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钟是什么时辰

2024-05-16

1. 上午十点钟是什么时辰

巳时
巳时(sì shí),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
23-1子时属于水
1-3丑时 属于土 
3-5寅时 属于木 
5-7卯时 属于木 
7-9辰时 属于土 
9-11巳时 属于火 
11-13午时 属于火 
13-15未时 属于土 
15-17申时属于金 
17-19 酉时属于金 
19-21戌时属于土 
21-23亥时属于水
但古时候各地计算方法不同,有的地方则把一日定位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上午十点钟是什么时辰

2. 上午十点钟是什么时辰

巳时
巳时(sìshí),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
23-1子时属于水
1-3丑时属于土 
3-5寅时属于木 
5-7卯时属于木 
7-9辰时属于土 
9-11巳时属于火 
11-13午时属于火 
13-15未时属于土 
15-17申时属于金 
17-19酉时属于金 
19-21戌时属于土 
21-23亥时属于水
但古时候各地计算方法不同,有的地方则把一日定位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3. 上午十点多钟应该是什么时辰

属于巳时
十二时辰如下: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_,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上午十点多钟应该是什么时辰

4. 上午十点多钟应该是什么时辰

属于巳时
十二时辰如下: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_,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iknow-pic.cdn.bcebos.com/6609c93d70cf3bc792025d04df00baa1cc112ad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609c93d70cf3bc792025d04df00baa1cc112ad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609c93d70cf3bc792025d04df00baa1cc112ad3"/>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5. 8点至10点是什么时辰

早上8点至10点包括辰时和巳时两个时辰,晚上8点至10点包括戌时和亥时两个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辰时指的是上午7时至9时,别称食时。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淮南子 天文训》中说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
戌时是指晚上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亥时是指晚上21时至23时。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

扩展资料
时辰的由来: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8点至10点是什么时辰

6. 上午10-11点是是什么时辰

上午10点至11点是巳时
十二时辰:
子时 23:00~00:59;丑时 1:00~2:59;寅时 3:00~4:59;卯时 5:00~6:59
辰时 7:00~8:59;巳时 9:00~10:59;午时 11:00~12:59;未时 13:00~14:59
申时 15:00~16:59;酉时 17:00~18:59;戌时 19:00~20:59;亥时 21:00~22:59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7. 上午十点至十二点是什么时辰

上午十点至十二点不是同一个时辰,上午九点至十点是已时、十一点至一点是午时。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扩展资料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上午十点至十二点是什么时辰

8. 上午十点半属于什么时辰

上午十点半属于巳时,上午9点至11时都是属于巳时。
时辰是古代人用来计时的单位。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
时辰进一步划分,古人会以初和正来表示。比如子时对应23-1时,初意为开始,子初指代23时;而正有中间、不偏斜的意思,比如我们常会说正午、正中,所以用子正表示子时的中间,即代表0时。

扩展资料
古代的其他时间表示方式:
1、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2、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3、点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 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是现在的24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