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

2024-05-16

1. 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

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今后10年甚至50年内,国际海洋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争。发达国家的目光将从外太空转向海洋,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将加速,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澳大利亚在今后10年~15年要强化海洋基础知识普及,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国际海洋竞争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发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海洋是高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希望在21世纪世界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期望在海洋领域找到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国际上海洋高技术发展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总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高技术开发已上升到各国最高层次的决策范畴,并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安排。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23万亿美元的4%。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海洋石油工业。全球海上石油的探明储量为2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投入开发的经费每年达850亿美元。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约13亿吨,占世界油气总产量40%,产值约3000亿美元。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产量将超过陆地油气产量。二是滨海旅游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约为2500亿美元,增加了3倍;1998年全世界40 大旅游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沿海37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达3572.8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三是现代海洋渔业。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已发展为捕—养—加并举的工业化渔业生产。10年,全世界海洋渔获量每年达8500多万吨,产值约2000亿美元。四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全世界较大海港2000多个,国际货运的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199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约为1.5亿标准箱,海运收入1500亿美元。总之,世界海洋产业结构不久将可能出现三、二、一的排列顺序。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可能要略滞后于世界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首先可能过度到二、三、一结构。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加速。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世界3/4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城市密集区。这一地带占14.2%的国土面积,却分布有44.74%的城市数和51.44%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东部沿海地带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的59.81%和47.44%。研究预测表明到2020年或21世纪中叶,60%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兴起,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保持年均0.63个百分点的增幅,2002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34%,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水平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未来50年,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正在编制中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将对我国“十五”及以后10年的海洋经济发展提出规划安排。提高认识,认准方向,扎实推进,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成世界级海洋经济大国甚至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

2. 海洋经济带依托海洋,海陆统筹,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是促进海洋经济可

    (1)必要性:①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的总量偏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②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科技优势和良好 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 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①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②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海洋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③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市根据东临大海、近海临港,南靠长三角、交通便利的优势,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该市面对现实不失落,而是在认真分析本地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主动对接和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该市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制定实施“东 接南融”战略,实现借势发展。    

3. 海洋地理学的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

海洋经济,主要指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水产、航运、能源矿产、化工制药及旅游等。最近30年来,世界逐步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全球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世界海洋产业的总产值每隔10年翻一番,1995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8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5000亿美元。可以采用另一种海洋经济的概念,即以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区域属性,将世界各国划分为大陆经济国家与海洋经济国家两类,陆地经济国家以相对封闭的内陆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开发为特征,而海洋经济国家则以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为特点。回顾历史,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都经历了大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变,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在开拓国外市场时,开始了英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大约100年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英国借助于海洋使其势力延伸至世界各部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法国进入工业化进程,但发展海洋经济、拓展世界性海外市场不够,比不上英国,因此在国际地位上居于英国之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后,形成了其沿海工业化城市带,如波士顿—纽约、五大湖区、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这是转向海洋、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从而带动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促使美国迅速取代英国居于世界经济的领袖地位。1950年代亚太经济的发展,也是从海洋经济开始,同英国和美国的经历一样。日本发展海岸工业,以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为纽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起飞,形成了东京—大阪—神户等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日本平均每30公里海岸线就建有一个深水港,海港城市兴起,海外贸易发达,利用国外的资源,在海岸带进行加工,发展“两头在外”的临海工业,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60至70年代亚洲四小龙兴起,20多年来常兴不衰,仍在快速发展,也是借助于发展海洋经济。如台湾以高雄港的开发和高雄加工区的建立为模式,在整个台湾西海岸发展面向海外的外向型经济,促进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展海港、振兴海运事业、扩大海外贸易,将促进区域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美国与日本均为海洋经济国家,其发展方向与道路,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沿海经济特区、对外经济开放区及整个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经济,是从大陆经济转向海洋经济的表现,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1980年代海洋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已达到17%,1990年代提高到22%,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最近20年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增长速度。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在1979年为64亿元,1997年达到3180亿元,2000年突破5000亿元。国家计委已把海洋产业列为7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的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是历史最久、产值最大的,1997年海洋年捕捞总量1385吨,海水养殖特别是滩涂浅海开发养殖发展极快。当前的海洋渔业问题是产量虽大,但经济价值不高,提高海洋水产的品质已成为关键。海洋油气开发仅20多年的历史,发展速度较快,1997年海洋石油产量1629万吨,天然气40亿米3,已发现油气构造100多个,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米3,目前勘探与开采的进展很好。海洋航运也是最近20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1997年海运量9.05亿吨,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海港有15个。造船业亦在高速发展,1997年底,民用船舶32万艘,5000万吨载重,其中,从事外贸海运船队2300万吨载重,1999年造船总吨位已居世界第三。沿海港口有65个集装箱专用泊位,1997年集装箱运量1000多万箱,发展较为迅速。当前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枢纽港,很大比例的集装箱货运是由我国中小港口,喂给我国周边地区,由香港、神户、釜山、高雄等国际深水枢纽港口转到世界各地。因此,正在计划中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海洋旅游已成为新兴的海洋产业,其发展非常的迅猛。海水化学化工及制药等产业亦在迅速发展。总体而言,中国海洋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地理学家在海洋经济领域中可以作许多的事情。首先,根据我国整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进行全国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为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其次,我国有广阔的海岸与6500多个岛屿,一些海岸及多数海岛尚未很好开发利用,发展潜力很大,地理学家在调查海岸、海岛自然资源,研究其开发途径等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第三,我国沿海有一些海峡和海湾,成为交通上的障碍,地理学家应为打通这些通道做出贡献,如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渤海海峡通道、长江口—杭州湾通道、琼州海峡通道,以及福州—台湾之间台湾海峡通道等。最后,为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大国,地理学家要研究世界海洋地理,认识太平洋及周边国家的环境资源、地缘政治、社会经济等状况,在世界经济中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形成“太平洋世纪”的过程中,抓住时机,为推动我国从大陆经济国家走向海洋经济强国做出贡献。

海洋地理学的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

4. 海洋经济带依托海洋,海陆统筹,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是促进海洋经济可

    (1)必要性:①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的总量偏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②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科技优势和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建议:①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②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海洋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③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市根据东临大海、近海临港,南靠长三角、交通便利的优势,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该市面对现实不失落,而是在认真分析本地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主动对接和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该市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制定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实现借势发展。    

5. 如何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日前有专家表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仍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去产能的关键时期,多地已经开始加速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报道称,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深圳市正在积极推动设立500亿元规模的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前海海洋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21年领跑全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围绕海洋经济培育超100亿元规模企业达20家,超500亿元产业集群达10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

有专家表示,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更优越的区位条件、更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开放的产业结构以及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如何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6. 海洋经济“禀赋”高,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海洋综合利用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目前,广东、广西、江苏等地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出炉。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路线进一步明确。 
   《批复》目标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 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畅通陆海连接,增强海上实力,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 旅游 业等。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部将全国海洋经济的区分划分为三个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东部海洋经济圈,主要包括江苏、上海和浙江;南部海洋经济圈,主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 从海洋经济总产值来说,广东、山东、福建三省的海洋生产总值目前已超万亿元,浙江也逼近万亿元。 
    2021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2.1%。 
    其中,海洋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超过八成的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20万千瓦,同比增长166%;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效益增势良好,有超过七成的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且有接近两成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3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企稳回暖,有超过七成的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十四五”期间,海洋开发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海洋产业发展从“初级化”向“高级化”转型;区域管理从“分割型”向“协作型”转型。 
    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产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新阶段。海洋经济门类多,潜力大,在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不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7.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如何进行优化?

日前有专家表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仍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去产能的关键时期,多地已经开始加速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报道称,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深圳市正在积极推动设立500亿元规模的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前海海洋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21年领跑全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围绕海洋经济培育超100亿元规模企业达20家,超500亿元产业集群达10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
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并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重点扶持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快形成海洋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如何进行优化?

8.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充分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推进形成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结合落实国家关于沿海区域发展的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加大海岛及邻近海域保护力度,有序推进重要海岛开发建设,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加强海岛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辽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发展.... 渤海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及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依托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 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培育海洋渔业特色品种,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江苏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实行江海联动,加快打造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积极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改良和培育耐盐碱农作物,营造沿海滩涂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发展滩涂.... 上海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港国际地位,统筹规划集疏运体系,提高码头泊位的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以深水港为枢纽、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和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服务业...  浙江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发展游艇帆船等高端旅游,积极拓展闽台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积极开展闽台渔业协作,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质品种制种和遗传育种基地... 珠江口及其两翼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重要节点,积极发展新兴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南澳岛、惠东巽寮、红海湾等一批海洋综合旅游区,建成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 广西北部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商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鼓励发展珍珠、海水名贵鱼等特色品种养殖... 海南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观光、海岛休闲、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认真实施《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强化海岛分类管理,实现海岛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重点开发三大海(群)岛。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集中建设战略性资源储备中转基地、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关键产业领域与核心技术联合研究开发,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将其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加快广东横琴岛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融合港澳优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其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因岛制宜,科学发展以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海岛经济。严格限制围填海等改变海岛岸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建设。支持缺水海岛建设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以及大陆引水、蓄水等工程。鼓励在有条件的海岛利用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海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支持边远海岛交通、能源、饮水、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边远海岛建设集雨、储水设施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强边远海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边远海岛居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严格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加强海岛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建立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全方位跟踪和监测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和海岛资源及生态状况,推进海岛生态修复等工作。海岛新建工程项目要符合海岛保护规划,对不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项目要提出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要求。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