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怎么做呢?

2024-04-28

1. 员工持股怎么做呢?

中小企业谋略 上期谈了员工持股的好处和局限,本期谈谈员工持股的一些常见操作方法。既然员工持股的好处显而易见,问题和难点也实实在在,那么我的忠告就是:谋而后动,仔细规划。 1.在推行员工持股前,应先进行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雇员对员工持股制度的真实想法,并了解员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类调查最好委托专家或独立的咨询公司进行,如果公司自己进行这类调查的话,常常不能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有些不愿意出钱购买公司股票的人会表面上表态欢迎员工持股计划,暗地里却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准备辞职跳槽、把公司的商业机密拷贝回家等等。 2.要对各个岗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认股权的多少应该和该岗位的重要性成正比。 要知道,让下层员工普遍持股也是一种大锅饭。即使全员持股,摊到每个下层员工那里的股票其实是很少的。如果是中小企业,每个普通员工的持股量大概是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如果是大型企业的话,这个比例就更小了,绝大多数的普通员工心里都明白,他一个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会对公司的整体业绩有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也确是这样),所以,全员持股有时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3.持股计划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有实施细则。 4.为以后优秀新员工的加入预留空间,不能把可以分的股票都分完了,再来新人就没份了,也不能把老板自己的控股权削弱得太厉害。 5.对于持股员工辞职要有妥善的善后方法,比如,要不要收回辞职员工的股票,如果收回的话,以什么方式收回,都要能处理好。 6.员工持股不能取代规章制度,不能取代日常的有效管理。因为员工不可能因为持有了公司的股票马上变得忠心耿耿,不需要监督就会自觉替公司卖命。 7.还要考虑以什么方式让员工监督公司的财务状况,让持股员工觉得放心,同时又不会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 最后介绍一些推行员工持股的常见方式。 硬性规定员工购买本公司股票 笔者不提倡这种做法。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不须硬性规定,员工也会自愿购买股票。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会让人觉得这是毫无保障的硬性集资,只会吓跑优秀的员工和求职者。 将一部分工资强制购买公司股票 这与第一条———硬性规定必须购买股票性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一种方法是赤裸裸地向员工要钱,而这种方法则比较隐晦。除非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声誉极佳,否则,也有变相压低工资之嫌,在员工中造成抵触情绪。 员工自愿出资购买股票 虽说是“自愿”,但员工常常还是会感到一股逼迫你买的压力,因为员工会私底下认为这是对员工忠诚度的考验,不买或者买得少的人以后在公司前途堪虞。当然,如果公司有较大的机会上市的话,员工会对公司的股票趋之若鹜。 干股 员工不需要掏钱,由公司赠送股份给员工。通常获得干股的员工是公司的一个或几个核心员工,要么是技术骨干,要么是管理骨干。他们获赠干股,可认为是他们以自己的技术或管理经验入股。干股不限于送给内部员工,有时也会送给一个外部机构,以便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干股的员工,因为他们本身在经济上没有任何付出(以专利技术入股的除外),所以他们对公司的责任感通常比不上用现金入股的员工。 期权 强制员工购买股票显得太霸道,送干股又太慷慨,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期权———给予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力。你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可以全买,也可以稍买一点;可以早点买,也可以迟些时候才买。这可能是最流行的员工持股方式。

员工持股怎么做呢?

2. 员工持股和普通持股有什么区别?

员工持股和普通持股的区别在于两者是否具有流动性。员工持股具有非流动性,是不可以随意转让的,只能在员工退休或离开企业时由企业购回。但是普通持股是具有流动性的,可以进行转让。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其非流动性可以避免企业员工只注重股份转让收益而放松对企业发展的关切。
一、被收购公司对原股东该怎么办?
收购部分股东股权,对于被收购股份股东而言,公司被收购也就意味着其持股股份的转让,原股东与公司就不再有关系。未被收购公司股份的原股东仍然是公司股东。全部收购公司股份,该项收购意为着所有原股东进行了持股股份的转让,原股东不再具有股东资格。同时在公司被收购后,原股东的原持股股份可以进行变现,至于具体分割方式如果公司章程有约定,就按照公司章程办理。如果没有约定,就按照持股比例分割。但分割前要扣除合理的费用支出、成本等等。
二、股份回购有哪些公司
公司股份回购有以下几种情况是被允许的: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三、股转和股票有什么区别
股转和股票最大区别在于概念不同。股转系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 员工持股算股东吗

总的来说,有以下权利:
1.显名权:显名权就是作为股东登记在公司的股东名册并在公司的工商注册中登记为股东。很多员工持股计划中员工股东只是隐名股东,也就是说,他们不能被登记为股东,而是由其他人(通常是创始股东或创始股东控制的一个持股机构——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代持其股权。
2.表决权:就是说员工股东有作为股东对公司事务进行表决的权利。如果员工是显名股东,员工股东通常会有表决权,但经常也要把他们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授予创始股东。如果员工只是隐名股东,那就不一定有表决权了。之所以说“不一定”,是因为在股权代持的情况下,代持人与员工股东的关系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代持人必须按照员工股东的意思行使股东的权利。第二种是代持人决定如何行使股东权利,员工股东无权干涉。在第一种情况下,员工股东有间接的表决权。在第二种代持情况下,员工股东就没有表决权。通常是第二种情况。
3.经营权:就是说员工是否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决定权,说白了,就是员工是否担任管理职务。举例说明,如果员工担任董事、总经理、部门经理,就说明员工有经营权。如果只是一般的员工,就没有经营权。是否有经营权直接决定公司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于有经营权的员工来讲,公司通常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作为考核标准。例如,对于董事、总经理来讲,就是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于销售部经理来讲,就是整个销售部的销售业绩。对于没有经营权的员工来讲,例如工程师,公司往往是考核其是否达到了双方约定的服务期。对于其中有明确开发任务的工程师来讲,也可以将产品是否可以销售作为考核标准。
4.收益权:这是员工股东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持股就没有意义了。收益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从公司分红,第二个是转让股权。通常,创始股东和公司会对隐名股东的股权转让作出限制。
5.知情权:这是员工股东收益权的重要保障,没有这个权利,员工只能是创始股东和公司说什么是什么了。因此,员工必须有权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与自己考核标准相关的经营指标。例如,如果以销售利润来考核技术员工,公司就必须向员工披露销售利润计算的方式及各个要素的数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

员工持股算股东吗

4. 什么叫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指的是什么

1、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或委托第三者,一般为金融机构)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2、包括两种类型: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员工购买企业全部股权而拥有企业全部产权,使其职工对本企业具有完全的管理权和表决权。

5. 员工持股

解释如下:员工持股是公司员工在该公司(或一组公司的母公司)中拥有股份的位置。员工通常通过购股权计划获得股票。这样的计划可以是选择性计划,也可以是全部雇员计划。选择性计划通常只提供给高级管理人员。全员工计划为所有员工提供参与(取决于某些合格条件,例如最短服务期限)。大多数公司都使用股权计划作为雇员福利的一种形式。上市公司的计划通常会限制员工根据计划可以购买的公司股票总数或百分比。因此,与工人合作社相比,员工持股可能不会赋予员工在治理和管理公司方面的任何有意义的控制或影响。

员工持股

6. 员工持股的方式?

1.直接持股

员工成为《公司法》意义上的股东,依法享有所服务的公司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这种持股方式使员工成为与大股东法律地位平等的股东,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最好。但员工直接持股会造成公司控制权的分散,尤其是小股东人数太多时,还会给公司召开股东会议带来不便。

2.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持股平台

员工在持股平台持股,由持股平台持有公司的股份,也就是员工间接持有所服务的公司的股份。
这种持股方式保证了公司控制权的集中。大股东一般也是持股平台的大股东,但并非必须这样。大股东只要在持股平台持股达到三分之一,就拥有对平台公司章程修改动议的否决权,这就足以保证持股平台成为一致行动人了。这是一种对员工让利不让权的持股方式。
员工在持股平台持股,持股数量的变化在持股平台里变更就可以了,避免了改变公司股权结构和工商登记信息,减少了麻烦。

3.成立有限合伙公司作为持股平台

这种持股方式与前一种一样,也是对员工让利不让权的持股方式,而且也有利于避免变更公司股权结构和工商登记信息的麻烦。
公司大股东作为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GP),执行合伙事务,拥有对平台公司的决策权。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人(LP),不执行合伙事务,不拥有平台公司的决策权。

7. 员工持股是好事吗

员工持股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者全部股权。上市公司进行员工持股计划,势必会从二级市场上回购一部分股票,把这一部分股票作为激励奖励,派发给员工,这在短期内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并不能长期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员工持股的来源上看,员工绝大多数是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公司的股票,有些甚至是无偿方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相对于那些以市场价格购买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有更多的亏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股票的健康发展。利好是指刺激股价上涨的信息,投资者在对一只股票进行分析时,不应只对单一的因素进行分析,还需结合其它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上市公司的业绩、银行利率、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等。当一家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进行员工持股计划,并不会刺激该公司的股票大幅上升。为什么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简称ESOP)是指为了激励、吸引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而使其获得剩余劳动成果的利益分享并参与经营决策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具体来说,就是由员工(包括没有股份的管理层)出资购买公司的部分股权(或是增发的股票),成为公司股东,通过员工持股组织代理员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分享公司发展壮大的成果,如分红和上市交易,这也是“最牛前台”传奇得以产生的制度因素。员工持股计划在理论上是为了解决代理人问题而出现的。代理理论认为,公司所有者和代理人(没有股票的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对其自身的工作状况、努力程度的了解要高于公司所有者,其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通常难以统一,因而在履行代理职责时可能不会做出对公司股东最有利的决策,从而产生所谓的“代理人风险”。而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其他形式的股权激励,就是为了将公司的利益与代理人的利益相结合,实现经营目标的统一,价值取向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统一,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统一,从而尽可能的消除这种风险。到底该不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之所以推行缓慢,除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较晚、相应制度不够成熟的因素之外,最大的问题,或者说争议,还在对员工持股理论的认识层面。员工持股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应当加快相应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将西方先进市场的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广泛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民企和国企中推广员工持股制度。员工持股制度作为现今世界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应该将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配套战略措施来激励国企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企业效率,促进国企改革转型,为促改革、稳增长的发展目标服务。反对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员工持股出现过许多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还涉及不少腐败、违法行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企业、特别是国企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很可能会在员工中产生新的不公平现象,拉大贫富差距,从而反过来影响企业发展。而最主要地担忧是,员工持股制度可很大能会被企业作为一种对员工利益输送的手段。从宏观上看,这是效率与公平之争;从微观上看,这是收入分配之争。现在好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发展很快,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就会遇到瓶颈。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要么发展停滞,要么公司被淘汰,而解决好了,公司则会平稳而迅速的进步。

员工持股是好事吗

8. 员工持股有几种模式?

我们常见的股权激励持股形式主要有三种:员工直接持股、创始人代持和持股平台持股。
持股形式我们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即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的股权架构是境内架构还是跨境架构。


第一种,员工直接持股。这种持股方式的优点就是股权清晰明了,谁持股了,持股多少,一目了然。
第二种持股形式是创始人代持,即股权在创始人名下,但是跟员工签订代持协议,实际部分归员工所有。
最好的持股形式是第三种,持股平台持股,即员工通过一个持股平台来间接持股公司。持股平台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资管计划、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信托等。
从实用角度来讲,对于境内架构的公司,最好的形式是有限合伙。创始人作为GP(一般合伙人),员工作为LP(有限合伙人),由GP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LP不享有投票权、管理权,仅享有利润分配的权利。
需要强调的是,公司在选择员工持股形式时,既要考虑对公司的影响,也要充分顾虑到员工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