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华的学术思想

2024-05-13

1. 周绍华的学术思想

他认为,中医理论将“血液溢于脉外”称“离经之血”,而“离经之血”属于“瘀血”。脑出血即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到脑实质中并形成血肿,属中医理论之“离经之血”及“瘀血”范畴。中医理论又有“见血休止血,首当祛瘀”“瘀血不祛,新血难安”等理论。所以周绍华主任按照中医瘀血理论基础对出血性中风进行辨证治疗,提出有悖于当时西医止血理论的“活血、散结、破瘀生新”方法来治疗脑出血。他将此法用于脑实质出血治疗,并谨慎地鉴别应用。不用于脑出血前3天、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合并消化道出血等情况。通过初期严格和慎重治疗应用,以活血的方法治疗脑出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已成为中医治疗脑出血的特色之一。

周绍华的学术思想

2. 周绍华的主要论文

[1]吕宣新,吕迪阳,周绍华.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6).[2]宁侠,周绍华.偏头痛临证心得[J].新中医,2012(02).[3]侠,毛丽军,周绍华.花类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2(06).[4]黄小容,周绍华,司维,洪霞.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10).[5]宁侠,周绍华.茉莉根口服液治疗失眠症1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5).[6]周绍华.高血压病脑出血中医治疗[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06).[7]周绍华.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1991(04).[8]贾敏,周绍华,浦京遂,李盈忠.中医气血理论与脑电能量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05).[9]陈可冀,钱振淮,周绍华,谢道珍,赫希格,何巍,李舜伟,曾国玲,谢淑萍,曹慧玲,杨露春,宣清华,史桂昌,尹光旭,严拱彩.活血Ⅱ号注射液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4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02).[10]周绍华,孙怡,林世和,王之邦,于学文,阎拱彩,韩茹文,杜春香,张孝臣,司志国.赤芍801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09).[11]谢道珍,周绍华,孙怡,贾敏,陈雨恒,常珍,魏玉群.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294例[J].陕西中医,1988(07).[12]周绍华.参附汤退热治验[J].中医杂志,1988(01).[13]谢道珍,周绍华.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外囊血肿)2例[J].中医杂志,1981(10).[14]周绍华,常珍.急性脑血管病140例舌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84(09).

3. 周光华的论文论著

发文《从经窥见齐桓公争霸的作用》,指出齐桓公充当卫道角色,但以管理家庭为基础建立新秩序,对待兴的地主经济,对华夏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向国家部门交文《我国西北部经济发展切入点和对策》、《中国战略发展策略意见》等。论文《华夏族群的起源与齐文化融合》,认为《山海经》是研究上古华夏族群起源的重要古籍。华夏族群起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女娲氏、燧人氏、伏羲氏、太昊(皞)氏、少昊(皞)氏族群,在黄河流域融合产生华夏族群。炎帝、黄帝继承发展到长江流域,炎帝蚩尤是包括苗族在内的华夏诸族的共祖。黄河泛滥流淌,山东成东部“孤岛”,血脉杂交、治水和海盐供中西部族民生活需要是促成华夏族群融合的重要原因。齐桓公改革称霸,推动家庭自耕农经济的国家管理体系完成华夏族群融合。发文《当代社会进步发展展为什么需要儒学》、《孔子儒学是保护生存权的德政学说》,多被转载获特等奖、金奖。发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山海经〉探华夏源》《远古的华夏族》《远古华夏族群的融合——〈禹贡〉新解》三部,探索华夏族群起源及中华民族融合进步的历史过程。主编(名誉)、副主编、参编全国及地方文集3部、史志1部。《远古的华夏族》获200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6月中国国学院评为“国学专家”。

周光华的论文论著

4. 周国华的代表论文

1、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地理学报,2011(4)2、基于生态安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2012 ,27 (9)3、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4、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0(2)5、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angsh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7(4)6、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地理学报,2006(11)7、基于地价指数的城市地价走势预测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6(3)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测度及评价.中国软科学,2002(10)9、湖南益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梯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研究,2011,30(10)10、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热带地理,2011,31(3)11、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农村聚居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11(2)12、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13、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热带地理,2002(4)14、湖南小城镇发展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3)15、长株潭城镇等级体系优化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年(3)16、长株潭城镇职能体系优化研究.经济地理.2001(3)17、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群体的一体化发展,城市规划学刊,2001(5)18、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的整合发展,经济地理,2012,32(3)

5. 周建华的代表论著

 1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编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04  12、《园林工程制图》副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07

周建华的代表论著

6. 周华宇的论文论著

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研究工作中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就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进行考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篇,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诸书。提出并论证“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得到学界充分肯任和大量采用,被前辈学者誉为探讨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认为表现出系统史学的魅力,是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种理论建构。近十余年来,着重研究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发掘中国文化近代转换的自身资源和内在动力,注重探讨中西文化互动在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注目于从概念的古今转换、中外对接考察文化近代转型,代表作为《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晚清经世实学》(合著)、《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论著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多种成果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出版或发表。多年来为建立和发展武汉大学中国文化史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7. 周全华的主要论文

《否定“文革”的两个路线》、《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述评》、《试论王莽变法》等几十篇。译作:《爱的独白》、《小本经营》等。

周全华的主要论文

8. 周华强的主要论著

《巷道支护限制与稳定作用理论及其应用》、《巷道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巷道金属支架》、“Paste backfill study for none-village-relocation coal mining”、“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高水充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ZKD型高水速凝材料的生产及应用”、“高水速凝材料容许比压的实验研究”、“Study on filling cross-roadway in fully-mechanized coal faces with high water-content material”、“巷道支护理论的研究”、“巷道围岩稳定条件初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