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2024-05-13

1.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一、股东 诉讼 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公司或其他侵权人包括公司大股东董事、监事和职员提起的诉讼。一般认为 公司法 第151条规定即是对股东直接诉讼的概括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 ,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1、股东代表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也称股东间接诉讼,是指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他人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 公司章程 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拒绝或者怠于向该违法行为人请求损害赔偿时,具备法人资格的股东有权代表其他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请求违法行为人赔偿公司损失的行为。股东代表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别股东的利益。为保护个别股东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是股东直接诉讼。 2、股东直接诉讼 这是指股东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提起的诉讼。《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股东直接诉讼有何规定? 《公司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股东依照前款规定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担保。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新公司法当中,对于股东诉讼的法律规定是非常详细的,其中将股东诉讼的情况划分成为了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股东代表诉讼,是代表全体股东行使相关的诉讼权利的,而股东直接诉讼,多半情况下是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用哪种方式诉讼是取决于股东诉讼的原因的。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2.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立法规定:《公司法》第149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解释五第一条: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公司可请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公司法》解释五第二条:关联交易合同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或者对公司不发生效力的情形公司没有起诉合同相对方的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起诉合同相对方。诉讼法律后果:股东代表诉讼的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种,一,股东代表诉讼中诉利益归属于公司,股东请求被告直接向其承担民事责任的,不予支持。因为公司是实质上的原告,股东相当于形式上的原告,行使代位权替公司去告侵犯公司利益的大股东第二,股东代表诉讼中,其诉讼请求部分或者全部得到法院支持的公司应当承担股东因参加诉讼支付的合理费用。【摘要】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提问】
立法规定:《公司法》第149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解释五第一条: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公司可请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公司法》解释五第二条:关联交易合同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或者对公司不发生效力的情形公司没有起诉合同相对方的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起诉合同相对方。诉讼法律后果:股东代表诉讼的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种,一,股东代表诉讼中诉利益归属于公司,股东请求被告直接向其承担民事责任的,不予支持。因为公司是实质上的原告,股东相当于形式上的原告,行使代位权替公司去告侵犯公司利益的大股东第二,股东代表诉讼中,其诉讼请求部分或者全部得到法院支持的公司应当承担股东因参加诉讼支付的合理费用。【回答】

3.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亲,你好,1.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哪些法律和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解释只有以下两条: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的180日以上连续持股期间,应为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规定的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三条第2款和第3款: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清算组成员有前款所述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上述股东参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摘要】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提问】
亲,你好,1.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哪些法律和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解释只有以下两条: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的180日以上连续持股期间,应为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规定的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三条第2款和第3款: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清算组成员有前款所述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上述股东参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回答】
2.法人代表和股东所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一、法人代表应该承担的责任:1、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场合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其个人签名即导致企业承担责任的后果;如果企业破产并负有个人责任,法人代表会受到将来再办企业时的诸多限制;如果企业触犯了有关法律的规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会受到限制,例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会受刑事处分,2、该法人如无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资瑕疵),其亏损责任应由法人自己承担,既不是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如有失职行为,3、个人独资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担民事责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负债时,由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不需股东个人承担,成立时有出资瑕疵的情形除外。(1)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回答】
(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3)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5)变更、终止时不及时早请办理登记和公告,这些非法行为仍然由法人来承担责任,法定代表人由此而引起的其他责任,二、公司股东的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履行了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足额出资义务,也不再对公司的对外债务承担责任。股东负有对公司严格的出资义务,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当公司股东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履行股东足额出资义务,也即是在对公司的出资上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该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回答】
1.关于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的区别: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一种组织,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设有董事会的法人,没有董事长的法人,经董事会授权的负责人可作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回答】
3.什么是股东代表诉讼权?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股东代表诉讼的情形包含以下两种:1、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时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2、其他人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时股东提起诉讼。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监事会或者监事、董事会或者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上述股东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提起诉讼的程序进行。股东代表诉讼只能由股东行使,且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法院判决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回答】
4.股东代表大会法律有没有规定公司出现法律责任:一、民事法律责任:责任由单位自己承担,与股东和法人代表都没有直接关系。二、刑事法律责任:有些股东参与到决策的就一起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扩展资料公司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承担社会责任。2、第二十一条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3、第二十二条 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4、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回答】
5.公司出现法律责任,只是由法人代表负责,还是股东一起负责?公司出现法律责任:一、民事法律责任:责任由单位自己承担,与股东和法人代表都没有直接关系。二、刑事法律责任:法人代表和负责决策的人一起负责,有些股东参与到决策的就一起负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扩展资料公司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回答】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第二十一条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第二十二条 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4、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5、第一百四十九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司法【回答】
6.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存在哪些负面影响我国修订后的新《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吸收了很多国外立法的宝贵经验并且在若干方面进行了改进,以使股东更容易提起代表诉讼、维护公司权益。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依然过于原则化、概括化,(一)没有对诉讼管辖和诉讼担保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管辖加以特别规定,即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均可以成为诉讼管辖地。股东代表诉讼实际上牵涉到原告、被告和公司三方面,管辖地的确立不仅要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多数涉及到董事、监事、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侵权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地和结果地往往都在公司所在地而非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有必要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管辖另行作出专门的规定。【回答】
在股东代表诉讼中,我国《公司法》也未明确规定诉讼担保制度的适用条件。诉讼担保制度的初衷在于防止股东滥诉,旨在使恶意提起诉讼的股东在给公司和被告造成损失时能以其担保财产进行赔偿。但担保制度对于提起诉讼的股东而言也是沉重的负担,可能使得部分善意股东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影响到股东提起诉讼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公司的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障。应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诉讼担保的适用条件。(二)缺乏对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缴纳的具体规定股东在提起代表诉讼时,应依法向法院预缴案件受理费。案件受理费的多少取决于案件的性质。依照我国《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 的规定,依据案件是财产案件还是非财产案件而采取不同的收费办法。财产案件按原告请求额的一定比例收费。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的缴纳并没有作相应的规定,很多法院把股东代表诉讼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来收取案件受理费。由于代表诉讼的请求额一般来说比较巨大【回答】
股东提起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如果要求股东缴纳高额的诉讼费用,不仅会影响股东提起诉讼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已经提起的诉讼面临“(三)缺乏对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后果的具体规定由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和防止滥诉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法律有必要平衡原告与被告的利益,规定给予一定的赔偿或补偿。我国《公司法》对此未予明确规定。在各国或者地区的公司法实践中,则董事、监事、控制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等确实实施了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人。【回答】

简述我国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规定及诉讼的法律后果

4. 在我国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什么?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一、特征
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发生该条规定的情形时,公司法接着在第151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149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149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此之外,该条还规定: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上述股东可以依照前述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是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它赋予了公司股东为公司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5. 新公司法设立了股东诉讼制度

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起诉讼。
监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请求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提起诉讼。监事会、监事、董事会、执行董事拒绝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等情况下,股东可以直接提起诉讼。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提起诉讼。
股东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司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护正常的交易,防止不法交易。
一、股东代表诉讼权具体表现在什么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董监高违反法律规定或他人侵犯公司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时,公司又怠于通过诉讼追究上述人员的法律责任,则股东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对于上述失职或侵权人员提起诉讼追究其责任的诉讼制度。
股东代表诉讼必须具备前置条件:
1、若公司的董事和高管有违反《公司法》第149条规定的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书面申请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监事代表公司对上述人员提起诉讼。
2、若公司的监事有违反《公司法》第149条规定的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书面申请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董事代表公司对上述人员提起诉讼。
3、股东提出申请后,若董事会后者监事会30天内没有答复或者答复拒绝诉讼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4、前置程序的豁免。根据《公司法》第151条第2款的规定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可以不经前述前置程序,直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二、被告盗用他人身份证做公司监事后果
根据《公司法》,监事的法律责任包括:《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一百五十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一条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
第一百五十二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你只是挂名,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一般不会承担责任。

新公司法设立了股东诉讼制度

6.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哪些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如下: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据此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适用的制度有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这些制度都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诉讼制度,是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
所谓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议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民事审判中的体现。这一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审判人员个人知识上的缺陷和认识上的不足,避免可能出现的主观片面性,提高办案质量,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民事案件。
所谓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当审理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审判人员应当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请求更换审判人员。
所谓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所谓向群众公开,即指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审理过程和判决宣告的过程都允许群众旁听。公开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开审理。
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即告终结的制度。根据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第一审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经过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的审理宣告终结,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不服也不能再提起上诉。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只能实行一审终审。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1条之规定,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也是实行一审终审制。

7. 浅析我国股东诉讼制度

—读《公司治理视角中的股东诉讼研究》一书有感
一、《公司治理视角中的股东诉讼研究》一书的内容介绍《公司治理视角中的股东诉讼研究》一书分为五章。
(一)第一章:股东诉讼的基本理论股东诉讼是救济股东权利、解决公司纠纷的一种司法手段。股东诉讼的提起要求股东享有诉权。第一章股东诉讼的基本理论就股东诉权究竟是公法上的权利还是私法上的权利进行分析研究。
(二)第二章:股东诉讼的公司治理作用之定性和定位分析公司治理仅仅依靠公司自治是不够的,在公司章程、股东会没有能力保护股东权利或者怠于履行职责时,还需要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来解决公司纠纷、救济股东权利。这样公司治理因治理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公司自治和司法调节。股东诉讼就是公司治理中司法调节的部分,是国家司法权对公司自治事物进行干预的表现。
(三)第三章:股东直接诉讼股东直接诉讼是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以公司出资人的身份,对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侵害其权益的行为而提起的诉讼。股东的某些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通过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救济,而在股东利益受到不公平损害、公司决议出现瑕疵或者公司僵局出现时,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不能全面涵盖,这时就要求股东诉讼的程序按照《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特殊规定,由股东直接行使诉权。
(四)第四章:股东派生诉讼股东派生诉讼是当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有权行使诉权的机构或个人怠于行使权利,而由股东以个人名义直接诉讼,所获赔偿归于公司。这种股东派生诉讼源于股东对公司治理的监督。股东直接诉讼是因股东自益权受到侵害而产生,据以起诉的是股东固有的实体权利;股东派生诉讼是基于股东的共益权受到侵害而产生,股东只享有程序上的诉权,由公司享有实体上的权利。
(五)第五章:特别程序的股东诉讼特别程序中,司法权力的行使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管理行为,是法院采用措施对有争议的事项进行干预和管理。但是法院对特别程序的裁判行为仍然是一种司法权性质的行为,不同于司法行政行为。特别程序的股东诉讼案件有:股东会的司法召集、董事的司法任命、股东知情权之诉和公司重整之诉。
二、股东诉讼的理论基础:司法权对公司治理的干预公司治理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市场机制和诉讼机制。诉讼机制的目的在于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对公司控制人的监督,在于解决纠纷和对私权的救济。公司法中的股东诉讼制度是国家司法权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是司法权力对公司治理的干预。股东诉讼是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保障和实现手段,当内部机制停滞时,不能放纵私权利的滥用,有必要对私权利进行限制。在公司经营者权利日益扩大和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对峙明显的同时,仅仅依靠内部机制无法完成对经营者的监督已经变得很困难,防止控权经营者权利滥用、保护公司和小股东的合法权利就成为公司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行政干预相比,设定董事、管理人的忠诚义务、赋予股东诉讼的权利,由司法机关介入公司治理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利益相关者学派主张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这种理论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认为公司有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公司设置股东会行使权利、追求利益,但是有时会因为资本多数原则而受到影响,没有救济的权利就无所谓权利,通过诉讼的途径进行事后弥补是对股东权利的最后保障。

浅析我国股东诉讼制度

8. 建立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代表讼诉的原告
借鉴外国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法制建设时间不长的国情,我们认为,能够代位公司提起代表诉讼的人只限于股东。至于股东资格的条件,我们区分为两种情况:
(1)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的资格不应加以限制。凡是无过错的股东,不管其在公司中的股份的大小,都允许其行使代表讼诉提起权,因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一般最多不超过50人,人数不多,且股东之间有一定的人合性质,一般不宜对股东的原告资格作出限制。
(2)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的资格加以限制。这是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之间纯粹是资合性质,有些小股东同时又是其他公司的大股东,其有可能借代表讼诉之机扰乱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公司的名誉,所以要对其作为原告的资格作出一定的限制。
2、公司的诉讼地位
在代表讼诉中,公司的诉讼地位非常特殊,是作为原告、被告抑或第三人?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公司不能为被告,因为公司是受害方,若原告胜诉,其利益归于公司,若将公司作为被告,则自相矛盾;同时因为公司的机关(董事或经理)拒绝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亦不列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原告股东代表诉讼请求权的目的就是恢复公司的利益,也不应象日本商法那样列为诉讼参加人。因为公司若作为诉讼参加人,或者支持被告,或者支持原告,这与代表诉讼的宗旨相悖;是否象英美法那样列为名义上的被告?似乎与代表诉讼相矛盾。因此,将公司作为实质上的原告最合适。若原告股东胜诉,其利益归属于公司,也就顺理成章了。
3、代表诉讼的被告
代表诉讼的被告是因对公司实施不正当行为而对公司负有民事责任的当事人(包括执行董事、经理或监事),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公司机关、公司人员以外的人。
4、判决的法律后果
由于代表诉讼的原告(股东)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原告,换言之,原告股东仅享有形式意义上的诉权,而公司则享有实质上的诉权,从而形成了形式上的诉权与实质上的诉权相分离。因此,若原告股东败诉,则不仅由原告负担该案的诉讼费用,而且该案的判决对公司和其他股东产生既判力,其他股东不得就同一理由再次提起代表诉讼。
5、前置程序
从两大法系国家的做法与我国审判实践,应设置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要求股东在提起诉讼前,须在一定时间内向公司的机关——董事会、股东会或监事会提出书面的要求。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既是股东(大股东或两人公司中各占50%股份的股东),又是董事控制的公司,若该股东侵害了公司的利益,由于董事是公司的机关,无过错的股东实际根本不可能通过公司的股东会或董事会行使诉权,故提起的代表诉讼,可免除前置程序。
6、原告股东的担保义务
原告股东提起的代表诉讼,由于被告是公司的董事或监事、经理,若告错了,或原告股东滥用诉权,很可能给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害,或给被告造成经济或名誉的损害。为防止原告股东滥用诉权,法院可依被告的请求,命令原告股东提供担保,原告股东负有担保义务。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许多问题未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