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经济形式怎么样啊?

2024-05-14

1. 明年的经济形式怎么样啊?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明年的经济形式怎么样啊?

2.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啊?

今年的经济,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首先是新冠疫情影响,2月初的时候,有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面临巨大考验。因为承担不起巨大的房租开支和人员工资而倒闭。
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在第2季度开始,都是有不错的发展,尤其是汽车等重工业类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另外今年比较亮眼的一点就是中国股市,进入了快牛阶段,并且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基金形形势也是一片大好。
因此,如果你把握住了今年经济的特征 应该还是可以赚些钱的。

3.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依然并不平静,各类潜在风险相互交织,并折射出全球经济的四大显著特点:

  首先,全球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而相比之下,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而各大国际组织也很可能高再次高估全球经济增速。实际上,2014年已经不是第一次高估经济增速了,IMF对全球经济从2011年以来基本上都是高估的,专门负责美国经济预测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更是从2007年以来每一年下调对潜在产出的估计,这是非常罕见的。基本上,高估经济增速是全球群体性的失误,这很可能预示着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

  其次,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引发价格危机。今年以来,由于供过于求拖累价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5%左右,这也是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后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特别是随着美国页岩油产出超过OPEC的闲置产能,原油市场的定价机制将主要由美国页岩油的边际成本所决定。美国页岩油生产增加正在给全球能源流动产生越发深远的影响,并削弱OPEC的定价能力。在全球能源供应过剩和“三国杀”式国际博弈中,国际油价更是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落,较6月高位跌幅48%,创五年来新低。而由此触发的大宗商品暴跌浪潮,无疑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事件。

  第三,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三轮 QE 
释放流动性,压低国债收益率,推升房市股市价格、并通过财富效应促进经济增长。页岩油技术革新带来的原油生产放量也导致其能源进口依赖度下降,贸易逆差收窄使美国经济走上稳健复苏的轨道。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上调至5.0%,创下了过去11年以来之最,10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8%,为六年来新低。欧元区和欧盟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2%和0.3%,虽然比二季度稍有改善,但仍处于衰退边缘,欧洲经济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货币周期驱动,内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日本经济4至6月的按年化计算,季度环比大幅萎缩了7.1%,“安倍经济学”几乎宣布破产。

  世界各国走势分化、结构分化、周期分化导致政策进一步分化。美联储退出量宽、美元步入升值周期,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意味着资金在各个经济体中出现“大进大出”的压力将增大,将会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加剧导致市场波动率以及多重经济金融风险。

  最后,全球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有所减弱。近两年,发达国家要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要通过提高国内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来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将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出口转移到国内需求上,以国际收支账户为主要特征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已由2006年的峰值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发达经济体仍旧在全球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外部需求疲软会影响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那些以出口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经济体。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仍将缓慢弱势复苏,联合国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5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将从2014年的1.6万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

  然而,2015年全球经济格局受制于三大变量,一是能源和大宗商品下跌导致全球性通缩风险。疲弱的需求,庞大的库存将导致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国际油价仍难以摆脱持续走低的局面。

  二是美元已经进入强势周期,不仅会加速资本外逃,也进一步打压经济,使许多以美元计价的新兴经济体海外债务风险,并推升全球融资成本上升。美联储每一轮QE的退出都会对新兴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那些具有双赤字、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经济体,容易遭受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三是新兴经济体“回溢效应”风险突出。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均受到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的困扰。作为赶超型经济,新兴经济体大都采取的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快资本形成以及数量扩张的“要素驱动型”模式。二十年前,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依靠全球分工体系深化带动的“斯密增长”创造出规模巨大的全球化红利。而2008年以来的全球深层次调整还将延续,这与国内工业产能过剩、产出缺口不足,将同时并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各国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回溢效应”或将更加显著,正普遍面临着为增长放缓倒逼国内改革的重要拐点。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

4.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总体趋稳,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预计经济增长略高于7%。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结构性矛盾突出

7月份以来,经济运行呈现景气回升态势。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外部市场进一步趋稳,出口回升,虽然增速仍处较低水平,但相对于年初虚假贸易明显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对包括重工业在内的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小微企业减税、营改增扩围、简政放权、铁路投资逐步放开、设立上海自贸区等,使市场活力增强,预期改善;居民消费增速企稳,结构有所改善等。另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首先,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持续回升的拉动,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第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电厂日均耗煤量也有所降低,重点电厂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上升,9月发电量增速明显放缓;螺纹钢、动力煤、有色金属等工业品价格,8月中下旬后出现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

其次,本次回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通常,经济回升首先表现为企业预期改善和库存增加。 7月以来经济企稳向好,而库存水平却相对降低。 
8月工业产成品库存为3.19万亿,同比增速仅为5.7%,9月仅略回升了0.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与GDP之比处于2008年以来的低位。 
PMI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在50分界线下方。这意味着,前一段时期投资回升拉动的需求,主要发挥了维系生产和消化库存的作用,并未出现增加库存、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如果需求扩张不能持续,短期经济回升势头则可能逆转。

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5%,但主营业务利润增速仅为5.3%。其中,电力热力、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两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达145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额的86.5%。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

1.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高于GDP名义增速,预计8月末M2占GDP比重超过200%,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但是,金融系统资源错配、期限错配等问题突出,资金链条不断加长,对央行的流动性政策越来越敏感,资金价格攀上新台阶。大量新增资金被直接或间接配置到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工业企业负债并没有与货币、社会融资出现同步增长。房地产泡沫和隐形政府担保,支持货币信贷的快速扩张,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状况加大,推高市场利率,并挤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2.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分化,风险进一步积累。以往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变化趋于一致,而且一线城市往往具有先导、带动作用。但经过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以后,房地产市场区域格局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三、四线城市呈现住房和土地供给“双松”状态。由于住房供给持续增加,人口集聚速度趋缓,三、四线城市开始出现供大于求局面。但在现行财政框架下,为了推动市政建设和维持财政平衡,政府仍继续供应土地,导致住房供求关系更加宽松,一些城市泡沫开始破裂。与此相反,一、二线城市则呈现住房与土地供给“双紧”状态。由于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城市规模仍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刚性需求旺盛,但这些城市住房用地占比偏低,土地和住房供给相对不足,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导致泡沫进一步膨胀。

3.产能过剩严重,调整进程缓慢。根据我们9月份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截至目前,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比去年低0.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设备利用率仅70.8%,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设备利用率低于75%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5%。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进展缓慢。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

4.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自2011年起,我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开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在国内完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12年出现十多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来依然延续了这种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将对美元缓慢升值,而与我国形成竞争关系的其他国家的本币大多保持弱势,这将继续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值得欣喜的是,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仍呈增长态势。但这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替代原有的出口增长点,取决于出口竞争力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市场预期改善,是当前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但受需求回升不稳固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经济运行中风险因素较多,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在三季度GDP增速小幅回升后,预计四季度有所回调,全年增长达到7.6%左右;物价上涨整体温和,全年涨幅在2.8%左右。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预期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二、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

(一)国际经济总体趋稳,我国出口维持相对低速增长

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需要高度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和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我国外需状况将小幅改善。同时,由于削弱出口竞争力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出口增长10%左右。

债务上限和QE退出将增加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因两党就预算案未达成妥协,使得联邦政府短期停摆。虽然这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且债务上限调整问题得到短期拖延,但这深刻反映了两党的严重分歧,以及导致政治失能问题,短期难以妥善解决。受债务问题影响,美联储QE年内估计难以启动退出,短期有利于全球资本市场稳定,但对QE退出预期的混乱和敏感性增强,将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资本短期流动的冲击加大。 
QE退出则可能导致流动性收紧,由此带来的利率上升将抑制房地产复苏,也会抬高消费信贷和商业融资成本,不利于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与今年相比,明年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考虑到美国经济调整取得的实际成效,就业状况逐步改善,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恢复良好,2014年经济增长仍有望达到2%左右。

欧盟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欧盟正逐步走出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默克尔优势连任,有利于欧盟和欧央行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欧元区朝“欧元巩固”的方向发展。目前除欧洲火车头德国经济回升态势明显外,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也在逐渐好转,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出现向好迹象,今年三季度欧盟有望实现正增长。明年将延续这一态势,并推动全球市场信心改善,但高企的失业率和结构调整缓慢,欧盟经济增速超过1%的可能性仍较小。

日本经济刺激效应缩减。受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性财政政策的支撑,以及汇率大幅贬值效应,今年日本经济逐步走出通缩,预计全年GDP增长2.6%左右。但三大支柱中的结构性改革难以短期见效,加上明年4月消费税率由5%提高到8%,对消费增长形成抑制,“安倍经济学”的短期效应缩减。即便日本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刺激,以抵消其影响,但能源、资源进口成本上升、物价和长期利率上涨、政府债务压力增加、奥运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尚小,明年日本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到1.5%左右,中日贸易难有明显改观。

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美欧经济复苏,将拉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通过出口渠道促进我国经济企稳,从而带动大宗商品市场复苏,有利于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但自2013年以来,发达经济体逐步回升、发展中国家相对减速的增长格局将维持不变。特别是美国QE退出的影响、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通胀压力等,仍是新兴市场稳定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二)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呈回落态势。房地产区域格局日益分化,三四线城市供给已相对过剩。受今年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较低、资金成本较高、保障房投资明显减缓等影响,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至16%左右。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有所下降。铁路、城市地铁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网络宽带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但投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税收收入下滑、土地收入增幅下降,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不足。随着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但短期替代作用不会十分明显。三是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及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继续分化。纺织、家电等竞争力较强、集中度适中的行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峰值临近,投资增速将持续下降;医药、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等成长性产业,投资将实现高增长。此外,剔除房地产业和部分基建,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2%左右。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但相对于基建、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成长性行业支撑作用尚不足,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

2.消费增长保持基本稳定。今年以来,消费增长降中趋稳,既反映了“三公”消费泡沫被挤出、大众网络消费蓬勃兴起的积极一面,也体现了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企业效益不佳、结构性就业困难等对消费增长的直接影响。明年商品房销售前景不容乐观,与住宅相关的装修、建材、家电、家具等消费将受抑制。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等持续完善,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高端餐饮娱乐场所有望积极面向市场转型,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预计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

3.物价温和上涨,农产品、服务与工业品价格分化。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加上存量货币偏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房价上涨、实施水资源和土壤保护计划等,食品、服务和居住类价格总体仍看涨。有关要素价格改革在三中全会后若能顺利启动,也会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压力。但也应看到,受美国QE退出和全球需求温和增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PPI涨幅有望缓慢变正,但产能过剩会继续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CPI和PPI仍存在一定幅度背离。明年整体物价上涨压力比今年略高,但仍处相对温和状态。

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呈趋稳态势,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我国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综合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CPI涨幅3.5%以内。现阶段,维持7%—7.5%的GDP增速,既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也有利于逐步增强微观主体对中速增长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向新常态过渡出现积极迹象和面临的突出矛盾

我国经济正处在从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增长阶段转换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国际经验表明,高速增长期结束,并不意味着中速增长会自然到来。如果新旧增长动力的接替不成功,新的发展方式未能及时确立,中速增长也难以稳住,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一)新常态——速度下台阶,质量上台阶

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今后将更多地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拓展创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提升从主要通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转向重点通过产业内部的竞争和重组、不断淘汰低效率企业。如果这种转换能够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可以在一个相对低的增长速度下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增长速度“下台阶”和增长质量“上台阶”得以同时实现。

根据我国自身条件和国际经验,一个可以积极争取的新常态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经济增长从原来10%的水平,逐步过渡并稳定在7%左右;第二,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下降,投资率从目前48%左右逐步回落到4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明显提升,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第三,7%左右的增速能创造相对充裕的工作岗位,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提升基本适应,中等收入人群稳步壮大;第四,在相对低速增长环境下,企业可以实现正常盈利,政府财政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第五,资本深化顺利进行,创新动力明显增强,劳动生产率提升能有效抵减劳动成本上升的影响。

(二)向新常态过渡出现积极迹象

首先,东部地区逐步适应了中速增长的宏观环境。近年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下降到7%左右,目前呈现企稳态势,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一些低效企业被市场淘汰,亏损企业和亏损额下降,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逐步趋于正常。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民间投资活力恢复。东部地区PMI景气指数也高于中、西部。根据我们9月份的调查,40.9%东部企业预期明年经营状况会继续好转,46.8%的企业认为明年与今年大体相当,认为会恶化的仅占12.3%。

其次,在经济增速较长时期回调过程中就业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问题。全国职业岗位供求维持在需求略大于供给状况,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略高于1,特别是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基础工程师需求缺口较大。虽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问题,但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就业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度”已明显提高。

第三,在相对低速增长状态企业亏损面下降。以往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左右或低于10%时,企业亏损情况会比较严重,亏损额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以上,如1997年至2000年。自2012年5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10%附近及以下,但企业亏损状况总体好于历史水平,亏损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维持在0.8%左右。既低于1997年来1.4%左右的历史均值,也略低于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时期0.9%的平均水平。这说明7%左右的GDP增速和10%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基本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第四,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持有比较理性的预期。 
9月份的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当前经济正常增长率为7.2%,5年后会继续下降。针对“未来2年内,经济增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刺激”这一问题,81.4%的企业认为“7%以下”。其中,认为“6%以下政府才应该出手刺激”的企业占到34.4%。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政府宏观政策总体是适度的,从稳定企业经营和预期的角度,希望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以往不同,面对新的宏观环境,企业主动转型、加强创新的意愿明显增强。

(三)“六大高成本”是向新常态过渡面临的突出矛盾

向新常态过渡,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转型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就微观企业而言,核心在于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盈利能力和水平对简单规模扩张的依赖程度下降,盈利模式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实际调研中发现,六大高成本是当前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挑战。一是劳动力成本相对劳动生产率过快上涨。企业的主要应对策略是 
“机器替代人工”,但面临一次性投入过高、市场前景不明等风险,很多企业无力负担。二是资金成本过高。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资金充裕与价格高企并存,融资难、融资贵成为许多调整、转型中的实体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三是土地成本过高。土地供给不足和价格过快上涨,一些东部地区仅能部分满足大型企业的用地需求,服务业发展也受到地价、房租的制约。四是流通成本偏高。不仅传统商业运行模式受高物流成本约束,而且网络销售、网店等新模式,也同样受到高物流成本的影响。五是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过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执行成本过高等问题,很多有创新能力和意愿的企业,因创新产品、新技术容易被仿冒和剽窃,担心创新投入与收益严重不对等而被迫放弃。六是准入成本依然很高。调查中有38%的企业希望通过进入其他行业实现企业转型,其中,纺织、服装、化纤、有色等行业超过50%的企业有转行的意愿,但普遍反映看好的行业门槛依然很高,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政府干预依然过多。

四、稳增长、促改革、控风险,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

增长阶段转换和确立新常态的过程,也是政府、企业和居民逐步调整并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守住风险底线。今后一段时间,应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在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潜力与活力,积极引导、改善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泡沫、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等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序平稳进行。

(一)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先行国家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宏观政策经验显示,总需求政策保持基本稳定是成功转型的重要条件。考虑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风险,以及需求政策的有效性和选择空间,建议明年采取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适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在赤字规模基本稳定前提下,适度增加代地方政府发债规模;着力盘活财政沉淀资金,优化存量资金结构,提高公务员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标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M

2

增长控制在13%左右,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允许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引导银行业务转型;在相关条件具备下,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能力。

(二)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短期增长的关系

改革的重点领域、突破口和优先顺序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改革的增长效应。改革应当有利于增长或为持续增长创造条件,这也是检验改革合理性的基本尺度。在新一轮改革的起始阶段,为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尤其需要选择那些增长效应明显的改革举措。二是紧迫性、配套条件和达成共识的程度。那些矛盾突出、不改将会严重制约发展或稳定的领域,应当放到优先位置;配套条件跟不上,将会拖累改革的深入;增进共识将有利于减少和化解改革过程中的阻力。三是改革措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那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的改革,可适当推后,并在前期通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分散试验等方式做好准备工作。

(三)实施区域差别化房地产政策

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态势,加强分类指导,减少一刀切政策,提高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二线城市加大土地供应,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提高中小户型住宅用地比重,通过限价房和共有产权房等形式,增加低价商品房供应数量。对于供求相对宽松的城市,要控制土地供应节奏,压缩库存消化周期,使市政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联网工作,扩大房地产税试点范围。提高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平衡能力,通过财政贴息、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等办法,提高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四)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依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新一轮审计,加快推出债务化解和处置方案。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银行的法律关系。明确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的条件和惩戒措施,包括官员考核、预算约束和投资限制等,防止道德风险。推动资产证券化合理发展,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资产流转。对抵押担保、资金使用和现金流等符合条件的存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应允许展期,以实现地方投资项目投融资的期限匹配。对于部分资金链难以为继的平台,应制定处置预案。加快建立完整的政府资产负债表,适时试点地方政府以市场方式自主发行市政债。

(五)改善企业运营环境,促进转型升级

扩大“负面清单制度”试点范围,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切实降低企业的准入成本。简政放权不是行政分权,要尽可能将权力放给市场和企业,而不能简单地下放给下级政府。创新行业规制方式,依照能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制度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约束地方政府以低地价、低环境标准、不适当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过度刺激投资的行为。实施加速折旧政策,提高税收抵扣比例,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机器代替人工。深化金融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实施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切实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5. 今年经济怎么样

中国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第一个提出全面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方案的国家,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预期也较为正面,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依旧陷在经济危机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的困局中。因此,我们判断除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2014?2015年将依旧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2014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来自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球的溢出效应极其明显,而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的退出依然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除了美、日、欧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主权债务问题也将是未来影响国际经济的重要因素。其中,主权债务问题最严重的是日本;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是否还会出现个别小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也是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国际经济在2014年依然具有明显的风险因素,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正在复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经做出了明显的调整。新兴经济体中,中国也将迈出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步伐。银联信在报告中表示,预计2014全球经济将好于2013年,总体有望达到3.5%左右的增速。

今年经济怎么样

6. 明年经济怎么干这些要点明确了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      2023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引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来我国投资兴业;“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_、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部署进行了权威解读。      经济活力将加速释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韩文秀认为,尽管今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超过120万亿元,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万亿斤以上,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更有突出表现。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不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韩文秀表示,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基数效应也将对明年经济数据形成一定支撑。      韩文秀说,从一个完整过程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其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刘国强称。      刘国强进一步表示,"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刘国强表示,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许宏才表示,财政部门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明确传递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对此,韩文秀表示,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产业政策,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而对于"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韩文秀则谈到,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遵循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同时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利用市场优势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最后他还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就是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要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着力扩内需引外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宁吉_表示,例如,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20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地恢复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      宁吉_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支出已占45%左右。明年从需求侧看,要大力培育发展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教育、体育、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      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着墨颇多。隆国强表示,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主动对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样才能把我国所固有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发展前景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来我国投资兴业。      具体而言,隆国强认为,一是      要改善外商投资的制度环节。按照外商投资法和负面清单、鼓励清单等要求,清理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二是      要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商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投诉机制,更加及时地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依法依规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三是      要加强外资企业金融服务,为外资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创造条件。
房地产不能大幅度摆动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房地产领域,刘国强表示,从当前情况看,一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房地产当前既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      “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政府财政、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刘国强谈到,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      。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惠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在谈及金融稳定法时,刘国强表示,金融稳定法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明年有望出台。这将明显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重要作用。

7.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

国富民弱,股市低迷,通货膨胀,热钱蜂涌,利率走高将会持续发生在今年内。由于海外金融巨鳄在海外市场上先于中国,用高价买入中国需要的原材料:铁矿石,原油等,在用高高价转给中国。同时在海外金融市场,花巨资做空中国人民币的走势。也就是说买空。同时用大量热钱加热中国经济,指望中国政府采用硬的着陆方式,这样可以卖空套现。在国际上做空的钱是国内炒作的钱的N倍,一旦通货失控,人民币贬值,中国可以看看现在的越南的下场。国际炒家的特点是,炒别国的钱,中国炒家的特点是炒自家的钱,只要自己饱了,国家经济困难没他的事,钻了政策空子就OK了,这说明即使是赚钱还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教育的发展非常紧迫。
第一个问题,不严重!最起码比资本主义国家要轻的多,这是制度问题!第二个,当然很好拉`第三个,那是肯定的,我们已经超过德国成世界第三经济体了,最多三年就能超日本,这还是国外的评价哦``按照每年8的成长率,我们其实每年都是10-11的成长率,在2020年就能超美国,美国的经济在倒退,我们是飞速`然而GDP(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很高`但GOP(人均收入总值)还是很落后的,我们有13亿人口,只有深圳和上海,人均收入超了一万! 
老实说,受全球衰退的影响很大,毕竟多年来我国依靠出口型经济的带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成长!!但不管怎么说我国的最大劣势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庞大的人口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强大的内需一旦激发出来一部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出口所带来的创伤!!今年内需经济被调动得很好,这不仅在现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对我国的增长有帮助,并且对今后的增长确定了强有力的后盾!!!内需的被拉动,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今年我国的经济,整体是良好的,这是在全球大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整体良好

今年的经济怎么样

8. 今天的经济会影响到明年吗??

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 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