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如何确定审计目标

2024-05-14

1.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如何确定审计目标

一、把握绩效审计的各个环节,确定审计目标 
    项目是绩效审计的对象和载体,没有项目绩效审计就会无的放矢,绩效审计的对象、内容、范围与目标就无法界定,绩效审计的标准及方法就无法运用。绩效审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一个部门的整体绩效发表意见,而只是对某一部门、某一方面的组织活动、某一项目或某一类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做出评价。因此,项目的确定与选择是搞好绩效审计的首要环节。在确定和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选择涉及到同类资金的项目投资,特别是涉及农业生产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如草原封育改良、土地复垦整理、环保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选择资金较大,项目在农业与资源环保方面长期发挥作用的投资项目;选择以往已进行专项审计且运行几年的投资项目。 
    绩效审计目标定位于“揭示问题,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绩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影响绩效的各个环节入手,揭示出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绩效审计可直接从项目投入运行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切入点,看其实际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如何,进而对其绩效情况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对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应调查分析其影响效益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制度、体制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揭示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包括立项环节、资金管理环节、施工管理和验收环节、运行维护环节、新问题新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如何确定审计目标

2. 财务绩效评价四大指标有哪些

财务绩效评价四大指标:1、财务效益盈利的指标;2、资产营运的指标;3、偿债能力的指标;4、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营运能力指标,用于总结、分析和评价企业销售能力、资金周转等企业正常经营运转能力的指标。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组织、企业的健康程度和资本状况、行业状况等等,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3. 财政绩效评价技术有哪些?

财政绩效评价也称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

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政府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1.设置、补充和完善绩效指标
这就是说,对于尚未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支出,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设定评价指标。对于已经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支出,根据实际和公共价值的一般标准,对绩效目标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由于在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中,我们只列示出那些与拨款有关的重要绩效目标指标,而不必列示所有的绩效目标指标。因为,如果那样,政府的预算报告会过于复杂,而且这些指标带有专业性,局外人很难看懂。为此,通常只要求列示重要的指标。
但是,进入绩效评价阶段,我们不仅要考察其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而且必须全面地了解其绩效,即不仅是当期的绩效,还应当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入绩效评价,以防止其短期化。比如,我们对教育的评价,不仅要看在校生人数和教育质量,而且要看其潜力,包括教师进修、师资配备、教育研究成果等,即使教育质量,我们也应当考察教育事故等指标,而这些是不可能全部列入预算中的。因此,补充完善指标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工作。
2.设定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此基础上,评价组的任务是事先设定各项指标应当达到的目标及相应的权值。根据笔者的实施经验,在这里,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分级设计指标。通常我们应当将指标分成投入、产出和效果指标三类。再分级设计指标,指标级次最多不得超过三级。
(2)将评价的基础指标和评价指标分开。评价的基础性指标需要来自各种基础资料,如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和部门的工作记录等,它具有逻辑上的连续性和合理性,是评价依据,但本身并非评价指标。因此,将两者分开,可以明晰思路。否则,材料过于冗长,评价人员会感到阅读困难,也不利于得出合理结论。
3. 核实和审定基础资料
4.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统一评价标准,给定各指标的评分
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的依据是重要性原则。这就是说,凡是重要的指标,其权数就高,而次要的指标的权数较低。
统一评价标准是指按各项指标完成的目标要求确定的评分标准。通常,我们可以分级差法和比例法来统一评分标准。
级差法是指对于每个评价指标,我们事先设定达到、基本达到和未达到三个标准,然后,评价人员在此范围内,根据基础资料的对应指标,给定每项评价指标的分值。
比例法是先设定达到每个目标指标的相关标准,然后由评价人员根据统计资料,按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给定分值。
两种方法的差异在于,前者的各指标分值相对固定,最多不得超过既定分值的100%,而后者则随指标完成情况而定,其分值可以超过100%。
5.撰写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报告》是评价的总结,也是专家组对项目结果所作的正式书面结论。这一结论要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绩效评价报告》的文字材料应当简洁扼要。《绩效评价报告》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和专家组成员。
(2)评价的最终结论,描述各指标的权数及得分值。评价的最终结论可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
(3)分析政府职能执行单位,或项目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指出主要优点及主要问题。
(4)提出改进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供改进管理的意见或建议。因此,在这方面应当结合国内的有关指标现状,用以理服人的方式展开。

财政绩效评价技术有哪些?

4.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参阅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点试行办法》
第七条,共七条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指标依据考评内容设定,主要有:  (一)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进度;  (二)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进度;  (三)资金到位情况(该指标反映财政国库之间的资金拨付情况);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情况;   (五)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整村推进的比例;   (六)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  (七)财政扶贫资金被查违章违纪情况。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解释。

5.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贫困人口减少进度
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幅度
资金到位情况
省本级预算安排扶贫资金情况
财政扶贫资金投向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重点
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
工作评价
违规违纪情况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6.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的体系有哪些

(一)宏观效益的综合指标
宏观效益主要评价一级政府财政支出对推动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发挥的效果和程度。可以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及增长率,用来评价经济实力及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及人均国民收入,用来评价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3)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用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如略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率说明财政支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益。另外,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增长,有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4)人均消费水平及增长率,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对提高消费水平推进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二)微观效益的分类指标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必须依据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系列相关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项财政支出效益的高低。
1、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评价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主要是指财政基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之比,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直接效益和最终效益。
(1)财政基建投资的直接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固定资产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 新增固定资产/财政基建投资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高,表示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定的投资增加较多的固定资产,或增加一定的固定资产耗费较少的投资。
(2)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GDP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 新增GDP/财政基建投资
运用上述公式时,应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或新增国民收入中属于由财政投资所引起的部分。这样计算的结果更能准确、客观评价财政基建投资的效益高低。
2、科学研究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科学研究费的支出效益,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支出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科学研究费支出所产生的科技进步来进行。即:
科学研究费支出效益= 科技成果/科学研究费支出总额
其中,科技成果包括每万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社会劳动生产贡献率、年授予重大科技成果、新设的重点实验室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当该项科技成果在凡是能够应用它的一切范围都得到应用,它的价值量充分发挥出来时,所节约的社会劳动总量或创造的超额收益总额就是该项科技成果的使用效益。
3、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教育成果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直接表现为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因此,评价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可以将支出量与合格毕业生数量进行比较。即:
教育支出效益= 教育成果(年合格毕业生数)/教育经费支出量(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总量)
4、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可以运用行政管理费的收益弹性系数,它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相对变化与其收益相对变化的影响作用关系。即:
行政管理费支出效益= 行政管理费所得收益增长率/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率
该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行政管理费每增长1%,所取得的收益增长超过了1%,效益较好;弹性系数界于0到1之间,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则说明行政管理费增长不仅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相反还阻碍产出,效益较差。
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政管理费与财政支出或GDP的比例、行政人员与行政管理费比例以及其他相关物量因素所组成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
5、国防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国防费支出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用于与军事有关的一切耗费,包括军需品生产的耗费和军队活动的耗费,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所提供的国防财力。军力的增强和国家安全度的提高即是国防支出的效益。但应明确的是,评价国防费支出效益,不能单纯用经济观点来考察,节约费用并不等于军费支出效益好。只有在能够保卫国家安全前提下的节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约。
(三)对财政支出项目内容的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的评价指标方法体系主要集中在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上,而从国外的评价工作实践来看,对某项目的评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所反映:
1、过程评价,即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立项评估时所预测的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等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并对施工效率、工程质量、投资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
2、经济效益评价,即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测算主要评价指标,如成本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宏观分析指标。清偿能力分析要计算项目的资产负债率。
3、影响评价,即评价项目的运营对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项目周边自然环境,以及对就业和脱贫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4、持续性评价,即评价项目完成后,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是否可以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等。

7.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企业绩效审计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被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审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是我们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入手点。财政专项资金涉及对象是上级财政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重点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就是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效益,减少损失,使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第二,寻找差异、分析原因、揭示问题。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进行追溯和实施进一步的查证,寻求审计证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函证、询问、查询审计相关资料、会议、讨论、实地审查等形式,在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帮组下,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加强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服务。
第三,明确责任、提出建议、加强管理。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建议,提出加强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对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挤占、挪用、私存、改变用途的事项,要坚决予以披露,提示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进一步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的作用
    企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审计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站的投资者即政府的角度来说,它是重要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二是对企业来说,效益审计则在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作用。
    
    (一)制约和监督作用。财务审计只能对有关公共资源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充性发表意见,而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也就是投资者,所需要的是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却没有涉及和反映。效益审计弥补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这一局限。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效益审计,对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有效性方面进行客观独立的审查和评价,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有关财政资金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另外,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效益审计,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合规、不经济、缺乏有效性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检查、制约和督促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者的作用。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用
    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从第三者角度,对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的、专业的分析,同时确认问题原因,提出现实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可以帮助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者认识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寻求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途径,同时加强其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确认问题的程度和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责任感,这是效益审计的核心价值所在。换句话说,效益审计价值不仅在于那些可衡量的有形利益,更重要的在于它创造了有助于政府部门及项目的竞争气氛,增强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追求完美意识,从而推动了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者来说,效益审计具有建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用的,是富有建设性的。可见,建立审计文化精神层面文化机制和审计价值理念,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建议和提高”的作用。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企业绩效审计的区别

8.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公共资金守护者的作用,审计只有把握住公共资金绩效的重点环节和要素,才能深入揭示出影响绩效的主要问题,促进资金绩效的提升。那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公共资金的范围和分类 
    公共资金是指所有公共财政资金以及由政府管理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其他公共资金。根据资金投向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公共部门运转资金、公共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和其他各类公共专项资金等。不同的投向决定了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各有侧重。
     二、公共部门运转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部门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联合会、基金会等非政府公益性机构,其运转资金由财政负担,公共部门的履职情况直接反映出这类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可以将职能履行和资源耗费作为公共部门运转资金的绩效评价重点。
    (一)职能履行绩效
    不同的公共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审计可以参照部门法定职能、“三定”方案明确的单位职能、党委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上级机关及地方政府的交办事项、部门年度工作规划或年度目标责任状所述目标任务等,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能。依据单位工作总结、受表彰奖励情况、文件影像资料、行业统计报表数据与行业一定范围内平均值的差距、公众评价和投诉、社会满意度等,对职能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数量、服务质量,执法公平性、执法透明度、自由裁量权使用等要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较全面地部门职能履职作出科学评价。
    (二)资源耗费绩效
    如果说职能履行反映的是效果性,那资源耗费则体现的是经济性和效率性。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约法三章”系列规定执行以来,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等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公共部门的资源耗费大幅减少。当前的审计工作也应该把握住廉洁高效机关建设这个目标,充分关注部门人力资源、资产资源和资金资源的耗费情况。一是人力资源。可依据单位核定编制,考勤记录等核查是否存在因人员在职不在岗吃空响、超编和编外聘用、借用等造成人员预算执行支出增加、行政成本扩大的问题;分析人员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与单位职能的匹配性,评价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二是资产资源。重点审查楼堂馆所建设、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车辆配备是否符合上级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是否存在大宗资产未经政府采购、车辆未经廉政审批及超标准购置,资产未经既定程序随意处置、资产租赁暗箱操作,以及房产、车辆、设备闲置等现象,防止资产资源的损失浪费。三是资金资源。即行政管理运行成本,审计应重点审查人均运行成本,税费征收成本、三公经费的使用、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审查违规发放津补贴现象;是否存在中央禁令范围内的相关开支,是否挤占项目经费用于公用支出;并关注与下属单位、关联单位的资金往来情况、资金借贷风险、账户设置和收支内控措施,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行为,抵制铺张浪费、滥发滥支现象。
     三、公共投资项目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投资项目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还包括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的一些公益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城建、交通、农田水利、保障房、环境整治,信息系统建设等工程项目。对工程项目资金的绩效审计应围绕项目建设的过程流向,重点从项目的决策、建设管理、后期运营评价其绩效。
    (一)项目决策绩效
    决策不当的项目,即使后期管理再完善也是先天不足。对于项目决策,审计应主要审查决策是否经集体研究和专家认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考虑了各种风险和弊端;项目立项审批有无未立项即开工、先施工后审批、化整为零规避审批等现象;有无因项目规划违反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或与地方布局规划相矛盾而导致建后拆除的损失浪费现象;有无因项目调研不充分,设计不合理,边设计边施工导致的重复投资、重复施工、建成后无法使用、或使用效果欠佳的问题。
    (二)项目管理、执行绩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应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招投标。重点审查违规不招标、肢解项目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等现象,中标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存在挂靠和借用资质的现象;二是合同。合同和补充协议是否合法规范,相关条款是否与招投标文件相违背;三是设计变更。当前施工单位常采取先低价中标再故意变更设计达到高价结算的目的,审计应格外关注设计变更是否经充分认证,是否有利于节省造价或提高工程质量;四是隐蔽工程签证。对竣工后无法看见和计量的隐蔽工程,要加强实地勘查,通过查阅图纸、丈量核实和现场询问了解相结合,鉴别隐蔽工程签证的真实性;五是竣工决算。坚持现场勘查,审查建设的规模标准是否符合项目计划要求,通过合理的定额套用和取费核定工程造价;六是资金管理。审查资金是否按工程进度拨付,决算前是否暂扣部分工程款,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虚列支出套取项目资金,有无拨款不及时造成工期延误损失、或超进度超合同付款问题。
    (三)后期运营绩效
    重点要实地审查工程项目的使用情况,有无闲置;根据工程的各自特点,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功能实现分析,从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改善人民生活、资源保护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等角度分析工程项目的后期运营绩效。
     四、公共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专项资金是政府为完成特定事项而安排或批准征收、募集、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大体包括:一是社会保障类,即社会保险、救助、福利资金等;二是公共管理服务类,即教育、卫生资金等;三是政策性补助类,如涉农一折通发放的各种补助、科技、环保、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一般应以政策为依据导向,以业务活动为载体,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目标实现为考量。
    (一)政策执行绩效
    专项资金大多政策性强,特别是社会保障类和政策补助类资金,政策更是纷繁复杂。因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搜集好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实施办法、操作细则、奖励补贴规定等,吃透精神,重点审查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下达的偏差。本地区政策的范围、标准、方式等是否因地方利益等与上级的政策规定存在明显偏差,违背政策初衷;二是政策执行的偏差。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把各项规定中“应当或禁止”的内容作为分析重点,审查实际执行是否存在扩大政策范围、降低政策标准等偏差。三是政策本身的缺陷。在实践中总结分析出政策有失公平,覆盖不到位、措施不合理等政策本身不完善的地方,促进政策的合理完善。
    (二)资金运行绩效
    专项资金运行绩效应重点从支出管理、业务管理,征收管理、结余管理四方面入手。支出管理重点审查资金流转中分配拨付是否及时,有无滞留截留;支出是否真实,社会保障支出、补助性资金可以采取关联数据比对、电话、实地走访受补助对象等方式,科技环保补助要对照申报项目资料实地查看,谨防资金被违规套取;资金管理账户是否多头开设,有无将变相套取的专项资金置于账外设立小金库现象;支付方式是否按规定执行;业务管理应根据业务办理流程,筛查业务数据,抽查重点、可疑数据的对应业务资料,如参保档案,提退补交审批档案、医疗发票、各类原始申报材料、补助资金银行发放记录等,防止违规审批、编造虚假业务资料骗取专项资金的`发生;征收管理重点审查征收主体、对象、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配套资金能否及时到位,核对征收票据审查收入入库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结余管理重点审查资金结余金额是否得当及非正常结余的原因,资金存放或保值增值的途径是否符合要求,规定途径内是否执行优惠利率等。
    (三)目标实现绩效
    针对不同专项资金的特点,从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产能、增加利税、节能减耗、扶助困难群众、增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选取恰当的指标如入学率、升学率、死亡率、治愈率、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企业利税增长率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科学评价。评价指标的获取可以根据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预算目标、行业内部上报的基金、专项资金统计报表所列示的指标体系,如教育系统统一上报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人社系统统一上报的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等等,不仅具有行业针对性、易获取,且易于在同行业内部进行分析比较。
     五、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审计组织方式的把握 
    当前各地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实践发现针对资金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审计组织方式有利于对审计重点的把握,能够更全面深入地反映出影响绩效的问题。
    一是开展规模化一条鞭审计。近年来社保和地债的一条鞭审计实践证明,上级机关通过试审,明晰了重点,全面推开实施后,下发相关法规政策的汇编,实施方案,使各地审计人员能更快更好地把握审计重点。今后还可以尝试下发所审行业或所审基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参考值等,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评价的参考。
    二是开展跟踪式连续审计。对重大工程开展跟踪审计,对重要资金进行三年连续审计,对同一事项持续性的介入,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绩效的关键点。
    三是开展组合式多头审计。专项资金来源的渠道多,特别是社会保障类和农口类的资金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使得很多问题只有在对关联资金同时审计、专项资金与对应工程项目同时审计时才能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