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改革?

2024-05-15

1. 国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在培训工作方面,投入较少,培训的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2.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经济效益,造成新的浪费和污染。还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国有老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给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老企业形成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攀比使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在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当中不够周密严谨,从个人角度来看,职工如何自强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获得一席之地,适应竞争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年龄老化,他们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与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距离。另外贫富差距社会失衡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扩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还不能保障充分就业。一些员工的心态不平衡就演变成了情绪的波动,直到聚集上访,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国企如何改革?

2. 请问如何推进国企改革?

主要改革措施:第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推进党建入章,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不断提升董事会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选好配强外部董事,实现“外大于内”董事会组成,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形成涵盖决策、执行、监督等各治理环节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治理功能落实落细。通过落实董事会职权,提升重点子企业自主经营决策能力,有效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三是完善经理层行权履职制度机制,切实增强经理层经营活力。紧紧扭住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这个“牛鼻子”,坚持权责利统一、激励约束并重,合理设定经理层成员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评价目标,最大程度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健全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机制,在充分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进一步压实经理层的经营管理责任。



四是健全监督协同机制及责任追究工作体系,持续强化出资人监督效能。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既重视处置风险事件“治标”,更重视完善治理机制“治本”,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打造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六位一体”的监督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坚持违规必究、追责必严,切实提升治企管企成效。

3. 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问题一:实行国企改革 *** 应该怎么做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1]。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问题二:如何全面深化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2)分类指导,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优扶强,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3)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4)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5)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并实施再就业工程。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实施破产;富余人员分流,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党和 *** 要采取积极措施,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 
  
  (6)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问题三:国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 *** 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 *** 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 *** 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 *** 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 *** 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 
  
   问题四:如何正确看待国企改革  一段时间以来,一提起国有企业改革,一些人就颇有微词,甚至是有些愤懑:企业改革使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分化加剧、职工利益受损,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小部分人甚至对企业改革失去信心。的确,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其改革也必然备受公众关注。 
  不可否认,改革必然要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改革。改革是新生的事物,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因此当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必然会有那么几块石头碰疼我们的脚,但我们不能因为碰了脚就不前进,问题和矛盾是改革过程中客观存在。前面过河的人碰了脚,可以为后面过河人提供经验和教训,碰了脚的人对改革提出点意见,反而是对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我们大多数人都顺利的过了河,那就不应该片面的去放大碰脚的问题,而应看到过河的成就。看一下国企改革的经历我们就不应该迷茫,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面对市场竞争,上世纪90年代末,“亏损”成为困扰国企的最大难题。1998年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三分之二,全国国有企业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7亿元。当时,国企的中心任务是改革脱困。如今,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业,每月的利润就达几百亿元甚至近千亿元。2011年,38家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 
  改革为国企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脱困”到“发展”,国企的进步有目共睹。国有企业利润增长、实力增强的背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向基础性、公益性、支柱性产业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大集团、大企业集中。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退出了国有经济行列。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效益逐年增长,实现利润总额由2002年的263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989亿元;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国有经济的壮大,不仅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并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国有经济,使 *** 宏观调控得以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挥全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问题五:中国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我个人认为中国国企改革必须有别于西方或前苏联。国企就是全民拥有的企业。我认为可以成立一家银行就叫全民控股银行。国企70%的股份要由全民持股银行持有。20%由 *** 持有。10%股份为公司各管理层持有。管理层股是管理层人员在任职期间自动持有不得转让。离职后归下任领导持有。全民控股银行下设全民控股委员会由社会各阶层民意代表组成代表全民利益。国企的领导不再由 *** 任免。而是公开招聘。国企领导受全民控股委员会和 *** 监督。全民控股银行所得利润用来公共福利比如补贴电价、水价、医疗等。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全民控股银行不得上市也就是不能被任何人或国家机构持股。全民控股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持有国企的股份。 
  
   问题六: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深化国企改革,有利于国企增强活力,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 
  有利于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国企改革,要能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完善和优越性的发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国企改革,要能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国民经济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得到巩固。 
  国企改革,要能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更加成功,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企改革,要有利于国企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问题七:怎样理解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 
  国企改革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问题八:如何看待国企改革  中国的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是财政断粮和银行断贷的双重压力下逼出来的国企改革始终在争论中不断推进。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则是最好的答案。目前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三论:一是悲观论,对国企改革丧失信心,对国有经济的作用持否定态度;二是速胜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三是持久论,悲观论与速胜论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历史是最好的医生。有些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理论指导下推进的。我认为不是这样。从历史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是财政断粮和银行断贷的双重压力下逼出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地方突破?地方 *** 直接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直接面对工厂要冒烟,职工要就业,财政要税收,社会要稳定四大难题。当面临这些压力的时候,他们别无它法,只有推动改革。现在从全国情况看,中央企业改革落后于地方企业改革,大型企业的改革落后于中小型企业改革,经济情况好的企业落后于困难企业改革。二十多年的国企改革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自主决策权之大也是世界之最.但决策者并不承担决策失误之责,因为国企改革是在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二是国有企业制度体制市场化。前一个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基本解决了,人财物产供销基本实现市场化配置,第二个问题正在解决当中。2004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反映了各方面对国企改革的不同认识,总体上看是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都在关注改革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样可以促使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和规范。目前抽样调查情况看,改制后的国有企业70%以上实现了盈利。1998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减少到了13.8万户,职工从7500万人减少到4300万人,年实现利润从213亿增加到4000多亿。在改革大潮下,必然是泥沙俱下,这是一个探索和博弈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积极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地方经济和整个中国经济不会有今天的状况,就会丧失历史机遇。现在已完成改制的企业,改制前求生存,改制后求发展。它们现在进一步在考虑和推进二次改制了。问题是改革中发生的,只能通过改革来完善。从现实看,国有企业改革目前进入了制度体制变革阶段,已由浅层次改革进入到了深层次改革,我们要切实看清目前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十六大解决了出资人机构到位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出资人职能到位问题。其二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问题。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究竟如何体现,如何落实?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三是国有职工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国有职工对国有企业的制度依赖,是国企改革最难解决的问题。除上述之外,还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分离办社会、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不良资产处置、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集体企业改制等问题。(周放生/文) 
  
   问题九: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全面推进 步入主次分明新阶段 
  ? 
  记者2014年12月17日获悉,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有望近期召开,会议将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的改革要点。知情人士表示,在分类改革、界定中央企业功能方面,央企将分为一般商业类、特殊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央企应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中规范的公众公司。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将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进行整体部署和具体落实,明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将围绕规范企业的经营决策、保值增值、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履行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来深化。分类改革的明确能有效地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目前国企改革蓝图逐渐明晰,今年是国企改革的“开场戏”,明年将逐步进入“正戏”。 
  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国企改革已步入主次分明、上下结合、全面深化新阶段,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路径逐渐清晰。在顶层设计方面,指导思想、原则、措施已基本形成共识。在分类改革方面,知情人士表示,对于界定不同中央企业功能,3个月前已拿出了一个文件,经过多次讨论和协调,目前基本形成共识。未来央企将分为一般商业类、特殊商业类和公益类。一般商业类也称“商业一类”,即竞争性的企业;特殊商业类也称“商业二类”,包括石油、电力、军工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企业;公益类是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 
  
   问题十:国企改革为何“怎么做都不对”  阿塔咨询案例分享: 
  调研分析: 
  1.该集团以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依赖于石化行业相对封闭、垄断和政策保护的旧体制环境,虽然企业也在尝试着进行对外部环境的应变,但公司长期存在的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弱点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而随着我国加入WTO,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急剧变化,并已开始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地方石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2.作为典型的生产型国有企业,企业存在的许多于市场化运作不相适应的功能缺陷和制度缺陷也未得到完善,属于典型的橄榄型企业,企业决策、开发、研究和创新能力弱,主业生产管理能力强,经营、市场营销和公关能力弱。 
  3.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运作习惯、企业文化等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做大作强的需要了。同时,集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必要的组织支撑、技术支撑、制度支撑和人员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不足。 
  
  解决方案: 
  
  显然,集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调整和升级为抓手,全面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自主经营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和相应的功能变革。 
  
  首先,我们综合本企业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运用战略分析的工具,提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发展规划。经过多轮次的论证、宣贯,以“油头化尾”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资本运营战略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开始实施。 
  其次,针对企业组织功能的缺陷,我们又从治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调整入手,重新设计和规划了企业组织脉络,推行了以董事会为首的治理机构和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机构的分设,同时,为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新设了市场营销、投资管理等部门。在组织机构重新设置后,还对其管理运行的流程进行了设计。 
  在有效推进组织机构重组的基础上,我们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改革,帮助企业针对新的组织机构,进行定员定岗,用科学而又实用的方法进行了岗位测评和以此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改革,并进行了管理人员竞聘,制定管理层激励制度,从而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针对机构改革后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制定了定制式培训计划,选拔了一批管理人员到上海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强化培训,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 
  在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改革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来自企业内部的发展动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我们又积极辅助企业具体落实产业发展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力图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和力量,实现企业质的变化和能级的提升。 
  
  案例启示: 
  
  通过前后两年多的密切配合,我们目睹并亲身参与了一个传统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之路,体会到了其中的种种艰辛和困难,也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希望道路。一个习惯了在相对垄断、封闭和政策保护的经营环境中生存的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课题,石化企业如此,电信、电力、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产业亦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最高领导层勇于直面变革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而巧借外脑,用第三者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变革,则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突破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寻求理性思考的一条捷径。

怎样进行国企改革?

4. 国企改革怎么搞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但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要同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5. 怎样改革国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在分类监管、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喜武谈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着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精准性,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改什么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性,先定规则再改革,依法有据搞改革。
  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强化改革措施之间的协同配合。
  四是更加注重改革的公开性,坚持公开透明,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主动地接受监督,绝不能让国企改革的红利变成个别人的私利。

怎样改革国企

6. 怎样正确推进国企改革

(1)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2)分类指导,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优扶强,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3)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4)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5)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并实施再就业工程。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实施破产;富余人员分流,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

(6)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 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8. 国有企业如何改革?

法律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