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2024-05-14

1.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内部控制是管理学中的名词,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事后监督: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
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拓展资料: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2.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3.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4. 内部控制的概念


5. 内部控制理论结构的内容提要

第一,创新性。本书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意义。书中所述的内部控制七功能论、有关创建内部控制学科的主张、内部控制学科的理论结构、内部控制目标及其结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衔接的观点等,皆为国内外率先提出。第二,体系完整。本书理论体系完整,既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与演变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学科建设问题,又深入探讨了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假设、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效率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问题。全书共13章,依次增进、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第三,观点明确而认识深刻。该书文如其人,敢于直言,却无委蛇虚应现象。作者在评析有关论点时,观点明确,客观公正。如作者指出美国的COS()报告只是一个基础性的管理框架,其规范意义并不强;再如,作者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管理和相关研究之所以落后,应主要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家思想的式微与法制精神的缺失,因此,作者主张现今应补上“制度管理”这一课。第四,理论和应用并重。理论源于对实践经验之总结,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以指导。该书融理论于实践,寓实践于理论。既没有脱离实践而奢谈理论建设,也没有离开理论的凝练和升华而流于浅陋的经验总结。这一点使得该书无论于理论界学人还是于实务界人士均有所用。研究者可资借鉴,管理者可以其作为工作之梯航。第五,兼容内外,博采众长。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相互借鉴,学科的相互渗透、长入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该书在写作中既广泛吸收美、英、加等国的管理规范,以及国内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没有局限于表面化的比较或者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中有选择,吸收中有创新。这使得该部著作不仅具有学术上的深度,而且具有知识上的广度。

内部控制理论结构的内容提要

6. 内部控制的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小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中小企业业务流程控制;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控制;中小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中小企业监督控制。适合阅读本书者:中国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老总及决策者;中国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老板及经营者;中国6000多万财务经理及会计从业人员;中国1000多万财税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者。

7.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8. 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