网公司80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6人、中国建筑总公司41人位居就业榜前三。并且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清华大学就业榜排名前二十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央企或者大型国企。紧随国企之外,排在清华就业去向第二位的是高校及科研等事业单位,比例为24.5%。
  与此相比,北京大学的情况略有不同,签约比例最高的是高等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比例分别为38.61%和31.76%,最低的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比例分别为2.12%和2.78%。
工作城市都在哪?
  清华近一成毕业生来广东
  隔路相对的清华和北大,均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几年来习惯于在首都学习的清华北大学子们,毕业之后大多也都选择了留在北京,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北京就业比例更是高达65.63%!
  从就业省份分布来看,除了北京,当属广东和上海的比例居高。清华大学广东就业所占比例为9.8%,上海占比6.9%,北京大学在这两地的就业比例则分别为3.84%和2.29%。从大区域的就业比例来看,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占据明显优势,而只有大约15%的毕业生选择去中部和西部工作。从中能够发现,清华北大毕业生们,内心更加青睐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
  留学情况怎么样?
  偏爱美国比例在持续下降
  据《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自2008年开始,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
  从2013年北大、清华的就业生报告来看,选择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更加偏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高校。2013年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7.5%,首选地区为美国,占71.8%,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日本、加拿大。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超六成在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留学。北大的情况与清华基本类似,3119名本科毕业生中有901人选择出国留学,硕士4242名毕业生中有280人出国,博士1710名毕业生中有131人出国。
  据清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教授介绍,清华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其中研究生下降最明显,已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2013年的8.35%。
作地点
  备注:从就业地域来看,2013年清华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北京、广东和上海,所占比例分别为53.7%、9.8%和6.9%。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83.5%,到中部地区就业比例为6.2%,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为10.3%。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生主要就业省份为北京(30.7%)、广东(19.0%)和上海(10.6%);东部地区就业比例为75.1%,中部地区就业比例为9.5%,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为15.3%。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6.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清北作为中国认可的高校,大家普遍认为他们好就业,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它们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毕业生人数
清华2017年,7058人,本科3119人,硕士2554人,博士1385人。
北大2017年,7462人,本科2645人,硕士毕业生3604人,博士毕业生1213人。
两校本科生在国内大学是非常少。
升学情况
清北的本科毕业生去就业的其实量非常少,都不到20%。
清华有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是升学,有近30%的毕业生出国。出国的67.8%到了美国。
北京大学升学率75.16%。出国的有30.85%。62.81%到了美国。
就业单位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85%,进入的企业都是行业领军企业。

7.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于近日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少年来被莘莘学子期盼和向往。
  那么,在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之后,这些备受关注和期待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又都去了哪儿?从两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发布的《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可以略窥一二。
  已获取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大多选择参加工作,比例均在8成左右。
  工作去了什么单位?
  北大仅2.78%去民营企业
  在不少人看来,进了清华北大,就等于给就业上了一把保险锁——大企业、稳定、高收入、高地位,这些都不是梦想。那么事实上,2013年的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与哪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呢?
  从数据来看,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单位为主,达到62.7%,其中,国有企业就占据了43.8%,远超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总和。这其中,国家电网公司80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6人、中国建筑总公司41人位居就业榜前三。并且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清华大学就业榜排名前二十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央企或者大型国企。紧随国企之外,排在清华就业去向第二位的是高校及科研等事业单位,比例为24.5%。
  与此相比,北京大学的情况略有不同,签约比例最高的是高等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比例分别为38.61%和31.76%,最低的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比例分别为2.12%和2.78%。
工作城市都在哪?
  清华近一成毕业生来广东
  隔路相对的清华和北大,均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几年来习惯于在首都学习的清华北大学子们,毕业之后大多也都选择了留在北京,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北京就业比例更是高达65.63%!
  从就业省份分布来看,除了北京,当属广东和上海的比例居高。清华大学广东就业所占比例为9.8%,上海占比6.9%,北京大学在这两地的就业比例则分别为3.84%和2.29%。从大区域的就业比例来看,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占据明显优势,而只有大约15%的毕业生选择去中部和西部工作。从中能够发现,清华北大毕业生们,内心更加青睐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
  留学情况怎么样?
  偏爱美国比例在持续下降
  据《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自2008年开始,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
  从2013年北大、清华的就业生报告来看,选择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更加偏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高校。2013年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7.5%,首选地区为美国,占71.8%,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日本、加拿大。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超六成在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留学。北大的情况与清华基本类似,3119名本科毕业生中有901人选择出国留学,硕士4242名毕业生中有280人出国,博士1710名毕业生中有131人出国。
  据清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教授介绍,清华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其中研究生下降最明显,已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2013年的8.35%。
作地点
  备注:从就业地域来看,2013年清华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北京、广东和上海,所占比例分别为53.7%、9.8%和6.9%。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83.5%,到中部地区就业比例为6.2%,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为10.3%。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生主要就业省份为北京(30.7%)、广东(19.0%)和上海(10.6%);东部地区就业比例为75.1%,中部地区就业比例为9.5%,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为15.3%。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8. 清华最早的学生创业故事

      20多年前,大约是1996到1999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纳斯达克指数从从1000点到4000点一路狂飙。大洋彼岸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让第一波互联网热潮下的中国年轻学生们激动不已。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清华最早的学生创业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缘起 
         被公认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97年考入清华材料系,连续N年霸榜清华最高科技竞赛“挑战杯”。他99年的项目是“使用边缘弥散技术的彩色液晶视频投影装置”又获得头奖。简单说,这就是投影机。为什么这个东西得奖呢?因为当年液晶电视还没有进入家庭,传统CRT电视还停留在21遥(21寸带遥控,结婚标配)为主流的时代,32寸彩电都极为少见,重量大概60公斤得几万块,搬家都得另付钱的。
         邱虹云的项目,让同学们看到低廉的成本可以做到100寸的投影效果,在当年是很震撼的。清华自动化系的王科,来自商业气息浓厚的浙江宁波,对这个东西一见倾心。他说服了邱虹云、慕岩和杨锦方,共同组建了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ynTech)。
         前后脚成立的清华学生公司还有易得方舟和火神网等几家网络公司,但由于当年中国互联网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以及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融资困难,很多没有坚持下来。不过,它们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传承:
         -易得方舟的读书频道,后来演化成中文在线,使得创始人清华汽车系童之磊成为亿万富豪;
         -火神网创始人清华精仪系周亚辉,从动漫转型去做游戏,也踏上了百亿富豪的专列。
         -乐都的创始人清华电子系叶滨,融资后坚持把视频会议系统V2做了近20年,令人敬佩。叶滨本人也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早期清华创业活到今天的还有一家叫慧点科技,这家以企业内控软件为主,严格说不算学生期间创业,暂且不表。
         “不同于搞互联网的同学,一开始就投身制造业的视美乐,其故事却几经起伏,却逃脱不出时代的宿命。”
         视美乐的早期创始人里,慕岩和杨锦方就像打酱油的,拿到美国签证就立马退出公司留学去了。八卦一下,慕岩这个姓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他家是慕容氏,和乔峰家是死对头。那时候,美国留学确实是清华学生的第一选择,且不说毕业在美国工作的收入是中国的几十倍,当年国内也没有什么科技造富故事诱惑大家。
         王科是视美乐开始绝对的灵魂人物,创建公司是他的主意,注册公司也是他家出的钱,甚至公司核心也是他找来的。王科人极聪明,整合资源能力强,英语还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大三开始就在外企兼职,并在新东方兼职GRE老师。
         更难得的是,王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他知道自己缺乏管理经验。在慕杨退出后,他开始给视美乐寻找管理者。这时,他碰到了有国企经验并在清华读MBA的徐中。徐中热爱读书,对管理学极其热忱,口才极佳,可以滔滔不绝脱稿讲几个小时。王科被打动了,请徐中来做视美乐的副总经理,协助他进行管理。
         王科的英语班有个学生叫李益斌,为人热情很有亲和力。虽然不是清华系,但他有企业经验不像其他人都是学生,王科请他管理财务。王科另外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挖来田益飞,作为管理人力资源和协调清华资源的大管家。
          融资 
         视美乐核心团队搭建好了,接下来是融资了。当年的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本土化风险投资公司。看着纳斯达克疯涨而流口水的A股上市公司,正是从那时起纷纷开始了后来被一再重复的风投概念炒作。经清华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潘福祥牵线,上海一百号称董事会只讨论了半小时就敲定了投资视美乐的提案。这个投资被称为中国本土化第一例风险投资。
         1999年7月底,双方敲定投资总金额5250万元,但是被有意地分成了两期。第一期是250万元用于开发产品原型中试,这是个很有趣的数字,也许上海话里250并不是那个意思。第二期是5000万元,前提是原型机被接受可以量产的情况下,很显然这个投资协议让上海一百立于不败之地,后来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终结果是,上海一百确实没有再投那5000万,他们只用了250万元,完成了第一例A股公司的风险投资占视美乐20%的股份,在资本市场引起轰动,获得了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报道。有意思的是,当天股票交易量达到年内天量,而从年末看好像当时主力借利好完成了之前5.19行情的出货。
         一百的投资还配套了一个结果,就是王科主动让贤,把总经理(CEO)的职位让给了徐中,自己任总裁。这个和很多美国大企业模式还挺像的,就是CEO是一把手负责企业管理,而总裁职位更多是对外形象交流用。应该说,在当时这是个积极的决策,徐中确实更成熟老练适合主持大局,而王科更向往自由的工作形式。
         不久,李益斌离开了视美乐,日后成为户外越野界的大咖。
          研发 
         视美乐第一代投影机的研发,确实过于自信,完全没有采取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策略,几乎没有采用任何现有投影机的成熟技术模块和供应商。
         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家电都是国外引进技术,本土研发能力可以说无比弱鸡。而对比冰箱彩电微波炉等产品,投影机的各种技术难度无疑高了几个数量级。而视美乐在电子、光学、结构等各方面都请到清华专家领衔和他们的学生加盟。全部清华系设计,这无疑是当时中国一流工程能力自主研发的一次有意思的检验。
         为什么说视美乐投影机从零开始研发难度极高呢?
         首先在电子部分,完全自己设计的主板,实现了完整的电视和调台控制功能。也就是插上天线直接可以看电视,这样的投影机到今天都几乎没有。同时,通过单片机程序控制,设备做到屏显菜单并可以对光学部分进行数字校正,比如肤色校正和梯形校正等。这已经等于全新独立开发一台高档电视的全部功能了。而当时国内彩电厂商的板子很少有完全自主研发的。
         其次在光学部分,要实现一整套的高亮灯光源到光的反射、均匀化以及透镜调焦投射功能。所有光学器件都是视美乐自行设计,反光碗、菲涅尔透镜、甚至连镜头都是找人浇注玻璃磨出来的。
         最后是结构部分,由于采用低成本高热量的热光源灯,巨大的热量使得结构设计成为难点。视美乐第一台投影机是自己开模的立式弧形结构,内装一个奇怪的10cm长柱形风机散热,空气流体设计还要解决裸露液晶防尘问题。毫无疑问,这个结构设计没有参照任何其它产品,因为史上再也没出现过类似的设计。
         因此,当时视美乐自豪地宣传,自己的投影机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二次融资和量产 
         2000年原型机开发成功后,上海一百表示自己不擅长把产品量产化,因此建议第二轮融资找有生产能力的家电厂商。这时,冰柜大王澳柯玛的董事长鲁群生得知此消息,由于他正在努力搞产品多元化避开同城的海尔海信竞争,很快拍板决定澳柯玛投资3000万元实现投影机量产。澳柯玛视美乐诞生了,这个公司被简称为澳视(ASEE)。
         鲁群生绝对是实干家,自从把澳柯玛起死回生后十几年一直是中国冰柜(非冰箱)产业的霸主。然而,冰柜市场的饱和使得鲁总迫切需要开拓新的领域。他对澳视的投资也是没玩一点虚的,他派得力干将在青岛建设了大型投影机组装生产线,而且充分放权给视美乐的几个小伙伴自行管理。
          市场 
         2001年初,澳视的第一款产品ASP-2100上市后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不成熟,亮度低寿命短噪音大不稳定等问题纷纷暴露。澳视的研发人员在半年后推出ASP-2150解决了其中的大多数问题。
         但是,ASP-2150仍是低端的单片液晶(LCD)产品,因为液晶透光率很低,它的亮度最高只有800流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亮度和色彩,需要使用三片LCD的技术。这需要红蓝绿三束光透过三片LCD最终再合在一起没有分毫错位,这不仅成本大大增加,也是研发难度再升一个数量级。
         德州仪器(TI)的DLP也许是更适合当时澳视技术水平的方案。但是可惜那时候DLP商用仅三年,各种因素导致澳视未能涉足。
         澳视的管理团队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远不在一朝一夕,因此决定引入ODM的产品作为补充。应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澳视因为媒体频繁曝光有很强的知名度,在教育市场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引入贴牌产品的同时,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主打低端市场是个合理的选择。
         不幸的是,当时找的台湾两家代工厂商本身技术不够成熟,产品故障率高达30%以上,导致后来销售势头虽然很好但是售后疲于奔命也坏了口碑。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当时小尺寸投影用LCD基本掌握在索尼手里。对未来市场的乐观加上索尼的逼迫使得澳视购入大量库存,最后呆滞亏损并占用了大量资金。
          冲突 
         不同于其它互联网公司,澳视是一个几乎不烧钱的公司,几个创始人都拿着不高的工资骑着自行车上班,老教授高工们也只要很少的钱,只有少量外聘的人员工资比较高。好在一帮年轻人为了理想热火朝天,大家都没在钱上面怎么计较过。
         但是,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销售受阻,以及对自行开发3LCD投影机技术和资金差距的绝望,使得原本热火朝天的团队开始起了隔阂。
         2001年秋,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在北京怀柔山吧召开了“小庐山会议”,各部门对目前的状况表示了很大的担忧并希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家对徐中的管理方式也隐含地提出了质疑。但是,关键问题其实是选“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细微改善是无济于事的。徐中是个充满热情和理想的管理者,他对大家的意见没有太多表态,继续用未来美好蓝图来打气。
         因为接下来澳视的销售业绩持续不佳,一个月只能卖几十台,虽然烧钱速度并不算快,但是鲁群生的焦虑越来越深,他认为是徐中管理出了问题。到了年底,董事会宣布由王科接替徐中管理整个公司,并从澳柯玛派来资深管理人员接管了财务并严格控制现金流。当时某财经媒体用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为标题来描述当时的情况和内部的分歧。
         随后,澳视研发的60多人被缩减为10来人,骨干和中层员工也纷纷离开。2002年初,公司办公地从清华科技园搬到了上地孵化器的小办公室。邱虹云和徐中从此淡出,而被视为团结澳视核心人物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田益飞也离开了公司。
          尾声 
         新澳视全心开始了“贸工技”的贴牌销售之路,而王科不久以后就离开了这家充满荣耀和伤心的公司再无音信。徐中回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教,后来再次创业专注在管理培训领域。邱虹云回学校继续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后来成功创业做了研发生产天文制冷CCD相机的专业公司。
         原视美乐员工陈龙后来注册了无锡视美乐公司,以激光投影机为主业并在新三板上市。新澳视从2002年后几乎全部清华员工离职应该改算澳柯玛系了,随着鲁群生在2006年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被免职,澳视也淡出了公众视野。
          感想 
         今天回首视美乐的历程,应该说没有人在其中犯了致命的错误,我认为并不像外界评论说的学生公司管理能力不行。正相反,视美乐展现出的活力、氛围和部门能力,对比我经历过的多个国企外企都不逊色。那个年代各种自发加班、可以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和有咖啡休息的公司可不多。
         那么,视美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18年前,中国的制造业和配套水平比今天不知落后多少代,从零开始注定是个悲剧,即使视美乐调集了当时中国一流的清华专家。我还清晰记得为了某个光学玻璃跑到朝鲜边境的丹东;为了某个电路板跑到河北沧州;做3C认证时才发现开关电源的陶瓷电容标记都是不规范的。也许,如果视美乐诞生在今天的深圳,成熟的配套和加工能力可以使它成为一家大疆那样的公司。
         不过,工程技术的研发是迭代演进的,比如液晶电视不可能一年从32寸升级成70寸,iPhone 1代也不可能第二年就变成iPhone X。视美乐的尝试如同没有引进任何国外技术就直接建设自己的高铁,失败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基础研发能力上,即使作为中国最高水平代表的清华大学,依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互联网也许是我们和世界同步最快最容易的,但是在视美乐相关的传统光学、材料学、精密仪器等领域,我们想一步跨过基础研究的技术迭代而直接达到世界顶尖,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半导体业被卡脖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