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代末期,崇祯的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

2024-05-14

1. 在朝代末期,崇祯的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

明朝末年,崇祯继位当了皇帝,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一时间举国欢庆,但是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朝廷没钱了。以前魏忠贤在的时候,虽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但好歹还能弄点钱,维持国家正常的周转。
倒了之后,朝廷穷啊。崇祯皇帝以身作则,推行勤俭节约,好好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日子过的紧巴巴。虽然崇祯皇帝很节俭,但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军队没钱,士兵没工资,常常会出现哗变的情况。崇祯一看,这不行啊,赶紧问问国库的账上还有多少钱,得到的却是只有四十万两白银的回答。
这个时候一帮大臣开始搞事情了,他们上疏皇帝,情真意切,反正各种华丽的辞藻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个,让崇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救济国家。说起来也有道理,国家都是你的,让你那点私房钱出来, 不过分。

崇祯一看,彻底懵了,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啊。大臣一听是真的不信,都什么是时候了,还在这抠门。崇祯都要哭了,他说我是真没钱啊。但崇祯到底是聪明的,他立刻号召大臣们捐钱,我没钱,你们有啊。
但是这帮大臣比崇祯还要扣,别看平时一个一个能说会道,一到出钱的时候,都不说话了。最后崇祯一个一个给他们做工作。老丈人率先响应号召,唤出了三千,首辅魏藻德捐出了五百,剩下的就是有个意思。其中最大方的还是章德门外的一个老汉,听到崇祯的号召,立刻捐出了四百。

虽然大家踊跃捐款,但是一个个太抠了,最后崇祯的军队还是被李自成打败了。李自成本身就是为了发财,最后他跟别人说,在崇祯的小金库里搜出了黄金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三千万两。于是众人得出了崇祯扣,为了自己的小金库,连国家都不要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国榷》记载:“大顺军进拷索白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宫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细丝装嵌,不及十万。”

在朝代末期,崇祯的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

2. 崇祯需要钱的时候到处找大臣借,当时国库到底有多穷呢?

崇祯需要钱的时候到处找大臣借,当时国库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军饷都已经没有办法拿出来了,所以说崇祯才会向大臣借钱。但是当时的大臣其实都是有私心的,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所以为了不损伤崇祯的面子,因此大臣们每个人也就拿出了两三百两意思一下。

很显然这点钱是没有任何用的,一共也才筹集了一万两白银,这部分的钱连军费都不够支付。所以说当时的明朝也是注定要衰败的,军队的军饷都没有办法负担的话,那么士兵的战斗力肯定也是不行的,如果这个时候要打仗的话,明朝的士兵完全没有斗志,因为这些士兵可能都没有吃饱,哪里来的力气去打仗呢?

其实崇祯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崇祯自己也有私心,他虽然到处到大臣借钱,但是他自己其实并不缺钱。虽然国库确实空了,但是崇祯自己还有一个金库,他的金库的钱都是自己的,这笔钱还是非常多的,如果崇祯能够把自己的金库里面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的话,相信明朝也不会衰败得如此快。

崇祯没有明白一点,如果国家都不存在了,自己也就不存在了。在这样紧急缺钱的时候,崇祯还不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支援军队和国家。当国家支撑不住的时候,他拥有再多的钱,也只能被敌人拿走,而且自己的性命也就没有了。如果崇祯当时能够想明白这一点的话,说不定明朝也不会因此而衰败。
以说虽然当时明朝国库确实缺钱,但是其实明朝的大臣和崇祯本人并不缺钱,这些人如果有着更加长远的目光的话,也不至于会为了一己私欲而放弃了整个国家,这也导致了明朝的衰败。

3. 崇祯需要钱的时候到处找大臣借,当时国库到底有多穷呢?

崇祯需要钱的时候到处找大臣借,当时的国库确实已经空了,就算他找大臣借钱也只是每个人捐了三百两意思一下,这个时候也只募集到了一万两,根本不够用。在明朝时期最穷的时候,崇祯君王的衣服破了都是修修补补继续穿,一个君王本来是全国最富有的人,竟然会混到这种地步。

实际上崇祯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好君王,他在位期间非常的敬业,而且还铲除了当时的大奸臣魏忠贤,并且提拔重用了非常多的贤明的人。但是很可惜的时候崇祯这个人不太懂得利用权力制衡朝臣,所以才会让自己的处境非常的被动。
当时在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国库早就已经空了,根本就没有钱可以用来打仗了。但是如果没有军饷,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队无力抵抗,明朝被人消灭。虽然崇祯当时到处跟人借钱,但是他也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那就是崇祯个人非常的抠门。

虽然当时国库一分钱都没了,但是崇祯自己其实还是有个小金库的。根据资料的记载可以知道,当时的崇祯个人的存款还是很富有的,其中白银就有三千万两,而崇祯到处找人借钱也不过借到了一万两,而崇祯的金库里面还有吧黄金一百五十万辆。所以说崇祯本人还是非常的有钱的,只不过他没有舍得拿出来公用罢了。

其实当时明朝的所有的人,上至君王,下至群臣,都是有私心的,不愿意把自己的财务拿出来充公。这也使得明朝的衰败变得越来越快。要是当时的朝臣或者崇祯愿意拿出来一部分钱充当军饷的话,明朝也不至于会衰败的如此的快。
虽然他们的钱没有拿出来,但是国破家亡了,这些钱也就变成了别人的钱,所以说只怪崇祯的境界还没有那么高。

崇祯需要钱的时候到处找大臣借,当时国库到底有多穷呢?

4. 崇祯皇帝有自己的小金库吗?有多少钱?

李自成得的银子是他从京城大户中搜索来的= =

予谓果有如此多金(即所传三千七百万两),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
--《明季北略》

予里居日,闻闯贼入宫后,搜获累朝内帑,得金银数百万,后京师人贾汝寿为上虞令,过予一同年,因言闯贼入宫时,怅然曰:[贵为天子,所蓄不过二十万,何以不亡?]渠得之耳闻,乃知前言诬也。
--《三垣笔记》


连明末人都知道3700两就是个传说...

5. 崇祯内帑有钱吗?

崇祯内帑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当时人的记载 
锦衣卫佥事王世德这样说:“廷臣动请内帑,夫内帑惟承运库耳,钱粮解承运库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轻赍。金花银所以供后妃金花,宫人宦官赏赍。轻赍银所以为勋戚及武臣俸禄随发,非唐德宗之私库,聚而不散者,安有余资?野史谓城破时尚有大内积金十余库,不知十余库何名?承运库外有甲字等十库存方物也。城破时惟车裕库珍宝存耳,乌有所谓十余库基金者?而纷纷谓上好聚敛,内帑不轻发,其不冤哉?!”《崇祯遗录》 
《恸余杂记》:“闯贼西奔,括宫中得金银七千余万两,驼载而去,天下闻而惑之。以为先帝宫中有藏金如许,足支数十年,而顾以二百四十万练饷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这两则记载很清楚表明,崇祯末期内帑里早就没有什么银子,已经是穷的一干二净。崇祯以皇帝之尊而至于在臣下面前堕泪,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则史料也能验证上面的记载,在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李自成进占北京前的一个月的时候。崇祯皇帝在中左门召见吴襄询问调动吴三桂军队进京保卫京师的可能性问题。《晚明史》的正文以及一个注释中有当时两人的对话记录(从上下文的注释来看应该是直接从《绥寇纪略.补遗上》中的文言文翻译过来的)“思宗严厉地责问吴襄:‘三千人何以抵挡百万之众?’吴襄则说‘这三千人并非一般士兵,……,因而能得死力。’思宗问:‘需饷多少’吴襄回答:‘百万’。思宗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调吴三桂勤王之议,终于因为经费没有着落而暂时作罢”
这则记录很重要,不知道为什么以往论及崇祯内帑问题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当时的情况已经是如果崇祯不调吴三桂进京守卫,则京师沦陷的危险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吴三桂率军入京,不一定确保安全,但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并非没有根据。以三万人的部队(其中三千人是精锐),要想在野战中战胜闯王十万大军,那自然不可能。但是用这三万人的军队守卫住北京城,可能性相当大。北京城池的坚固在当时整个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一般情况下,根本就打不下来,以土木堡之变后的瓦剌骑兵以及满清铁骑的威力数次打倒北京城下,也只能望城而止。想攻克北京城,要么内应,要么守城部队实在衰弱,事实上李自成最后之所以能轻松攻克也正是因为,在崇祯十六年的瘟疫之后,城中都是病弱,已无可用之兵。如吴三桂的三万生力军提前进入北京,参与守城,那李自成想要打下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离甲申之变只有一个月了),调吴三桂关宁部队守卫京师,几乎是唯一的能够解救危局的选择。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唯一的选择,当时却也没有能马上决定下来。为什么呢? 
吴襄说调动吴三桂入京需要军饷百万,而思宗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相差数额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之多,再加上一些大臣的暧昧反对态度,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难下决心了(事实上直到3月6日,崇祯才最后决定调吴三桂率军入卫,这个时候大概也就不顾得什么军饷不军饷了,但为时已晚)。按照有些论者的逻辑,大概在这里,又是崇祯吝啬故意装穷,所以放着内帑中成千万甚至上亿的白银不用,硬说只有七万两来欺骗吴襄!只不过我请这些东西也动动自己的脑子,在当时的危急关头,崇祯究竟有什么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撒谎?莫非他真的是要钱不要命的怪人,命没有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这些道理某些自以为聪明的论者知道,就崇祯是不知道这些道理的白痴? 

崇祯内帑有钱吗?

6. 崇祯时期守着大量财富的大臣们,为何不拿钱出来救国?

  
其实很简单,人都会本能的维护自己的财富,非到万不得已不会交给别人。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普通的哺乳动物猎取到食物以后,除了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分享以外,连配偶也不允许随便占有。
  雌性动物为了保住自己和孩子的食物,往往同外来争夺者做生死的搏斗。
  因为一旦食物被抢走,雌性动物和孩子就很容易饿死。
  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
  这个法则对于人类同样有效。
  在封建王朝的末年,随着王朝的更替,会出现统治者换人的客观情况。
  
但是,统治者换人往往只是最高层的权贵集团受到一些影响。这些权贵集团主要指的是皇族成员,比如宋代的赵家、明代的朱家、满清的爱新觉罗和八大铁帽子王。

  而中高级官僚和财主往往影响不大,大部分王朝更替后这些官僚和财主大多可以保持财产。
  一些运气好的人物,甚至可以保持地位。
  就像三国演义中,鲁肃曾经对孙权说的那样:如今我投降曹操,曹操理当送我回到故乡,品评我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而主公您迎降曹操,将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凶多吉少,可能年性命都保不住。
  道理其实就是这样。
  崇祯时期那些大臣和财主,并不认为李自成来了以后,会把他们怎么样,只要他们决定效忠李自成。
  其实,这些大臣和财主,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崇祯赢了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李自成赢了怎么处理。
  
当时随着孙传庭汝州惨败后,明军关内最后的机动部队已经被歼灭,再也没有挡住四处移动的李自成农民军能力。

  这点,大臣们和财主们都心知肚明,崇祯已经必败无疑。
  这种情况下,他们拿出自己的钱去赞助崇祯,岂不是铁定打水漂。
  这种傻事谁会去做呢?
  况且,崇祯此人的心里不好琢磨。明代官员的收入其实是有限的,他们大部分收入来自灰色收入。如果大臣拿出超出自己薪水的捐款,反而变相证明自己贪污,说不定先被崇祯杀掉了。
  明代对于贪官,都是使用酷刑,有时候还要剥皮萱草处死。
 
  结果就是:结果首辅大臣魏德藻才出500两,其余大臣好歹象征性的出了几十两,还叫苦连天,要砸锅卖铁、卖房子买儿女,各种装样子。崇祯无奈恳求岳父周奎帮忙,极为有钱的周奎竟然也只出一万两。周皇后面子上挂不住,变卖私物凑了五千两,交给崇祯,算是自己父亲捐的。结果,这些大臣一共捐助不过约100万两,当然是不够军费开销冰山一角的。当时辽东的军费,一年最起码几百万两,还不是大规模战争,只是防御。
  说起来,倒是老百姓还算不错。穷人有的连家底都捐出来,一个白发老人捐出毕生积蓄400两。
  崇祯还封了那个老头一个锦衣千户的职位,想要让天下人看看。
  可惜当时崇祯控制的北方地区,已经很有限了,大部分都是饿殍遍地,老百姓濒于饿死,哪里有钱捐款。
  最终就是,崇祯筹集不到军费,无法阻止新的军队对抗李自成。
  其实,崇祯已经尽了力。当时明朝已经到了末年,财政严重赤字,入不敷出。
  据史料记载,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可惜,由于每年巨大的军费开销,单靠节省开支是无用的。
  


  有人问,崇祯为什么不把大臣们抄家呢?当时国家濒于灭亡,如果再将大臣都杀了,等于自寻死路了,不能抄家。
  李自成攻打到北京的时候,禁军因缺少军饷、士气低落,加上城里流行鼠疫,基本一哄而散。
  崇祯自杀而死,大臣们无动于衷,有的还巴结李自成,准备改朝换代做个一官半职。
  谁知道,李自成可是土匪出生,同崇祯不同。
  李自成让大将刘宗敏出面搞钱。
  刘宗敏直接将这些人抓起来,施以酷刑,让他们交出财产:常用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后者痛不欲生。刘还觉得力度不够,于是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犯人无不闻风丧胆。
  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和财主们将全部家产献出以求活命。
  刘宗敏搞到多少钱呢?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其中哭穷的周奎,家中超出现银52万两,还有奇珍无数,价值少数也有二三百万两。
  崇祯哭求才搞到100万两,刘宗敏直接抄家搞到7000万两。
  可以说,这些大臣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自作聪明。
  

7. 崇祯时期,大臣的钱财呢?为什么不拿出来救国?

崇祯时期大臣的钱财之所以不拿出来救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因为他们觉得明朝不行了,他们要为自己的以后着想,把钱留着,就算改朝换代,到时候自己还有钱,就有未来。还有就是因为崇祯帝之前杀了很多臣子,这些大臣也不愿意再支持他了。 

第一,明朝的工资低,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他们不会轻易露富。
众所周知,明朝的官员工资都是很低的,官员们能够维持生活就不错了,那里还有富余的钱呀,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明朝时期,还是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官员的,而这些资产说白了,根本就经不起细细的推敲,因为这些钱本身就来路不正,所以他们根本不敢暴露自己的家底,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帝找他们借钱的时候,他们都不肯拿钱出来的原因,甚至很多官员都爆发了自己的演绎天分,个个装疯卖傻,变卖资产。

第二,因为官员要为自己留后路。
崇祯帝借钱也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由此可见,明朝也真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崇祯帝还想在挣扎一下,可是官员们却不支持,不肯借钱,因为他们知道,明朝灭亡已成定局,无药可救了,这个时候他们也是不愿意和明朝一起玉石俱焚的。钱留着,自己还会有出路,可是钱借给朝廷那就是有去无回,所以官员们最终都不肯借钱给崇祯帝,因为就算改朝换代了,自己有钱,就还能东山再起,可是没钱就什么都没了,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后来李自成来了的时候,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

第三,崇祯帝的个人原因。
崇祯帝到了后来变得疑心很重,杀害了很多忠臣良将,比如说袁崇焕,还有孙传庭等人,所以大臣们认为崇祯帝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自然也就不支持崇祯帝了。

崇祯时期,大臣的钱财呢?为什么不拿出来救国?

8. 崇祯已没有什么钱打仗了,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崇祯没钱打仗宁可哀求大臣也不抄他们家的原因有这几点,首先是兔死狗烹,其次是无人可用,最后是失去威严。
一:兔死狗烹
东林党贪污受贿,把钱都揽到自己的口袋里。崇祯时期东林党权利已经相当大了。如果崇祯抄大臣的家,那么把大臣逼急了他们会联合起来反抗,把人逼急了大臣落不到好崇祯也会更快的下台最后落个兔死狗烹。这个代价崇祯没有能力承受,也不敢去尝试。

二:无人可用
虽然东林党人卑鄙无耻,但是也算有一点才能,如果真把这些人杀了,国家反而会灭亡的更快。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有才的大臣,杀了东林党人虽说能够都到钱,但是短时间内又去哪找有能力担任这些人官职的人。所以崇祯最后没有为了钱动这些人。

三:失去威严
东林党人上台后,非常无耻,不仅将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全部放进自己的腰包,而且无论大小事所需要的钱都必须由国库支出。用兵打仗本来就需要很多钱,这些吸血鬼又吸国库的钱,最后国库空虚没钱支持前方打仗。崇祯最后为了钱来哀求这些大臣,但是一个没钱的君主又怎会让这些大臣害怕,崇祯在这些大臣心里已经失去了威严。

崇祯苦苦哀求也只筹到十万银子,最后崇祯上吊自杀了,崇祯一死这些大臣就跑去城门投降了,最后在李自成追缴之下,一次收8000万两银子。崇祯落个凄惨的下场归根结底是他太过于纵容东林党,最后反而是东林党人间接逼死了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