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2024-05-17

1.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互联网金融》目录前 言 VIII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2.1.1 金融的含义 24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3.1.1 互联网定义 52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4.4.1 操作风险 924.4.2 法律风险 93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4.6 发展趋势 98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5.1 P2P 网贷概况 1005.1.1 P2P 网贷定义 100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110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5.4.1 操作风险 1305.4.2 流动性风险 1315.4.3 法律风险 1335.4.4 信用风险 134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136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6.1.2 大数据定义 141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6.2.1 平台模式 150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6.4.1 技术风险 1676.4.2 操作性风险 1686.4.3 法律风险 171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第七章 · 众筹 1797.1 众筹简介 1797.1.1 众筹定义 1797.1.2 众筹分类 179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7.2.1 奖励制众筹 1867.2.2 募捐制众筹 1897.2.3 股权制众筹 1937.2.4 借贷制众筹 204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7.4.1 法律风险 2097.4.2 信用风险 212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217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8.4.2 系统性风险 2458.4.3 法律风险 2458.4.4 操作风险 246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9.2.1 概述 260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9.2.3 信贷类门户 2659.2.4 保险类门户 2689.2.5 理财类门户 2719.2.6 综合类门户 273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10.1.1 系统性风险 29010.1.2 流动性风险 29310.1.3 信用风险 29610.1.4 技术性风险 29610.1.5 操作性风险 29910.1.6 市场风险 30210.1.7 国别风险 30310.1.8 法律风险 30510.1.9 声誉风险 306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306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308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332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参考文献 397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不包括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不包括互联网证券。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模式是P2P模式和众筹模式,这个是符合金融定义的比较明确的一种模式。
第二类模式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利器,但是这个利器还有个问题就是投入很大,盈利很小。
第三类模式,是以渠道为特征的互联网理财销售模式。这类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其中最典型的是余额宝。
第四类,以信息匹配为特征的方式,融360和好贷网,符合双边市场的特征。

3.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
  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互联网金融》目录
  前 言 VIII
  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
  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
  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
  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
  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
  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
  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
  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义 24
  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
  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
  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
  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
  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
  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
  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
  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
  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
  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
  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
  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
  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
  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
  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
  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
  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
  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
  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
  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
  3.1.1 互联网定义 52
  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
  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
  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
  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
  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
  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
  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
  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
  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
  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
  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
  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
  4.4.1 操作风险 92
  4.4.2 法律风险 93
  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
  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
  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
  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
  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
  4.6 发展趋势 98
  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
  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
  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
  5.1 P2P 网贷概况 100
  5.1.1 P2P 网贷定义 100
  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
  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
  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
  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110
  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
  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
  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
  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
  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
  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
  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
  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
  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
  5.4.1 操作风险 130
  5.4.2 流动性风险 131
  5.4.3 法律风险 133
  5.4.4 信用风险 134
  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
  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136
  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
  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
  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
  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
  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
  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
  6.1.2 大数据定义 141
  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
  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
  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
  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
  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
  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
  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
  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
  6.4.1 技术风险 167
  6.4.2 操作性风险 168
  6.4.3 法律风险 171
  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
  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
  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
  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
  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
  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
  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
  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
  第七章 · 众筹 179
  7.1 众筹简介 179
  7.1.1 众筹定义 179
  7.1.2 众筹分类 179
  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
  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
  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
  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
  7.2.1 奖励制众筹 186
  7.2.2 募捐制众筹 189
  7.2.3 股权制众筹 193
  7.2.4 借贷制众筹 204
  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
  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
  7.4.1 法律风险 209
  7.4.2 信用风险 212
  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
  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
  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217
  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
  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
  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
  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
  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
  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
  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
  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
  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
  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
  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
  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
  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
  8.4.2 系统性风险 245
  8.4.3 法律风险 245
  8.4.4 操作风险 246
  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
  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
  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
  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
  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
  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
  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
  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
  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
  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
  9.2.3 信贷类门户 265
  9.2.4 保险类门户 268
  9.2.5 理财类门户 271
  9.2.6 综合类门户 273
  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
  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
  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
  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
  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
  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
  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
  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
  10.1.1 系统性风险 290
  10.1.2 流动性风险 293
  10.1.3 信用风险 296
  10.1.4 技术性风险 296
  10.1.5 操作性风险 299
  10.1.6 市场风险 302
  10.1.7 国别风险 303
  10.1.8 法律风险 305
  10.1.9 声誉风险 306
  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
  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
  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
  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
  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
  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
  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
  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
  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
  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
  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
  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
  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
  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
  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
  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
  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
  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
  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
  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
  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
  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
  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
  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
  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
  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
  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
  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
  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
  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
  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
  参考文献 397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4. 第一部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法是

第一部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法是《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瞅良行等十部委联合颁布 《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简称 《 指导意见 》 ),该指导性文件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国家层面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规。
十部委联合颁布 《 指导意见 》 体现了协同监管的原则。
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本质属性。 《 指导意见 》 指出,互联网金融引专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这一定义确定了了专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同时, 《 指导意见 》 还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金融市场秩序要求
《指导意见》对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也提出了要求,包括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
健全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从业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履行反洗钱义务,并协助公安和司法机关防范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解读《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获政策助力》

5.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6. 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对于大多数P2P行业从业者而言,眼下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1、有资金池、自融嫌疑的平台 

    资金池是促发非法集资的最大帮凶,而运用资金池的平台必然不会采用第三方托管甚至银行存管的制度来“作茧自缚”,以达到最容易触碰资金的目的。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触及法律底线,说查就查,多年老平台、大平台绝不会例外。 

    2、项目不靠谱的平台 

    看项目靠不靠谱,关键看收益、保障、风控。任何资产项目都有其项目类别特定的市场收益区间,而担保措施是否具备、抵押物是否足值则很大程度成为项目收益率的调节系数。风控决定项目是否可以上线,因此风控是平台生存发展的根本。此外,平台的风格和模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平台的资产质量。 

    3、信息不透明的平台 

    作为信息中介,平台本应对投资者提供足够透明的信息,这不仅仅包括项目信息透明,还包括自身信息的透明展示。无论互金是否处在整治时期,平台如果连信息都不够透明,关键信息遮遮掩掩,客服解答无棱两可,那么黑中介的特征已经表露无疑。 

    即利网平台坚持规范运营,在基于做好风控和服务的前提下稳健地发展。自2015年2月份上线运营以来,撮合交易额近两亿元,为近两万名投资人带来一千多万收益,且尚未出现一笔坏账,受到众多投资人的信赖。 

    即利网运营团队是具备多年金融风控方面经验,所以即利网平台的风控体系特别严格,不但在项目优中选优,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而且平台的每一笔交易都由国内知名担保公司提供第三方保证担保本息安全,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这也是即利网平台上线以来坏账率坚持为零的一大原因。 

    此外,即利网平台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不设资金池,不接触投资人资金,资金流转透明。为了打消投资者顾虑,还不定期筹办投资者见面会,所有线上项目可以线下考察。投资者不但可以通过即利网平台随时了解项目的经营状况及详细信息,还可以线下去项目所在地考察,这在国内也是极少的。即利网风控严格、信息披露完善,值得投资人青睐。

望采纳谢谢。

7. 互联网金融的七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七种模式:
  
 
  
  
 1、产品盘 ,二八定律,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被切割成无数块,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钱,
  
 鞋跑烂,腿跑断,家跑散,梦想千千万,口袋里没有钱,家里剩一堆产品卖不完。所以,造就许多直销难民。
  
 
  
  
 2、资金盘  如69800元的金融传销,连锁经营等,钱打给一个人,无法控制大额资金和人性贪婪,最后结局是关网跑路。赚到钱的有家难回,没有赚到钱的血本无归,这不能碰。
  
 
  
  
 3、互助盘。马夫罗季的理念很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但人都是有私心的,看到大钱就有杂念,以mmm为代表的互助盘,一个人不打款十个人不打款,继而一百个人不打款,恶性循环,没有好的机制控制人性,很快就死掉了。
  
 
  
  
 4、返利、分红盘。是一天返多少,一个星期返多少,一个月返多少,老板后台看数据,刚开始是进钱多,出钱少,老板很高兴。
  
 三四个月后是出钱多,进钱少,老板只有关网跑路,不然他就赔了。所以返利分红3、6、9,不长久。这也不能做。
  
 
  
  
 5、上涨模式。以虚拟数字货币和邮币卡为例。一是真假难辨,都是包装好的,看着是真的,其实很有可能是假的。
  
 二是庄家做庄,庄家吃散户三是层出不穷,2014年到今天有几千种币,今天这个币明天那个币,各说各的好,你方唱罢,我方登场,都不长久。四是价格越来越高,市场买不起。比如比特币,刚出来几毛,到几十,到几百,到几千,价格一高,新人不敢买。五是无法落地。都是说要大数据,嫁接商场,但都是空话,无实体,无造血功能。
  
 
  
  
 6、股票、股权、期权、外汇。这些是要有技术和大量资金,会玩的赚到钱,不会玩的宝马车进去,自行车出来,不利于普通大众来操作,所以,我们不去做。
  
 
  
  
 7、拆分,被称呼为互联网金融的常青树。拆分盘又分为实拆盘和虚拆盘,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
  
 一看,发行量多少?
  
 二看,开盘大单还是小单?
  
 三看,是不是永不增发?
  
 四看,是不是低价位开始发行?
  
 五看,有没有精算师做专业控盘, 
  
 六看,lD号是否连续透明,
  
 七看,点对点交易是否透明
  
 有一点不符合都不能运作长久!!!
  
 虚拆盘主要特点:
  
 1、固定拆分;
  
 2、可以原点升级;
  
 3、限制卖股;
  
 4、量碰;
  
 5、拆不动就控盘改制度。

互联网金融的七种模式

8. 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简述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2、P2P网贷
 
 P2P网贷英文称为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国内又称“人人贷”。P2P网贷是指通过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
 
 3、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的统称。
 
 4、众筹融资
 
 众筹(crowdfunding),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发动公众的力量,集中公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或某个项目或创办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方式。
 
 5、信息化金融机构
 
 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6、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信息汇聚、搜索、比较及金融产品销售并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