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rbnb在中国的表现令人失望

2024-05-13

1.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的表现令人失望

按照当时的说法,作为Airbnb的战略合作伙伴,红杉资本中国与宽带资本的一项首要任务是组建Airbnb的中国团队,并且遴选CEO,但是事到如今,没有人知道Airbnb的中国区负责人是谁,至少没有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过,只知道他们在中国的团队只有20多人。


20多人的规模实际上可以说明,他们依然坚持纯平台运作,不愿意投入线下资源,不愿意走“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道路”,但是过去有无数经验可以证明,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市场,而不是另一个香港或者是新加坡,照搬国外的模式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的表现令人失望

2. Airbnb 短租模式,美国可以做的为什么中国不可以

求采纳
Airbnb带着它分享型体验式的理念来到中国,中国零散而下端的短租市场最应该汲取的,就是这种吸引年轻人,朝气蓬勃,听起来酷酷的想法和理念,
楼主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就是,Airbnb进入中国,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学点啥

Airbnb已经进入中国,主要面对的中高端市场,住客以外国人为主
最近一阵Airbnb的话题突然火了起来。Airbnb其实已经两三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了,在几十个城市布局,横跨了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什么叫进入中国了呢,直观的说一点,就是它们有了自己的中文网站版本,比如如果你在国内上试图登陆它的官方网站,会被像linkedn直接导入中文版领英模式那样导入中国官方网站。举个栗子,如果你搜索上海的房源,会发现网上po出的住宅看上去都环境优雅布置温馨,整个网站基调就和它的发源地加州一样充满了阳光。高清的图片放在上面,就让人很有想住进去的感觉。
尽管Airbnb这一“让空置房生财还解决社会问题为旅行目的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的想法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在资源配置方面就像废物利用一样,可是事实上,我国对于Airbnb的认知度并没有到达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大部分对这个名词还只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有些好奇,了解过一些,真正的用户少的可怜。问问身边的人有哪在国内只住过Airbnb的房子,你大概只能看到一片茫然和否定。
其实这个局面可正常!查了报道啊等会发现,目前上海的Airbnb主要面对的是初来乍到,或者对中国文化有浓烈兴趣,对中国社区有着很强好奇心,支付能力也有一定保障的老外!以年轻、好奇心、分享、体验心理浓重为代号的他们,撑起了国内Airbnb市场的一片天。
原因很简单,Airbnb来自他们的家乡。他们自然会通过自己熟悉的渠道来预定住宿的场所。因而可以说,Airbnb虽然已经进入中国,但基本上是一个以老外中高端市场为目标打造的新型住宿模式蓝本。打着的是短租的旗号,却没有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短租市场在同一片土地竞争。

Airbnb是创新式的西方舶来概念,用户预订酒店习惯仍是垂直搜索式而不是登陆官网
(渠道问题)在Airbnb预定网站上,你会发现整个界面赏心悦目,过往住客评分和点评、高清图片展示、房东信息一目了然,脑海里跳出来的是“创新”、“新颖”、“愿意尝试”等念头,对这个很洋化的网站建立起一点点的好感和好奇心。好感归好感,你究竟会不会下手订呢,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1)首先你会发现,如果你是商务长期旅行需要住宿,Airbnb租金一线城市的价格并不便宜,你恐怕浏览欣赏了一番之后还是乖乖回去订你的酒店去了,
2)如果你是去度假旅行,你恐怕主要预定途径还是通过百度等、携程去哪儿等具有搜索性质的工具在目的地搜索、比价、比较。
这个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可能一方面揭示了Airbnb的雄心,一方面也暂时暴露出了它在快速抢夺用户入口方面的失误。由于并没有挂靠在任何垂直搜索网站之下,Airbnb只有真正熟知Airbnb概念的人才会主动登陆进入。没有搜索引擎的引流就像是营销少了一条腿一样,入口端人数少,意味着潜在用户数也少,那么转化为真正用户的人数也自然少,口碑传播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局限在小范围中。

Airbnb打着的是短租的旗号,却没有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短租市场在同一片土地竞争。
(定位问题)说到真正的短租,要想了解可难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行业巨头!肿么样这个问题很严重吧,如果没有领先者,也就意味着谁都没真正把握好这个市场,或者是对消费者了解不透,没有能拉动到足够的需求;要么是商业模式搞不定,B2B,C2B纠结来纠结去挑不出一个合适的,是只做中介还是中介管家都做?盈利问题解决不了,可持续经营自然也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还有要么就是房源那一端始终有各种法律、信任机制的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我们发现了吧,Airbnb美好的想法只是短租市场的冰山一角,要想真正在中国畅行,中产阶级,也就是中等收入的经济型大众,才是最需要下功夫的一群人。

Airbnb在国外是基于社交网站的互相信任建立起来的,在天朝这一模式并不通行
(作用机制)查一下会发现,Airbnb的交易成功需要强大信任在预定环节对用户做出支持。这个信任是双向的,包括房主对租客的信任度判断,以及租客对房主房源的信任度。而所有的这些信任,都是基于社交平台而产生的。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等,国外社交网站信息真实性的天然高可信度成为了Airbnb能够成功的基石所在,而我国社交平台信息的超低可信度也就意味着这一模式在天朝必须不能成功。。。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的并不是用户们去改变习惯,摇身一变突然变为网络良民良善经营自己的虚拟空间,所谓本性难移。我们需要的是,空置房得到利用,新的市场需求产生,与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齐名的创新型住宿方式能够在市场上活跃起来。这是我们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变通,而社交平台,只是国外根据当地社会特性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他们的经营模式,我们可以扔掉这个模式,P2P的信任如果难以保证,可以加入平台,由平台与消费者对接,把我们国人相信的机构、平台加进去,统一标准,批量服务,舍去一点点原有模式中的人情味,加入稍许体制的味道,只是为了让它更适合我们的口味。这也是国内几家比较优秀的,比如途家、蚂蚁短租正在不断尝试的经营模式。所谓短租B2C,就是由短租商统一收购目的地的一片闲置房源,比如发展比较成熟的海南三亚市场,加入管家式服务,由平台与租客消费者对接,由企业出面,由品牌出面,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争取到第一次的愿意尝试。

P2P的住宿提供模式国内由于法律问题不成,只能改为B2C,由平台统一收购房源
B2C的模式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的信任度难以达到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短租原本就说不清道不明踩灰线的法律位置。短期租赁并不合法,会导致整个租房市场更为凌乱难以监管。商家收购之后,原有房东保留产权,商家提供的只是全程的管家服务。B2C一方面可以缓冲掉一些法律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宏观上统一标准(比如卫生、安全标准),微观上个性十足(比如管家服务、房屋设计布置等)的消费者需求。

如果说国内Airbnb打着短租的旗号运营着高端市场,那么国内短租打着短租的旗号运营着廉租市场
国内的短租尽管已经有了三、四年的发展历史,但仍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1)抢夺入口端仍是急需解决的关键。究竟是自立营寨建官网,还是挂靠在垂直搜索下面抢流量真的是一个问题。各有数量相当的优劣,途家至今仍坚持大部分自营的原因也一定自由深意我等屁民无法揣测,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怎么都觉得这些网站的知名度令人咋舌,就它这知名度,急需一个强大的引流来救市,要么撒钱做营销><
2)加入创新的理念会更受欢迎。途家、爱日租本土起家,本土化自然是无人可敌。如果说国内Airbnb打着短租的旗号运营着高端市场,那么国内短租打着短租的旗号运营着廉租市场。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途家号称要在几年内替代经济型酒店的豪言壮语真要变成笑话了。目前看来,短租的消费者根本没有怎么和经济型酒店更别提星级酒店的消费者产生重合关系。从破坏性创新的角度来看,低端侵蚀是满足了,那你倒是再接再厉往高端渗透去呀!怎么就反而愈加往下往更散更乱的地方去了呢唉。
3)怎样真正和经济型/星级酒店产生竞争关系,成为它们真正的威胁。Airbnb带着它分享型体验式的理念来到中国,中国零散而下端的短租市场最应该汲取的,就是这种吸引年轻人,朝气蓬勃,听起来酷酷的想法和理念,学会包装自己,抓住消费者的心,把我们变成一只只好奇的过客,不论你自身的模式还在发展中也好,还在初步阶段也好,还不成熟也好,你的本质是创新产品,你的理念要够新够洋气够酷炫,才能挖掘新的市场,因为消费者转换都是要转换成本的吖。

如果想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的短租市场格局,可以勉强瞄一狗眼艾瑞咨询出的几份东西,请扫一下它们pdf中定性部分的一些提炼的词语(对于定量部分的数据实在令人不放心啧啧,这个能在报告里把一个芸芸众生都没听说过的美柚app写的市场份额远超大姨妈app的家伙节操令人不敢放心)

想法比较乱,欢迎随便读读,也欢迎一起讨论

3. Uber在中国火了,为什么Airbnb不行

中国版的“Uber”都已经价值百亿了,为什么分享经济的另一代表Airbnb在中国却一直不温不火呢?

Airbnb中文名空中食宿,是一个连接了旅行者和潜在的“房东”的短租平台,预计估值已达到200亿美元。对于旅游爱好者的需求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更好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节省一定经费;对于有闲置房屋可以出租的”房东”的供应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额外的收入并能结交新的朋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一件对于双方双赢的买卖,可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呢?一个产品的成败还是得从其用户群体来看,下面我们分别从房东和旅游爱好者两类用户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吧。

供应端

对于房东来说,笔者总共总结了房源稀少、信任缺失和文化观念三类问题。

房源稀少

18至35岁是中国互联网的主要人群,该类人群中一般拥有的为2室1厅1卫的商品房,刚好适合一个小家庭居住。而国外很多房屋格局都是独栋house,可以单独分出房间给租客居住。而中国能买独栋别墅的群体一般不差钱,不需要通过该平台去赚取额外的收益。而Airbnb的平台模式还要求服务房客,那对于这群拥有别墅的大老板们来说就更不可能了,他们只需坐等房价上涨红利赚大钱即可,所以在中国能供应的房源相比欧美国家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资源。

信任缺失

中国房东和房客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关系。房东不愿意拿出房间分享给陌生旅游的人。而欧美国家从宏观来说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完善,Airbnb还通过社交账号如facebook来展现其他社交关系,优先提供彼此有某种社交联系的用户,减少相互的不信任感和距离感。但即便如此在Airbnb在美国建立的初期也要面对安全问题,公众担心不法分子借机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

小猪短租寄生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的路径,也许就是为了解决在中国并没有类似facebook这样实名认证的社交平台的尴尬吧?但总的来说由于中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人口流动性又大,当这些因素都聚到一起促成了极低的违约成本,迫使房东只能用更谨慎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文化因素

Airbnb之所以能成功原因还包括在美国、日本、台湾的民宿文化本身就很普及,欧美线下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房东的质素也相对比较好,教育潜在房东的成本相当低。而在中国唯一满足旅行度假市场的线下短租可能只有农家乐了。

此外,中国人信仰相对保守的儒家文化,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相对于崇尚独立崇尚英雄主义的美国人而言,中国人更多以家为中心,在绝大多数的父辈们看来事业乃至个人理想的成功与家庭的和谐美满是同等重要,家代表着一种自我的归属感。而我们这一代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下耳濡目染的长大。虽说社会在进步,但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愿意在自己的房屋空闲时出租给一个陌生人来居住呢?

需求端

看完供应端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需求端的窘境,对于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来说总共有价格问题和习惯问题两大硬伤。

价格问题

对于国外游客来说Airbnb意味着物美价廉,以纽约为例,晚上如果住纽约曼哈顿区附近,普通酒店房价至少也要100-150美元/晚,便宜酒店一般都在郊区甚至在相邻的新泽西洲,而选择Airbnb进行短期合租可以用比市区酒店便宜一半的价格,住在城中心附近,对于游客来说既可以省钱,又可以晚上出门逛一逛市中心,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中国大城市市中心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遍地都是,价格普遍在200-300元,用去哪儿、携程等app预订,100元也能住上一晚,Airbnb在中国对于游客来说并没有什么价格方面的优势。

习惯问题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上报导过一个关于旅游爱好者的市场调查,问题是“如果你要去一个城市旅游或者出差半个月或者1个月,住宿问题怎么解决?”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的回答是直接找酒店,还有一部分是住朋友亲戚家。调查表明中国大部分游客几乎没有入住短租的概念,而且在中国过低的价格反而会引起游客的反感,低价也需要意味着脏乱差与不安全。

从以上“房东”和游客供需两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irbnb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但长远来看,Airbnb的房屋共享经济的模式在中国也并非死路一条,只是不能像Uber一样直接生搬硬套忽略中美文化、经济、政治差异而已。

Uber在中国火了,为什么Airbnb不行

4.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发展就这么难?

01
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可以出现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并蓬勃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
初期百度的商业模式和谷歌类似,都是以网站搜索和竞价排名起家。
QQ通讯软件完全就是ICQ在中国的应用版,让网络上的用户即时可以通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
淘宝就是中国版的Ebay,是全球民众上网买卖物品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
支付宝也是模仿PayPal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如今已经俨然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帝国。
微博的商业模式完全模仿了Twitter,用户可以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张照片随时分享你身边的发生的事情。
滴滴出行,就是Uber在中国的翻版,共享经济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有道云笔记其实就是模仿evernote,中文名印象笔记,用户数更多,服务体验更加优秀。
还有知乎啊,模仿Quora类的问答类知识共享社区,现在已经是互联网信息、事件或观点重要内容源,成功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02
你们看,这个世界上很多聪明人的想法是很相似的,不过这些相同的想法在不同的环境中,却不会有一样的结果。
Linkedin模仿者甚众,大街网、优士网、若邻网等都在模仿,但都没有明显的起色。
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LBS)的手机服务网站,而它在中国的模仿者街旁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分享线下生活的社交应用,目前已经关闭。
最近Airbnb中文名确定为爱彼迎,拍了广告片,到处推广,似乎也没冒出多大水花儿。中国市场的共享经济热潮一波接一波,但都还没有熬出头儿,在险象丛生的中国市场似乎一切新兴模式都离不开烧钱二字。
小红车、小黄车、小蓝车都快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占领了,大马路上,只要是骑自行车的,90%是共享单车。钱烧到什么时候为止,只有等资本冷静的那一天。
所以,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在中国复制成功,其实还要考虑很多问题的。
03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发展就这么难么?
基于中国人信用体系的缺失,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确实遇到很多瓶颈。Airbnb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出现负面新闻,有人房屋遭到破坏,有的家里装饰和物品被损坏等,而市场占有率也一直不尴不尬,还不错国内的短租房平台房源多。
国内的短租房平台,多是平台和中介,对房屋进行二次装修,仍然是拎包入住的酒店风格,和Airbnb的个人房屋共享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另外,中国人的旅行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市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国绝大部分人的旅行是组团或跟团,少数个人游或家庭游,还有一些的是自驾游。
Airbnb的房源很难满足一个较大旅游团体的住宿需求,势必要求客户分散住宿,而分散住宿对旅游团的导游和旅行社都会造成更多的风险,和更大的成本。
再加上中国廉价的连锁酒店如此发达和普及,Airbnb的市场就进一步被蚕食。
这一系列的原因,让爱彼迎,有可能成为“碍彼赢”。
随着中国公众教育的品质提升,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商业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创新和磨合,相信共享经济能够在中国有更大的成绩。

5.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推行受阻

中国版的“Uber”都已经价值百亿了,为什么分享经济的另一代表Airbnb在中国却一直不温不火呢?


Airbnb中文名空中食宿,是一个连接了旅行者和潜在的“房东”的短租平台,预计估值已达到200亿美元。对于旅游爱好者的需求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更好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节省一定经费;对于有闲置房屋可以出租的”房东”的供应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额外的收入并能结交新的朋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一件对于双方双赢的买卖,可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呢?一个产品的成败还是得从其用户群体来看,下面我们分别从房东和旅游爱好者两类用户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吧。

供应端

对于房东来说,笔者总共总结了房源稀少、信任缺失和文化观念三类问题。

房源稀少

18至35岁是中国互联网的主要人群,该类人群中一般拥有的为2室1厅1卫的商品房,刚好适合一个小家庭居住。而国外很多房屋格局都是独栋house,可以单独分出房间给租客居住。而中国能买独栋别墅的群体一般不差钱,不需要通过该平台去赚取额外的收益。而Airbnb的平台模式还要求服务房客,那对于这群拥有别墅的大老板们来说就更不可能了,他们只需坐等房价上涨红利赚大钱即可,所以在中国能供应的房源相比欧美国家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资源。

信任缺失

中国房东和房客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关系。房东不愿意拿出房间分享给陌生旅游的人。而欧美国家从宏观来说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完善,Airbnb还通过社交账号如facebook来展现其他社交关系,优先提供彼此有某种社交联系的用户,减少相互的不信任感和距离感。但即便如此在Airbnb在美国建立的初期也要面对安全问题,公众担心不法分子借机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

小猪短租寄生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的路径,也许就是为了解决在中国并没有类似facebook这样实名认证的社交平台的尴尬吧?但总的来说由于中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人口流动性又大,当这些因素都聚到一起促成了极低的违约成本,迫使房东只能用更谨慎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文化因素

Airbnb之所以能成功原因还包括在美国、日本、台湾的民宿文化本身就很普及,欧美线下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房东的质素也相对比较好,教育潜在房东的成本相当低。而在中国唯一满足旅行度假市场的线下短租可能只有农家乐了。

此外,中国人信仰相对保守的儒家文化,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相对于崇尚独立崇尚英雄主义的美国人而言,中国人更多以家为中心,在绝大多数的父辈们看来事业乃至个人理想的成功与家庭的和谐美满是同等重要,家代表着一种自我的归属感。而我们这一代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下耳濡目染的长大。虽说社会在进步,但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愿意在自己的房屋空闲时出租给一个陌生人来居住呢?

需求端

看完供应端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需求端的窘境,对于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来说总共有价格问题和习惯问题两大硬伤。

价格问题

对于国外游客来说Airbnb意味着物美价廉,以纽约为例,晚上如果住纽约曼哈顿区附近,普通酒店房价至少也要100-150美元/晚,便宜酒店一般都在郊区甚至在相邻的新泽西洲,而选择Airbnb进行短期合租可以用比市区酒店便宜一半的价格,住在城中心附近,对于游客来说既可以省钱,又可以晚上出门逛一逛市中心,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中国大城市市中心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遍地都是,价格普遍在200-300元,用去哪儿、携程等app预订,100元也能住上一晚,Airbnb在中国对于游客来说并没有什么价格方面的优势。

习惯问题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上报导过一个关于旅游爱好者的市场调查,问题是“如果你要去一个城市旅游或者出差半个月或者1个月,住宿问题怎么解决?”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的回答是直接找酒店,还有一部分是住朋友亲戚家。调查表明中国大部分游客几乎没有入住短租的概念,而且在中国过低的价格反而会引起游客的反感,低价也需要意味着脏乱差与不安全。

从以上“房东”和游客供需两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irbnb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但长远来看,Airbnb的房屋共享经济的模式在中国也并非死路一条,只是不能像Uber一样直接生搬硬套忽略中美文化、经济、政治差异而已。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推行受阻

6. 使用Airbnb 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根据我的体验,总结如下: 
1) communicative : 容易沟通,不放鸽子
2) easy to get along: 容易相处,不把房间弄得很乱,或者很大声,把冰箱东西不经商量吃掉
3) polite: 有礼貌,有礼节
4) interesting: 是一个有意思/有故事的人
5) 语言畅通
P.S.小窍门:为了保证通过率,可以同时联系多个房东,做多收准备。提前一周或者至少24小时订房,最后一刻订房,会有很多不安和不确定性。
第三步,房东同意后,提高Airbnb住房体验的小贴士
1. 入住前,记录好联系方式和地址:
可以手机截屏,或者写下来。 虽然Airbnb的手机版本有记录,外出旅行很有可能手机无信号,或者手机没电,缺乏了最重要的信息会很麻烦。
有一次在香港住Airbnb, 手机没信号,打不开app, 最后还是路人借给了我热点才联系上房东,那天在香港九龙弥敦街Nathan Road走来走去的20分钟我还历历在目。
2. 住房期间,和房东沟通好,尊重房东的同时也保证自己的自由度。
除了用Airbnb的内置信息外,提前交换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号码。
告诉房东,当天大约什么时间段入住
和房东商量好如何交接钥匙,比如有的房东有密码锁盒子、或者有一个房东把钥匙留在车胎上。
注意:
因为入驻经常是一个问题,比如房东在家里等了客人一天,不敢出门,对房东就是不好的体验
而房客如果必须在N点前赶到,可能也在旅途中无法放松
3. 主动介绍自己。
很多旅客每天早出晚归,赶着去各种景点,忽视了和房东的沟通;可能我们研究了一整天攻略,却还比不上和房东闲聊20分钟。他们能让你更快更好地了解一个城市的精华。 主动提醒自己:和房东多花点时间沟通,你的整体体验会好很多。

比如,我在瑞士苏黎世的房东Nicholas 和我推荐了他自己最喜欢的素餐馆和咖啡店,我去那里品尝了他推荐的亚麻籽胡萝卜素蛋糕 (flex seed carrot vegan cake),很不错,而且印象深刻。

7. Airbnb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连 Airbnb 的创始人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点子,他们只把它当成一种交房租的方式,同时在寻找真正可行的创业点子。
    首次尝试获得成功(交付了下月房租)后,他们试着把这个做法推广到类似 SXSW 这样的大型集会,在这个过程中,Airbnb 做出了两个重要改变:
    人们应该可以用信用卡通过 Airbnb 预订住所, 免去当面结算的尴尬与麻烦;
    不管有没有会议,人们都需要旅行,到世界各地去,Airbnb 没必要只限于会议;
    于是,全新的 Airbnb 上线了,有在线支付功能,支持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住宿。
    可是,问题来了:没有人知道这个网站。
    2007年,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两位设计师——Brian Chesky与Joe Gebbia正在为他们付不起房租而困扰。为了赚点外块,他们计划将阁楼出租出去。传统的做法是在Craigslist网站发帖子。“但我们不想这么干,因为在Craigslist发千篇一律的帖子会显得冷冰冰的,于是我们打算自己动手建一个网站。”
    当时城里正好举办一个设计展,周边的旅馆都被订满了。他们便很快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网站,招徕开“家庭旅店”的生意。网站上包含地板上摆放的三张空气床垫的照片,以及供应家庭自制早餐服务的承诺。很快他们获得了3个租客,每位支付了80美金。一周后,他们开始陆续收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电子邮件,询问何时能在世界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享受这样的服务,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日本。
    他们于是将这一做法复制到其他大型集会,如SXSW,并允许人们通过信用卡在线支付。在2008年民主党全国集会期间,奥巴马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发表十万人演说。当时全市只有三万余个旅馆房间,于是Airbnb适时地选择再度在公众面前高调曝光,一度获得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尽管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又逐渐归于沉寂。

    七年之后,当年的Aired & Breakfast已经成为了享誉全球的Airbnb。其夜间租住的房间预定量甚至一举超过了酒店巨头希尔顿。截止2014年春,Airbnb拥有全球超过1000万用户、55万间房间,以及100亿美金的估值。
    早期的资金募集
    2008年项目创立之初,几位创始人需要想办法获取启动资金。起初他们试图靠自己做边缘业务来养团队,就买来大量的盒装麦片,并重新设计了两种总统选举主题的包装盒——奥巴马款和麦凯恩款。他们在秋季展会上以每盒40美元的价格销售这两款麦片,最终卖出500多盒,为他们的项目筹集了约3万美金。
    但这些钱对于他们而言仍然不够。选举的结果最终尘埃落定后,他们还不得不设法处理掉所有麦凯恩款包装盒的剩余尾货。这让几位创始人焦头烂额,一度陷入低谷。这次不算成功的试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小公司早期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努力尝试任何可能性。
    次年春天,他们终于得以与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共进晚餐。尽管Graham坦承“我觉得这个点子简直太疯狂了……怎么会有人想到做这么一件事?”但Airbed & Breakfast还是得以加入了由Graham一手创建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2009年冬季班,且获得了2万美元的投资。拿到钱后,项目正式改名为Airbnb,很快又获得了另一笔6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
    尽管融资成功,市场上依然有投资人看不懂他们的商业模式,或是对两位创始人同属设计师背景不为看好。
    从现有平台挖掘新用户
    当时该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Craigslist拥有Airbnb羡艳的海量用户基数。尽管Airbnb一直试图靠塑造差异化的产品形态来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隔起来,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对于订客房这样的供需平台服务而言,用户数的多少是人们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供方会选择潜在消费者最多的平台发布信息,而消费者也会挑货品足够充足的市场来比价下单。
    意识到这点后,Airbnb将Craigslist的用户群视作了一块肥肉,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他们推出了一项功能:允许用户在Airbnb发布信息的同时,方便地将信息内容拷贝一份发布到Craigslist上——尽管Craigslist并没有提供这样的现成接口。
    据工程师Rishi Shah介绍,当时针对Craigslist的这一hack技巧其实并不怎么费事。由于当时Craigslist通过网址中的一串明文的参数结构来保存列表内容(而不是使用cookie),所以Airbnb写了个机器人去访问并解析网址,在其中加入特定的信息,再将修改后的网址转交给用户用于发布。

    用户在Airbnb发布信息,随后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告知用户:将该信息同时发布到Craigslist可以帮助每月增加高达约500美元的收入,您只需要点击这个链接,我们就可以为您完成。
    于是用户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点击链接,毕竟这没什么不好的,反倒是省了很多事。
    接下来,Airbnb的机器人会自动执行一些动作,除了原封不动地拷贝内容之外,还需要做一些深加工,比如选择投递到Craigslist的哪个分类目录下,以及选择一个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项苦差事对工程师而言着实需要花费一番体力,因为要对被抓取对象给出的每一个目录选项,或是州县市及其对应的邮编做一一对应。此外机器人还需要对匿名邮件地址做屏蔽、绕过禁止HTML代码限制等。
    工程师Chen回忆说:“这些工作很细碎,我甚至觉得一些非常聪明的技术达人也需要花不少时间来把它做到尽善尽美。传统的市场推广负责人应该根本想不到这个技巧,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技术细节需要攻克。估计也只有被要求从Craigslist上获取用户的工程师才能想到了吧。”
    这次成功的技术营销为Airbnb带来了几大回报:首先,更多来自Craigslist的回流撑起了Airbnb的人气,更多人加入注册,发布更多租出的信息;其次,原本习惯去Craigslist发布信息的用户,开始变成Airbnb的用户,因为现在只要在一处发布就能同时出现在两处;最后,原本的Airbnb用户的黏性更强了,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借花献佛”利用第三方邮件系统
Airbnb从Craigslist“挖墙脚”的另一个不太厚道的做法是,使用他们的Email通知系统给自己打广告。
Airbnb会检测发布到Craigslist的新招租信息,然后模拟成客户给屋主“留言”,推荐Airbnb的服务。通过Craigslist自动的Email通知系统,屋主也会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信中告知说:我非常喜欢你发布的这则招租信息中的房间,你把它也发布在Airbnb上吧,这里可是每月有超过300万次的页面浏览量呢。

虽然这一做法相比之前的技巧逊色很多,也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垃圾邮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早期帮助Airbnb成长的更快,且几乎是零成本。
好卖相带来好收益
此前提到,Airbnb在雏形阶段曾成功吸引到3位前来旧金山参会的旅客,并在此后开始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住宿需求,提出他们想去的城市并建议Airbnb设点。可以说,Airbnb得以迅速发展成如此体量,是因为人们的确有这样强烈普遍的刚需,而Airbnb的服务满足了他们。
随着公司的发展,到2009年,Airbnb开始筹措乔迁新居。在寻找一手房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那年夏天的成交情况其实并不十分可观。于是Gebbia和Chesky着手调研此事,他们四处飞行,总共在24家不同的家庭旅店订房体验,试图找出问题根源。
最后水落石出:许多在Airbnb上招租的人,并不懂得如何在发布内容时尽可能地展现出房间最好的一面。他们拙劣的拍摄技术和糟糕的文案组织,掩盖了房屋本身的优势,让远在世界另一头的人们隔着屏幕难以做出判断。“好吧,这事一点也不奇怪,没有人会为了不知道会买到的什么玩意儿而付钱。”Chesky说,“一般网站的做法是给用户群发邮件,教会他们如何去拍照,并给他们评估打分。”
但Airbnb采用了一种看似低效,实则奏效的方式。他们花5000美金租借了一部高档相机,挨家挨户免费为纽约的许多招租者的房屋拍摄照片。于是很快纽约的订房量上涨了两三倍,月底时Airbnb在当地的收入整整增加了一倍。这一做法很快被复制到了巴黎、伦敦、迈阿密等地。
2010年夏天,他们正式成立了专门的项目,为屋主提供拍摄服务。任何屋主都可以事先预约一位专业级的摄影师上门拍照。起初Airbnb签约了20位摄影师,这在当时又引发了一次流量井喷。

虽然启动这个项目对创业公司而言费用不菲,但创始人深谙其带来的长远利益:受益于专业摄影师拍照的房屋相较同类能获得两到三倍的订单量,并且Airbnb随后也能从屋主那里额外得到每月约1025美金的分成,这绝对值回票价。到2012年,已经有2000余位自由摄影师受雇于Airbnb,在六大洲拍摄了超过13000间房屋。
在亲赴现场拍摄的过程中,Airbnb也得以从线下接触到典型用户,这为日后产品的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础。
打通社交关系链
Airbnb这一新兴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人们往往可以便宜30%-80%的价格入住家庭旅店,而不必破费预订专业的酒店宾馆,并且还能与当地人交流结识,成为朋友。
但也有尖锐的媒体指出,如果这一模式成为主流,那么不法分子借机从事盗窃、抢劫、非法集会等犯罪活动也将得益于这一体系,这将会使世风日下,制造恐惧与堕落。如果的确存在这一隐忧,那么Airbnb也势必无法做大。
媒体的担忧不无道理,Airbnb若想继续成长,就必须面对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于是在2011年夏天,Airbnb开放了社交网络连接功能,允许用户接入他们的Facebook账号。
当启用社交网络连接功能后,人们可以看到与房主之间的共同好友是谁,或是哪些人曾经租住了这间房。人们也可以根据屋主的地理位置、性别等参数进行搜索,找出感兴趣的房源。为了保护隐私,这项功能既可以设定为只对所有已登记自己社交网络的用户开放,也可以完全关闭。
当这一产品特性上线后,Chesky很快宣布,Airbnb上已有16,516,967对好友关系,并且持续猛增。在通过社交网络解决了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后,人们得以轻松自在地事先考察屋主的背景资料,选择合适的入住对象。来自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大学、同一个街区的好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易也更为紧密。
星 VS 心
2012年夏天,Airbnb重新设计了“心愿列表(Wish Lists)”功能。四个月后,45%的用户使用过该功能,累积创建了超过10万个心愿列表。
在此之前,心愿列表功能其实早已上线数年。但团队希望通过优化来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看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完成了一系列优化之外,团队特别尝试着将代表收藏功能的“星”形图标修改为一颗“心”。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单凭这一个简单的小改动,就让用户的使用率提升了30%。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这一改动使心愿列表从简单的功能价值过渡到了情感价值。人们不仅可以用它来标记自己中意的房间,以便在出行的之前对比和预定,还可以在雨霾风障的糟糕日子里或是焦头烂额的繁重工作外,在这里通过观看精美的照片,寻求片刻的宁静安详。这简直成了一种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手段。
拥抱移动
为了迎接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浪潮,Airbnb于2013年十月开始着手筹备专门的移动团队。
早在那年7月,Airbnb就已经允许屋主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和上传照片。十月到来时,已经有约50%的用户在使用移动APP。这些人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是非移动用户的3倍多,这意味着订单的成交率高出8倍。此后在对APP的改版中,又陆续加入和优化了其他功能,包括动态图片、地图定位、探索目的地等。
用户推广计划
2013年年底,Airbnb计划重新启动他们的用户推广计划(referral program)。这一计划之前被认定为“未充分利用”且“实际成效不佳”。Airbnb的产品增长部门经理Gustaf觉得这样的东西实在不值得骄傲。

为了全面改造用户推广计划,他们先是调研了此前的数据,认真研究每一个推介与被推介的用户的使用行为及留存情况,尝试预测什么样的人会转化成真实的用户。同时他们与业界有过成功案例的公司进行交流,探讨好的执行包含了哪些要素。
通过A/B测试对比通过Email、Twitter、Facebook和外链带来的流量特征,他们对文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推介邀请看上去像是在“给朋友优惠”,而不是乱发小广告。他们发现在推介内容中加入发送者的照片能提升这种好友之间送礼的感受。
另外,他们也发现通过Gmail和Anroid手机API调用通讯录获得的联系人,往往有更高的转化率,或许因为这些人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通过A/B测试,他们还有一个关于推介文案的结论:给用户展示“利他”的文案,比“利己”的更容易带来转化。如图所示,告诉用户“邀请好友可以获得25美元”的效果就不如“给你的好友赠送25美元的旅行经费”更打动人。

经过3个月的封闭开发和3万行代码的沉淀,Airbnb全新的用户推荐系统于2014年1月份正式上线,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某些地区使订单量提升了高达25%。同时,这些被推介来的用户,相较普通用户而言,通常有更高的留存率,并且也更愿意继续推介其他人加入。
可控性高速发展
Airbnb的发展经历,引发投资人与国际媒体的侧目。《财富》杂志曾在2012年撰文评论,“不管按照哪种衡量标准,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发展速度都显得太快了些。短短4年间,这家公司已经新增了约500名员工,估值达到13亿美元,在全球各地都开设了办事处。不久前Airbnb又在旧金山开设了新的办事处,还需要再招募700名员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使用这一服务的盛况:每晚都有5万人住在通过Airbnb网站预订的房间里。”
偶然成为CEO的Chesky此前可能并未料想到,自己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设计,日后却凭借超凡的产品体验和新颖的增长策略引发了商业模式变革的新潮流。
“我们即将迎来互联网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似乎无可避免的是,人们将逐步从线上世界走进线下的真实世界。而我们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再现人们在Facebook上的活动。”
看来,Airbnb在连通线上与线下的业务上,还将继续越走越远。

Airbnb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8. Airbnb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连 Airbnb 的创始人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点子,他们只把它当成一种交房租的方式,同时在寻找真正可行的创业点子。
首次尝试获得成功(交付了下月房租)后,他们试着把这个做法推广到类似 SXSW 这样的大型集会,在这个过程中,Airbnb 做出了两个重要改变:
人们应该可以用信用卡通过 Airbnb 预订住所, 免去当面结算的尴尬与麻烦;
不管有没有会议,人们都需要旅行,到世界各地去,Airbnb 没必要只限于会议;
于是,全新的 Airbnb 上线了,有在线支付功能,支持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住宿。
可是,问题来了:没有人知道这个网站。
2007年,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两位设计师——Brian Chesky与Joe Gebbia正在为他们付不起房租而困扰。为了赚点外块,他们计划将阁楼出租出去。传统的做法是在Craigslist网站发帖子。“但我们不想这么干,因为在Craigslist发千篇一律的帖子会显得冷冰冰的,于是我们打算自己动手建一个网站。”
当时城里正好举办一个设计展,周边的旅馆都被订满了。他们便很快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网站,招徕开“家庭旅店”的生意。网站上包含地板上摆放的三张空气床垫的照片,以及供应家庭自制早餐服务的承诺。很快他们获得了3个租客,每位支付了80美金。一周后,他们开始陆续收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电子邮件,询问何时能在世界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享受这样的服务,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日本。
他们于是将这一做法复制到其他大型集会,如SXSW,并允许人们通过信用卡在线支付。在2008年民主党全国集会期间,奥巴马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发表十万人演说。当时全市只有三万余个旅馆房间,于是Airbnb适时地选择再度在公众面前高调曝光,一度获得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尽管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又逐渐归于沉寂。

七年之后,当年的Aired & Breakfast已经成为了享誉全球的Airbnb。其夜间租住的房间预定量甚至一举超过了酒店巨头希尔顿。截止2014年春,Airbnb拥有全球超过1000万用户、55万间房间,以及100亿美金的估值。
早期的资金募集
2008年项目创立之初,几位创始人需要想办法获取启动资金。起初他们试图靠自己做边缘业务来养团队,就买来大量的盒装麦片,并重新设计了两种总统选举主题的包装盒——奥巴马款和麦凯恩款。他们在秋季展会上以每盒40美元的价格销售这两款麦片,最终卖出500多盒,为他们的项目筹集了约3万美金。
但这些钱对于他们而言仍然不够。选举的结果最终尘埃落定后,他们还不得不设法处理掉所有麦凯恩款包装盒的剩余尾货。这让几位创始人焦头烂额,一度陷入低谷。这次不算成功的试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小公司早期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努力尝试任何可能性。
次年春天,他们终于得以与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共进晚餐。尽管Graham坦承“我觉得这个点子简直太疯狂了……怎么会有人想到做这么一件事?”但Airbed & Breakfast还是得以加入了由Graham一手创建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2009年冬季班,且获得了2万美元的投资。拿到钱后,项目正式改名为Airbnb,很快又获得了另一笔6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
尽管融资成功,市场上依然有投资人看不懂他们的商业模式,或是对两位创始人同属设计师背景不为看好。
从现有平台挖掘新用户
当时该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Craigslist拥有Airbnb羡艳的海量用户基数。尽管Airbnb一直试图靠塑造差异化的产品形态来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隔起来,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对于订客房这样的供需平台服务而言,用户数的多少是人们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供方会选择潜在消费者最多的平台发布信息,而消费者也会挑货品足够充足的市场来比价下单。
意识到这点后,Airbnb将Craigslist的用户群视作了一块肥肉,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他们推出了一项功能:允许用户在Airbnb发布信息的同时,方便地将信息内容拷贝一份发布到Craigslist上——尽管Craigslist并没有提供这样的现成接口。
据工程师Rishi Shah介绍,当时针对Craigslist的这一hack技巧其实并不怎么费事。由于当时Craigslist通过网址中的一串明文的参数结构来保存列表内容(而不是使用cookie),所以Airbnb写了个机器人去访问并解析网址,在其中加入特定的信息,再将修改后的网址转交给用户用于发布。

用户在Airbnb发布信息,随后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告知用户:将该信息同时发布到Craigslist可以帮助每月增加高达约500美元的收入,您只需要点击这个链接,我们就可以为您完成。
于是用户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点击链接,毕竟这没什么不好的,反倒是省了很多事。
接下来,Airbnb的机器人会自动执行一些动作,除了原封不动地拷贝内容之外,还需要做一些深加工,比如选择投递到Craigslist的哪个分类目录下,以及选择一个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项苦差事对工程师而言着实需要花费一番体力,因为要对被抓取对象给出的每一个目录选项,或是州县市及其对应的邮编做一一对应。此外机器人还需要对匿名邮件地址做屏蔽、绕过禁止HTML代码限制等。
工程师Chen回忆说:“这些工作很细碎,我甚至觉得一些非常聪明的技术达人也需要花不少时间来把它做到尽善尽美。传统的市场推广负责人应该根本想不到这个技巧,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技术细节需要攻克。估计也只有被要求从Craigslist上获取用户的工程师才能想到了吧。”
这次成功的技术营销为Airbnb带来了几大回报:首先,更多来自Craigslist的回流撑起了Airbnb的人气,更多人加入注册,发布更多租出的信息;其次,原本习惯去Craigslist发布信息的用户,开始变成Airbnb的用户,因为现在只要在一处发布就能同时出现在两处;最后,原本的Airbnb用户的黏性更强了,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借花献佛”利用第三方邮件系统
Airbnb从Craigslist“挖墙脚”的另一个不太厚道的做法是,使用他们的Email通知系统给自己打广告。
Airbnb会检测发布到Craigslist的新招租信息,然后模拟成客户给屋主“留言”,推荐Airbnb的服务。通过Craigslist自动的Email通知系统,屋主也会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信中告知说:我非常喜欢你发布的这则招租信息中的房间,你把它也发布在Airbnb上吧,这里可是每月有超过300万次的页面浏览量呢。

虽然这一做法相比之前的技巧逊色很多,也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垃圾邮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早期帮助Airbnb成长的更快,且几乎是零成本。
好卖相带来好收益
此前提到,Airbnb在雏形阶段曾成功吸引到3位前来旧金山参会的旅客,并在此后开始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住宿需求,提出他们想去的城市并建议Airbnb设点。可以说,Airbnb得以迅速发展成如此体量,是因为人们的确有这样强烈普遍的刚需,而Airbnb的服务满足了他们。
随着公司的发展,到2009年,Airbnb开始筹措乔迁新居。在寻找一手房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那年夏天的成交情况其实并不十分可观。于是Gebbia和Chesky着手调研此事,他们四处飞行,总共在24家不同的家庭旅店订房体验,试图找出问题根源。
最后水落石出:许多在Airbnb上招租的人,并不懂得如何在发布内容时尽可能地展现出房间最好的一面。他们拙劣的拍摄技术和糟糕的文案组织,掩盖了房屋本身的优势,让远在世界另一头的人们隔着屏幕难以做出判断。“好吧,这事一点也不奇怪,没有人会为了不知道会买到的什么玩意儿而付钱。”Chesky说,“一般网站的做法是给用户群发邮件,教会他们如何去拍照,并给他们评估打分。”
但Airbnb采用了一种看似低效,实则奏效的方式。他们花5000美金租借了一部高档相机,挨家挨户免费为纽约的许多招租者的房屋拍摄照片。于是很快纽约的订房量上涨了两三倍,月底时Airbnb在当地的收入整整增加了一倍。这一做法很快被复制到了巴黎、伦敦、迈阿密等地。
2010年夏天,他们正式成立了专门的项目,为屋主提供拍摄服务。任何屋主都可以事先预约一位专业级的摄影师上门拍照。起初Airbnb签约了20位摄影师,这在当时又引发了一次流量井喷。

虽然启动这个项目对创业公司而言费用不菲,但创始人深谙其带来的长远利益:受益于专业摄影师拍照的房屋相较同类能获得两到三倍的订单量,并且Airbnb随后也能从屋主那里额外得到每月约1025美金的分成,这绝对值回票价。到2012年,已经有2000余位自由摄影师受雇于Airbnb,在六大洲拍摄了超过13000间房屋。
在亲赴现场拍摄的过程中,Airbnb也得以从线下接触到典型用户,这为日后产品的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础。
打通社交关系链
Airbnb这一新兴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人们往往可以便宜30%-80%的价格入住家庭旅店,而不必破费预订专业的酒店宾馆,并且还能与当地人交流结识,成为朋友。
但也有尖锐的媒体指出,如果这一模式成为主流,那么不法分子借机从事盗窃、抢劫、非法集会等犯罪活动也将得益于这一体系,这将会使世风日下,制造恐惧与堕落。如果的确存在这一隐忧,那么Airbnb也势必无法做大。
媒体的担忧不无道理,Airbnb若想继续成长,就必须面对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于是在2011年夏天,Airbnb开放了社交网络连接功能,允许用户接入他们的Facebook账号。
当启用社交网络连接功能后,人们可以看到与房主之间的共同好友是谁,或是哪些人曾经租住了这间房。人们也可以根据屋主的地理位置、性别等参数进行搜索,找出感兴趣的房源。为了保护隐私,这项功能既可以设定为只对所有已登记自己社交网络的用户开放,也可以完全关闭。
当这一产品特性上线后,Chesky很快宣布,Airbnb上已有16,516,967对好友关系,并且持续猛增。在通过社交网络解决了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后,人们得以轻松自在地事先考察屋主的背景资料,选择合适的入住对象。来自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大学、同一个街区的好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易也更为紧密。
星 VS 心
2012年夏天,Airbnb重新设计了“心愿列表(Wish Lists)”功能。四个月后,45%的用户使用过该功能,累积创建了超过10万个心愿列表。
在此之前,心愿列表功能其实早已上线数年。但团队希望通过优化来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看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完成了一系列优化之外,团队特别尝试着将代表收藏功能的“星”形图标修改为一颗“心”。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单凭这一个简单的小改动,就让用户的使用率提升了30%。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这一改动使心愿列表从简单的功能价值过渡到了情感价值。人们不仅可以用它来标记自己中意的房间,以便在出行的之前对比和预定,还可以在雨霾风障的糟糕日子里或是焦头烂额的繁重工作外,在这里通过观看精美的照片,寻求片刻的宁静安详。这简直成了一种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手段。
拥抱移动
为了迎接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浪潮,Airbnb于2013年十月开始着手筹备专门的移动团队。
早在那年7月,Airbnb就已经允许屋主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和上传照片。十月到来时,已经有约50%的用户在使用移动APP。这些人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是非移动用户的3倍多,这意味着订单的成交率高出8倍。此后在对APP的改版中,又陆续加入和优化了其他功能,包括动态图片、地图定位、探索目的地等。
用户推广计划
2013年年底,Airbnb计划重新启动他们的用户推广计划(referral program)。这一计划之前被认定为“未充分利用”且“实际成效不佳”。Airbnb的产品增长部门经理Gustaf觉得这样的东西实在不值得骄傲。

为了全面改造用户推广计划,他们先是调研了此前的数据,认真研究每一个推介与被推介的用户的使用行为及留存情况,尝试预测什么样的人会转化成真实的用户。同时他们与业界有过成功案例的公司进行交流,探讨好的执行包含了哪些要素。
通过A/B测试对比通过Email、Twitter、Facebook和外链带来的流量特征,他们对文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推介邀请看上去像是在“给朋友优惠”,而不是乱发小广告。他们发现在推介内容中加入发送者的照片能提升这种好友之间送礼的感受。
另外,他们也发现通过Gmail和Anroid手机API调用通讯录获得的联系人,往往有更高的转化率,或许因为这些人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通过A/B测试,他们还有一个关于推介文案的结论:给用户展示“利他”的文案,比“利己”的更容易带来转化。如图所示,告诉用户“邀请好友可以获得25美元”的效果就不如“给你的好友赠送25美元的旅行经费”更打动人。

经过3个月的封闭开发和3万行代码的沉淀,Airbnb全新的用户推荐系统于2014年1月份正式上线,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某些地区使订单量提升了高达25%。同时,这些被推介来的用户,相较普通用户而言,通常有更高的留存率,并且也更愿意继续推介其他人加入。
可控性高速发展
Airbnb的发展经历,引发投资人与国际媒体的侧目。《财富》杂志曾在2012年撰文评论,“不管按照哪种衡量标准,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发展速度都显得太快了些。短短4年间,这家公司已经新增了约500名员工,估值达到13亿美元,在全球各地都开设了办事处。不久前Airbnb又在旧金山开设了新的办事处,还需要再招募700名员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使用这一服务的盛况:每晚都有5万人住在通过Airbnb网站预订的房间里。”
偶然成为CEO的Chesky此前可能并未料想到,自己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设计,日后却凭借超凡的产品体验和新颖的增长策略引发了商业模式变革的新潮流。
“我们即将迎来互联网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似乎无可避免的是,人们将逐步从线上世界走进线下的真实世界。而我们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再现人们在Facebook上的活动。”
看来,Airbnb在连通线上与线下的业务上,还将继续越走越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