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2024-05-16

1. 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称其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神力无边.千百年的岁月里,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崇拜的对象.龙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是今天咱们要说的并不是龙,而是龙的九个儿子,龙生九子.话说龙有九个儿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龙子和龙都生活在大海里,为天庭效命.但是有一天龙子降临人间,并进行了一场战争!最后的胜利到来之时龙子们却因为一个阴谋被留在人间,并化成塑像,永远不能化为原形.这个玄妙的故事还要从一位明朝的皇帝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边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另刘伯温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物繁多.因此就派出了自己的就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怀绝技,神通广大.他们化为人形,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取了皇位.就当他们功成圆满,准备回天庭复命之时.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皇帝却想永远把这九子留在身边,依靠他们的力量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紫禁城的名义,拿了刘泊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朱棣可能是被冲昏了头脑,龙子乃为神兽,一个人间帝王光靠一把剑就想控制他们,未免有些可笑.龙子们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顿时呼风唤雨刹了朱棣的野心.朱棣一看这斩仙剑不起作用,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物,如果你能驮动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二话没说驮在了背上.可就是这么一驮,便把赑屃永远的压在了石碑的底下.一块人间石碑怎能压得住天上神兽?这是一块什么石碑呢?这块石碑是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公德的碑记,又有两代帝王玉玺印章的神功圣德碑,乃是功德无量的石碑.这块石碑被龙子老大赑屃压得是寸步难行,动探不得.其余八子眼看大哥被压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是发誓永不现身!朱棣虽然把九子留在了人间,但得到的却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知道此事后心恢意冷,便脱离肉身,返回天庭复命去了.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已经化成塑像的九子在人间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确实,朱棣是被占有欲冲昏了头脑,是抓鸡不成失把米啊,得罪了天神.但也是因为朱棣的贪婪,便把九子留在了人间.龙生九子的故事由来已久,但是这天神没事也不光临人间啊,当时的人们知道龙有九个儿子,但究竟是哪九个儿子还真说不清楚.直到明朝建立,刘伯温带领九子下凡征战,最后九子留在人间,这才使大家认识了龙的九个儿子.您听我说的这么热闹,好吗!又是天神又是皇帝的,这龙的九个儿子到底是何方神兽?长的什么样子?都怀何种神力,如今他们又在哪呢?您听我慢慢给您解答.
        说这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一好,神通广大.前面咱们讲了,龙子赑屃,其特点是力大无穷,好负重.是九子中的老大,要不然朱棣也不会拿他开刀,让他托那块神功圣德碑.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猜出赑屃是何放神兽,它就是驮碑的大石龟.虽然是龟形但它却不是龟,因为它有牙齿,浑身鳞片.这是龟所没有的.现在它的形象就是当时那块神功圣德碑压在它身上的那一瞬间的姿势,看起来真是寸步难行.这块沉重的石碑一驮可就是几百年啊.赑屃的形象相信大家都见过,只是您可能不知道它是龙子之一.赑屃一般是寺庙和墓地前碑记的底座.如今在北京城您想看到赑屃有很多地方,要说保存完好,形象生动的我推荐您去十三陵,因为那是明朝的皇家陵园,有十三座陵,每一座前都有一个赑屃驮碑.形象生动,保存完好.这是墓地陵园里的.再给您推荐两座寺院,一个是潭柘寺一个是戒台寺,这两座寺庙都是明清两代皇家忠爱的寺庙,所以皇家的碑记就多.每一个碑下都是赑屃在驮着.看着赑屃驼碑的姿态就可以感觉到这公德无量的神功圣德碑之沉重.
        大哥被压碑下,其他八位龙子不忍离去,化为塑像在人间各司一职.那其它八位龙子是谁呢?其实根据古文记载这九位龙子并不统一,我来先给您介绍一下这最为常见的说法.它们分别是:好负重的赑屃,好水的趴蝮,好冒险的嘲风,喜血腥的睚眦,好闭的椒图,好吞的螭吻,好鸣叫的蒲牢,喜蹲坐的狻猊,好乐的囚牛.这就是九个各有一好的龙的九个儿子.多部古籍中都记载了这九子,但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说麒麟,饕餮,貔貅等神兽也是九子之一,到底那些才是真正的龙生九子,那咱们还得一个一个的说说.
        北京北三环的大钟寺内安放着明永乐大钟,据说这里还住着一位龙的儿子.可寻遍大钟寺内所有角落,只有大钟,没有龙子啊?难道这是讹传?正当我们迷惑之时,大钟寺内的一座大钟博物馆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馆内藏有明清两代的大钟几十座,各个是精美绝伦.突然,我们在一座大钟的上部发现了龙的形象,而且每一座大钟上面都有.铸钟的人把它们铸在钟上,是用来做挂钟的钟钮.根据龙生九子,九子的特性,它就是那个好鸣叫的蒲牢.据说蒲牢好鸣叫,想象如龙,但比龙小,生活在海边.但它有一个天敌,就是鲸鱼.它每次受到鲸鱼的攻击时就大叫不止,其叫声如钟声,声传百里.根据这个典故人们便把蒲牢铸在了钟上,把敲钟的撞槌做成了鲸鱼的形状.取意为蒲牢见到鲸鱼便大声名叫!声传百里,这样铸出来的钟,其声音就会更洪亮,声音便传的更远.在大钟寺的大钟博物馆内的每一座大钟上都有蒲牢的形象,各个雕刻精美,神态威严.那为什么永乐大钟上却没有它的形象呢?其实永乐大钟上也有蒲牢的形象,工匠们把它抽象化了,只取了身子,这样永乐大钟的形象就更简洁,更大气更威严了.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说到这我们已经找到了龙的两个儿子,还有七了.偌大一个北京城,找起其余的七子可是要费一番工夫.咱们再来说下一个龙子,这个龙子的发现更为传奇.它是好水的趴蝮,要不是因为一次北京市的环境治理工程,趴蝮将永远是一个迷.
        趴蝮,喜水,能消水灾,降祥瑞,专门看管京城的各大重要水系.是古代京城的治水专家.发现它的地方就在北京的什刹海的后门桥桥下.2000年什刹海环境治理,清理河道的时候竟然发现河岸两边竟然有四只雕刻生动的神兽.但谁也不清楚它到底是何物.把专家请来一看,这不是传说中龙子只一的的趴蝮吗?!因为后门桥是古代京城的一个重要水系,人们把它雕刻在桥下,也是为了让这个好水的龙子看管这条重要的河道,保佑这条河道不受洪水的侵扰.这趴蝮趴在河岸四周,四爪紧抓河岸,探出头来专注的盯着水面,形象极为生动.据说河水清澈时还能看见水下有多只小趴蝮.这真是北京的一处奇观啊.您要是经过此地不妨站在桥上看看这四只保护京城水系的龙子趴蝮.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真能看到水下的小趴蝮呢.
        您看这龙子真是各显神通,遍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您要是想寻找它们的踪迹还真要费些工夫.但也不尽然,有三位龙子他们住在一起,是邻居,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形容它们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您也不用费劲,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象.只是您没注意罢了.它们到底在那里呢?
        其实这三位龙子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只要是有古建的地方我们都能看见.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房顶和屋檐上雕刻着许多形象各异的神兽.根据宫殿或房屋等级的不同,这些排列成一队的塑像,数目也是不同的.只有故宫的太和殿上排列着10个塑像,也是最多的.这里有个误会,有些人以为这些排列在一起的神兽就是龙之九子,其实不然.这些排列成单行的神兽塑像,在宫殿房屋四角翘起的垂脊的前端.领头的是一位骑兽的仙人,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斗牛和行什.但是这一队列里并没有龙的儿子,那这龙子隐藏在哪里呢?这其中一个就在队伍的后面,叫嘲风,嘲风好望,警惕性很强!可预知灾祸,威慑妖魔,并化险为夷.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规格严禁并富于变化,达到庄重而又生动和谐.嘲风是房顶上终于职守的看护者.嘲风的兄弟螭吻就在它的上面,螭吻好吞,它把整个屋脊都吞在嘴里.螭吻又叫鸱尾,据说鸱是大海中的一种鱼,性好水,能喷浪降雨.尾解释为鸟的尾巴,寓意它能在空中降水,保护房屋不受火灾的侵害.如今古建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就在屋脊上,您看到屋脊两头一边一个吞脊兽就是龙子之一的螭吻.前面不是说有三个龙子是邻居吗?这第三个在哪呢?它不在屋顶上,而是在大门上,它叫椒图,形似螺蚌,这个龙子为什么会在门上呢?因为椒图好闭,就像螺蚌遇到危险后马上就会紧闭外壳一样.椒图可预知危险,在危险来临之前就把门关上了.人们取其意,便把它安在了们上,以求安全.嘲风,椒图,螭吻的形象在故宫里最为常见,而且也是雕刻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这三兄弟一直在古建筑和大门上为人们趋走灾祸,忠于职守.
        到现在为止,咱们已经找到了六位龙子和它们所在的位置.还有三位,这三位也是九子当中性格差异最大,最有个性的三位.不像其它兄弟都在为人消灾,它们的爱好差异太大了...而且各个是身藏不露.害的我们是东找西找,最后还是发现了他们.
        这第七位龙子的爱好可真是奇怪,它好坐.还只在寺院里居住,在寺院里煽风点火,很不安分.它身为狮形,叫狻猊.其实它就是一头狮子,狮子是跟随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这不,也把它带了来.被寺院所供养.但它太不安分,总是到处放火吐烟.正当寺院的和尚没有办法的时候,天上观音菩萨现身,把这狻猊收为自己的坐骑.从此狻猊就成为观音菩萨的交通工具了,而且香炉上也出现它的形象,因为它还好烟,把它做在香炉上取意为让香火更旺盛.
        您看见了吧这狻猊的性格够怪异的吧.再怪异也没有接下来这两位有个性.一个好腥杀一个好音乐.这差别也太大了吧!好象这两兄弟的本领在九子当中是最没有用的...他们分别是睚眦和囚牛.

        睚眦为九子之一,性好杀.据说在刘伯温带领九子讨伐叛军的时候,睚眦杀人无数,血腥之极,睚眦的表情还极为恐怖,而且它是见人就杀,不分你我,老百姓也不放过.百姓们都怕它.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叫"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后来人们把睚眦的形象铸在了刽子手的大刀上,取意为震慑罪犯之用.再说另一个龙子囚牛,正好跟睚眦的性格相反,它好音乐,龙头蛇身.这是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它的形象被雕刻在胡琴上.你看前面八子都是造福百姓,避免灾祸.可这囚牛好音乐,这音乐对百姓用处可不大啊...这您还真说错了,您说这战乱过后,太平盛世之时,音乐可以放松人们的心情,消除紧张,给生活带来欢乐,您说这百姓都喜欢上了听音乐,哪还有心思扰乱社会治安呢.囚牛就是有这个神奇的本领,把它刻在胡琴的琴头上便是演奏出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沉醉其中.您说它的作用小吗?
        在古籍中,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各有说法,我们总结出来最为常见的说法给您做了简单的介绍.有记载称,饕餮,貔貅,麒麟也是龙子.其实这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了九个儿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表示至高无上,九是阳极数字,也是个虚数.这也就能看出其实九在龙生九子中不代表真正的数字.其实我们不必去争论龙到底生了几个儿子.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玄妙之事太多,寓意的内容也是很宽泛.如果我们以一种雾里看花的心态来看带这些流传千古的故事,只取其内涵,不纠其实际,起不乐哉.

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2. 龙生九子的传说??????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百科名片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目录

  传说
  说法简述

  1.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2.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3.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4.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5.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6.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7.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8.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9.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1. 赑屃
  2. 螭吻
  3. 蒲牢
  4. 狴犴
  5. 饕餮
  6. 趴蝮
  7. 睚眦
  8. 狻猊
  9. 椒图

  龙生九子均为真龙
  龙生九子的成语解释

  1. 拼音与释义
  2. 典故

  成语

  传说
  说法简述

  1.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2.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3.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4.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5.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6.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7.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8.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9.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1. 赑屃
  2. 螭吻
  3. 蒲牢
  4. 狴犴
  5. 饕餮
  6. 趴蝮
  7. 睚眦
  8. 狻猊
  9. 椒图

  龙生九子均为真龙
  龙生九子的成语解释

  1. 拼音与释义
  2. 典故

  成语
  展开


  编辑本段传说
  龙子传说还得从叶公说起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编辑本段说法简述
  九个儿子分别为:
  九条龙的合照(4张)

  排行	名称
  老大	囚牛
  老二	睚眦(yá·zì)
  老三	嘲风(cháofēng)
  老四	蒲牢(púláo)
  老五	狻猊(suān’ní)
  老六	霸下(bā·xià)
  老七	狴犴(bì’àn)
  老八	负屃(bìxì),
  老九	螭吻(chīwěn/chīwěi)
  有的说法还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一

  [老大]

  老大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老二]

  老二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老三]

  老三
  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老四]

  老四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老五]

  老五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
  [老六]

  老六
  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

  老七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
  [老八]

  老八
  ,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
  [老九]

  老九
  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编辑本段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赑屃]

  赑屃
  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综合起来,简析如下:
  赑屃
  赑屃也称龟趺、霸下。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螭吻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
  蒲牢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狴犴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饕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趴蝮
  趴蝮位于桥边,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蚣蝮,造型非常优美。
  睚眦

  [睚眦]

  睚眦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去拜访新年人都说:“杀你们全家新年好。”这样,就会被人家踢出来了。所以,像豺一样的龙子就出现在刀柄刀鞘上了。
  百科名片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目录

  传说
  说法简述

  1.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2.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3.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4.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5.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6.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7.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8.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9.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1. 赑屃
  2. 螭吻
  3. 蒲牢
  4. 狴犴
  5. 饕餮
  6. 趴蝮
  7. 睚眦
  8. 狻猊
  9. 椒图

  龙生九子均为真龙
  龙生九子的成语解释

  1. 拼音与释义
  2. 典故

  成语

  传说
  说法简述

  1.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2.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3.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4.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5.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6.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7.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8.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9.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1. 赑屃
  2. 螭吻
  3. 蒲牢
  4. 狴犴
  5. 饕餮
  6. 趴蝮
  7. 睚眦
  8. 狻猊
  9. 椒图

  龙生九子均为真龙
  龙生九子的成语解释

  1. 拼音与释义
  2. 典故

  成语
  展开


  编辑本段传说
  龙子传说还得从叶公说起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编辑本段说法简述
  九个儿子分别为:
  九条龙的合照(4张)

  排行	名称
  老大	囚牛
  老二	睚眦(yá·zì)
  老三	嘲风(cháofēng)
  老四	蒲牢(púláo)
  老五	狻猊(suān’ní)
  老六	霸下(bā·xià)
  老七	狴犴(bì’àn)
  老八	负屃(bìxì),
  老九	螭吻(chīwěn/chīwěi)
  有的说法还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一

  [老大]

  老大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老二]

  老二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老三]

  老三
  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老四]

  老四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老五]

  老五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
  [老六]

  老六
  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

  老七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
  [老八]

  老八
  ,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
  [老九]

  老九
  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编辑本段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二

  [赑屃]

  赑屃
  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综合起来,简析如下:
  赑屃
  赑屃也称龟趺、霸下。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螭吻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
  蒲牢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狴犴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饕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趴蝮
  趴蝮位于桥边,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蚣蝮,造型非常优美。
  睚眦

  睚眦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去拜访新年人都说:“杀你们全家新年好。”这样,就会被人家踢出来了。所以,像豺一样的龙子就出现在刀柄刀鞘上了。
  狻猊
  狻猊又称金貎、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图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3. 龙生九子的传说是怎么回事?

  龙子传说还得从叶公说起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九个儿子分别为:

  九条龙的合照(4张)  排行 名称
  老大 囚牛
  老二 睚眦(yá·zì)
  老三 嘲风(cháofēng)
  老四 蒲牢(púláo)
  老五 狻猊(suān’ní)
  老六 赑屃(bìxì)
  老七 狴犴(bì’àn)
  老八 负屃(fùxì),
  老九 螭吻(chīwěn/chīwěi)
  有的说法还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龙生九子的介绍之一
  龙生九子之一 囚牛

  老大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生九子之二 睚眦

  老二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老三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 蒲牢

  老四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 狻猊

  老五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 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
  老六
  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之七 狴犴

  老七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老八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 螭吻

  老九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 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龙生九子的传说是怎么回事?

4. 龙生九子的传说 分别是什么样的

九子传说的由来: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博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淑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一般认为九子是:
老大囚牛 
老二睚眦(拼音:yázì,中古拼音:ngreh zeh) 
老三嘲风 
老四蒲牢 
老五狻猊(拼音:suānní,中古拼音:suan nge) 
老六贔屭(拼音:bìxì,中古拼音:biih hiih) 
老七狴犴(拼音:bì'àn,中古拼音:pe ngan 
老八负屭 
老九螭吻(“螭”,拼音:chī,中古拼音:thrie)/鸱尾(“鸱”,拼音:chī,中古拼音:chjii)

5. 龙生九子的传说

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    长子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次子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鱼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处眺望,遂位于殿脊两端。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座宠,能够灭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也有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三子狴犴(bì àn),又名 *** ,样子像虎,有威力,好狱讼,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又相传它主持正义,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四子蒲牢(pú láo),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饕餮(tāotiè),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贪吃,位于青铜器上,称之饕餮纹。传说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  六子睚眦(yázì),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七子狻猊(suān ní),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宠,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七子,所以庙名为七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  八子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好闭口,性情温顺,有点自闭,反感别人进其巢穴,故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性好僻静,镇守门边以照顾家庭的安宁,常成为大门上的衔环或挡门的石鼓。  九子貔貅(píxiū),有独角、双角之形,短翼、卷尾、鬃须,是最强之催财风水工具,尤对偏行有奇效,例如外汇、股票、金融、彩马、期货、赌场等等。自古貔貅都是作为守护财宝吐宝之圣物,貔貅在五行风水中带火性,故能招来大量的金钱,使世间财源自此打开。   
   

龙生九子的传说

6. 传说龙生有九子,都叫什么名字?

  龙九子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首,亦可以认为本身就是神的化身,神的一种。
  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yá'zì),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殿角有其像。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领头是一位骑宠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六子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刻到碑上,碑的下面塑着赑屃的形象,示意功绩的根基是赑屃,没有赑屃就没有这功绩。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宪章,样子像虎,有威力,好狱讼,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故汉族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又相传它主持正义,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或两侧。
  九子螭(chī)吻,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鱼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处眺望,遂位于殿脊两端。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也有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7. 龙生九子的传说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都听过这话,可再问一句,九子都是谁?竟没人能回答。
  
  
 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不禁笑了。
  
 明弘治帝朱佑樘是个认真的人,一天他忽然想到听说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九子都是谁呢?他写了张纸条给下面人。纸条转到大学士李东阳手中,把这饱读诗书的大学问家可难为坏了,哪本典籍中也没有记载呀!因为龙生九子是民间传说,东乡传的是这九位,西乡传的是那九位,竟没个准说法。东问西问,终于凑齐了九子的名子上报给皇帝。自此,书上记载了九子的排序与名字。
                                          
 然而,李东阳报给皇帝的只是一家之言,别说民间流传的版本不买帐,就连他的学生——杨慎(史称明代第一才子,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在记述老师话时,记得也和他不一样。所以直到今日,对此也没有一个定论。
  
 中国邮政出过一套龙生九子的邮票,本文就以它为准吧。
  
 先说说龙生九子的传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定天下,并赐斩仙剑。刘伯温号令龙王助战,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就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德圆满准备返回天庭复命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助他雄霸天下。
  
 于是他用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不愿,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个兄弟见赑屃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一起留在了人间,却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九子化作神兽留在人间,人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本领,安置在虽然不同,却都很贵重的位置上。
  
 囚牛,平生喜好音乐,人们把他雕上琴头,这是随时听琴的位置。
  
 睚眦(音:牙字)嗜杀好勇,偏又心胸狭小,留下了睚眦必报的成语,人们把他铸在刀剑柄上做吞口。
  
 狴犴(音:避暗)其形似虎,威武,喜诉讼。这很奇怪,龙家族里也有爱打官司的!人们把他置放在牢门上,以震摄罪犯。是明辨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狻猊(音:酸尼)形如狮,喜静喜坐,偏爱烟火,人们把他塑在香炉足上,可以常伴烟火。
  
 饕餮(音:掏贴四声)鉴赏佳肴的美食家,却又咀馋身懒吃喝无度,人们把他留在古代烹饪食品的鼎器上。
  
 赑屃(音:闭细)龟形,力大无穷,人们安排他驮石碑。是长寿、吉祥、鸿运当头的保护神。
  
 螭吻(音:迟稳)喜登高远望,且能灭火,安放屋顶防火镇宅。是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蒲牢 吼声巨响,被置于大钟的钟纽上,可常听钟声。
  
 貔貅(音:批修)生性凶猛,专吞金银,肚大无肛,可聚财辟邪。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不同。当代年青人对此肯定难于理解,因为它完全违背遗传学!
  
 即使单从字面上理解,也很让人起疑,龙生了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是龙,那龙子龙孙何来?
  
 民间传说是人民的共同创作,虽混乱却也有着正面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孩子不按父母的设计去发展未必就是坏事,或许顺其自然地成长发展,孩子更容易寻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惠灵顿雅风社

龙生九子的传说

8. 传说:龙生九子,都什么?

我们常用“龙生九子”来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长,虽然“九”是虚指,但总有好事者想把传说神兽往上套,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