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哪一个更重些?

2024-05-13

1.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哪一个更重些?

因为太平洋板块比亚欧板块更重些,所以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向亚欧板块。
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一般大陆地壳较厚,尤其山脉底下更厚,平均厚度约32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一般在5~10千米。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哪一个更重些?

2. 太平洋与亚欧板块的密度哪个比较大

太平洋板块比亚欧板块的密度大。理由是:
1、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及太平洋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由洋底岩石圈(洋壳)构成外,其它板块均包括部分海洋和大陆地壳。
2、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3、硅铝层由花岗岩类岩石或花岗岩质岩石组成,物质密度较小,平均只有2.7克/立方厘米;硅镁层由玄武岩类岩石或玄武岩质岩石组成,物质密度较大,平均为2.9克/立方厘米。

3. 为什么太平洋板块比亚欧板块密度大?

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洋壳,欧亚板块主要是陆壳。
洋壳是新生的玄武质岩石,密度比较大,偏基性,镁铁质矿物含量高,密度较大。而陆壳上部为花岗质成分,总体陆壳为闪长岩成分,偏中性,而且陆壳的花岗质成分也是由玄武岩演化而来,比玄武质成分更偏酸性,密度更小。

为什么太平洋板块比亚欧板块密度大?

4.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了什么

陆地:山堑,山区
大陆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平面以上,但板块边缘的局部地区却以大陆架、大陆坡的形式位于海平面以下。比如我国与日本群岛之间的海域,水深一般都不超过200米,属于大陆架海区,进而该海域属于亚欧板块的一部分——即属于大陆板块。日本群岛以东、面对广阔太平洋的狭长海域,也属于亚欧板块。 

这样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真正边界,其实位于海中,而并非海洋、陆地交界处。这个真正边界就是海沟。海沟的一侧是位置较高的陆块,另一侧则是位置较低的洋块。这样在陆块与洋块碰撞后,位置较低的洋块将俯冲至陆块之下,在地壳深处重熔消亡。 

在洋块俯冲至陆块以下的过程中,大陆板块受到抬升,如果使原本在海面以下的大陆架部分抬升,最后断断续续地露出海面,就形成了岛弧。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千岛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 

如果,大陆板块中原本位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也受到抬升的话,则形成了海岸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落基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等。

5.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了什么

陆地:山堑,山区
  大陆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平面以上,但板块边缘的局部地区却以大陆架、大陆坡的形式位于海平面以下.比如我国与日本群岛之间的海域,水深一般都不超过200米,属于大陆架海区,进而该海域属于亚欧板块的一部分——即属于大陆板块.日本群岛以东、面对广阔太平洋的狭长海域,也属于亚欧板块. 
  这样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真正边界,其实位于海中,而并非海洋、陆地交界处.这个真正边界就是海沟.海沟的一侧是位置较高的陆块,另一侧则是位置较低的洋块.这样在陆块与洋块碰撞后,位置较低的洋块将俯冲至陆块之下,在地壳深处重熔消亡. 
  在洋块俯冲至陆块以下的过程中,大陆板块受到抬升,如果使原本在海面以下的大陆架部分抬升,最后断断续续地露出海面,就形成了岛弧.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千岛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 
  如果,大陆板块中原本位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也受到抬升的话,则形成了海岸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落基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等.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了什么

6.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什么和什么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结合部从北极附近一直延伸到热带的菲律宾附近,不可能只撞出了台湾山脉;
亚欧板块是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是海洋板块,二者相互挤压导致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从而引起大陆板块边缘起褶皱,形成岛弧链,也就是阿拉斯加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一线;同时俯冲的结合部下陷,海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这就是这一类型的基本构造——岛弧链、海沟,而岛弧链上往往是山脉,比如日本和台湾.

7.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哪个群岛

这样的答案显然不严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结合部从北极附近一直延伸到热带的菲律宾附近,不可能只撞出了台湾山脉;
亚欧板块是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是海洋板块,二者相互挤压导致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从而引起大陆板块边缘起褶皱,形成岛弧链,也就是阿拉斯加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一线;同时俯冲的结合部下陷,海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这就是这一类型的基本构造——岛弧链、海沟,而岛弧链上往往是山脉,比如日本和台湾。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哪个群岛

8. 太平洋属于哪一个板块

太平洋板块 
英文名称:Pacific Plate 
定义:东以太平洋海隆为界,北、西、西南都为深海沟,与阿留申岛弧、日本岛弧、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接界,南部以海岭同南极洲板块相接的板块。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理学和河口海岸学(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距今1.9亿年前后的印支期,太平洋板块在库拉、法拉隆和特提斯三联点处开始形成[2,3]。以后不断增生扩张,至早白垩世演化为库拉、法拉隆、太平洋和菲尼克斯四大板块。由于库拉—太平洋扩张脊的S—N向增生扩张和太平洋板块南部没有俯冲消减带,便推动库拉板块—太平洋扩张脊以两倍的速度沿横切该扩张脊的S—N向转换断层向NNW快速运动,推挤亚洲板块东北缘并向西潜没于亚洲大陆之下。因此造就了太平洋相对向北、亚洲大陆相对向南的左行直扭应力场,形成了东亚大陆边缘北起苏联远东锡霍特阿林—西南日本—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菲律宾的钙碱性安山岩、花岗岩带并与中生界沉积岩、前中生界变质岩一起构成规模宏伟的安第斯式弧形山系。该山系东侧北起西南日本中生代双变质带—济州岛—黄海与东海交界处—东南(浙闽粤)沿海40米等深线处为库拉板块与亚洲板块东缘的转换—敛合边界,其西侧为一系列NE,NNE向的褶皱系、左行剪切—挤压断裂体系和山弧后沉积盆地。

  太平洋板块是一块海洋地壳板块,大部分位于太平洋海面下。它是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1968年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之一,自提出以来,其范围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面与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以及戈尔达板块之间具有离散边界,分别形成探险家海岭、胡安·德富卡海岭和戈尔达海岭。中部东面与北美洲板块之间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形成转换边界,并与里维拉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东南面则与纳斯卡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戈尔达板块、里维拉板块、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都是古法拉龙板块的残余。   南面与南极板块之间也是离散边界,形成太平洋-南极洋脊(Pacific-Antarctic Ridge)。   西面与欧亚板块之间存在会聚边界,其中靠北方的一边沉入欧亚板块之下,中间部分则与菲律宾板块形成马里亚纳海沟。西南面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印澳板块)形成复杂但主要为会聚形式的边界,并于纽西兰北方沉入印澳板块之下,两者之间造成了一个转换边界,形成Alpine断层。更往南一点,则是印澳板块沉入太平洋板块下方。   北面沉入北美板块,为汇聚边界,并形成阿留申海沟与邻近的阿留申群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