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2024-04-29

1. 如何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一、逐步构建适用我国的综合电子银行管理体制
在现阶段应建立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主线,以各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为基层行,多个市场交易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连接的综合性电子银行管理体制。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我国支付结算的结算的神经中枢,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支付手段,支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应做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各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的无缝链接,为我国综合性电子银行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强电子银行的安全性
在当前信息时代,电子支付是今后支付方式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电子银行则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保障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加快立法进程,为电子银行提供法律支付。《电子支付指引》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仅仅是初步明确了电子支付和电子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快出台《电子银行法》,从电子银行设立、业务运营、监管、市场准入,业务范畴与标准,金融创新、法律责任、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规范,大力推进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进程。同时,建议在制定新的《票据法》时将电子银行相关的内容纳入,确认电子支付的法律地位,为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扫清支付障碍。二是完善电子银行的稳定性,降低电子银行的潜在风险。要不断加强电子银行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提高网络的
安全性,提升电子银行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应制定正确的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对建设电子银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可靠,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严密、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其次应加大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抵御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第三,应积极引进一些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如将指纹识别技术与银行卡结合起来,以指纹密码代替数字密码,提高客户取款的安全性,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ATM机上使用指纹识别系统。第四,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四、强化客户安全意识
提高客户安全意识是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办理银行卡时,重点介绍安全使用银行卡的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始密码,并在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示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凭证。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报道,向公众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盗取客户资金的各种手段,提高客户识别真伪、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
我国公安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同时电信、金融行业要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犯罪案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如何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2. 如何规避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求答案

电子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现阶段。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风险和挑战,这类风险来自各个方面,有银行内部的原因,也有客户风险意识较弱的原因,同样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 首先,银行内部的原因主要有来自员工的风险,来自技术上的风险以及来自制度上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得以解决。其次客户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客户对风险没有一定的预见性,或者说在遇到风险不知如何防范和规避。这就需要银行做风险防范的普及知识,以降低风险。再次就是社会环境的原因,包括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难度大等。一旦出现纠纷也很难追究责任,这样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最终必然导致银行和客户蒙受损失。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要找出出现漏洞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首先,内因是根本,我们要加强银行内部的控制管理,防止内部风险。比如银行要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找出应对策略,减少因电子银行风险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在风险事件发生以后进行有效公关策略和技术改进减少风险。银行到大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授权机制。在技术上也要加大投入,通过提供安全高效的通信网络,建立信息备份和恢复系统,同时引进一些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增强电子银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定制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银行要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机构,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多向公众介绍相关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提高客户的意识。据调查显示,68.6%的个人客户和63.9%的企业客户在选择网银时最看重的因素是网银的安全性能。这一点应该,也必须纳入到我们银行方面的考虑范围。比如银行在营销客户时,应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酌情为客户推介合适的金融产品,同时要做好客户的培训工作,给客户以必要的操作指引,保证客户能够安全高效的使用电子银行。 再次,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和社会信用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减低电子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和电子银行运营模式,由于改变原有的传统交易过程和方式,因此某些操作与现行的法律规定不一致,这就需要求新的立法来规范新的业务行为,以便于司法实践的操作。还有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来减少电子银行风险,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电子银行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的预期得到强化,从而不利于电子银行业务的长远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对于降低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很大的作用。 电子银行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对于风险的防范还有很多措施,比如开发电子银行业务保险市场,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等等。我们研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不闻不问,任其泛滥。通过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提升电子银行业务的能力和品质,树立良好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品牌和口碑。从而有效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高效、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3. 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不仅银行被迫进行所谓的政策性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据了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仍占25%以上,而政策性贷款历来是银行贷款中质量最低的,也是不良资产贷款比例中最高的。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据统计,仅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办理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目前已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国外一些大银行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银行业务全球联网)、创新能力强,使他们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国外银行可以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中获得盈利,以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这种竞争对我国银行业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并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造成盈利渠道单一,提供的金融产品传统,从而造成银行的金融风险更加集中,竞争力持续弱化。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加入WTO,由于我国的金融资产形式和融资手段过于单一,将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融资风险。目前我国金融资产形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金融资产形式的80%以上。我国目前这种过度依靠银行的巨额储蓄存款所形成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现状,是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甚至严重滞后造成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仅已经难以适应WTO体制的要求,而且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几乎各占50%。同时,由于国外银行在很多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如在税费方面,我国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国外银行只有30%。国外银行这些优势将可能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和国内融资份额大幅度下降。统计表明,我国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一旦我国的优质客户被国外银行抢走,我国银行的优质资金来源将被分流,融资份额也将被挤占。最终将导致我国银行业市场融资能力差和盈利能力下降。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入WTO,国外金融机构与我国银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将是人才。随着国外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他们将会以高薪聘用、优厚福利、委以重任、出国培训、公平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我国银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其结果将会使我国银行业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流失,进一步加剧我国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不健全、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风险防范能力差、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制约手段不强、内审制度不严格等是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仅以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为例,外资银行只要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拥有机构,就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当前外资银行普遍存在多存少贷的倾向,它们一方面将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资金调往境外以套汇套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转移利润、少缴存款准备金的方式逃避我国的税收。还有一部分外资银行则利用回扣、提成等非价格手段与国有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如果我国对现有的少量外资银行都缺乏监管手段,那么一旦加入WTO,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国际游资进来,给我国银行业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安全监管能力弱,还将可能造成被国外银行一向青睐的我国电信、通讯、媒体、铁路、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等行业和市场,在对其全力的扶持下,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垄断行业的利润,以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国外一些大的银行由于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相对优良等优势将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得力的地位。如美国花旗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目前仅为0.67%,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却高达30%,不仅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同时也都大大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不超过8%、保滞贷款不超过5%和呆账不超过2%的比例界限。据调查,如果考虑银行账外贷款和绕规模贷款(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账面高出1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再把实际的呆账全部冲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的扩大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制约银行业健康运营和入世的重要障碍。

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4.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对电子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处理的行为。
加强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电子银行的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率,这是任何企业或公司都适用的真理。

要有效防范电子银行的风险,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制度进行规范电子银行的运行。如制订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流程和安全规范,根据业务和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与完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次,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界定电子银行业务各环节的责权利,构建电子银行业务流程与权限之间的制约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人员的实时监控。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

5.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

对电子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处理的行为。

加强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电子银行的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率,这是任何企业或公司都适用的真理。要有效防范电子银行的风险,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制度进行规范电子银行的运行。如制订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流程和安全规范,根据业务和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与完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次,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界定电子银行业务各环节的责权、利,构建电子银行业务流程与权限之间的制约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人员的实时监控。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

6. 浅析如何防范电子银行风险

一、逐步构建适用我国的综合电子银行管理体制
在现阶段应建立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主线,以各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为基层行,多个市场交易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连接的综合性电子银行管理体制。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我国支付结算的结算的神经中枢,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支付手段,支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应做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各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的无缝链接,为我国综合性电子银行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强电子银行的安全性
在当前信息时代,电子支付是今后支付方式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电子银行则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保障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加快立法进程,为电子银行提供法律支付。《电子支付指引》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仅仅是初步明确了电子支付和电子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快出台《电子银行法》,从电子银行设立、业务运营、监管、市场准入,业务范畴与标准,金融创新、法律责任、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规范,大力推进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进程。同时,建议在制定新的《票据法》时将电子银行相关的内容纳入,确认电子支付的法律地位,为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扫清支付障碍。二是完善电子银行的稳定性,降低电子银行的潜在风险。要不断加强电子银行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提高网络的
安全性,提升电子银行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应制定正确的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对建设电子银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可靠,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严密、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其次应加大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抵御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第三,应积极引进一些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如将指纹识别技术与银行卡结合起来,以指纹密码代替数字密码,提高客户取款的安全性,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ATM机上使用指纹识别系统。第四,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四、强化客户安全意识
提高客户安全意识是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办理银行卡时,重点介绍安全使用银行卡的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始密码,并在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示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凭证。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报道,向公众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盗取客户资金的各种手段,提高客户识别真伪、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
我国公安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同时电信、金融行业要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犯罪案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7. 如何看待银行电子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银行电子化的典型代表就是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作为实体银行的一种虚拟服务方式,具有高技术性、瞬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导致其运营风险的增加和安全性能的降低。另外,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立法制度也不尽完善,这些缺陷都导致了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

一、网上银行风险类型分析
  网上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风险范畴要比实体银行大得多。广义上的网上银行风险不仅包括实体银行风险中的一切基本类型,如信用风险、银行内部人员犯罪等,而且还包括具有网络特性的各种运营风险,如“黑客”的恶意攻击、客户密码被破译等。狭义上的网上银行风险仅指网络意义上的各种风险。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狭义上的网上银行风险。
  1.注意力分散风险。主要是指网站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点击者,无法形成一定数量的固定浏览群体,而造成潜在客户流失、银行收益下降的可能。由于网络的普遍性与公平性,个体消费者在众多网站面前享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同时,网上银行的虚拟性又使其失去了实体银行在营销过程中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亲情交流的机会,造成客户与银行之间亲和力下降。
  2.技术风险。这是网上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是指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网站所提供的服务不能让客户感到满意,或者防火墙设置水平相对落后,易受“黑客”袭击等,导致网站和客户利益受到损害,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由于各家银行所选择的软硬件技术标准不同,对网上银行认识的侧重点不同,网上银行所显现出的弱点各异。在目前电脑与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各种电子网站随时都有遭受“黑客”袭击的可能,而网上银行更是“黑客”异常关注的重点之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黑客”攻击手段的不断翻新,使得网上银行发生技术性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远远高于其他各种风险。因此,技术性风险应该是网上银行关注的首要风险。
  3.实用性风险。所谓实用性是指网上银行能够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特性。而实用性风险则主要是指由于客户自身条件和需求内容的不同,要求网上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而造成的风险。由于个体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强调稳健性,有的则侧重于快捷性。稳健型网上银行视交易安全为第一,客户资金的安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但在网上实际进行交易时,往往表现出手续繁杂,认证过程较长的弊端;快捷型网上银行进行交易时一般速度较快,认证解密时间也较短,但安全性有所降低。还有的网上银行因强调其业务的特殊性,成为脱离实体银行之外的一个独立系统,或者两者关联部分甚少;而有的网上银行则比较注意在现实业务的基础上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将两者融为一体。如此众多的差异导致了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不同认识,客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对各个网上银行的交易及其特点进行一次认真的比较,以选择能够充分满足自身需求的网上银行。因此实用性在网上银行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在工作中如不加以重视,就会出现失去部分客户的风险。
  4.链接服务风险。主要是指网上银行链接不到足够的其他电子商务网站,银行无法为客户在网上消费提供支付服务,造成客户转移注册,并最终导致银行收益损失的可能。在客户决定网上银行能否生存的情况下,客户在网上消费到哪里,所注册的网上银行就应跟踪链接到哪里。据统计,我国的网上商店已发展到600余家,在北京,电子商务网站几乎以平均每天1家的速度增长。网上银行要实现盈利目标,就必须吸引到大量的客户。为此,网上银行一方面要向社会公众做好宣传与营销,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其他著名商务网站的链接,让他们提示客户在进行消费时优先链接到自己的网址,使用本行提供的交易支付工具。如果网上银行链接不到足够的电子商城或其他知名网站,就会出现客户流失现象,并最终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收益。

  二、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
  网上银行作为一种虚拟的银行工作环境,风险防范必须从网络自身和外部运营环境两方面着手,实行综合治理。
  1.内涵保证的管理。主要是指网上银行要着眼于自身和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各项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技术保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技术上的稍稍落后,就有可能给网上银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普遍性,客观上要求网上银行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网上认证工作,重点解决好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泄密问题,并努力使自己的防火墙技术完美。要及时更新与网络有关的一切新技术、新装备,保证各类网上业务都能够得到当前最好的后台技术支持。二是业务创新保证。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指将实体银行中的窗口业务搬上网络,如网上信贷、网上储蓄、网上结算等,再一种就是网上银行根据互联网的发展与金融运行形势,适时对网上银行业务工具、业务品种和服务范围进行创新。如网上授信、企业和个人信用认证、代理收受企业定单、发票等。三是实用性保证。实用性是网上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电子商务占国民经济比重还比较小的情况下,网上银行的实用性建设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做好网上银行服务与实体银行服务的相互衔接,以方便客户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网下办理银行业务时都能畅通无碍。第二,网站建设要符合大众心理特征,网页制作要别致新颖,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浏览者和客户。第三,安全性与快捷性相结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签约流程,提高方便度。程序设计要充分考虑网络带宽因素,使客户能够安全、方便、快速地完成业务交易。第四,链接保证。制定超前可行的友好链接计划,不仅要尽可能多地链接电子商城,成为B2C交易模式的信用媒介,而且还要更多地链接企业网站,着眼于在B2B交易模式中担当重任。只有友好链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保证,网上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反过来,如果一家网上银行办得非常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那么其友好链接也很容易得到其他商务网站的认可,并把该银行指定为自己的结算银行。

如何看待银行电子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8.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具体分为几大类a4b5c6d7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具体分为技术漏洞风险、系统设计风险、客户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网络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