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中观?

2024-05-13

1. 什么是佛教的中观?

中观在经方面有《心经》、《金刚经》、《大般若经》。在论方面有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学中观最简单的论就是《三论玄义》。
我不曾学习,不堪指导。只是有点想法想说。
佛教的中观,经常被和儒家的中观混为一谈。,
其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 的地方,
区别尤其重要的,是这个中观的观,不但是观念,不单是做事的方式,还是观察和观察的目标不一样。
我说的都是我自己的理解,一定不是真实情况,只是那个真实,无法言喻离于文字更不能给你展示。
对于佛教的中观,我的理解
第一,在做事,不极端,中度,平衡,平和。
简单的,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吃饭的时候不想别的事,不折磨自己,不苦苦追求,
不执着于得失。
——插一句,儒家的中观,只取“不极端”,其实儒家是要看效果的,功利一些。
第二在做人,中观,其实,也有观察自己和观察别人观察世间。
佛教还有内观,就是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心,念,法,自己分明,到达不在执着身心幻垢的程度。
儒家也有类似的对别人的观察,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不患不知己,患不知人”。可是观察自己的力度和教诲就少得多。
这可能是最明显的区别。
第三,佛教中观和儒家中观我感觉这里方向一致——顺天道致人事,尽力而为,而无挂碍。
可是,儒家的追求,在于轮回中——不论是家齐国治还是天下平,都是在思考人生,在人的境界里努力修持,来世升天成为神明就是目标。
而佛教不一样。佛教的境界究竟。佛陀教诲的是只要不出轮回,一定会福尽则堕,所以,轮回中的天人福报,不值得付出一切去追求,成佛才是更值得的路。
本来无人缚,何故人自缚。

什么是佛教的中观?

2. 佛教中观是什么意思

1、佛教中中观的意思是最中或至中。谓中观学就是系统的介绍法性空慧宗也就是般若系思想的学问。龙树在《中观论》中,以至中来形容释迦牟尼所说的中道,远离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二边,又称八不中道。以观察中道,作为修持禅定与智慧的方法,即是中观。所
2、中观思想根源于初期大乘时期流通的《般若经》,龙树撰写了《中观论》来阐述正确的中观思想与修持方法,提出二十四观,以此来评破外道与小乘部派等其他学派的理论,在大乘佛教中极受重视。中观的修行者,通常也会以此二十四观为主题来进行观想。
3、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中观义理是佛教的纲领。中观派发挥了《大般若经》中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因缘、缘会),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无自性)。







扩展资料:
佛教中观学的背景:
1、因为般若系经典包括大般若经,小品般若,金刚经等等是佛说的,主要是阐述如来藏本来不生不灭的总相智的(唯识等主要阐述别相智),但是对这些义理玄奥的经典进行阐述的影响最大的是佛灭度400年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的主要著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根本著作叫“中论”。
2、中论是以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为中心的。后来随着大乘的兴盛,龙树菩萨的影响增加,所以中观学基本上泛指阐述般若思想的主要论著了。
3、《佛教哲学概览》中讲 “缘起性空”,即后来的中观学。早期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核心思想“缘起性空”指万法处于相互依赖的缘起之中,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皆有心性之根,故没有常住不变的自性(性空)。
4、一方面批判了小乘佛教中实体主义倾向,回归到原始佛教的缘起本意,另一方面,通过涅槃与世间皆空的观念,为大乘菩萨道的入世利他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观派

3. 观是什么意思

(1)guān
1、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2)guàn
1.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台~。   
4. 姓。

观是什么意思

4. 观什么意思?

【观】字什么意思、解释 基本字义
观读音:guān
1.动词 察看、审视。  【组词】:「察言观色」、「坐井观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宋.程颢〈秋日偶成〉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2.动词 欣赏。  【组词】:「观赏」、「参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请观于周乐。」宋.辛弃疾〈沁园春.三径初成〉词:「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3.动词 显示。《左传.僖公四年》:「观兵于东夷。」晋.杜预.注:「观兵示威。」《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4.名词 景象、情景。  【组词】:「奇观」、「外观」、「恢复旧观」。《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皇皇哉此,天下之壮观。」
5.名词 看法。  【组词】:「人生观」、「世界观」。《后汉书.卷八十.文苑传上.黄香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
6.名词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观起。
其他字义
观读音:guàn
1.名词 古代宫门外悬挂告示的地方。《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于两观。」
2.名词 高的楼台。《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
3.名词 道教的庙宇。  【组词】:「道观」。《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
4.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巽(?)上。象先王教化风行于世之义。
5.名词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观射父。

5. 观什么意思

观本义指有目的地仔细察看,又指有目的地向别人显示。引申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观(拼音:guān、g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至西周时期 。观本义指有目的地仔细察看,又指有目的地向别人显示。引申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因“观”所见到通常是值得人们欣赏的景观,故又引申为观赏及值得观赏的景象。以上义读guān。由景象又可引申为观赏景物的建筑,即宫观,读guàn,特指道教的庙宇,即道观。

“观”本义是有意地、仔细地看。如“察言观色”。观不像是一般的感觉,带有更深入一层的更为理性的认识特征。观又表示对事物形成的一定意识、认识或观念,如主观、客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观虽带有理性认识的特征,但毕竟要经历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过程,故观也含有外观的意思,如指容貌、景象、情景等。奇观、大观、壮观等都指的是某种景象。

“观”又音guàn,为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观是朝廷宫门外高台上修筑的一种观望台,也可以在上面悬挂旗帜告示之类,又称为“阙”,宫门左右两边各一个。这种建筑最开始是具有军事防御作用的,后来逐渐泛化,类似的仿建筑也产生了,意思也就发生了扩大,泛指高大、华美的建筑,例如“楼观”。对于道教的庙宇也称之为“观”,例如“长春观”,实际都是指的建筑物。

观什么意思

6. 观是什么意思解释

[guān]:1.看~看。走马~花。坐井~天。 2.景象或样子奇~。改~。 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悲~。世界~。
[guàn]:1.道教的庙宇道~。白云~。 2.(Guàn)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观(拼音:guān、g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至西周时期 。观本义指有目的地仔细察看,又指有目的地向别人显示。引申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7. 中观系统指的是什么

中观决策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以及制定目标分解方案、目标选择方案、应变对策和协调措施的中层决策。
中观决策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以及制定目标分解方案、目标选择方案、应变对策和协调措施的中层决策。中观一词是相对于宏观与微观而言,指的是多层系统的中间层次,这个中间层次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观系统关系:
中观一词是相对于宏观与微观而言,指的是多层系统的中间层次,这个中间层次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观领导决策要把宏观决策进一步具体化,并且为微观决策提供指导。具体地说,宏观决策解决的是目的和概念性质的问题。
由于数据信息量的巨大,中观决策必须借助数学知识、计算机和心理学等决策技术以及专家集团的帮助。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还要提出实现领导决策目标的具体假设及其条件,制定各种选择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拟定应变对策协调措施以备用。

中观系统指的是什么

8. 观的意思是什么

[ guān ]
1.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guàn ]
1.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2.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楼台:楼~。台~。
4.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