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2024-05-15

1. 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我国的洪涝
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2. 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地球上陆地的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洪涝灾害,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更为严重。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是遭受洪水袭击最严重的国家。
印度易受洪水淹没的面积为40×104km2,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8,年平均受洪涝灾害面积约8×104km2,受灾人口达1700万~3200万人。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地处恒河、布河、梅格纳河下游三角洲,河网密布,洪水灾害频繁,70%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水威胁,每年约有2.6×104km2的土地遭受洪水灾害,占国土面积的18%。1988年的特大洪水,使孟加拉国全国56%的土地被淹,死亡2379人,经济损失达13亿美元。日本国土中75%是山区,冲积平原仅占13%,全国约有5000万人口和几百亿美元的财产处于洪水威胁区。美国的洪水灾害也十分频繁,洪泛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密西西比河洪水最为严重,洪灾损失约占全国的一半。
中国地处低纬度的季风区,又受台风的强烈影响,暴雨洪水十分频繁。在20世纪的100年间,除黄河外,全国主要河流都曾发生过较大的洪水灾害。近40年来,涉及大江大河的大范围洪灾占1/3年份。平均每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约8×104km2,成灾面积4×104km2,损失超过100亿元,约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40%(张家诚等,199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洪水几乎连年不断。1991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连降暴雨而发生大洪水,安徽、江苏、河南、浙江和湖南等地区严重受灾,黑龙江、吉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此次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达25×104km2和14.6×104km2,死亡5113人,倒塌房屋210.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79.08亿元,占当年各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2/3。1993年虽然没有发生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但全国各地区洪涝灾害分布范围很广,全年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总计约16.4×104km2,农作物受灾面积约8.6×104km2,有529万人被洪水围困,死亡3321人,倒塌房屋上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占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63%。1994年洪水危及近半个中国,总计17.3×104km2农作物受灾,10.8×104km2成灾,死亡5000余人,倒塌房屋近4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700亿元,占当年各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80%。1996年,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苏、四川、淮河流域和安徽、河南、海河上游及河北等地均发生严重暴雨洪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2×104km2,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亦十分严重(张业成,1999)。
1998年,中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由于洪水流量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截至当年8月底的统计资料,此次特大洪水使21.2×104km2国土受灾,13×104km2成灾,2.23亿人口受灾,3004人死亡(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497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
黄河流域虽然近年来旱灾加剧,洪涝灾害减少,但潜在的洪水灾害威胁依然十分严重。黄河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为16×108t,平均含沙量达35kg/m3,黄河下游河床淤积严重,且逐年抬高,下游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部分地段达10m以上。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发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黄河中下游出现超历史水位的特大洪水,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 暴雨引发的灾害是 渍涝和洪涝危害

天气和气候因素是引发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最主要的危害有两种: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灾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暴雨引发的灾害是 渍涝和洪涝危害

4. 涝灾的引洪涝的危害

洪涝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我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和防治对策尤为重要。每年2月中旬前后,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水位最低之际。长江委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介绍,三峡工程自2月初加大了下泄流量,在入库流量仅3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了4000多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连日来,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5亿立方米。加上2月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雨的逐步增多,使长江中下游因枯水造成的多种不利影响提前得到缓解。长江委水文局实测数据表明,长江上中游交界处的宜昌、中游的沙市和武汉,以及中下游交界处的大通水文站,这四大水文站的水位比年度最低水位分别高出0.2-1.6米,表明长江中下游已步出水情特枯、航运及沿江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最困难的境地。“如果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遇到目前的特枯水情就会更严重。”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说,三峡工程去年蓄水至156米后,共拦蓄上游来水110亿立方米,这已成为目前枯水时节的宝贵资源,使三峡工程具备了发挥综合效益的“筹码”。 (据新华社)2002年,长江中游局部地区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通过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2003年,汉江流域发生较大秋汛,通过对丹江口水库的精细调度,避免了杜家台分洪区的启用,同时进行了洪水资源化的有益尝试,保证了丹江口水库的安全及汛后满蓄,实现了上下双赢。2004年,在确保三峡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提高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既保证了三峡水库的正常发电,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宜昌至石首的防汛压力。2005年,汉江流域发生1983年以来的最大秋汛,依托现代化的水雨情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科学调度,保证了丹江口水库不超蓄、汉江中下游干流主要站最高洪水位不超保证水位,适时利用杜家台洪道分流清除行洪障碍,实现了汉江防汛三赢。2010年,暴雨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4404.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66人(含雷击致死),失踪19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76.4千公顷;倒塌房屋31.2万间,损坏房屋76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5.7亿元。其中,福建、江西、贵州、湖南、广西受灾较为严重。

5. 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暴雨会造成哪些洪涝灾害

最近有些地方又开始降大暴雨了,在这下大暴雨的时候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吗?暴雨的来了会造成哪些洪涝的灾害?
  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1、暴雨比较急而且大,当排水不畅的时候容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导致陆生植物根系缺氧,这样会导致作物减产。
 
 2、暴雨天没有光照,会影响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而且蒸腾作用变会弱,农作物无机盐的向上运输出现障碍,导致叶片缺乏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原料。
 
 3、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花期也有影响,造成授粉障碍,这样会导致果实受精率降低,落花落果比较多。
 
 4、很多病菌萌发在高湿的环境下,比如高湿的灰霉病等病害,会危害到农作物,水分多的土壤也会引发很多土传病菌的发生危害农作物,比如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
 
 5、在暴雨之后,新树的新芽萌发的很快,这样会引起大量的蚜虫等病虫危害。
 
   
  暴雨会造成哪些洪涝灾害 
 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暴雨的危害主要有2种:
 
 洪涝灾害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灾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作物,使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而发生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陕西老汉看自家枣地被淹红了眼眶 
 10月11日,陕西渭南。连日来,陕西渭南大荔县经历连续多次降雨过程,朝邑镇新关村的一村民在洪水旁看自己被淹的20亩枣地。
 
 村民说自己大棚,肥料投资了几万,这下全被水淹了,十五六万打了水漂。自己饭吃不好,觉睡不好,今年的生活也成问题了。
 
   
  暴雨会引发海啸吗
   
 暴雨不会引起海啸。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暴雨会造成哪些洪涝灾害

6.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如下:1、作物如果在开花结果期遇到洪涝灾害的话,就会导致花粉和花药受到损伤,进而出现授粉率降低的情况,使结实的数量减少,影响最终的产量。2、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出现洪涝灾害的话,种植的作物可能会出现被水淹没并且根部腐烂的情况,导致作物出现产量下降。3、在发生洪涝灾害之后,可能会对水利设施产生影响,不仅涝害之后作物无法尽快恢复生长,还会导致后期的浇灌出现问题。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土壤积水:在出现涝害的时候,需要及时地排出土壤中的积水,否则土壤中的空隙就会出现被水填满的情况,导致作物的根系无法正常地进行呼吸,出现缺氧的情况,进而会增加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使作物受害并且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2、病害:涝害之后没有及时的排水还会导致作物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害虫的侵袭,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3、土壤板结:在出现洪涝灾害之后,土壤比较容易出现板结的情况,这个时候土壤的透气性就会比较差,影响作物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培土,保持土壤的疏松。

7. 洪涝是怎样形成的?洪涝对作物的主要危害机理是什么?农业上采取哪些防御对策

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当温度低于作物当时生长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不一定为零度),作物的生长受到妨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严重减产。
(2)霜冻:指在温暖时期内,大气温度迅速降低到足以引起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内的低温冻害(通常在0℃或0℃以下)。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形成的冰晶增大破坏作物细胞,对作物造成损伤。
(3)干旱: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致使作物缺水,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使作物体内水分缺失呈现萎蔫(暂时萎蔫或永久萎蔫)并遭受一系列伤害。
(4)洪涝:指降水时间过长、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干热风: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作用的综合天气现象(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大的旱风),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短时间内会带来很大损失。
(6)冰雹: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春季处于苗期的农作物恢复能力强,遭灾后能恢复生长;夏、秋两季农作物遭雹灾后,农作物叶碎秆折,花穗被毁,籽粒脱落,严重的颗粒无收。

防范措施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对策是:发展水利灌溉、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有效地防御干旱、高温热害和干热风;根据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别是其季节分布特点,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根据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防灾抗灾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如适时播种,土壤耕作,合理灌溉,以水调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灾前抢收,灾后补救等;采用喷洒抗旱剂、增温剂、萘乙酸、乙烯利等化学剂,可以减轻干旱、干热风、低温冷害的危害;建立不同地区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农业技术体系,从农业系统的整体着手提高抗灾能力,做到有灾防灾,无灾增产。
(1)冷害:可采用灌水法(日排夜灌)使土壤温度提高1.52.0℃,另外,喷水和根外追肥、喷施营养剂(氮、磷、钾等)、用水面增温剂、赤磷造雾增温等措施均有一定增温效果。
(2)霜冻:可以用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和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适时播种、培养壮苗、改良土壤等农业方法来防御霜冻,减轻危害。
(3)干旱:可以通过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根据干旱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培育和选用抗旱作物,耕作保墒;喷洒化学物质来抑制土壤蒸发;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等措施来减轻、防御干旱。
(4)洪涝: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减少洪涝;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储存土壤水;改良土壤结构,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
(5)干热风:在干热风出现前,采用选取对干热风抗性高的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带、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等综合措施避免干热风危害;在干热风出现时,可喷洒石油助长剂、草木灰水、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等化学剂来减轻危害。
(6)冰雹: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通过人工影响雹云的方法,使大冰雹化解为小冰雹;采用抗雹能力强、恢复能力强的品种[1]  。

洪涝是怎样形成的?洪涝对作物的主要危害机理是什么?农业上采取哪些防御对策

8. 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一般是由于强降雨导致,分局地洪涝和大范围洪灾(如我国的98洪灾),除城乡积涝、河流决堤等直接性灾害外还有其引发的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次生的地质灾害。局地洪灾的形成原因一般是由当地局部性的短时强降雨,一般常见为夏季的午后强雷阵雨,雨势大,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太大,城乡排水系统和山林渗水速度跟不上,易引起积水、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范围小,程度较强。大范围的洪灾一般是由于上游持续连阴雨造成水库蓄水达到极限,必须开闸泄洪,导致河流下游水位过高、决堤等情况出现,导致沿岸城乡被淹没、城市排水系统瘫痪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范围大、程度严重,除了注意因浸水太久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等灾害外,还要注意后期的消毒和卫生。根据自己只是整理的,如有不清楚的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