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的基本思想?

2024-05-15

1. 【佛教】佛教的基本思想?

佛教的基本思想
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佛陀降生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为了教化众生,为了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
四、喜乐性: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五、时代性: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盘,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模范。
六、普济性: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记得过去梁漱溟先生,他从佛教的研究,慢慢转入儒家。他认为佛教的人间性不够,所以当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请他演讲时,他在黑板上写了“此时、此地、此人”。他说:“我为什么走入儒家,就是为了这六个字讲时间,佛教谈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阿僧只劫,但是我们生命当下的现世很重要。佛教讲到空间、地方,说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诸世界,世界虽然讲了那么多,但我们相处的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净化它。佛教讲到众生,不但是人,十法界的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量无边的众生中,以人最为重要。”太虚大师在梁氏演讲之后,作了一个说明: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的普济;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也是重视此界的普济;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更是重在人类的普济。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表示他不是神。《维摩诘经》则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佛教】佛教的基本思想?

2. 佛教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的话,不是简单而语的。各宗派与各宗派是不同的思想,但大多可用修心来看待的,就是说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要太执迷于此,不要因为虚空的东西而失掉本真,向往的是佛性。


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出生时是纯洁的,但在社会的熔炉中,会慢慢失去本真,就如一面镜子,长时间不擦的话,就会落一层灰尘,所以为了找到本真而去修行,就是经常擦镜子上的灰尘,使他一尘不染,使心中纯净,不会因为外界的凡事而扰乱心境,使心静如止水,这样就不会大喜大悲。

当然,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存在的,所以当自己感到很压抑时,用这种思想来慰藉自己是很好的选择。

3.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佛教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四圣谛”当中,解释种种的不圆满或者说是苦,以及苦生起的原因,灭苦的方法,以及灭后的寂静。也就是一种解脱道的思想,认为人生充满种种苦,而想要止息这些苦。
经典记载佛陀说“过去和现在一样,我只说苦和苦的止息”
这就是佛教的主要思想。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阿弥陀佛。


佛教的教义:(慨括起来就是四谛)
  一.苦谛:讲世间之苦。
  二.集谛:也叫因谛:讲苦的原因。
  三.灭谛:讲苦的消灭。
  四.道谛:讲灭苦的方法。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姓乔答摩。佛教徒尊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贤者”。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谛就是要人们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是向佛教徒指明解脱的途径,可概括为八正道。八正道即正见(对佛理的正确见解)、正思(思维须以四谛来矫正)、正语(言语不能违背佛理)、正业(行为符合佛理)、正命(符合佛法的生活)、正精进(正确地学习佛法和修行)、正念(铭记佛法)、正定(如法禅定,收心于一)。经过八正追的修习,才能最后达到涅之境。十二因缘是十二个彼此互为因果联系的环节,即老死、生、有(生存条件)、取(追求)、爱、受(苦乐感受)、触、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名色(胎中的精神和物质状态)、识(投胎时的心识)、行(前世的身行、语行、意行)、痴。这十二因缘彼此相依,流转不息,形成“六道轮回”。 

佛教的教义主要体现在佛经之中。佛经全集《大藏经》包括经、律、论三大部分,所以又称《三藏》。 

在中国所传的佛教属大乘教派,盛行偶像崇拜,故中国各佛教寺庙提倡造佛像以示尊崇,佛教徒供泰佛像以求功德。中国各寺庙中供奉的神像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和罗汉、诸天神(天龙八部、侍卫、天女)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约始于东汉。东汉明帝曾遣使赴西域求佛法,便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迎入中国,并在洛阳改建白马寺,作为藏经拜佛之所。白马寺成为中国最早的佛寺。 

佛教初传入中国,人们常常把它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神仙术与黄老之学视为同路。随着对佛教认识的逐渐加深,很多人发现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巨大差异,群起而攻之,历数佛教的各种弊端,试图把佛教从中国给排挤出去。中国历史上,某些封建帝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曾数次下令禁佛,著名的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四次灭佛,史称“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对佛教的发展打击甚重。 

佛教面对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不得不对其本身进行必要的改造,逐渐屈服于王权,与宗法制度相协调,并慢慢简化成佛手续,使佛教思想逐步渗入中国社会。 

魏晋时期,佛学开始与儒适合流,产生了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统治阶级一点点认识到佛教可以作为“坐致太平”的思想工具,在资助译经、修建寺院、开凿石窟等方面都十分突出。 

隋唐时代,最高统治者采取三教并用的方法,使佛教逐渐中国化,产生了天台、法相、华严、禅宗等具有中国色彩的佛教派系,使佛学达到鼎盛。 

天台宗亦称法华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其创始人智襁宣传大乘“空宗”教义,主张止、观双修。其后,湛然又提出“无情无性”说,以草木沙石都具有佛性作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补充。9世纪初,日僧最澄将此宗传入日本。13世纪,日僧根据此宗所依《法华经》创立日莲宗。11世纪末,朝鲜僧人义天把此宗传人朝鲜。 

法相宗,由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唐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取得很高声誉。回国后,用全部精力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其后窥基继其遗志,从事译著。法相宗宣传大乘“有宗”教义,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承认“识”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法相宗注重逻辑分析,但论证过程过于繁琐,枯燥乏味,难以在中国民众中扎下根基,故盛行30余年就开始衰落下去。唐代,日僧道昭也将此宗带入日本,以元兴寺为中心传法,称南寺传。日僧玄也将此宗带回日本,以兴福寺为中心传法,称北寺传。 

华严宗,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其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从而名躁一时。华严宗以“四法界”为理论核心,包括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着重论述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创造了一套纯然中国化了的佛教理论。唐代,新罗人义湘将此宗传入朝鲜,称海东华严宗初祖。日僧也将该宗传入日本。 
禅宗,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是完全中国化的、影响最广泛的佛教流派。禅宗认为其初祖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战胜另一弟子神秀而得承衣钵。此后,禅宗分成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北宗强调“拂尘看净”,力主渐修,要求打坐“息想”。南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以无念为宗”,“见性成佛”,主张“顿悟”。通常所说的禅宗,即指南宗慧能一派。宋代后,禅宗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演化成“五家七宗”。8世纪,新罗僧人信行将北宗传入朝鲜。9世纪,新罗僧人道义将南宗传入朝鲜,创“禅寂宗”。12世纪,日僧荣西将南宗传入日本。 
除了这四大佛教派别之外,净土宗、律宗、密宗以及三阶教等都是很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流派。在西藏等地区,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佛教名胜,最为著名的有: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圣地;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悬空寺、潭柘寺、寒山寺、少林寺等寺庙;乐山弥勒佛等。

5. 佛教的思想是什么?

  鸟巢禅师的话,就是对佛教思想的总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据说白居易听了,很不以为然,说:三岁小儿都知晓。
  鸟巢禅师又回答:七十老翁行不得。意思是说,虽然这个道理很易懂,人人都知道,但又有几人去践行呢!
  可见,佛教是一个重实践的宗教,不仅知道佛教的思想,更要去实践。因此,实修实证,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比如说:自净其意,如何自净?这就要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才能做到的。

佛教的思想是什么?

6. 佛教思想

佛教是一门揭示宇宙自然人生规律、洞悉真相的教育学科。
        假定用以传播佛教的所有教团合并成一所大学,那么地球上的这所大学应该命名为“娑婆世界佛教大学”,现任校长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佛。
        这所大学分别设有三大学区,分别为汉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汉地)、藏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藏地)、南传佛教(学区设在东南亚)。
        三大学区讲述的课程和内容都包含了低级课程、高级课程两大类,低级课程叫“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改善当下的生活,拥有幸福人生,可谓“财智双赢”。这样的结果又叫“人天福报”);高级课程叫“出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级换代,最后离开地球,去到更高维度的空间去生活,在那里,人的寿命延长(最短是地球的900万年起),能力增强(类似地球上认知中的神仙),当然幸福安康,这样的结果又叫“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当然,由于三大学区的学生素质不一样,所以主修课程会有一定的差别。
        每个学区都开设了不少分校,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寺院”,分校校长就是“方丈”、“住持”,还有个尊贵的称呼叫“和尚”,厉害的就称“大和尚”(所以“和尚”这个称呼,是不可以乱叫的);分校的老师统称为“僧人”,学生一般都称僧人为“法师”或“师父”。

7. 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8. 佛教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圣谛,理论基础是十二因缘法。四圣谛的核心是灭谛,也就是涅槃道。涅槃是佛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涅槃是不生不灭之义。佛初生时就 指天发誓,要度众生生老病死。度脱生死或曰解脱生死,这就是佛教的使命,创立佛教,弘扬涅槃,普度众生。

终佛一生,都在讲四圣谛。一切佛法都是围绕四圣谛展开的。一切诸佛世尊出世说法都说四圣谛,也叫诸佛常法。无论度化父母亲人,还是其他人与天神,都说四圣谛。所以说,四圣谛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佛教的不二法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