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2024-05-15

1.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CAS)(简称“”)是在整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和发育研究所、基因组研究所、心理研究所七个研究所的基础上,集交叉科学研究、支撑服务、国际合作、高级学术论坛和研究生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2.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中心

开放研究中心 :北京生科院将建立直属的开放研究中心,包括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北京生科院建立的开放研究中心只配备少数的技术支撑人员,面向各研究所开放,为研究所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吸引科学家充分利用该研究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虚拟研究中心:北京生科院还将建设若干虚拟研究中心,如免疫生物学研究中心、交叉科学中心、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中心等,为科研人员提供定期开展特定科学问题研讨和信息共享的平台。虚拟中心主要发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作用,通过干(dry)湿(wet)实验室和实虚实验室的结合,推动学科的交叉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湿实验室保留在原研究所。北京生科院负责建立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项目牵引,开展跨所和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北京生科院还将建成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目的是以整体形象促进国际合作。目前已建成中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中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北京生科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等美国高校联合建立的虚拟研究中心,并不断吸收新的美国高校加入。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国科学院与美国高校之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发展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该中心的主要学术交流形式是在中国和美国交替举行的学术年会。第一届年会已经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主题是“神经与免疫”。第二届年会即将与2009年9月在美国Omaha举办,主题是“免疫与肿瘤”。除了学术年会,双方科研人员还可通过网上交流平台(建设中)进行科学思想、实验思路、技术难题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3.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介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体的现代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中心。英文名称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7号。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介绍

4.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组织机构

综合处:全面负责北京生科院日常事务,协调院机关各处的工作;负责院机关的人事、财务工作及院党委的日常工作和党务管理工作;协助院领导组织制定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院重要工作与重大活动的协调组织,组织安排全院性会议;组织院机关各处制订有关规章制度、汇编全院规章制度,起草综合性文件等;负责院内档案与公文管理等工作;负责院ARP系统的管理运行;落实和完成院领导、院党委交办的其它事宜,等等。交流合作处:负责建设交叉科学中心、中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中心等虚拟研究中心;遴选具有重大交叉意义的研究项目,组织跨学科人才开展生命科学与非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组织召开交叉科学研讨会;创建北京生命科学论坛和学术年会。科研教育处:组织开展战略研究和生命科学长远发展规划;对相关研究所进行定期评估,组织跨所的重大项目的申请和建议;对北京生科院启动的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建设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生物化学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开放研究中心;负责院校和国际合作;负责研究生教育相关管理事务工作,组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精品课程及前沿交叉学科讲座。条件支撑处:负责中国科学院奥运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基本建设;提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和布局计划,推动生命科学园区大型仪器平台共享服务,资助科学仪器新功能新方法的开发研究;协同管理蛋白质科学平台、中日联合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大型实验温室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促进院地、院企合作;开展转化型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发展,实现科研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成立生化试剂服务中心。计算信息中心:承担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建设及运行任务,负责院信息化建设。

5.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机构组成

建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中国政府在发展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之一。基本原则是:把握时机,以改革试点的方式,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国际一流科学家集体为基础,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建国际一流的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同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探索新的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对这一设想,中国领导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为此做出重要批示。经过多方论证和调查,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等8个部委为主体组成理事会,共同管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筹建和运行工作。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负责具体实施和提供主要的资金。每届理事会任期3年。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是研究所的决策机构。第一任科学指导委员会由理事会聘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指导委员会是学术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所长进行聘任前的学术评估,提出推荐意见;对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做出评估并提出建议。每届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任期为3年。研究所所长的聘任实行国际公开招聘,理事会发布招聘公告,并由理事会聘请的科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评估、推荐后,由理事会聘任。科技部批准所长任职资格。所长必须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声誉。所长任期为5年,可以连任。2003年4月,理事会聘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和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博士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实验室和科研辅助中心构成研究所科学研究工作主体,其中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实验室主任引用国际公开招聘的制度,经过所长聘请的评选委员会进行严格评估筛选后,由研究所所长批准。实验室主任聘任期为5年,实验室主任的工作将由科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其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进行评审,同时所长结合其研究工作、对研究所的综合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其是否进入下一期聘任。辅助中心主任由研究所所长指派或聘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机构组成

6.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领导集团

 理事会是研究所的决策机构。理事会由科技部批准,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8个部委成员共同组成。理事长由北京市主管副市长担任,副理事长由理事选举产生。理事长苟仲文 北京市副市长副理事长闫傲霜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宏广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

7.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指导

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术咨询机构。由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享有国际声望的著名科学家组成。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拟聘用的所长进行聘任前学术评估,提出推荐意见;为所长和理事会提供咨询和建议。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指导

8.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到底是做什么的?

英文名称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7号。
建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中国政府在发展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之一。基本原则是:把握时机,以改革试点的方式,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国际一流科学家集体为基础,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建国际一流的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同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探索新的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
对这一设想,中国领导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为此做出重要批示。经过多方论证和调查,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等8个部委为主体组成理事会,共同管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筹建和运行工作。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负责具体实施和提供主要的资金。每届理事会任期3年。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4张)

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是研究所的决策机构。第一任科学指导委员会由理事会聘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指导委员会是学术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所长进行聘任前的学术评估,提出推荐意见;对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做出评估并提出建议。每届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任期为3年。
研究所所长的聘任实行国际公开招聘,理事会发布招聘公告,并由理事会聘请的科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评估、推荐后,由理事会聘任。科技部批准所长任职资格。所长必须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声誉。所长任期为5年,可以连任。2003年4月,理事会聘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和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博士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
实验室和科研辅助中心构成研究所科学研究工作主体,其中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实验室主任引用国际公开招聘的制度,经过所长聘请的评选委员会进行严格评估筛选后,由研究所所长批准。实验室主任聘任期为5年,实验室主任的工作将由科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其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进行评审,同时所长结合其研究工作、对研究所的综合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其是否进入下一期聘任。辅助中心主任由研究所所长指派或聘任。