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了,股市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2024-05-13

1. 股市跌了,股市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股市都下跌,钱哪去了?

股市跌了,股市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2. 股市下跌的钱都去哪里了

  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计算出来的量,市值下跌只能说明股价下跌了。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4、极个别的散户:根据一般常识,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3. 股市下跌后钱到哪里去了?

被新股发行链条所造就的亿万、百万富翁卷走了!请看
 

 
宋九成:股市的亿万富翁们究竟是怎么来的?
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虽仅微跌0.25%,但月K线已出现四连阴,这是998点以来沪指首次出现月K线四连阴。在A股历史上,沪指前8次四连阴之后,有半数情况是在其后一个月出现反弹,但另有半数情况是出现五连阴。那么,今年9月,股市是反弹还是收出五连阴呢?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产业资本增持回购增多、中报披露完毕估值修复告一段落、转融通上线转融资先行等情况出现,9月行情汇集了较多积极因素,因此沪指止于四连阴的可能性更大些。但A股若想在9月出现大反弹,有待市场最大催化剂现身,即货币政策放松。而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房价和通胀露出反弹苗头,货币放松能否出现还要打个问号。
  目前的股市,反弹不反弹,反弹多少点已经不重要了,这些对于中国巨亏的股民来说已经成为次要问题,而主导股市成败的主因已经成为最为主要的问题,主因找不到,主因抓不好,再多的招数都是徒劳的。
  什么是影响股市成败的主因呢?就是股市每年几百个亿万富翁问题,上千个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问题,要研究他们滋生的过程和根源及其合理性和对股市的影响,破解了股市的这一怪象和难题,也就解开了股市长期低迷的谜底,同时也就找到了股市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攻方向。
  股市的亿万富翁们究竟是怎么来的?从我国股市的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不是像广大股民那样,经过在二级市场的摸爬滚打艰辛劳动而获得亿万千万百万富翁的名号。而是通过一级市场获得的股票通过上市或者解禁抛售套现而成为亿万千万百万富翁的,是通过发行和圈钱成为富翁的,而不是通过二级市场的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这就是中国股市怪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在股票进入二级市场之前这些持股者已经变成潜在的富翁。要使潜在变为现实,那就是股票的上市日,这一日成为这些潜在富翁们朝思暮想的变现日。保荐人、保荐公司、有关联的券商、高管、还有所有利益链条上的那些人,在这一日,一夜暴富,赚的满盆满钵。富翁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至于股价,就不想那么多了,哪怕你当日就跌破发行价,与我们就无什么关系了,哪怕你明天就公布效益滑坡、利润下降,与我们都无瓜葛了。可悲的是二级市场上的那些接盘者,那些投资人,多年的积蓄与血汗钱就这样进入了别人的腰包。
  好好分析思考破解这中间的猫腻,你就会恍然大悟,你就会从噩梦中惊醒,你就会彻悟中国股市为什么利好出尽、政策百出、大呼大喊无论什么招数都不起作用的原因所在了。这届证监会可以说花费了不少精力与心血,为什么收效甚微,股指照样跌跌不休,根源就在这里。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在一级市场上,不在二级市场上,你就是把交易费降到零,股市还会我行我素,股民们也无能力和条件交易,因为他们深度套牢成为死账户。
  找到主导股市低迷的主因,分析解决制定措施,对症下药,才可治本。不然,不管你是基金也好,机构也好,理财产品也好,中小散户也好,公司职工持股也好,进入这样的股市,只有赔多赚少。看清形势之后,机构大户们只会最后选择撤离,散户选择销户,没有赚钱效应和投资价值的股市糊弄一时糊弄不了长久。不解决这一主要问题,股市不会有彻底的改观。
  三年多来股市一直跌跌不休,从三年前的6140点跌到3400点又跌到现在的2000点。不解决主要矛盾,股市还会继续跌。所有投资人亏损严重,90%以上的投资者亏损,上个月770个交易账户,不到1.3亿账户的10%。两市每天的成交量不到1000亿。营业部萧条、从业人员跳槽,营业部门可罗雀。销户者逐日增多。叫了几年的壮大机构投资队伍只是一句空话,外资加入更让人感到恐慌与不安。这一切难道还没有引起高层的高度关注吗?
  股改不但要有勇气、有魄力,更要有策略、有智慧。要善于听取民众的呼声,要做好市场的调查研究,要做一个唯物主义者,要敢于面对现实,更要敢于面对事实和矛盾。认识到市场的主要矛盾在哪里,然后抓住主要矛盾不放手,一抓到底,不抓住成效绝不撒手。
  目前出了那么多的政策,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考验,没有制止股指的继续下跌,说明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抓到点子上,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全心全意为中国股市和广大股民无私服务的诚心,相信总会找到问题的症结,最后攻克这一难题,使中国股市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也才能改观那些诸如90%股民巨亏,亿万富翁却层出不穷,欧美债危国股市强劲反弹,经济大国股市却跌跌不休全球最熊的怪象。
 走出“道德股市”的误区
  用市场的观点看问题,无论投资还是投机,都只有合法不合法合规不合规的比较,而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别。资本市场从来就不会为所谓的道德不道德所感动,而投资者却总是不得不为市场的有效率或无效率埋单。
  越治越乱的中国股市,与其说是市场化不像市场化、法制化不像法制化,不如称之为充斥着形形色色之 “道德说教”的“道德股市”或者更恰如其分一些。“道德股市”是一个伪命题,是中国股市之所以越治越乱的思想根源或制度根源之一。
  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的时候,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对股票市场规范的关注,触痛的不是以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为背书的圈钱寻租体制,而是资本市场投资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投机和监管的讨论至今犹自没完没了,而吴老先生所憧憬的建立基于规则的市场经济体制,或者称“法治的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依然无影无踪。当初他所深不以为然的黑幕重重的中国股市,如今除了“半统制、半市场”,还是“半统制、半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赌场论”大讨论之后的中国股市,尽管强化了行政监管这种准司法的执法形式,而且在IPO审核体制的推动下,许多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或细化了合规性方面的有关要求。换言之,从表面上看起来,大讨论以后的中国股市似乎比过去更加重视上市公司和市场中介的诚信和道德建设。但是,一个圈钱的股市有什么道德可言?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条件下,最大的不道德恰恰不是别的,正是IPO的这种只知道一味地为融资服务,和司法和监管体制一仍其旧的对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无动于衷。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审核和行政监管形而上的所谓诚信建设或道德治市,无非只是方便了形式主义的“对号入座”而已,实际上不仅防止不了造假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法人和市场中介机构信用的道德保障作用也十分有限。也就是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补丁叠补丁,骨子里并不是规范和匡正那些已经和正在从IPO市场撷取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者的行为道德,而是为他们的不道德披伪装打掩护的。就连吴敬琏老先生最近也不得不不无遗憾地指出:“在证券市场的监管中用实质性审批取代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严格执行,滋生了种种弊端”。 “用行政命令的个案干预取代合规性监管,这也为寻租提供了方便之门”。
  无可否认,中国股市眼下的市场监管,在许多的时候许多的方面也确实比过去显得更前卫更激进。不过,由于这种前卫和激进不仅超越了有些人意志挂在嘴边的市场化,反而常常一不小心就卷入了行政干预的漩涡,人们不能不问个明白的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停牌规则,随心所欲的不对称涨跌停板限制,以及朝令夕改的退市制度,打击的究竟是谁,保护的又是谁?
  事实上,每一次行政干预的伸手虽然无不打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名义,而备受打击的常常未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疑似违法违规行为的作案者或操纵者,而是被陪绑被连坐的散户弱势群体。当超募有理,造富有功,变脸无罪,退市不赔,而包括打新、炒新在内的投资活动通通等于投机,投机牟利等于犯罪的时候,市场逻辑的纠结,是非黑白的混淆,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索罗斯认为,视金融市场为 “不道德”,会妨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否认它的一个最主要性质——即它们是“超道德”的,而“超道德”会使金融市场更有效率。在笔者看来,“超道德”的说法监管有点玄,但换成“超脱道德观念”的市场规则也许就大差不离了。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说的应该也不是世俗所谓的“道德观念”,而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则。
  “道德股市”说即使说不上阴谋,至少也是一大误区。堪称全球独一无二的以打击投机为己任的行政干预更是市场监管误区的误区。用市场的观点看问题,无论投资还是投机,都只有合法不合法合规不合规的比较,而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别。资本市场从来就不会为所谓的道德不道德所感动,而投资者却总是不得不为市场的有效率或无效率埋单。诉诸道德愿望或者行政力量来左右股市,通常只会改变短期的波动,并不能逆转长期趋势,反而将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的基础,从而常常成为一部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有可能通过另一部分人之不对称利益损失轻而易举地获取巨大不当利益的重要原因。
  令人不能不遗憾的是,现在无论是主张救市还是反对救市的说法,往往还在津津乐道地拿道德说事,而忘记了对于一个正在失去效率的市场来说,离开了投资者的参与,什么都是谈不上的。低迷到了不能再低迷的中国股市,当前比什么时候都更为迫切地需要走出 “道德股市”的误区,否则,任何初始愿望再善良再美好的 “道德说教”最终也无不将沦入 “道德杀人”的历史轮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摆在大家面前血淋淋的现实。(金融投资报)

股市下跌后钱到哪里去了?

4. 股市下跌,钱都到哪里去了?

  股票下跌,钱被前期上涨时的股民赚走了, 还有一些是被政府、券商赚走了。
简介:
股市,一般都是指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交易,股民寄希望买到股票后价格上涨再卖出套利,很少有人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公司的盈利能力才是股票的价值之所在。炒股实际上并非“零和游戏”,而是“负和游戏”,如果把股市封闭起来,炒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少。
股市的涨跌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现实当中股价却常受少数机构、资金大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力和庄家)的操控,尤其是在我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健全的股市里更表现得尤为明显。

5. 股市跌惨了,存到股市里的钱哪去了?

  从宏观看,股市是个零和游戏。社会的资金进出股市,进入多,股市涨;退出多,股市跌。但无论涨跌,社会资金或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只是股票和资金的持有人通过交易变换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么涨跌呢。股票的价格是通过交易活动确定的。在一个价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这个价位就被确定为所有股票的价格。问题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额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说,确定价格的行为只需要极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价格跑过来交易一遍。这就造成一种错觉:涨的时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应的资金在那里“站岗”等着;而跌的时候股票市值减少了,相应的“站岗”的资金也减少了。人们都懂得减法怎么回事,问题是减法做完之后,一部分资金不见了。于是我们就会一头雾水。
  其实是我们的逻辑犯了错误。市值的确定只是经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实际上,这时完成的根本不是整个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个认可--所有股票对这次交易的认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总市值的交易却尚未发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只是一种假设。而作出这个假设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现在引入了假设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设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所以,社会总资金要分出一部分实量到股市来参加市值假设的活动。这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认某种已经被认可的价格。这样就有了一种供需关系,股票代表供给方,资金代表需求方。当社会资金流入股市增大时,强烈的需求刺激股票价格上涨。反过来,资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会,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当参加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时,股市牛皮。由此看来,所有的股票价格涨涨跌跌,都与真金白银的资金进出股市有关,资金多时股票涨,资金少时股票跌。
  但是这些资金,1、它与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值”,因为股市永远不发生总市值的交易;2、它不创造市值,它只参加市值的假设,换句话说,它只发现市值;3、它是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参与社会总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在这里,社会总资金是一个常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社会总资金变化的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设活动。
  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这个推论过程简化甚至排除了许许多多的细节。
  有人会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下跌最多时近60%,一个调查显示多达90%以上的散户赔钱!这些赔了的钱谁拿去了?面对这个悲惨的事实,推理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解决途径。那么我们的钱呢?还找得到吗?一种解释是,它们退出了股市。去了哪里就不好说了,去往很多领域。还有一部分尚未实现,是为浮亏。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钱又回到股市,这部分浮动亏损还可以改变亏损状态。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经实现了的亏损只是改变了资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还在,还会有一部分财富再次成为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股市就是这样一个零和游戏。
  以上试图说明的是市值与资金、市值与财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股市财富不等于真正财富,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虚拟财富。还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拟财富的大小是瞬间变动的,变动的程度、范围、方向有相当的不可捉摸性。说不可捉摸性不是说其不可知,而是极言其复杂,影响变动的因素极多,甚至一场风都可以对其产生扰动。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种实在影响外,有一种非实在的影响,它对虚拟财富变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可观,它就是心理因素。因为虚拟财富实质上是一种假设,只有人才会作出假设。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机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国玩。

股市跌惨了,存到股市里的钱哪去了?

6. 股市大跌,股民亏损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7. 股市跌了,股市里的钱都跑哪里去了?

就像买东西,本来一个东西成本是5元,但是因为市场不好,现在只卖4元,你说那一元钱去哪了?对于厂家当然是亏了,你买了他的股票你就是厂家的股东。也就是说这钱没有了,消失了。懂了吧?

股市跌了,股市里的钱都跑哪里去了?

8. 股市暴跌后钱去了哪里?

  股市暴跌后钱蒸发了。所有的人都一样,而不是自己的钱流进了其它人的口袋,就如买房子价格涨了、跌了一样!泡沫经济是虚的, 涨起来的时候也没人掏钱啊 跌下去的时候,自然也没人得到钱。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