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中国明年停止电子书运营,停止运营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3

1. Kindle中国明年停止电子书运营,停止运营的原因是什么?

Kindle 离开中国,也意味着亚马逊的彻底退出。新近 Airbnb 也关停中国业务,粗粗盘算下,国外互联网公司的重要业务,都离开了中国——苹果和微软不是互联网公司。
经营层面的分析太多了。事实上,亚马逊关掉中国电商业务时候,不论全球购还是 Kindle,都成了鸡肋,作为万亿公司,中国的这两个业务,贡献的市值可能还不如 Amazon Prime 上的一部热播剧。


关了不意外,但还是觉得伤心——倒不是觉得脱钩这类的大词,而是切切实实,Kindle 对我来说有着很私人的感情,它差不多能串起来 2010 年代前四五年我对互联网的认识。
我最早买的是 Kindle 3,还带着键盘,可以放声音,3g 版本还能不限流量上网。现在的智能设备,不论大小,核心总是可触摸的屏幕。那时候大家看到了未来,但还没人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各类设备五花八门,Kindle 是其中一种。

Kindle 的理念很简单:把所有书装进一个电子设备里。这理念近似于 iPod,也能进一步巩固亚马逊在出版行业的地位——那时候的亚马逊,距离 Everything Store 还差不少。借着 Kindle,亚马逊不仅是个分销商,还能直接进入到出版的上游环节。
当时的宣传也有意思,比如《格雷的五十道灰》火了,亚马逊出了个广告,说你要是用 Kindle 看,大家就不会知道你在看这本书,角度当真清奇。
后来这个梦想没能实现,因为 iPad 出现了。不过 Kindle 产品线,作为亚马逊向硬件进军的第一个作品还是保留下来,不定期更新,贡献谈不上太多,只是个情怀。后面亚马逊因为 Kindle 的失利,还推出了 Firephone,意图打回苹果老家,结果……贝索斯发股东信,说我们手机亏惨了,但你们看,我们云做起来,这也是亚马逊第一次展示自己在云业务上的能力。

说回来,在中国,那时候的 Kindle 有两层意义。

Kindle中国明年停止电子书运营,停止运营的原因是什么?

2. Kindle中国明年停止电子书运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Kindle中国明年停止电子书运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惜的,符合预知的,合情合理的。


早在之前 Kindle Paperwhite 第五代引进流程一拖再拖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或者说更早地,早在亚马逊自营业务退出大陆市场时就预料到了 Kindle 中文商店总有一天会关闭。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一种论调,说可能微信读书、掌阅商城等挤压了 Kindle 商店的市场空间,但说实话,买 Kindle 且在使用 Kindle 中文商店的用户很少与国内这些阅读平台有强交叉关系,一直以来 Kindle 中文商店的活跃用户都是相对比较自成群体的。说实话,按照我和周围一些用户的理解,一直使用邮箱推送、中文商店和传统的找书方式的 Kindle 用户,与一股脑找些畅销书、工具书或者漫画啥的放进去于是就不动数据了的用户是完全两类人——当然,使用习惯没有什么对错,只是作为前一种用户来说,真实地为这件事情感到可惜。

我算是一个 Kindle 重度“快闪”用户,近几年来你很少见到我手头没有 Kindle 的,但是不总是同一台机器。从 KPW2 到上几代的青春版,KPW3 到 KPW4,再到双持 Oasis 与新青春版。去年的 Oasis 2 再到最近几个月重新用回 KPW4……一直买进卖出,啥时候缺零用钱了就卖掉,然后半个月内再买回来继续用……阅读于我来说是一件离不开的事,但是 Kindle 本身却不是个必需品,只是但凡 Kindle 在手,商店和邮件推送功能是觉得离不了的。
Kindle 本身的优势在几年前或许还可以说出不少,比如排版、比如墨水屏的调校、比如灯光调校……但是时代早就变了,除了 KPW5 外全线仍然保持 Micro-USB 接口的 Kindle 们,优势开始被购买自同样供应商的其他品牌产品所赶上,只剩下内容链的独一无二。好嘛,现在没了。

我是可以把 Kindle 继续当作离线阅读器来使用,我也可以转向其他厂家的产品,我也甚至可以全面回到纸质书的时代——After all 我们只是热爱阅读而已,但对于 Kindle 中文商店的消失,还是有一种奇怪的、认为不应该如此快到来的感叹。
最后点盏灯吧,还有一年时光可供我们挥霍以及寻找新的路径。

3. 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将停运,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觉得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Kindle电子阅读器过于落后,现在大家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打败了很多其他电子设备,其中就包括电子阅读器。再加上这几年电子阅读器,根本就没有进行升级和优化,价格又贵,很少用户会专门买一部Kindle电子阅读器读书。注册用户少,电子商城销售的书籍自然就会降低。

  2、电子书籍存在太多盗版,虽然Kindle提供的书籍都是正版,不过对阅读者来说意义并不大,我们消费者看中的是价格越便宜就越好,甚至想要免费阅读,而市面上售卖的网盘资源就实现了大家的梦想。据我所知,随便在一个电商平台搜索电子书籍,就会有上百家商户在售卖。上万G的电子书,往往只需要五六块钱,而kindle售卖的书籍打折也要10块钱一本,两者对比相信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后者。

  3、国内电子阅读器APP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有一些读书软件在做广告,刚出来的读书软件,为了吸引用户甚至花钱让大家来读书,只要在APP里面停留了时间就可以获得金币,一边读书一边能够赚钱,又让大部分阅读者转移了。

  Kindle进入中国已经12年了,能够运营到现在相信也赚了不少钱。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Kindle不进行优化升级,就会像当初的诺基亚手机一样被淘汰。据悉,Kindle在2022年10月31之前可以正常使用,到2023年6月30日之前,不能再购买电子书,到2024年6月30日,中国用户只能阅读已下载的电子书,其他都不能够操作。

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将停运,与哪些因素有关?

4. 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运营,我们为什么用不惯电子书?

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运营,我们为什么用不惯电子书?这真的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不能习惯阅读电子书,其实是没有把自己摄入知识的速度增加到一定的水准之上。现代的我们,时间已经相当的碎片化。如果还是习惯于阅读纸质书的话,其实有很多的时间是没有办法利用的。比如等车的十分钟,坐车的时间。你说你可以背着纸质书,在这些时间来阅读。但现在的人们随身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再加上一本一斤两斤的书,会觉得很不方便。如果想要做点记录,还要准备笔,或者还要准备本子。做好记录之后,以后要查阅也不是很容易。

相对的来说,电子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现在的手机已经算是人的外接器官了,这就保证了随时都带着书,想看就看,不会有忘带的这回事。记录也是很容易的。还是说到一个习惯问题。我自己以前很不习惯笔记本电脑的小键盘,觉得键位距离太短,找不准键位。但用笔记本电脑时间一长,还是就习惯了。现在还在用一种三折的蓝牙键盘,比笔记本的键位还短,还是用得很好。翻页和跳转的不方便注定影响回顾与整理,不利于对该书知识结构的搭建。

说到最后,不习惯电子 书的问题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没有把自己的摄取信息的速度增加到相当的水位上,另外还在说纸质书的情怀,那就不能习惯电子书。没有为什么的,个人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键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有学习,有学到东西。只要你要学,电子书也不是问题,但是你不学,那就什么书都没办法。我觉得,还是看个人,不强求。

5. 亚马逊明年将停止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与哪些因素有关?

Kindle商店的电子书破解版一直是各图书网站上中文epub格式电子书的最主要来源。其实近几年随着Kindle电子书商店上新越来越少,很多新书,特别是学术类著作,在Z-library上就已经只能找到上百MB的扫描版本pdf了,有些干脆连pdf都没有。相比于扫描本,epub格式的电子书阅读起来要舒适得多。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想要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引用其他书籍中的内容,扫描本也十分不方便。

说实话Kindle的衰落是可以预料的,只是作为一名老用户没想到那么快就正式退出了而已。Kindle当下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wx读书。起初我以为微信读书就只能看看网文和一些经典名著的,后来我就发现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wx读书上书籍的丰富程度基本能满足需要。文学类,如略萨、博尔赫斯、科塔萨尔这样冷门一点的作家也有。理想国译丛、甲骨文译丛这些书系上面也能找到。鲍德里亚、马尔库塞、梅勒-庞蒂等等的原典上面也有。

更关键的是——wx读书很多都是免费的,而微信现在几乎人人都有。Kindle本身就至少要花几百块钱买不说,Kindle电子商店里很多书价格也不便宜,很多人把Kindle当成一个平台用,自己导入网上下的电子书在kindle上看(我就是高中的时候不能带手机,于是只好带Kindle看书才成为Kindle用户)
Kindle不仅没有跟上电子书市场的发展步伐,设备本身的存在意义也让人怀疑。且不说Kindle设备近几年几乎没有多少进步,一直很卡,愿意额外去买一台设备专门用来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前几年Kindle还宣传过“护眼”,和纸一样不伤害眼睛。现在阅读模式、护眼模式也成了手机的标配,更何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值得因为自己偶尔看看书去专门买一台设备来。

综上Kindle的衰落也可以说是必然的。

亚马逊明年将停止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与哪些因素有关?

6.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其实,从去年开始,电商平台上Kindle大面积缺货现象的出现,就有传言称,Kindle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1    6月2日,亚马逊Kindle官方正式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Kindle电子书店在中国的运营,届时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电子书。这标志着,Kindle官宣了退出中国市场,当天,“Kindle停运”的话题一举冲上微博热搜。9年的市场开拓,从文艺青年人手必备的“阅读神器”到如今的黯然退场,Kindle究竟被谁打败,又是何种原因出现今日了今日结局?
     Kindle退场,数字化阅读仍高歌猛进 
    当看到Kindle退市的消息,很多用户可能会有一个疑问:Kindle的失败,是人们真的离阅读越来越远了吗?退市是整个阅读生态环境不好?
    
    数字阅读产业整体规模持续走高
    实际并不如此。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接触率从2013年的50.1%升至2021年的79.6%。可以说,Kindle进入中国市场的9年时间,数字化阅读市场规模是持续走高的。
    据细分市场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由41.9%升至77.4%,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也从21.7分钟大幅提升至101.12分钟。然而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的人群占比只有27.3%。
    作为专业的数字阅读设备,Kindle在数字化阅读浪潮下,渐渐被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蚕食市场。
     外来的和尚和本土的经 
    Kindle的中国发展之路,最早追溯到2013年6月,当时其新奇的阅读器形态,软硬件闭环的阅读生态,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的关注,甚至在早期出现了“一机难求”的局面。经过数年发展,2016年,中国一跃成为亚马逊在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的第一大市场。2018年,Kindle在中国销量达到百万,一时间风头无二。
    随着Kindle备受欢迎,“泡面盖”的称呼也随之走红,甚至连官方都下场自我调侃,殊不知,“泡面盖”的戏称也预示着Kindle的用户粘性缺失。
    
    Kindle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17、18年左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开始发力,人们的时间被迅速绞杀在无穷无尽的视频流中。另一方面,国内众多厂商涌入墨水屏赛道,例如海信、掌阅、多看、文石、小米等。
    在众多墨水屏阅读产品的冲击下,Kindle的弊端也开始显现。自营电子书城相对匮乏的资源;几乎没有大变化的形态和参数;缺失了社交互动属性等一系列弊端被持续放大,最终为Kindle退市埋下了伏笔。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拿着2022年的手机,对比2013年的手机,能够明显感觉到科技发展带来巨大差异,但你拿着如今还在售卖的Kindle Paperwhite4,和2012年发布的Paperwhite2相比,恐怕很难辨别有何差异。
     墨水屏赛道,谁主沉浮? 
    有业内人士认为,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只能说明亚马逊的战略和运营出现了问题,并不是墨水屏生态本身的问题。相反,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人们对护眼阅读的重视,墨水屏市场仍在加速扩张。数据显示,仅大尺寸电子纸设备在2022年的出货量就将达150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超15%。
    
    Kindle的退市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考:墨水屏赛道中,如果“Kindle模式”跑不通,那么究竟谁才能引领墨水屏行业升级发展的方向?
    业内将墨水屏领域的品牌简单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类Kindle”模式,就是从阅读内容到硬件,打造闭环生态,代表品牌由掌阅、多看等。
    第二类就是“聚焦场景”模式,代表品牌有华为、科大讯飞等,对于它们来说,墨水屏设备更倾向于自家场景生态的补齐。
    第三类归类为“类手机”模式,代表品牌为海信。从2017年推出旗下首款水墨双屏手机开始,海信已经扎根墨水屏行业5年之久。
    目前,海信阅读产品不仅有兼顾日常使用和护眼阅读的双屏手机A2、追求便携阅读的墨水屏阅读手机A5、A7,开辟彩墨屏赛道的A5 Pro CC、A7 CC、追求高品质阅读和音乐体验的TOUCH、实现大屏便携与视觉享受的HiReader阅读器、以及将墨水屏刷新率提升到新维度的A9等。产品更为丰富多元,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
    
    海信最新发布的阅读手机A9
    不仅是产品布局更成熟,海信对墨水屏技术研发的态度也更为重视,更追求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硬件体验。
    截至目前,海信在电子墨水膜、前光膜、前光光源和屏幕模组等方面和业界顶级厂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关键元器件部品均采用深度定制,并且在黑白显示、夜光显示、彩墨屏显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
    例如,在最新推出的海信阅读手机A9中,海信就带来了一项独家刷新技术HyperWave超波型显示引擎,可以提升墨水屏的刷新帧率,减少残影和卡顿,显然海信关注到了墨水屏阅读的核心痛点之一,并愿意为之投入更多研发精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移动阅读需求整体增长确实不假,但抓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才是关键。当用惯手机的消费者,在护眼阅读领域选择墨水屏产品时,海信的阅读产品可能更符合需求。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2    从“文青单品”到“泡面神器”,入华九年的kindle,终是开启了退出中国的倒计时。
    6月2日下午,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发布通知,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的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而从即日起,亚马逊停止了对经销商的供货。
    
    简言之,Kindle 平台的核心功能——在线书店将在一年后率先终止,而文档服务(邮箱传书)等其他附属功能则还有两年「保质期」。
    其实,从去年开始,电商平台上Kindle大面积缺货现象的出现,就有传言称,Kindle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
    2021年10月,Kindle天猫旗舰店闭店,今年1月,Kindle京东官方直营店大面积缺货。去年10月底发售的新品Kindle Paperwhite5,预售时京东旗舰店销量破万,真正开售当日却只显示有400多的销量。
    从今年开始,停运的猜测甚嚣尘上。
    自2013年6月7日首现中国市场至今,正好是Kindle进入中国已经9年了。曾经被一众精英人士所推崇,并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在Kindle进入中国之前,国内已经不是没有电子书阅读器产品。不过在Kindle到来后,这款产品几乎与“电子书阅读器”划了等号。从入华到撤退,Kindle给爱读书的人带来改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器赛道上,Kindle早已不再独领风骚,小米、掌阅、科大讯飞等一众国内品牌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从“符号”单品沦为“泡面神器”,这9年,Kindle 是如何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尴尬”的Kindle 
    2007年,第一代 Kindle 上市。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用户都在期待 Kindle 能够进入国内。
    伴随着民间的呼唤声,Kindle在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背靠强大的亚马逊,头几年Kindle大量烧钱,给国内用户提供了近乎亏本的硬件价格,让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
    2018年根据亚马逊公布的数据显示,Kindle阅读器在中国销量达数百万台,电子书销量近70万册,较2013年增长近10倍,其实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
    而这也就是Kindle的巅峰的时刻了。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还没等到亚马逊继续高歌猛进,kindle在国内的竞争力开始了不断下滑。
    2019年3月,亚马逊官微推出了一则广告文案,一部Kindle被盖在一盒泡面上面,旁边的文字显示“盖Kindle,面更香”。甚至用Kindle自带的时钟功能设置了“倒计时5min”。
    
    图源:微博
    这波带着“自黑”范儿的营销,着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kindle泡面潮。
    如今回过头来看,Kindle的这波自黑式营销竟变成了现实,用户真的觉得用Kindle泡面比读书更实用。
    Kindle的本质想法,是让读者在更多的场景中拿起Kindle。
    但反讽的是,随着各类硬件电子设备的围剿,Kindle已经成为自己手里的各大数码产品中,“吃灰”最多的那部。
    “亚马逊的kindle在中国是绝对没法做成功的.。”11年前,刘强东曾预测到了Kindle的失败。
    但他只猜对了一半,“有个盗版在里面,Kindle这个模式在中国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刘强东如是说。
    盗版,确实是内容行业长期面对的挑战,但并非Kindle的“致命伤”。面对国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Kindle所具备的优势愈发不足,短板也未能补齐,这才是导致其无奈离场的根本原因。
    
     谁动了kindle的奶酪? 
    Kindle仿佛一粒石子,激起了中国阅读器大市场的浪花,但自己却要被这浪花所淹没。
    以前,Kindle曾和大型出版社达成合作,坊间一度流传“都是出版社请亚马逊助推新书”。但现在,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Kindle的书库资源似乎已经败阵。
    一鲸落,万物生,对于许多细分赛道而言尤是如此。现在留给人们的一个问题是,待Kindle彻底停运,它留下的市场将由谁来承接?
    据财经天下周刊对业内人士的采访,现在的电子版权多数还是在掌阅、咪咕和腾讯系。就其所供职的出版社而言,尚未与Kindle有过合作,更多合作的平台是掌阅和起点。“至少对于文学出版社来说,电子出版在营收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之小。”
    伴随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A股在线阅读板块应声上涨,这其中,掌阅科技尤为显眼。掌阅科技的股价在6月2日下午直线拉升至涨停。掌阅是数字阅读领域的老将,曾涉足电子书阅读器领域。虽然这部分硬件业务已经从上市公司剥离,不过仍有投资者决定赌一把。
    
    作为作为电子阅读的载体之一,Kindle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阅读的发展。但是如今,亚马逊搭建的内容生态,不仅受到短视频的冲击,被移动端的休闲方式消磨。用户拿来读书的时间和耐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亿人,相当于中国网民规模的87.8%,短视频正在成为全民最热的休闲方式。
    此前,乔布斯也给Kindle泼过冷水。在Kindle诞生之初,乔布斯便指出:“这款机器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问题是,人们已经不读书了”。
    拉长时间线看,书籍的吸引力的确在变弱。就国内情况而言,阅读市场近年被短视频蚕食得厉害。在Kindle退出国内市场后,这是友商们仍要面对的挑战。
    亚马逊Kindle官宣停止在华运营3    6月2日,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发布公告,宣称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这意味着在此之后,Kindle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关于Kindle的微博话题更是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调侃“Kindle真的变成泡面神器了”。但评论区中也不乏一些缅怀的声音,为Kindle时代的离去感到惋惜。
    
    曾经,Kindle也有过辉煌的年代。2013年6月,Kindle正式进入中国,当亚马逊中国Kindle书店正式上线的时候,电子书的数量就达到了2.4万本,其中不少都是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热门书籍。到了2014年年底,部分传统出版社的电子书销量渠道已经超过50%来自Kindle。
    那时,人们喜欢它主打的“墨水屏”,不伤眼而且更接近纸质阅读的体验。此外,电子阅读器功能简单,看书时可以排除干扰,实现沉浸式阅读。
    然而,如今Kindle黯然离场,我们也是时候思考——对于电子阅读器,我们真的需要吗?诚然,电子书有着纸质书无法超越的功能,它的便捷性让我们在出门时,不必再带着厚重的书籍穿过地铁和高楼,想要查阅书籍内容时,知识就在手边,一触即达。
    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随着电子化阅读的发展,iPad、手机等媒介也能实现这种便捷性,而且做笔记的功能与效果可能更优;它推崇的“墨水屏”理念也不再新鲜,很多平板产品同样能拥有近于纸质的阅读效果。
    
    更重要的是,“沉浸式阅读”的实现本不应该依赖于媒介的形式,如果真正渴望阅读、热爱阅读,那就不应该拘泥于形式。无论何时何地,不论何种媒介,我们更注重的永远是内容和知识。电子书也好,纸质书也罢,太过在意形式,阅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因此,对于Kindle在中国市场的落幕,我们不必太过惋惜。比起遗憾,我们更需要思考它带来的警示意义。信息碎片化时代,深度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碎片信息分割和拿走。于是,近年来有不少声音都在呼吁人们回归“沉浸式阅读”,但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沉浸式阅读”是否仪式大于意义?
    工具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载体,如果没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们哪怕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工具进行阅读,也可能无法真正消化与接纳其中的知识与思想。我们缺乏的从来不是类似于Kindle的电子阅读器,更不是纸质类书籍,而是一颗愿意静下来阅读的心。毕竟,知识的真正传承依靠的是人们的思考和记忆,不断发展的科技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形式与载体。

7. 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运营,商务部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

它是个好玩的硬件产品,当时给 Kindle 折腾固件非常流行,最知名的团队是“多看”,中国用户往往是多看系统和原系统并行使用的,之后多看并入了小米,成了 MIUI 里很重要的力量,也奠定了小米的基础。
有意思的细节,亚马逊进入中国,是买了卓越网,而卓越网的主要投资人之一,就是雷军。两家公司的交汇真的有趣。我自己第一次网购,就是卓越网买书,买的是《达芬奇密码》和《堂吉诃德》。


还有一层,它代表着互联网精神。现在这词说出来容易遇到嘲笑,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是相信的,相信互联网能让信息更自由的流通,能让社会更加美好。当时常去的论坛是 HiPDA 的 E-ink 版(现在这个版也没了),在那儿大家分享固件,扫描图书,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还做了个精益论坛,自制电子书。
那时候大家的期待,就是亚马逊中国也能上线 Kindle 电子书商店。后来终于实现了,大家也主动地不再做盗版。再往后,折腾固件的也少了,Android 刷机的也少了,越来越习惯让一家大公司,给你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先前的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如今消费者是更多了,但面对的黑盒子越发难打开了。

还想起来,我不小心把 Kindle 3 屏幕摔坏了,打听到可以免费换,但只能寄到美国的地址。我在一个邮件组里,联系到不久后要回国的陌生人,之后半夜和亚马逊打电话——因为据说美国白天时候,客服人员权限高——最终换了个新的。那不光是一次交易,更是一次探险了。
之后第一次海淘,也是为了买 Kindle Paperwhite 一代。从日本买的,汇率划算,到手不过六百多,相当于 Kindle 3 的三分之一。好像到了现在,反而也没了折腾海淘的兴趣了。
不说往事。很快亚马逊中国会彻底关停吧,只留一些和跨境相关的事情,类似谷歌留个广告销售部门一样,对于亚马逊整个集团来说,影响不大,不光营收上影响不大,声誉上的影响,恐怕也远远小于 Google 关停 Google Reader。

基本上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忽然发现提到的好多东西都已经没了。不过时代还是得向前,时代也只能向前。
Kindle 再见。

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运营,商务部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

8. kindle关闭后可以下载书籍吗

1.首先,在退出之前,正常下载和导入是可以使用的。
2.其次,在退出之后,可以从京东等网站下载电子书,而且Kindle已经支持Epub格式,也算临走前做了件好事。
3.最后,虽然send to kindle不能使用了,但可以先将文件存放在本地设备上,需要的时候用数据线导入。

产品背景
2004年贝索斯开始让亚马逊Lab126实验室研发一款全新的电子阅读器,希望“它可以单手阅读”。
Kindle这个名字是Michael Patrick Cronan在Lab 126的邀请下起的。他和伴侣Karin Hibma建议使用Kindle,意为点亮火焰。他们认为这个名称含义丰富,暗喻着书籍和智慧所带来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