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ABA 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2024-05-16

1. 自闭症儿童ABA 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孤独症干预训练之ABA训练法

自闭症儿童ABA 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2. 自闭症儿童ABA 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ABA 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自然环境中因素关系的科学。ABA 的先锋Baer Wolf 和Risley's 总结了关于ABA 的七个特点。
它们是:①应用;②行为;③分析;④技术;⑤概念系统化;⑥有效;⑦一般。2005 年,Howard 又增加了其他几项,包括:①负责;②公众;③可行;④鼓励;⑤乐观。这里介绍前7 项。
(1)应用
针对的行为是可以改变个体(和他人)生活质量,同时具有社会意义的。比如社交技能、语言、日常生活、自理、工作技能、消遣等。因此,不会教一个年幼的学生如何识别指针式时钟,也不会让学生背诵四书五经。根据需要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做一道简单的菜、拥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2)行为
被选择的行为首先要是须有改善的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和其他同学的正面交流。
行为分析师会测量具体交流的次数。最后行为分析师还会查看通过介入到底是“谁”的行为得以改变。学生个人的、家人的还是他人的,都须了解。
(3)分析
行为分析师会用严格的实验手段来判断行为的功能关系来对行为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很好的“测试涉及”来把可以控制到的变相都控制好。行为分析师会先下定一个假设, 之后再进行对环境变相的改变来认证,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再重复这种环境改变来核实。这三项证明行为功能。
(4)技术
ABA 提倡把所有提高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步骤都详细地阐述。这样以来不管任何人,在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来操作。同样,利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该得到的是同一种效果(好比食谱)。比如:
纠正由“关注”保持的问题行为的手法不仅对一个人管用,对其他的个体也应该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要把这个概念和“个人化教育”
混淆。
(5)概念系统化
无论用什么介入手法来对行为进行改变,出发点都是理论根据。
比如ABC 之间的关系,正负强化等。在自闭症康复领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康复方法。面对它们时须看它的理论基础。对那些创始人都说不清楚的康复方法或在理论混淆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自下结论了。
(6)有效
由ABA 为理论根据的康复手法一定是要有效的。不过无论理论基础有多坚固,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得到体现说明哪里不对了。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得值得探讨,那就是“有效”的定义是什么?认为“有效”代表生活质量、社会意义。在这里接受ABA 接入者周围的人可给予见证。
(7)一般
意思是行为在经过介入后会有持久的变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响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时,行为的变化会出现在多种环境中。

3. 自闭症儿童ABA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是一门研究行为和自然环境中因素关系的科学。ABA的先锋Baer, Wolf, 和Risley’s在总结了关于ABA的七个特点。它们是1)应用的;2)有关于行为的;3)分析;4)技术性强;5)概念系统化;6)有效的;7)有一般性的。2005年Howard又增加了其它几项,包括8)负责性;9)公众性;10)可行性;11)鼓励性;12)乐观性。这里介绍前7项。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张月恒
2、“行为性”:被选择的行为首先要是“需要有改善”的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和其他同学的正面交流”。行为分析师会测量具体交流的次数。最后行为分析师还会查看通过介入到底是“谁”的行为得到了改变。学生个人的、家人的还是...?都需要了解。
3、“分析性”:行为分析师会用严格的实验手段来判断行为的“功能关系”(functional relation)来对行为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很好的“测试涉及”来把可以控制到的变相都控制好。行为分析师会先下定一个假设“prediction”, 之后再进行对环境变相的改变来达到"认证"(verification),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再重复这种环境改变来达到“核实”(replication)有了这三项就证明了行为功能。
4、“技术性”:ABA提倡把所有提高/改变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步骤都详细地阐述。这样以来不管任何人,在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来操作。同样,利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该得到的是同一种效果(好比食谱)。比如:纠正由“关注”保持的问题行为的手法不仅对一个人管用。对其他的个体也应该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要把这个概念和“个人化教育”混淆。
7、最后一个特点“generality", 字典里的翻译为”一般性“。意思是行为在经过介入后会有持久的变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响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时行为的变化会出现在多种环境中。

自闭症儿童ABA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4. 自闭症儿童ABA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是一门研究行为和自然环境中因素关系的科学。ABA的先锋Baer, Wolf, 和Risley's在总结了关于ABA的七个特点。它们是1)应用的;2)有关于行为的;3)分析;4)技术性强;5)概念系统化;6)有效的;7)有一般性的。2005年Howard又增加了其它几项,包括8)负责性;9)公众性;10)可行性;11)鼓励性;12)乐观性。这里介绍前7项。1、“应用性”:针对的行为是可以改变个体(和他人)生活质量同时具有“社会意义”的。比如社交技能、语言、日常生活、自理、工作技能、消遣等。因此我不会教一个年幼的学生如何识别指针式时钟,也不会让学生背诵四书五经。根据需要我会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做一道简单的菜、拥有几个要好的朋友。2、“行为性”:被选择的行为首先要是“需要有改善”的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和其他同学的正面交流”。行为分析师会测量具体交流的次数。最后行为分析师还会查看通过介入到底是“谁”的行为得到了改变。学生个人的、家人的还是...?都需要了解。3、“分析性”:行为分析师会用严格的实验手段来判断行为的“功能关系”(functional relation)来对行为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很好的“测试涉及”来把可以控制到的变相都控制好。行为分析师会先下定一个假设“prediction”, 之后再进行对环境变相的改变来达到"认证"(verification),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再重复这种环境改变来达到“核实”(replication)有了这三项就证明了行为功能。4、“技术性”:ABA提倡把所有提高/改变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步骤都详细地阐述。这样以来不管任何人,在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来操作。同样,利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该得到的是同一种效果(好比食谱)。比如:纠正由“关注”保持的问题行为的手法不仅对一个人管用。对其他的个体也应该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要把这个概念和“个人化教育”混淆。5、“概念系统化”:无论用什么介入手法来对行为进行改变,出发点都是都是理论根据。比如ABC之间的关系,正负强化等。在自闭症康复领域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康复方法。在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它的理论基础。对那些创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康复方法或在理论混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可以自下结论了。6、“有效性”:由ABA为理论根据的康复手法一定是要有效的。不过无论理论基础有多坚固,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得到体现说明哪里不对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值得探讨,那就是“有效”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效”代表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意义的体现。在这里接受ABA接入者周围的人可给与见证。7、最后一个特点“generality", 字典里的翻译为”一般性“。意思是行为在经过介入后会有持久的变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响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时行为的变化会出现在多种环境中。

5. 自闭症儿童ABA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是一门研究行为和自然环境中因素关系的科学。ABA的先锋Baer, Wolf, 和Risley's在总结了关于ABA的七个特点。它们是1)应用的;2)有关于行为的;3)分析;4)技术性强;5)概念系统化;6)有效的;7)有一般性的。2005年Howard又增加了其它几项,包括8)负责性;9)公众性;10)可行性;11)鼓励性;12)乐观性。这里介绍前7项。1、“应用性”:针对的行为是可以改变个体(和他人)生活质量同时具有“社会意义”的。比如社交技能、语言、日常生活、自理、工作技能、消遣等。因此我不会教一个年幼的学生如何识别指针式时钟,也不会让学生背诵四书五经。根据需要我会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做一道简单的菜、拥有几个要好的朋友。2、“行为性”:被选择的行为首先要是“需要有改善”的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和其他同学的正面交流”。行为分析师会测量具体交流的次数。最后行为分析师还会查看通过介入到底是“谁”的行为得到了改变。学生个人的、家人的还是...?都需要了解。3、“分析性”:行为分析师会用严格的实验手段来判断行为的“功能关系”(functional relation)来对行为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很好的“测试涉及”来把可以控制到的变相都控制好。行为分析师会先下定一个假设“prediction”, 之后再进行对环境变相的改变来达到"认证"(verification),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再重复这种环境改变来达到“核实”(replication)有了这三项就证明了行为功能。4、“技术性”:ABA提倡把所有提高/改变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步骤都详细地阐述。这样以来不管任何人,在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来操作。同样,利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该得到的是同一种效果(好比食谱)。比如:纠正由“关注”保持的问题行为的手法不仅对一个人管用。对其他的个体也应该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要把这个概念和“个人化教育”混淆。5、“概念系统化”:无论用什么介入手法来对行为进行改变,出发点都是都是理论根据。比如ABC之间的关系,正负强化等。在自闭症康复领域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康复方法。在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它的理论基础。对那些创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康复方法或在理论混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可以自下结论了。6、“有效性”:由ABA为理论根据的康复手法一定是要有效的。不过无论理论基础有多坚固,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得到体现说明哪里不对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值得探讨,那就是“有效”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效”代表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意义的体现。在这里接受ABA接入者周围的人可给与见证。7、最后一个特点“generality", 字典里的翻译为”一般性“。意思是行为在经过介入后会有持久的变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响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时行为的变化会出现在多种环境中。

自闭症儿童ABA行为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6. 自闭症康复:什么是ABA密集干预教学?

  什么是ABA密集干预? 
    
   在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给予孩子使用有实证支持的干预策略,并进行高强度的密集干预能有效改善孩子的IQ、适应行为、 沟通能力 、日常生活技能、 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我们将开设ABA密集干预教学, 为0-6岁的儿童提供早期高强度的行为干预课程(EIBI) 。
     
   
                                           
       
    ABA密集干预将提供怎样的康复服务? 
     
   目前,有实证支持EIBI(早期高强度行为干预)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有效方法,在EIBI的干预项目中所采用的策略都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为基础的,对孩子干预的目标包括适应行为、听者技能、命名、对话、视觉、精细技能、大运动技能、社交技能、学前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个案需要接受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密集教学干预。
    
    密集干预(EIBI)教学模式特色 
    
   1、 全纳英培 老师负责教学目标与实施计划的制定,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根据项目计划进行教学。
   2、全纳英培老师持续监控追踪教学项目进展,培训与监督老师的教学操作、数据记录等,追踪教学的形式为现场和视频两种模式。
   3、全纳英培老师为任课老师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提供持续的督导,对教学项目及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培训、反馈、示范、测试。
   4、每一个的教学项目均有数据记录及项目进展图,帮助督导老师进行项目的监控,进行调整和修改,更客观的看到孩子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5、每三个月一次和家长的IEP会议(每次1小时),家长参与的讨论和了解项目的进展,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6、通过早期干预训练培训考核的家长可以进入到教室参与教学(在不影响孩子的情况下),直观地看到教学过程。
   7、在密集教学中,任课老师针对近期确定的干预目标及具体项目开展教学,每次课结束前十分钟,上课教师会针对本次课程情况跟家长做大致小结,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8、每两周一次的家长实操视频由任课老师进行直接的点评和反馈,帮助家长进行持续统一的教学以帮助孩子维持和泛化已掌握的技能。
     

7. 关于自闭症ABA的几大误区和正确做法以及训练方法剖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是指将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和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 以分解目标、强化与辅助为原则,强调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解为小单元进行处理,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作出正确的反应,并给予适当及时的强化。 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孩子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
  
 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孤独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但是对于自闭症ABA训练,人们一直存在一些误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ABA疗法的常见误区和正确理解,以及常用方法的剖析。
  
  一、对ABA常见的误区和正确的理解 
  
 误解: ABA只是单一尝试教学(DTT);
  
 正解: DTT只是ABA的一种教学模式,依据ABA发展出了许多有效的自闭症教学方法。
  
 误解: ABA只是一种方法;
  
 正解: ABA是行为的科学,包含理论基础和学习的原理原则,这些原理原则是源自基础实验研究。
  
 误解: ABA会把孩子教成机器人(ABA会让自闭症孩子更刻板);
  
 正解: ABA有完善的职业伦理,依据对象的评估,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不但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
  
 误解: ABA只对处理行为问题有效,但无法帮助自闭症孩子学习;
  
 正解: ABA提供有效的、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主要功能之一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学习能力,建立相关学习技能,如注意协同和理解能力,ABA提供真正学习的机会。
  
 误解: ABA不适用于一般发展儿童和优等生;
  
 正解: ABA是运用行为规律的原理原则,适合于任何人,但在使用时要从个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
  
  二、如何正确理解ABA 
  
 1、ABA不是万灵药
  
 ABA无法解答为什么会发生自闭症,提供可行的治疗干预方法帮助自闭症孩子,但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ABA不用脱离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环境,并可以给自闭症孩子提供一个真正学习的机会。
  
 2、ABA不是单一的“桌面教学”
  
 ABA不是限定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的教育,不代表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密集训练"。密集训练是有效的,而效果更佳的ABA疗法在系统评估个人情况和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密集训练和其他方法(比如自然情景教学)共同完成。ABA的教学很多是在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和时机开展教学。
  
 3、ABA不是处罚和贿赂孩子
  
 ABA不是只解决问题行为,更会预测、调控行为和环境,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提升行为技能,最终目标是“更好的生活”。因此,行为分析师不是“救火队员",而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ABA不主张一切形式的惩罚,有严格的伦理操作规范,要充分考虑自闭症孩子的内在需求。ABA疗法使用强化物的原则是帮助行为与动机的联结,强化物有不同种类与方式,它的使用会使自闭症儿童更快乐地建立自主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ABA训练法,方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表现为: 
  
 1、将动作分解为小的单元;
  
 2、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动作恰当地使用强化程序;
  
 3、尽早实施干预,一般认为3岁以前为宜;
  
 4、长时间实施干预。
  
  当我们教给自闭症孩子一个技能时,分三步走: 
  
 1、指令
  
 2、等待孩子的行为
  
 3、反馈
  
  如果孩子做对了,有三种可能的反馈: 
  
 1、孩子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做正确了,获得最强程度的奖励:微笑,语言赞美(真棒,做得好,太好了),物质奖励;
  
 2、孩子在第一次协助时做正确了,获得次强程度的奖励:微笑,语言赞美(真棒,做得好);
  
 3、孩子在第二次协助时做正确了。
                                          
  情境设计 
  
 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比如,一对一的个人训练室,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椅子的高度必须以能相互对视为准),地上铺有地毯;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以暗色调为主,但光线要充足,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墙壁适当的位置安装能做观察用的单向透视镜;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指导者从旁协助教学;根据课程设计需要,室内可置必要之教材教具。
  
  指导课题 
  
 依据个别的教育治疗目标,一次进行一个孤独症儿童行为治疗目标。
  
  指导方式 
  
 ① 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人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人指导中所学习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 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要求 
  
 每周在家里进行30-40个小时的训练,平均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
  
 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每次要10-15分钟;
  
 三至四岁的儿童每次15-20分钟;
  
 四至五岁的儿童,每次要20-25分钟;
  
 五岁以上的儿童,一般每次要30分钟左右;
  
 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
  
 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
  
 从安排来讲,最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逐步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1)目标分解: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
  
 比如,学习洗手: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
  
 再比如,要教儿童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儿童,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来促使儿童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儿童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儿童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
  
 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儿童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训练中儿童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
  
 [if !supportLists]2)[endif]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
  
 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儿童。如果别的儿童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儿童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
  
 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儿童指令后,儿童需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儿童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儿童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儿童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如果反应不对或不能准确完成则给予示范和帮助提示,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促使儿童成功,以后逐渐减少对儿童的提示,直到无需提示儿童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if !supportLists]3)[endif]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儿童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儿童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儿童的态度强化了儿童的行为,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
  
 开始对孤独症儿童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予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
  
 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儿童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儿童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
  
 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儿童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儿童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即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if !supportLists]4)[endif]反复练习: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儿童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儿童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
  
 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
  
 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水果分类”,就可以把不同的水果或它们的图片放在一起排好,引导儿童找出苹果、西瓜等。

关于自闭症ABA的几大误区和正确做法以及训练方法剖析

8. 自闭症ABA训练中使用辅助的技巧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的分解、强化和辅助。
   关于强化技巧的文章可以回顾:用好强化技巧,自闭症康复训练事半功倍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ABA训练中该如何进行辅助。
     
   辅助是一种附加的刺激,家长或干预师有意识去引发孩子的正确发反应,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达成孩子做出正确反应的目的。
     
    举个例子:
   在学习某个动作,比如拍手、拉抽屉时,我们 手把手 去教孩子,拉着孩子的手帮助他拍手或拉开抽屉;教孩子认识杯子时,桌上摆了杯子、笔,发出“拿杯子”指令后,我们可以 示范 给孩子看“拿杯子”,让他模仿我们的动作,也可以用 手指或眼神 示意,帮助孩子认识杯子。
                                                                                       
   以上这些有意识的引导动作,就是辅助。
   在应用回合式教学时,一个回合中可以有辅助,也可以没有辅助,但一个回合中必须有“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千万不能辅助放到错误反应之后,否则强化出的每一遍结果,可能都是反强化。
   常见的辅助分为以下几种:身体辅助、动作示范、手势辅助、方位辅助、语言辅助、视觉辅助。
    身体辅助: 是辅助强度最大的一种形式,在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是比较有效的,但一定要尽早尽快撤销掉。比如上述的手把手教孩子拍手、拉抽屉。
    动作示范: 通过示范完成指令的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比如上述的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拿杯子”。
    手势辅助: 用手势动作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比如上述的用手指示意杯子是哪个,帮助孩子认识杯子。
    方位辅助: 将刺激物放在孩子容易给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
    语言辅助: 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或在语言刺激下给出全部或部分的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建议慎用,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
    视觉辅助: 运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提示。
    辅助技巧 
   ①辅助要 及时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产生兴趣,并且体验到成就感,并且完成正确反应后及时强化。如果确定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要马上辅助,减少孩子错误反应的出现。
   ②辅助时 反差要大 ,改变刺激物与其他物品的反差程度,诱导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比如进行认知训练时,认识某样蔬菜,可以把这样蔬菜和书本、玩具放在一起,然后下指令,利用巨大的反差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尽可能 避免无意识的辅助行为 。下指令后,避免孩子寻找和指令内容无关的信息,我们的眼神或者一个习惯性动作,孩子都会认为是一种信号。当孩子在你面前和在别人面前反差大时,要想想是否在训练时出现了无意识的辅助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
   ④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要 及时给予正强化物 ,辅助和强化是互相结合的。强化的强度应该视独立完成的程度而异,孩子独立完成度非常高(几乎不需要辅助),强化度应该非常高,通过辅助才完成正确反应,则强化度应低一些,让孩子明白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辅助是帮助孩子学习新内容的工具,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辅助,帮助孩子去认识、理解指令,从而做出正确反应,获得愉快感和成就感,建立对指令必须做出正确反应的意识,而不是重复地一遍一遍发出同样的指令。
   辅助不是必须的,如果孩子能在不需要辅助的情况下完成指令,则不需要进行辅助;一开始需要辅助才能完成指令,在后续重复训练中逐渐建立了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系后,辅助应慢慢减少,最终撤销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