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都有什么特点

2024-05-13

1.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都有什么特点

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吮、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嘴巴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没有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
 
 2、肛门期(1-3岁),儿童因排泄解除压力而产生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过程,使它们的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大小便排泄对成人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不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不讲卫生、浪费、凶暴和无秩序;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爱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
 
 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恋母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都有什么特点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欲期:时间是0-1岁,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2、肛欲期:1-3岁,快感中心集中在肛门部位。
3、性器期:3-6岁,也被称为俄狄浦斯期,这种翻译来自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
4、潜伏期:6-12岁,进入潜伏期,而更重视和同性交往。
5、生殖期:12-20岁,也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最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扩展资料: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注意事项: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个平衡状态向另⼀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 使得新旧刺激达到平衡。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在⼉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起着⾄关重要的作⽤。语言不仅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提出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儿童从周围⼈那⾥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儿童的语言也直接促进了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发展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3.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晚期,弗洛伊德由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需要,把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形成了他的个性理论,他把人的个性垂直地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①本我(拉 Id)  本我是人性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欲望所组成,直接同肉体相联系。本我的唯一动机是趋乐避苦。
    ②自我(英self;拉ego;德Ich)  自我是人性中的理性部分,通过幼儿期受父母教导和与外界交往而形成。“自我”一方面遵循“现实的原则”监督本我,另一方面寻找社会允许的条件实现本我。
    ③超我(super-ego)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一方面按照“至善的原则”指导“自我”去监督“本我”,另一方面它直接控制“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4.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阶段?

(1)口腔期(the oral stage,0~1 岁),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可见,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的影响。

(2)肛门期(the anal stage,1~3岁),随着括约肌的逐渐成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按自己的意志大小便是满足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这一时期也正是成人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要求婴儿在找到适当的场所之前必须忍住排泄的欲望,这与婴儿的本能产生了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母亲在训练婴儿大小便时的情绪气氛对其未来人格发展影响重大。过分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形成顽固、吝啬的性格;而过于宽松又可能形成浪费的习性。

   (3)性器期(the phallic stage,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性器官成为全身最敏感的部位,儿童常以抚摸性器官获得快感。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产生想与异性父母有性爱关系的欲望,即所谓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会通过儿童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吸取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特质进而发展出相应的性别角色而获得解决。

   (4)潜伏期(the latency stage,6~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性本能是相当安静的,有关性的和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性器期时性的创伤已被遗忘,一切危险的冲动和幻想都潜伏起来,儿童不再受到它们的干扰。儿童可以自由地将能量消耗在为社会所接受的具体活动当中去,如运动、游戏和智力活动等。

   (5)两性期(the genital stage,也称青春期),一般女孩于11岁开始,男孩于13岁开始。随着生殖系统逐渐成熟,性荷尔蒙分泌的增多,性本能复苏,其目的是经由两性关系实现生育。这一时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及结婚等活动中,以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

5.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6.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摘要】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问】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回答】
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无意识(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回答】
人格发展理论【提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的中间三个阶段能反映青少年心理成长存在的问题,并对自身的成长有一定启示性的作用。结合青少年自身成长的例子,从人格发展的学龄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出发,解决青少年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回答】

7.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也叫作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此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据此,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性欲发展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五个阶段,并且他认为,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特征。
  
  1. 口唇期(0-1岁)
  
 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吮、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嘴巴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没有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
  
  
 
  
  
 2.肛门期(1-3岁)
  
 儿童因排泄解除压力而产生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过程,使它们的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大小便排泄对成人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不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不讲卫生、浪费、凶暴和无秩序;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爱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
  
  
 
  
  
 3.性器期(3-5岁)
  
 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恋母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
  
  
 以上三个心理性欲阶段可称为前生殖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
  
  
 4.潜伏期(5-12岁)
  
 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为对异性漠不关心,游戏时大多寻找同性伙伴。这种现象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改变。
  
 5.生殖期(12-20岁)
  
  
 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力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减少同父母、家庭的联系,逐渐发展出成人的异性恋,人格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力比多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有固着和倒退。在某个阶段,力比多过度满足或缺乏,都会使力比多停止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此为固着。如果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从后一个阶段返回到前一个阶段,此为倒退。固着和倒退都会对人格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神经症和精神病。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8. 弗洛伊德---人格的发展过程(六)

         六、潜伏期:从6、7岁到12岁的小学期间。这时期的孩子对性几乎不关心,在精神分析学里将这时期称为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潜伏期。 
  
        这时期的孩子更加认同同性父母,更加男性化和女性化,也更多接触家族外的人群,人际关系更多样且社会化,形成社会关系的时期,因此称之为“社会化时期”。
  
        多样人际关系交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性格的人,这会让孩子修正只是在家庭成员内形成的行为方式,学习调节冲动的方法,并学习到新技术和能力。
  
        这一时期是勤劳习惯的养成期,通过勤奋学习成长为被社会认可的人。能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快乐,会为成功做成某件事而心生成就感和自信。
  
       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什么事都想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但又缺乏耐心。
  
       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处理事情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渐渐理解自已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大部分孩子懂得应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但也有一些孩子未能如愿地被社会承认,或看到自己不如朋友时可产生自卑感,也有些学会戏弄和折磨他人的不良行为。 
  
          这时期后期的孩子开始把自已关在房间,做自已的事情,有自已的想法,开始隐藏心事。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
  
        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拖拉和任性:其实这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软硬两种方式。“拖沓”是做理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 不听别人意见、执拗。
  
    “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较 “软性”的反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孩子总表现这样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 拖沓、任性的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的效率与要求在“训练”孩子。
  
        孩子在日常生活上的事,有时不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对待,对完成任务的困难应以孩子的年龄段来进行评价。
  
        让孩子在你耐心的鼓励中发挥无限潜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