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样得罪刘邦的

2024-05-17

1. 韩信是怎样得罪刘邦的

总体看这是一个长期政治斗争的必然选择。 
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对峙,韩信、彭越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尤其是韩信,其实拥兵数十万众,他的政治态度,直接决定楚汉之间的胜负,他如取蒯通之言,隔岸观火,时下,就可形成一个刘邦、项羽、韩信鼎足而立的情形。韩信此时也是有所犹豫的,但刘邦用张良之计,借韩信求假(代)齐王试探之际,直接把他封为了齐王,使韩信心念旧恩之时更加对自己死心塌地,否定了蒯通的计谋,为其后剪除韩信埋下了伏笔,也使韩信自己种下了祸根。 
而后,西汉建立,刘邦借封赏之际,改封韩信为楚王,平级调动中无形的削弱了韩信的兵权。此时的韩信虽有所觉悟,但不知收敛,多有怨言,并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昧,而刘邦又深知当时,除已死的霸王项羽外,无人能敌韩信,恐其养成羽翼,遂采用陈平之计,以游巡云梦泽之名,招韩信觐见,而此时的韩信在楚地,人心未定,兵权大减,已非昔日拥兵数十万众的齐王,无奈,只能前往觐见,被刘邦以有人控其谋反为名,软硬兼施,降韩信为淮阴侯,把韩信变成了朝廷中的闲散人口。 
淮阴侯韩信颇为不满,又在高祖宴请功勋,品评(初汉)三杰的宴会上,面对高祖询问自己可将兵几何的问答中,说出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名言,使得刘邦最终下定了杀掉韩信的决心。 
其后,陈豨造反,韩信意为内应,意以家臣袭吕后、太子,而其下一获罪舍人之弟将其告发,吕后与萧何定计,召韩信入宫,斩之于长乐钟室,夷其三族。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念一时之情,呈妇人之仁,最终落了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韩信是怎样得罪刘邦的

2. 韩信为刘邦做出了那么大的功劳,几乎说是一半的功劳归他,刘邦最后怎么会杀了他?

杀韩信的人是萧何,有很多史书都是这样写的,只是跟刘邦有一点关系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从容对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呢?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吕后在朝中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身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从容谋划的。可见快刀斩乱麻,萧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3. 韩信最早是刘邦的死对头,后来为什么会在刘邦手下任职呢?

韩信最早是刘邦的死对头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刘邦的死对头是项羽,韩信确实在项羽的帐下当过几年兵。但是韩信在这里并没有受到重用,韩信向项羽提过几次建议,但是项羽根本就看不上韩信这个人物。他始终都认为韩信不是自己的人,也没有什么本事。韩信在这里也看不到自己人生的希望,无法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学,所以他最后也是决定离开了这里。他要到刘邦这里去碰碰运气,因为他听说刘邦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英雄。

楚汉争霸当中所有的人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要为他们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如果和正确的人站在了一队,那么他们以后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可以光耀子孙。如果他们选错了人,站错了队,那么最后将是尸骨无存,遗臭万年,这也是生死之道,也是成王败寇之道。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也是做出了选择,韩信给项羽过一次机会,但是他没有把握住。刘邦也差点失去了韩信这样的一个人才。

韩信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人才最害怕的就是君主的小肚鸡肠。他可以选择项羽可以选择刘邦,关键因素在于他们两个能不能看到韩信身上的潜力和才能,能不能够信任韩信。这个是韩信考虑的最大因素,最后是萧何发现韩信这个人才,刘邦也是在萧何的建议之下才让韩信为大将军,一个无名之辈就这样成为了号令几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刘邦能够建立大汉王朝韩信绝对是最大的功臣之一。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是因为他会使用人才,会使用韩信这样的大才,而项羽身上没有这样的优点,项羽注定失败。

韩信最早是刘邦的死对头,后来为什么会在刘邦手下任职呢?

4. 韩信为什么最终被刘邦拜为大将?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5. 韩信为什么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之后就亲自带韩信到刘邦那里面试,萧何给刘邦说这小伙厉害得很,打起仗来六亲不认,你可一定重用韩信,之后韩信就给刘邦分析了一下国内的当前形势,刘邦听后非常的满意,在汉中建拜将台封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什么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6. 韩信是怎么得到刘邦的赏识的呢?

韩信早年间非常穷困,但是他的腰间却始终系着一把剑,因为他的心不在此处,他的心在战场。很多人对韩信的这种做法表示不解,正是因为韩信的高度是普通人无法达到的。这也是韩信非常可悲的一点,因为他的才华只有高级将领级别的人物才能够发现,但是,有哪个高级将领会有那么多闲功夫去发现人才呢?人才,大多是需要自己找上门去的。

但是,当韩信投军之后却辗转成为了管理刘邦仓库的小吏,直到萧何与他接触过之后发现他是个人才,他才终于开始受到重用。
那么,为何项羽却没有发现韩信是一个将才呢?其实不是这样的,项羽不仅发现了韩信是一个人才,而且还重用了他。
秦末时虽然诸侯并起,但项羽却是各个诸侯王之中实力最强大的,当时韩信只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军卒,但他只在项羽身边待了一年就成为了侍中,足见项羽对他的重视。要知道,季布和娄敬也都被刘邦授予了侍中之职,而田叔和孟舒当年也都曾被赵王授予侍中之职。所以说,项羽让韩信当侍中,可真的算是很赏识他了。

但是,韩信是一个非常傲的人,侍中之职其实并不能够让他满足。正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所以他决定转投刘邦。而夏侯婴和萧何自然也发现了韩信的才华,但是他们的做法却和项羽差不多,在刘邦的军中,韩信被安排去管理粮饷。但这显然无法达到韩信的预期,于是,就在韩信再次准备离开的时候,萧何好不容易才将韩信追了回来。而刘邦这才算是总算认识了韩信,经过一番谈话之后,刘邦对于韩信的才华也很是认可,并将他任命为了大将军。

既然遇到了一个人才,刘邦自然不会放过,而项羽当初也是如此。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进行,要么就是像项羽做的一样,将其调到自己的身边,然后让他做参谋,之后再进一步进行升职。要么就是适当地将他的级别进行提升,等他之后做出更好的成绩了再进行提拔。
其实,不管一个人的才华有多高,要想拥有较高的级别和位置,首先得有一定的经验和履历。从这方面讲,项羽和刘邦对待韩信的态度其实是没毛病的,毕竟如果没有前期的经验,突然将他提拔为了高层,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到不满。
可是,韩信实在是太傲了,如果让他按照正常的路线走,他是非常不愿意的,而且如果他的想法不能实现,立刻就会走人。亏得是遇到了刘邦这样极具胆魄的人,韩信才没有被埋没。
而刘邦既然敢直接让韩信当了大将军,自然也是由于在他看来,他的集团是很有实力的,而且,即便韩信与他的这番谈话不过是纸上谈兵,等到实战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他也会为韩信配备一个相当有能力的辅助团体,比如张耳,比如曹参,他们就都是相当有能力的人。

7. 韩信在受刘邦重用后的功绩

[编辑] 暗渡陈仓
项羽分封诸侯后,不足一年,齐国已经发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平乱。此时,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很快便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平定。(注意:《史记》等正史没有提及“明修栈道”一事。)


[编辑] 诸侯大败
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领联军56万人攻占项羽首都彭城。前205年,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带往荥阳前线救援刘邦。之后,韩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荥阳附近)之间击退楚军,使楚军不能西越荥阳。

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这时汉营调走他旗下的精兵到荥阳抵抗楚军。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背水一战,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听从广武君李左车建议,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编辑] 自立齐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自知形势不妙,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韩信以汉对他有恩为由拒绝。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但韩信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


[编辑] 助汉灭楚
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议和,两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不久刘邦从陈平之计毁约,出兵追击东归的项羽,但韩信及彭越没有派兵助战,汉军在固陵被项羽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应韩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为王。韩信及彭越终于带兵会合刘邦,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大破楚军,最后迫使项羽撤退到垓下,项羽突围到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韩信在受刘邦重用后的功绩

8. 对于刘邦而言,韩信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人,那刘邦为何杀韩信?

韩信、太史公和萧何,张良称他为 "汉初三杰",是刘邦的第一个开国英雄。韩信帮助刘邦赢得了楚汉之间的几场关键战役。比如我们熟知的陈仓之秘,井径之战。最经典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逼的历史上第一武将项羽自杀。刘邦都曾经说过。"夫谋,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卵;镇国,济民,养环,不谷,吾不如萧何;一百万之兵,必胜于攻。我不如韩信。三人皆大欢喜"。




以此说来,韩信的战绩之高,是无法比拟的。刘邦还曾向韩信承诺:"天不杀韩信,帝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这句话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西汉演义》等其他史书中却有明确记载)。这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杀死韩信。可悲的是,刘邦并没有遵守承诺,韩信最终被杀。但是,刘邦并没有直接打击韩信。吕姬用竹刀杀了韩信(不是君布杀韩信)。在得知韩信被杀后,刘邦的反应是 "亦喜亦悲"(司马迁的《史记》),说明刘邦对韩信的死充满了喜悦,而不是悲伤和愧疚。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呢?韩信不是一个 "盟友"。韩信一直在项羽手下。陈胜、吴广造反后,韩信投靠了项梁,但他的身份不明。项梁战败后,被分配到项羽处,项羽让他做了大夫。刘邦入蜀后,被萧何推荐。韩信离开了楚国,回到了汉国。刘邦给他盖上了将军的印章。因此,刘邦一直对韩信怀恨在心,担心他有一天会造反。

韩信军事才能。刘邦曾说 "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卵也;镇国济民,养环无粮,吾不如萧何也;百万大军,必胜其攻。我不如韩信。三人皆大欢喜"。可见,韩信的军事天才在刘邦眼里高达百分之百。国家建立后,政府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崩溃。而国家的稳定取决于军队,国家的崩溃,也与军队有关,那么韩信就危险了!"韩信说。
韩信功高盖主。据《西汉演义》记载,刘备对韩信说。"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这句话比较明显不过,韩信到了死的地步,最后卢植用竹刀杀了韩信。刘邦接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表情呢?所以,韩信出师未捷身先死,却落得如此下场,只留下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的话来警示后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