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坛经有什么不同之处?

2024-05-13

1. 金刚经和坛经有什么不同之处?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过深远影响。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至今尚无定论。但传入汉土最可信的史实,当推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所载:“昔汉哀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卷三十,裴松之注)这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正史明载。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上,佛教为了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适合广大民众的信佛需求,通过不断吸收和融合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褪去了在印度原有的色彩,而表现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新面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著作。《金刚经》和《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即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名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对话的方式,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
 
    《金刚经》对于中国文化影响非常之大。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的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的宗教性。它并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并不是指普通的智慧,而是指能够解道、悟道、修证从而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大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它需要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对于怎样修成大智慧,《金刚经》认为,首先,一个人必须要有修佛之心,要灭度一切众生,使其共成佛道。灭度众生时,却又必须没有灭度的心念,只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灭度。而灭完道之后,还要认识到,实际上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这样,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念,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自己的心,才成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金刚经》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大智慧之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自心即佛,即心即佛。
 
    《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它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唐朝后期,是禅宗主张心学一派最具代表性的典籍。《坛经》是六祖慧能大师得法经过及其教化的记载,由其弟子法海集录。
 
    慧能大师,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从五祖弘忍大师受学,因“菩提本无树,明镜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明心见性,而得弘忍大师传于衣钵。又因与神秀大师的佛门正宗之争而遭神秀弟子追杀,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十余年。后因“风动、幡动”之辩,为众人所异。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姑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后加入后来集录的法语,成为后世通行的《法宝坛经》。
 
    慧能主张舍离文字义解,而直澈心源。他认为,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慧能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当下即可成佛。《坛经》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一个修行者只要坚持修行十善,那么极乐世界便在眼前,只要行善,自己所处的便是西方净土。“佛在心中坐,莫向身外求”,千万别向身外去寻求佛。不识本性就是苦海中的众生,认识了自我的本性就是脱离生死苦海的佛。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士大夫都曾以诵读佛经作为宣泄苦闷的方式,以逃避现实,企图忘却烦恼。或许,每一部佛经真的就是一本哲学书,它们是植根于痛苦心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是看破红尘后的会心微笑,能够闲时拿起佛经读读,也能得到佛光的熏陶吧。

金刚经和坛经有什么不同之处?

2. 谁能告诉我(佛教)金刚经吗?谢谢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成佛之修证内容,是诸地菩萨之所修;般若则是成佛之道(实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入门,若未证悟实相般若,即无成佛之可能,必将永在外门广行菩萨六度,永在凡夫位中。

       然而实相般若的发起,全赖实证万法的实相;若欲证知万法的真相,则必须探究万法之所从来,则须实证自心如来——金刚心如来藏,然后现观这个金刚心的金刚性、真实性、如如性、清净性、涅盘性、能生万法的自性性、本住性,名为证真如;进而现观三界六道唯是此金刚心所成,人间万法须藉八识心王和合运作方能现起。如是实证《华严经》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以后,由此等现观而发起实相般若智慧,继续进修第十住位的如幻观、第十行位的阳焰观、第十回向位的如梦观,再生起增上意乐而勇发十无尽愿,方能满足三贤位的实证,转入初地;自知成佛之道而无偏倚,从此按部就班、次第进修乃至成佛。

       第八识自心如来是般若智慧之所依,般若智慧的修证则要从实证金刚心自心如来开始;《金刚经》则是解说自心如来之经典,是一切三贤位菩萨所应进修之实相般若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