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八个阶段

2024-05-16

1.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决定孩子人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八个关键点,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儿童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1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轨迹和生命亮点,因此对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也不能统一而视。
    根据心理学研究,每个孩子成长都有他的发展特别阶段,需要注入独特的“心理营养”,如果一个阶段没有发展好,孩子就会“卡”在这个年龄阶段,虽然日子一天一天过,可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却没有达到,所以能力自然不能满足这个阶段的要求。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普利策奖得主埃里克森提出了
     “人生成长八阶段” 
    的理论,将成长经历的几个阶段进行总结,并详细阐明了每个生命阶段的特点和成长方式,每一个阶段都有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紧密相连。
     什么是人生成长八阶段 
    八个阶段分为婴儿期(0-2岁)、幼年期(2-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3-19岁)、成人早期(20-39岁)、成人中期(40-64岁)、老年期(65岁之后),而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危机、父母的角色作用、需要处理的社会关系等都各不相同。
    
    而父母与家庭占据绝大部分重心的阶段正处于0-12岁,这个时期我们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而我们的教育也将决定孩子一生的认知、性格、和习惯。
     关键的成长期0-12岁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本阶段发展问题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苛刻无度的人。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3岁)。本阶段的发展问题为:自主与害羞的冲突。此时的儿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反复使用“我”、“我的”等字眼,凡事想亲历亲为,表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明智的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应当掌握好分寸,既要给儿童足够的自主空间,又要在不伤害儿童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其必要的节制。本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将会在儿童的人格中形成意志品质。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特征。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本阶段发展问题为: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在本阶段的发展问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如果父母无法在这四个阶段内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那么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和发展问题,也就是很多家长觉得为什么孩子越长越叛逆、越长大越不知道该怎么相处的原因——父母没有及时正确应对孩子的成长变化。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2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
    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1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
    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成长起来也会更顺利。
    我们最应该做的, 是耐心地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2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
    
    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3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 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
    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
    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
    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4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
    请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
    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 
    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
    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5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
    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
    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6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
    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
    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就要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7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一年 
    七岁的小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
    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
    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情。
    
    抽象思维的发展,使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
    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8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的一年 
    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思考很多问题了。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
    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
    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3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最普遍,最明显的便是忧郁症,针对少年儿童和青年而言,学习是唯一的每日任务,可是因为有一些小孩成绩不太好,一直跟不上,因而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而见到其他小孩,尤其是一些优秀生,成绩好,学习培训快,从而一比照,导致学习培训跟不上的学员更为消极,没法承担精神压力。因而导致一些学员自甘堕落,乃至消沉悲观厌世。
    有一些小孩不爱说话,不当和人言谈举止,当她们刚迈入学校大门,迈进新领域,没法与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住校生,在集体宿舍遭遇着与他人开展彼此融洽,融入生活方式等领域的问题。此外,再加上测试的经常,学业的压力,导致她们不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常常处在焦虑的心态,因而造成的焦虑抑郁症。
    
    家长该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对孩子的评论要以激励为主导。许多家长在孩子表现好的情况下随便夸几句就过去,在孩子表现不太好的情况下,则会大骂孩子,对孩子说一些不太好的语句。家长不应该只了解责怪孩子,反而是要协助孩子寻找表现不太好的缘故,随后对症治疗,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给与大量的在意和正确引导。因而,应对孩子的错误和不成功,家长要建立准确的教育观,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那样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备较大的危害。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在充满爱和温馨的家庭里日常生活,那样的孩子他会觉得尤其有归属感,做一切事情都是会满怀信心,十分开朗。因此家长在孩子眼前不必透露出自身工作中的不如意及其和亲人的分歧。由于家长的这种事情跟孩子并没多少的关联,可是孩子会认为自身犯了错误,使自己沉浸在惊惧和愧疚当中。因而,构建一个充斥着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特别大的功效。

儿童发展八个阶段

2. 儿童发展的八个阶段都指的什么?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理论概述
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
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例如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每一阶段的冲突都可以称为“危机(crisis)”。事实上,在每一阶段,个体经历的危机需要在与该阶段有关的对立的正极点和负极点之间拉伸。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对下一阶段的同一性问题做好准备。

3. 儿童成长有几个阶段

   随着父母的精心照顾,儿童的身体在某一阶段会出现快速发育的现象,无论是身体器官还是内心的变化,都是很大的,所以父母要找对正确的时机,并做好及时的引导。那么,儿童成长有几个阶段呢?还有,六岁儿童奶粉怎么选择?
   儿童成长有几个阶段     可以分为胚胎发育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等6个阶段。各发育阶段之间并没有严格界限,而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
     1、胚胎发育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至8周内,各组织、器官、系统迅速分化发育并初具人形的阶段为胚胎发育期。该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内、外因素影响,发育受阻,可引致各种先天畸形。
     2、胎儿期8周后至出生为胎儿期,各器官进一步增大,发育逐渐完善,胎儿迅速长大。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发育速度较前缓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此期前卤闭合,乳牙出齐。神经系统发育开始减慢,脑的大小已达到成人的80%。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较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
     5、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开始(女12岁,男13岁)之前称学龄期。
     6、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尤其在婴儿期时候的发育应该多加注意。睡眠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作用重大。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熟睡后,脑部血液流量明显增加,睡眠还可以促进脑蛋白质的合成及婴儿智力的发育。宝宝如果睡得很好,醒来时精神也会好,白天就能接受更多的信息。如果他睡得不好,醒来时状态不好,不易接受周围的事物。
   六岁儿童奶粉怎么选择     1.选择大品牌
     不管是给哪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选择奶粉,宝妈都要秉承着大品牌的原则,给六岁的儿童选择也是一样的,没有听说过的品牌是万万不可以选择的。因为大品牌的奶粉不管是奶源,还是配制工艺,都是比较先进的。只有这样的品牌才能放心的给儿童喝,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不受伤害。
     2.正规卖场购买
     除了品牌很重要,购买的渠道也是不容忽视的。宝妈们一定要从正规的卖场,比如超市、孕婴店等卖场购买,才能保证奶粉的质量与品质。千万不要从批发市场或者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卖部购买,避免购买到冒牌的奶粉,威胁儿童的健康。
     3.选择配方奶粉
     给六岁的儿童选择奶粉最好选择配方奶粉,因为配方奶粉是根据儿童每个年龄段的营养需求而配制的,更适合儿童的营养需求。每个阶段的奶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更有益于儿童的成长发育。

儿童成长有几个阶段

4. 儿童成长的三个阶段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一个是心理阶段结束和另一个不同的阶段会随之而来,第一个阶段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也就是0到三岁和三到六岁两个阶段,零到三岁这个阶段成人很难去影响儿童的心理,或者成人无法直接对儿童影响,所以学校不会接受这一阶段的儿童。入学到了三到六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内心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这个阶段的儿童相对较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第二个大的阶段16到12岁儿童会表现得相对平静,现在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个阶段出现这就是说儿童在这一阶段正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中。在精神上也表现在整体上,三阶段是十二到18岁儿童,又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个阶段可以分成两个小的阶段,及12到15岁、以及15到18岁两个阶段,促使两个小的阶段分别对应初中和高中阶段,一般是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前者很平静或者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正确对待儿童,理解他们需要,为他的成长做好准备,呵护其能吸收知识这种天赋的能力,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婴儿欣赏知识的能力是无意识的心理,必须通过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经验,才能变成有意识的。我们不能靠语言指导和直接介入帮助儿童,只能给他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

5. 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怎么划分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快速变化的时期,各组织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功能亦趋完善,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各有其特点。但各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将儿童期划分为7个阶段: -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胎儿娩出统称为胎儿期。正常孕期约40周(40士2周),可分为胚卵期、胚胎期和胎儿期3个阶段。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故应特别注意护理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等于100克)至出生后7天。这一时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易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的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较差,故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人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6)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阶段。 (7)青春期:是从儿童时期过渡到成年人的一个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5岁开始到19-21岁称青春期(相当于中学学龄期).但个体差异大,有时可相差2-4岁。一般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 从以上几点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儿童的生长教育呢,更了解的他的每个时期能够很好的教育,培养。

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怎么划分

6. 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怎么划分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快速变化的时期,各组织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功能亦趋完善,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各有其特点。但各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将儿童期划分为7个阶段:
-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胎儿娩出统称为胎儿期。正常孕期约40周(40士2周),可分为胚卵期、胚胎期和胎儿期3个阶段。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故应特别注意护理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等于100克)至出生后7天。这一时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易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的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较差,故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人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6)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阶段。
(7)青春期:是从儿童时期过渡到成年人的一个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5岁开始到19-21岁称青春期(相当于中学学龄期).但个体差异大,有时可相差2-4岁。一般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
从以上几点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儿童的生长教育呢,更了解的他的每个时期能够很好的教育,培养。

7. 学前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孩子一出生,关于宝宝的教育引导问题爸爸妈妈们就一定得开始提前思考和规划了,因为他们从母体中脱离,作为一个完全独立体来到世界的时候,他们的五感就打开了,婴幼儿是有感知的。而且,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在两岁以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们主要通过先天的条件反射和动作来感知世界、探索世界,9-12个月的宝宝往往已经能够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这是他们认知发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进步。这一阶段的宝宝需要父母们经常与其互动,同时也可借助旋转玩具等工具刺激他们。(2-7岁)最自我往往这时候的孩子最是执拗,一是一,二是二。他们的脑子里也经常充满很多奇怪的想法,因为认知局限,他们最大的认知是自己,所以也会把世间万物当成另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有感知的有灵体。(7-12岁)最有逻辑发展性儿童的认知已经达到可以独立进行,简单的逆转推理水平了。这时候家长们就要开始多给孩子出一些“思维难题”的时候了,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12岁+)最成人化他们不再只看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具象事物,观念和命题也成了思维一部分。同时,孩子们学会了思维的再加工,能够充分把握思考的逻辑性了。

学前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8.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往往以年龄为标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也都不一样,家长要时时关注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以下分享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1   【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表现为一个人对他周围的世界,特别是他的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可以通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以关心和爱护婴儿的需要而培养出来。当一个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儿童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感;当父母的信念发生矛盾或父母在照料儿童的方式上不一致时,儿童就会出现恐惧和不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让我来做”成了这一时期儿童的主流话题。儿童渴望自主,渴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应允许儿童自由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示认可和赞扬,以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相反,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干涉过多,甚至支配儿童的一切活动,儿童将对自己的行为或自身产生羞怯感,从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
   【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这一时期的儿童把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他们的家庭环境之外,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个体未来在工作、经济、生活上所能取得的成就,都与儿童在这一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学龄期(6、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活动和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了社会。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开始体会到勤奋与成功的关系,并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在这一时期里,同伴在衡量儿童本身的成功或失败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和从事社交或集体活动,儿童就会获得一种胜任感而避免自卑感的产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此时青少年个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埃里克森在此阶段提出了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认为随着青春初期的到来,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前,需要进入一种“暂停”期,以便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在生活中不能选定一个正确的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干什么等。角色混乱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对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蔑视和敌意。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埃里克森认为,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走向社会的青年,未免太全神贯注于自己是谁,以致不能担当起此阶段形成亲密感的任务,可能产生孤独感。只有建立同一感才有可能形成亲密感。所以,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就是努力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和婚姻的实现,从而避免孤独感。在埃里克森看来,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个体已建立家庭,其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因此本阶段的个体既要生育、抚养和指导下一代,又要不断工作以创造事物和思想,这样才能富有创造力,否则将出现人格的停滞。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在这一阶段,进入老年期的个体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如果对自己的一生作肯定和满意的回答,就能够完全接受自我,获得一种完善感。反之,个体就会充满焦虑和失望,对死亡产生恐惧感,也会努力去发现一种自我整合。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2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婴儿的主要发展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信任、安全,反之,婴儿对周围环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这一阶段婴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成长,需要成人的照顾,当感到饥饿、寒冷、不舒服而啼哭时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在这一阶段,婴儿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上的需要。父母需要多给婴儿做一些抚触,多一些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音交流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意。
  其实提倡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不仅是出于营养学的依据,更有心理学的依据。这对建立孩子的依恋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信赖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婴儿也必然会陷入困境,反而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但是,总体来说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具有更好的抗挫力。
  所以在这阶段尽量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非常重要,也是以后孩子有爱心、能够信任他人的基础。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生活习惯以外,已经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狭小的.空间,而是渴望探索新世界。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大人眼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开始了。这时期孩子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会体现出独立意识,他们试图获得一种自主的感觉。
  第三阶段:学前期(4-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在这个阶段,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了第一个成熟期,他们开始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去试探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如打人、挑战父母的底线。这时候,如果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探索活动能够得到成人的鼓励,就会有愉悦感,主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而得以持续发展。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一些行为进行否定、压制、嘲笑甚至责骂,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不好的甚至幼稚的,容易使儿童产生内疚感、挫败感甚至罪恶感。
    
  本阶段又被称为游戏期,游戏在执行着自我的主要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的游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游戏,扮演游戏角色,多让孩子在游戏中作主,描述式鼓励、积极的反馈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主。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的主动性发展程度有关。在这一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父母的情绪稳定,积极的情绪暂停,跟孩子建立好连接、尊重孩子、宽容又不失原则、教授相应的技能至关重要。美国的正面管教理念、芬兰的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其中。
  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儿童在这一时期智力、能力有了快速的发展,社会活动范围随之扩大,儿童依赖的重心也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这一阶段的勤奋是受鼓励的,如果孩子的学习得到了同伴、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他就认为勤奋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
  由此养成勤奋的习惯,从勤奋中寻找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学习得不到同伴、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认可,有些孩子就会对勤奋产生质疑,他会认为勤奋对于自己是没有用的,并放弃了对勤奋的追求,并产生自卑感。在这一阶段,给孩子积极的反馈、描述式的鼓励也是相当重要,对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制力、抗挫力都很有帮助。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话题。这一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很危险,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往往感到内心有很多冲突,本性的冲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会让青春期孩子感到困扰和混乱,他们的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也可理解为能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核心的自我”。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是青少年在追求性别、职业、信念、理想等方面同一性的标准化时期,自我同一性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这七个方面是: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试验对消极同一性;4.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5.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
  第六个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亲密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亲情、友情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帮助他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就会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形成了孤立感、孤独感。
  第七个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一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于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第八阶段:老年期又称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形成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学。如果不能有这种体验,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苦短而对人生厌倦、失望。
  儿童心理发展八个阶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儿童的经验积累,都与生活时间相联系。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自然前提。一般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对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来发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间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累各种经验,形成了心理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保证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过渡。
  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但是,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家知道,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固然受客观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出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已经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儿童期很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准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渐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出现的。
  在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来否定本质特征。大家知道,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 “常模”代表某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大体速度和特征,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