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缺口模型的代表性

2024-05-15

1. 两缺口模型的代表性

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外援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了“两缺口模型”,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思想就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有效供给与资源计划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两个缺口的有效手段。两个缺口模式强调,调整的必要性正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生在事后一样,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的均衡也是事后的均衡。在事前,决定两缺口的四要素都是独立变动的,储蓄缺口不一定等于外汇缺口要使两缺口平衡,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当消极的调整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则减少国内投资或增加国内储蓄;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当积极的调整利用外资,使两个缺口在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下达到均衡时,利用外资不仅能缩减两缺口,还能提高经济增长率。积极调整的三阶段,就是实证研究发行利用外资调整两缺口会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弥补吸收能力的不足;第二阶段,弥补储蓄缺口;第三阶段,弥补外汇缺口。该模型强调了利用外资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国外资源离不开计划和政府的调节和干预,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两缺口模型的代表性

2. 两缺口模型的介绍

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提出的,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和进口大于出口的一种经济模型。

3. 两缺口模型的用途和缺陷

两缺口模型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曾经被许多国家当做制定引进和利用外资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实践,以及它们在引进和利用外资中积累的经验表明,两缺口模型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1.两缺口模型的基础是总量分析,虽然可以说明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资源总量,但对国内所需追加资源的结构特征以及国外资源的结构特征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因此无法说明国内需要的特殊的资源量。此外,两缺口模型对引进外资的流向也未做更多的说明,如果引进的国外资源被用于消费,会使引进外部资源的意义被削弱。2.两缺口模型过分强调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容易使人们忽视其他发展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自然资源、经济结构与体制的改善等因素。为使经济持续、均衡地发展,必须使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3.两缺口模型从理论的角度论述引进和利用国外资源的积极作用较多,而对实践中利用外资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提及的较少。例如,它只看到引进外资、利用跨国公司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们可能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没有说明一个国家的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如果发生理解上的错误,很容易产生对外资的依赖性,并产生借债过多、债务负担过重、债务偿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两缺口模型的用途和缺陷

4. 双缺口模型的介绍

双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提出的,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和进口大于出口的一种经济模型。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就必须处理好投资与储蓄、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就会出现“储蓄缺口”;如果出口小于进口,就会出现“外汇缺口”。其解决办法是引进外资,以刺激出口,提高储蓄水平,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

5. 两缺口模型的他的“后代”

钱纳里与斯特劳特提出两缺口模型后,引起了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兴趣,有人对它提出了批评,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将该模型扩展为"三缺口"和"四缺口",即增加了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才能,以及政府税收等方面韵内容。"三缺口模型"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企业家的缺乏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约束,资本吸收因此丽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企业家的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后是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缺口,弥补这一缺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国内资源尚无弥补这些缺口的能力,因而必须利甩国外资源来填补,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对外部资源的需要和依靠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具体的做法是:在引进外资中实行"一揽子"的资源进口计划,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对国外的适宜技术、管理知识和人才等软件的配套引进,使进口的资源能得到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四缺口模型"除了涉及储蓄、外汇、技术及管理等三个缺口之外,还探讨了政府税收的计划目标与实际税收收入之间的缺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目标,要靠政府投资来促进完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政府支出的财政补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发展中国家比较贫穷的现实,常常使由财政开支决定的政府税收计划目标与实际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缺口。因此,政府要顺利实现经济发展计划,必须向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的利润征税,并在金融上积极参与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征税、人股经营、财政参与等形式,为政府筹集公共金融资源,填补税收缺口,支持政府在发展规划方面的投入。

两缺口模型的他的“后代”

6. 两缺口模型的基本公式

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被称为储蓄缺口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被称为外汇缺口总供给=C+S+T+M;总需求=C+I+G+X;若T=G,则有I-S=M-X,I-S为储蓄缺口,M-X为外汇缺口。对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

7. 两缺口模型的事节的意义

两缺口模型中,总供给=C+S+T+M;总需求=C+I+G+X;若T=G,则有I-S=M-X,I-S为储蓄缺口,M-X为外汇缺口。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最后是会相等,但是我们要调解好他们直接的差值,如果差值过大,这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是不利的。

两缺口模型的事节的意义

8. 双缺口模型在我们国家不满足的原因

一、双缺口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在中国的失灵表现

1.双缺口模型的基本内容“双缺口”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Chereny,H, 和斯特劳特,Strout,A.M、提出的一个经济模型,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在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en。的“储蓄缺口”理论,1961,和麦金农、Mckinnon,, 巴拉萨,Balassa、的“外汇缺口”理论。1964、的基础上,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1966年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双缺口”模型。

该模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在开放体系下、国外部门对一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产生影响。均衡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应表示为,

Ys=C+S+T+M=C+I+G+X=Yd 。其中C,消费。 S,储蓄、 T、政府税收、 M,进口, I ,投资、

B。政府支出。 X、 出口。假设政府部门始终维持收支平衡。 即T=G、则有。

C+S+M=C+I+X得、 S+M=I+X则有、 I-S=M-X等式左边。I-S、是投资大于储蓄的数额、称为储蓄缺口、等式右边是进口大于出口的数额,称为外汇缺口。该等式意味着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

。1、如果是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从理论上看,可以通过增加储蓄或减少投资以达到平衡。实际上、在短期内增加储蓄是非常不现实的。 因为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储蓄率相应较低。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减少投资谋求平衡,其代价就是资本形成规模缩小。经济增长减缓, 。2、如果是储蓄缺口小于外汇缺口、表面看可以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来达到平衡。但增加出口往往受到贸易条件或国际市场形势及国内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通过减少进口来达到均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大多数为投资品,减少进口势必会影响国内投资、资本形成率和经济增长率会因此而下降。

此时若有外来资源、发展中国家则可以进行积极的调整。之所以是积极的,是因为利用外资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如果是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则外资流入可以在不减少国内投资的情况下填平储蓄缺口,如果是储蓄缺口小于外汇缺口、则外资流入可以在不减少进口的情况下填平外汇缺口。

2.双缺口模型在中国的失灵表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面临着一种典型的“双缺口”状态。因此、 “双缺口”模式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中国当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了该模式的政策主张。然而。在进入90年代以后, 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供给方面。资金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缓解。相反中国的货币银行系统出现大量存差。

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外来资本仍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双缺口”模型指出,国内资金不足和外汇缺乏是吸引外国资金的主要原因。按照这一规律、在目前中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都不再存在的情况下、外资流入的数量应减少、至少不应占据重要位置。但上述情况表明。现实的情况却与此相反。迄今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数量已经连续10年占据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仅次于美国。而在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这种现象已经完全不能用“双缺口”模型来解释,这也意味着“双缺口”模型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失灵现象。

1/3页
二、双缺口模型失灵的原因分析

1.对外贸易的重商主义倾向重商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研究,又是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最早的理论阐述。重商主义者把货币作为国家财富的代表、未能全面分析国际贸易及资本流动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其理论存在重大缺陷。

但是,时至今日,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及政策主张仍然影响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中国对外贸易片面强调贸易顺差、运用各种手段积累外汇,其二是指巨额外汇过分追求安全性而忽视收益性。未能充分发挥顶替外资的作用。使中国在积累高额储备的同时。仍然吸收大量外国投资。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观点存在许多缺陷、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在实践中反映了这种缺陷。首先在理论上说。一国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因为一国的顺差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长期的贸易赤字会削弱逆差国的进口能力、最终减少顺差国的贸易盈余。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一国的贸易收支受许多因素影响,但中国的大量贸易顺差来自美国的贸易逆差却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中国国内非熟练劳动力丰富而生产技术较低的国情也使中国在积累大量外汇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一半,而在出口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又占一半。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却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生产,而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如试制研发,零部件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部分则往往被外商控制。落后的出口商品结构造成的另一后果则是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大量中国的出口产品如棉花。蔬菜。打火机。鞋等陷入了出口创汇——价格下跌——增加出口——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总之,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的重商主义行为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

它使中国的经济资源配置扭曲、与贸易伙伴的磨擦加剧,并最终削弱了中国企业提高潜在竞争力的积极性。

2.引资行为错位在国内储蓄过剩的情况下。外资仍大量拥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国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各个引资主体和利益目标错位导致引资行为的错位。在我国利用外资过程中。作为宏观主体的国家的引资利益目标与作为微观引资主体的地方政府和作为直接引资主体的企业的引资利益目标发生错位、使国内资源出现结构性过剩。对于作为引资主体的地方政府而言,吸引外资不仅要为宏观经济利益服务,还要为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服务。也许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地方政府引资行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改革开放已成基本国策的情况下,引进外资的数量目前几乎已成为各地方对外开放程度的一种标志,也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一种指标。这种潜在的利益诱导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表现对外来投资的浓厚偏好。

这种地方政府偏好深深影响到外资和内资在中国国内资源利用上的博奕行为。各地方政府无不积极介入外资流入的各个环节。其行政意识浓于经济意识、追求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浓于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来增加地方官员的政治资本,许多地方政府抛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竞相制定优惠政策、只要是外资、便不计成本和后果地加以引进。使吸引外资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了各地方之间的行政竞争。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这是地方政府一种典型的寻租行为,更是制度不完善的一种表现。制度的缺陷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败德行为。使社会付出巨大代价。而外商也乐意看到这样一种局面。以使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

2/3页
三、对策及建议

“双缺口”模型无法解答中国利用外资的现实、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因此要纠正其所出现的偏差、也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就目前中国外资流入。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三丰裕的状态而言。本文认为。应该内外结合。外堵内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内资方面所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其实,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其论文中、除了论述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还提及了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个缺口。即吸收能力缺口。它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将外来资本转化为自身生产能力的不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他们未能对此做比较深入的分析。但本文认为、恰恰是这第三个缺口。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各种经验数据表明。东道国国内资本形成能力与对外资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东道国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越高,资本形成能力越强、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要求越高。相反。如果东道国国内的转换渠道存在梗阻。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要求也会随着降低。外资也就更容易进入东道国国内市场。因此。本文认为,要纠正中国利用外资实践与“双缺口”模型之间出现的偏差,就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国内资本形成能力,一方面提高对外资的吸收转化能力、同时。采取措施努力纠正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和招商引资中的行政化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稳固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倾向。

参考文献,

[1]丹尼斯, 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弗雷德J.菲尔德, 《国际经济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 《国际经济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米德、 《国际经济改革理论。 第一卷, 国际收支》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陈岱孙厉以宁、 《国际金融学说史》 [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6]李扬、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 [J] 、 《经济研究》 1995年第6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