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战争时清政府的弹药是自己造的还是向国外买的?

2024-05-14

1. 北洋战争时清政府的弹药是自己造的还是向国外买的?

北洋舰队的话,小部分国外采购,大部分江南制造总局自制。所以那种炮弹命中却大量没炸的悲催事情大量出现。
北洋战争的话,大部分是国外采购,那个时候上海被共管,江南制造总局基本没什么产量,汉阳兵工厂辛亥后被拆了个七零八落,产量恢复中。双方的武器倒是有很多汉阳造(委员会步枪),步枪弹药的话,有相当大部分也是汉阳的存货。

北洋战争时清政府的弹药是自己造的还是向国外买的?

2. 在历史中“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铁厂”这两个企业的性质有何不同

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内容是官办军事工厂,效益低下,经费由清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汉阳铁厂属于后期内容,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至此其性质也发生了大转变,已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

3. 求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资料

  简介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编辑本段]成立及和沿革

  该机构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江南制造局最初的建设是向上海租界的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而成立,同年,将原本苏州洋炮局和由容闳向美国买的机器设备抵达一起并入而成。
  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又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编辑本段]管理和运作

  江南机器制造局是自强运动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预算最多的一个,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25万两的费用之外,其后早期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的军费,后来1867年时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1869年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以上的经费。
  制造局最高领导人是督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均曾担任,但晚清大多时期是由李鸿章担任,督办以下为行政主管,早期由李鸿章选任冯焌光和沈保靖为行政主管,并由上海道台(1865年时为丁日昌)加以兼督,实际的机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则多由西方人负责,例如早期的首席工程师霍斯(T.F.Falls)为美国人。
  江南制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国工人,包括满人和汉人,在其中操作及学习机器,因其专业技能,当时工人的薪水是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8倍。这些工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技术工人。
  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
  [编辑本段]军事方面的成果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例如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
  但整体而言,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时的军备生产品质并不好,例如步枪的水准不高,性能不佳(据说因此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造船的情形亦类似,1868年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制造局军备生产成本的高涨,可归因于几个方面:一、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二、人员薪水偏高。三、申购物资浮滥。四、人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以官员而言,1870年代初期只有40人,大约不到十年人数就增加了一倍之多。
  到19世纪末,江南制造总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
  [编辑本段]文化上的影响

  江南机器制造局除了机械的制造之外,另附设有广方言馆(即语言学校,原设于1863年,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及工艺学堂,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和科技人才,在1868年-1907年之间,译书达160种,除以军事科技为主之外,旁及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其所翻译书籍的水准,被认为超过晚清数十年其他翻译书籍的质量。对于晚清的知识分子吸收西方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求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资料

4.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军事工业及下场。

  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现在发展成什么?

  汉阳铁厂于1948年6月被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收购(含房产)至此汉阳铁厂宣告终结

  招商局现任董事长——秦晓
  始创于1872年12月26日的招商局,是我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由当时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同治皇帝获准成立。史称轮船招商局,总局设于上海。自1873年起,招商局以上海为中心,相继开辟了中国轮商第一条近海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从而打破了外国列强独霸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内河长江航线的局面。成为中国航运的中坚力量。在其他经济领域,招商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项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厂矿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一批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分别开创了中国近代采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新兴经济领域,推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强烈感召下,招商局香港分局审时度势,13艘海轮正式宣告起义,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控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自此,招商局长期立足香港,背靠祖国大陆,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招商局敏锐地抓住历史性机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口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蛇口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这一时期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黄金时期。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的招商局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性投资型集团,总资产540亿元港币。主要业务分布于香港内

  安庆内军械所:现在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点了!在安庆!
  福州船政局不清楚!

5.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解放战争时期生产了哪些枪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又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解放战争时期生产了哪些枪炮

6.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扩展资料: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
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边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滚轮式一号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由美国雷明顿公司于1865年年推出,中国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7. 清代中国最大的军事工业

汉阳兵工厂

清代中国最大的军事工业

8. 李鸿章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在后来的发展怎样?

同治4年,李鸿章购买了上海虹口的美商铁厂,很快又并入原属清政府的2个小炮厂,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若干年后经过发展成为洋务派最大的军工企业。这个兵工厂生产枪、炮、弹药、水雷等武器,其设备是从美国进口,并雇请英、美、德等国技师。同治5年,由于厂址狭小,又从虹口迁到高昌庙。及后不断扩充,先后建了汽炉、轮船、枪炮、弹药、水雷、炼钢等14个分厂和1个译书局,人员最多时达几万人。在几十年中,江南制造局制造了不少武器,译书局也翻译了一批国外科技图书。在总局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徐寿、华衡芳等人,在数学、化学、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